5连锁交换2014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c:Z(=X+Y or X-Y ?)
第27页,共46页。
两点测交:
3. 根据基因间的遗传距离确定基因间的排列次序并作连锁 遗传图谱。C-Sh: 3.6 Wx-Sh: 20 Wx-C: ?
第28页,共46页。
两点测交:局限性
1. 工作量大,需要作三次杂交,三次测交; 2. 不能排除双交换的影响,准确性不够高。
第2页,共46页。
一、连锁现象的发现
• W. Bateson(1906)在香豌豆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 中发现连锁遗传(linkage)现象。
• T. H. Morgan et al.(1910)提出连锁遗传规律 以及连锁与交换的遗传机理,并创立基因论 (theory of the gene)。
摩尔根(T. H. Morgan, 1866-1945)
计算:n i 型配子=(1-RF)/2,正常 O 型=16%=((1-RF)/2)*((1-RF)/2),得出 RF=0.2=20% 从有综合症 A 型,有综合症 O 型,正常 A 型也可计算得出 RF,但计算过程稍复杂。
NIA
ni
Ni
n IA
NIA
有综合症 A 型 有综合症 A 型 有综合症 A 型 有综合症 A 型
子明显多于重组型配子; –两种亲本型配子数大致相等,两种重组型配
子数也大致相等。
第10页,共46页。
连锁遗传现象的解释
连锁遗传规律: 连锁遗传的相对性状是由位于同一对染
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控制,具有连锁 关系,在形成配子时倾向于连在一起传 递; 交换型配子是由于非姊妹染色单体间交 换形成的。 • 控制果蝇身体颜色和翅长的两对非等位 基因位于同一同源染色体上。
交换值 (%)
重组型配子数 总配子数
100%
亲本型配子+重组型配子
第16页,共46页。
第17页,共46页。
系谱分析定位法(pedigree method)
• 系谱分析定位法(家系分析法)是通过分 析家系中连锁基因的重组来确定同一条染 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以及两个基因之间 的遗传距离。
• 但由于人类的家系相对比较小,世代很长, 同时不能像动物那样进行杂交实验,因此 这种方法的使用受到了很大的局限,一般 较适合X连锁基因的定位,直到60年代后 期人们一直都采用这种方法定位。
第12页,共46页。
交换与不完全连锁的形成
• 重组合配子的产生是由于:减数分裂前期 I 同源染色体的非 姊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节段互换。(基因论的核心内容) 1. 同一染色体上的各个非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各有一定的位 置,呈线性排列;
2. 染色体在间期进行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两条姊妹染色单体, 基因也随之复制;
ni
有综合症 A 型 正常 O 型
有综合症 O 型 正常 A 型
Ni
有综合症 A 型 有综合症 O 型 有综合症 O 型 有综合症 A 型
n IA
有综合症 A 型 正常 A 型
有综合症 A 型 正常 A 型
第22页,共46页。
基因定位与染色体作图
• 基因定位(gene mapping/ localization / location):根据重组值确定不同基因在染色体上 的相对位置和排列顺序的过程。
但也有小部分因为交换而产生两种新的基因组合
F1测交
B v 和b V
雌
B V
bB vv
b V
×
b v
b v雄
灰身长翅
黑身残翅
B
bB
b
b
V
vv
V
v
Bb
Vv 灰身长翅
42%
bb
Bb b b
vv
vv Vv
黑身残翅 灰身残翅 黑身长翅
42% 第9页,共46页。
8%
8%
摩尔根等的果蝇遗传试验
• 结果:
–F1形成四种类型的配子; –但比例显然不符合1:1:1:1,且亲本类型配
连
有
锁 基
丝 分
裂
因
与
的
减
交 换
数 分 裂
和
的
重
比
组
较
第1页,共46页。
连锁基因的交换和重组
• 孟德尔定律的例外 •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
的遗传关系
染色体内重组(intrachromosomal recombination) 染色体间重组(interchromosomal recombination
3. 同源染色体联会、非姊妹染色单体节段互换,导致基因交换,
产生交换型染色单体; 4. 发生交换的性母细胞中四种染色单体分配到四个子细胞
中,发育成四种配子(两种亲本型、两种重组合型/交换 型)。 5. 相邻两基因间发生断裂与交换的机会与基因间距离有关: 基因间距离越大,断裂和交换的机会也越大。
第13页,共46页。
5%
第20页,共46页。
• 人类常染色体基因N能导致指甲和髌骨的异常,称为指甲-
髌骨综合征(nail-patella syndrome) 。一个有此症的
A型血的人和一个正常的O型血的人结婚。生的孩子中有的 是A型血的该病患者。假定没有亲缘关系,但都具有这 种表型的孩子长大,并且互相通婚。生了孩子。则第 二代的这些孩子中间,表型的百分比如下:
• 染色体图(chromaosome map):基因连锁图 (linkage map)或遗传图(genetic map)。根据基
因之间的交换值(或重组值),确定连锁基因在染色 体上的相对位置而绘制的简单线性示意图。
• 图距:centimorgan, cM, 1cM=1%重组值(map unit)去掉%的数值。
–centiMorgan
第25页,共46页。
连锁分析的方法
基因连锁分析的主要方法:
• (一)、两点测交(two-point testcross)
–通过三次测验,获得三对基因两两间交换值、估计其遗 传距离;每次测验两对基因间交换值;根据三个遗传距离 推断三对基因间的排列次序。
• (二)、三点测交(three-point testcross)
– 连锁群的数目(=haploid chromatid,n)通常等于单倍体染色体数 – Human:22+X+Y
第15页,共46页。
三、重组频率(recombination frequency, RF)的计算
• 又称交换值(cross-over value)或,重组值,是指重组型配子占 总配子的百分率。即:
基因间的连锁强度、基因间的相对距离;
• 两基因间的距离越远,基因间的连锁强度越小,交换值就越 大;反之,基因间的距离越近,基因间的连锁强度越大,交 换值就越小。
• 3. 通常用交换值/重组率来度量基因间的相对距离,也称为遗 传距离(genetic distance)。 –通常以1%的重组率作为一个遗传距离单位/遗传单位。
• 有综合征, 血型A 66%
• 正常,
血型O 16%
• 正常,
血型A 9%
• 有综合征, 血型O 9%
• 分析数据,解释上述概率的差异。
第21页,共46页。
表型分析:亲组合(有综合症 A 型,正常 O 型)>重组合(有综合症 O 型,正常 A 型) 有综合症:正常=3:1 A 型:O 型=3:1
第11页,共46页。
二、 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
• 完全连锁 (complete linkage): 如果连锁基因的杂种F1(双杂合体)只产生 两种亲本类型的配子,而不产生非亲本 类型的配子,就称为完全连锁。
• 不完全连锁 (incomplete linkage): 指连锁基因的杂种F1不仅产生亲本类型的 配子,还会产生重组型配子。
第31页,共46页。
三点测交结果总结
• 先只考虑两个基因对间的重组,而把第三个基因对暂时忘掉。
第32页,共46页。
三点测交:基因顺序的简单确定
• 在任何三点测交试验中,在测交后代的8种可能的表
型中,个体数最少(甚至完全没有)的两种表型是双 交换的产物。根据这一点,不必计算重组值,一眼就 能正确无误地判断这三个基因的顺序。
– 一次测验就考虑三对基因的差异,从而通过一次测验获得三
对基因间的距离并确定其排列次序。
第26页,共46页。
两点测交:
三个连锁基因:a, b, c
• 1.通过三次亲本间两两杂交,杂种F1与双隐性亲本测交,考察测 交子代的类型与比例。
• 2.计算三对基因两两间的交换值,估计基因间的遗传距离。
a-b:X b-c:Y
灰身长翅
(BbVv)
黑身残翅
(bbvv)
测交后 代
灰身长翅
(BbVv) 42%
黑身残翅 灰身残翅
(bbvv)42%
(Bbvv) 8%
第5页,共46页。
黑身长翅
(bbVv) 8%
基因的连锁和互换现象
雄
P
果
灰身长翅 × 黑身残翅
蝇
(BBVV)
(bbvv)
的
F1测交
雄×
雌
连 锁
灰身长翅 黑身残翅
遗
(BbVv)
第7页,共46页。
P
BB VV
灰身长翅
×
bb vv
黑身残翅
配子 F1测交
配子
测交 后代
B
b
V
v
Bb
雄V v
×
灰身长翅
b v
b v
雌
黑身残翅
B
b
b
V
v
v
Bb
Vv 灰身长翅50%
第8页,共46页。
bb vv 黑身残翅50%
F1雌果蝇的位于同一个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大都是
连锁遗传的,因此生成的
B两V种和配b子v特别多,
三点测交:双交换与校正
▪ 由于双交换实际上在两个区域均发生交换,所 以在估算每个区域交换值时,都应加上双交换 值,才能够正确地反映实际发生的交换频率。
–当两基因位点间超过五个遗传单位时,两点测验的准确性 就不够高。
第29页,共46页。
三点测交
• 将3个基因包括在同一次交配中。 例如,用3个基因的杂合体abc/+++与3
个基因的隐性纯合体做测交。 • 一次3点测交=3次2点测交
第30页,共46页。
三点测交试验举例(果蝇)
表5-2 ec ct + / + + c v × ec ct c v /Y 测交后代的数据
第3页,共46页。
摩尔根等的果蝇遗传试验
果蝇(Drosophila ter)身体颜色
与翅长的连锁遗传:
–身体:灰色(B)对黑色(b)为显性; –翅长: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
第4页,共46页。
雌果蝇的连锁和交换
P 灰身长翅 ×
(BBVV)
黑身残翅
(bbvv)
F1测交
雌×
雄
图5-14 交叉及其产物的模式图
第14页,共46页。
连锁交换定律
• 连锁:处在同一染色体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遗传时,联合 在一起的频率大于重新组合的频率。
• 交换:重组类型的产生是由于配子形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 非姐妹染色单间发生了局部交换的结果。
• 连锁群(linkage group):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群。
解释:N 对 n 显性,IA 对 i 显性 F1 代 NnIAi, 两基因连锁,产生四种配子:亲组合型配子 NIA 和 n i,重组型配子 N i
和 n IA 连锁频率 RF=(重组型配子 N i 和 n IA)/( 亲组合型配子 NIA 和 n i + 重组型配子 N i
和 n IA), NIA 型配子= n i 型配子=(1-RF)/2 N i 型配子= n IA 型配子=(RF)/2
• 用两种双交换型配子与两种亲本型配子比较: 双交换配子与亲本型配子中不同的基因(改变了 位置的基因)一定位于中间。
第33页,共46页。
三点测交:
计算基因间的交换值,绘制连锁遗传图。
▪ 交换频率ec-cv: 10.3%, cv-ct: 8.4%, ec-ct: 18.4%,双交换:0.15%
第34页,共46页。
第18页,共46页。
1 伴Y遗传——家系中的某一性状只出现在男性中; 2 X连锁遗传:根据伴性遗传特点 3 外祖父法 (1)前提条件:两个连锁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
母亲是两对基因的杂合体; 如:红绿色盲基因b; 蚕豆病(G6PD-)基因g
第19页,共46页。
外祖父法定位原理 外祖父 母亲(双杂合体) 儿子 bg/Y BG/bg BG/Y bg/Y Bg/Y bG/Y bG/Y bG/Bg bG/Y Bg/Y BG/Y bg/Y Bg/Y Bg/bG Bg/Y bG/Y BG/Y bg/Y 亲组合 重组合 统计结果,计算交换值。
第23页,共46页。
基因定位的层次
广义的基因定位有三个层次:
1. 染色体定位(单体、缺体、三体定位法); 2. 染色体臂定位(端体分析法); 3. 连锁分析(linkage analysis) 。
第24页,共46页。
交换值与遗传距离
• 1. 非姊妹染色单体间交换数目及位置是随机的; • 2. 两个连锁基因间交换值的变化范围是[0, 50%],其变化反映
(bbvv)
传
测交后 代
灰身长翅
50% (BbVv) 第6页,共46页。
黑身残翅
(bbvv)50%
v灰身长翅果蝇的灰身基因和长翅基因位于同 一染色体上,以 表B示V。 v黑身残翅果蝇的黑身基因和残翅基因位于
同一染色体上,以 表b 示v 。
vB经bV过v(杂B交V,)。F1是灰身长翅,其基因型是
bv
第27页,共46页。
两点测交:
3. 根据基因间的遗传距离确定基因间的排列次序并作连锁 遗传图谱。C-Sh: 3.6 Wx-Sh: 20 Wx-C: ?
第28页,共46页。
两点测交:局限性
1. 工作量大,需要作三次杂交,三次测交; 2. 不能排除双交换的影响,准确性不够高。
第2页,共46页。
一、连锁现象的发现
• W. Bateson(1906)在香豌豆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 中发现连锁遗传(linkage)现象。
• T. H. Morgan et al.(1910)提出连锁遗传规律 以及连锁与交换的遗传机理,并创立基因论 (theory of the gene)。
摩尔根(T. H. Morgan, 1866-1945)
计算:n i 型配子=(1-RF)/2,正常 O 型=16%=((1-RF)/2)*((1-RF)/2),得出 RF=0.2=20% 从有综合症 A 型,有综合症 O 型,正常 A 型也可计算得出 RF,但计算过程稍复杂。
NIA
ni
Ni
n IA
NIA
有综合症 A 型 有综合症 A 型 有综合症 A 型 有综合症 A 型
子明显多于重组型配子; –两种亲本型配子数大致相等,两种重组型配
子数也大致相等。
第10页,共46页。
连锁遗传现象的解释
连锁遗传规律: 连锁遗传的相对性状是由位于同一对染
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控制,具有连锁 关系,在形成配子时倾向于连在一起传 递; 交换型配子是由于非姊妹染色单体间交 换形成的。 • 控制果蝇身体颜色和翅长的两对非等位 基因位于同一同源染色体上。
交换值 (%)
重组型配子数 总配子数
100%
亲本型配子+重组型配子
第16页,共46页。
第17页,共46页。
系谱分析定位法(pedigree method)
• 系谱分析定位法(家系分析法)是通过分 析家系中连锁基因的重组来确定同一条染 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以及两个基因之间 的遗传距离。
• 但由于人类的家系相对比较小,世代很长, 同时不能像动物那样进行杂交实验,因此 这种方法的使用受到了很大的局限,一般 较适合X连锁基因的定位,直到60年代后 期人们一直都采用这种方法定位。
第12页,共46页。
交换与不完全连锁的形成
• 重组合配子的产生是由于:减数分裂前期 I 同源染色体的非 姊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节段互换。(基因论的核心内容) 1. 同一染色体上的各个非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各有一定的位 置,呈线性排列;
2. 染色体在间期进行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两条姊妹染色单体, 基因也随之复制;
ni
有综合症 A 型 正常 O 型
有综合症 O 型 正常 A 型
Ni
有综合症 A 型 有综合症 O 型 有综合症 O 型 有综合症 A 型
n IA
有综合症 A 型 正常 A 型
有综合症 A 型 正常 A 型
第22页,共46页。
基因定位与染色体作图
• 基因定位(gene mapping/ localization / location):根据重组值确定不同基因在染色体上 的相对位置和排列顺序的过程。
但也有小部分因为交换而产生两种新的基因组合
F1测交
B v 和b V
雌
B V
bB vv
b V
×
b v
b v雄
灰身长翅
黑身残翅
B
bB
b
b
V
vv
V
v
Bb
Vv 灰身长翅
42%
bb
Bb b b
vv
vv Vv
黑身残翅 灰身残翅 黑身长翅
42% 第9页,共46页。
8%
8%
摩尔根等的果蝇遗传试验
• 结果:
–F1形成四种类型的配子; –但比例显然不符合1:1:1:1,且亲本类型配
连
有
锁 基
丝 分
裂
因
与
的
减
交 换
数 分 裂
和
的
重
比
组
较
第1页,共46页。
连锁基因的交换和重组
• 孟德尔定律的例外 •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
的遗传关系
染色体内重组(intrachromosomal recombination) 染色体间重组(interchromosomal recombination
3. 同源染色体联会、非姊妹染色单体节段互换,导致基因交换,
产生交换型染色单体; 4. 发生交换的性母细胞中四种染色单体分配到四个子细胞
中,发育成四种配子(两种亲本型、两种重组合型/交换 型)。 5. 相邻两基因间发生断裂与交换的机会与基因间距离有关: 基因间距离越大,断裂和交换的机会也越大。
第13页,共46页。
5%
第20页,共46页。
• 人类常染色体基因N能导致指甲和髌骨的异常,称为指甲-
髌骨综合征(nail-patella syndrome) 。一个有此症的
A型血的人和一个正常的O型血的人结婚。生的孩子中有的 是A型血的该病患者。假定没有亲缘关系,但都具有这 种表型的孩子长大,并且互相通婚。生了孩子。则第 二代的这些孩子中间,表型的百分比如下:
• 染色体图(chromaosome map):基因连锁图 (linkage map)或遗传图(genetic map)。根据基
因之间的交换值(或重组值),确定连锁基因在染色 体上的相对位置而绘制的简单线性示意图。
• 图距:centimorgan, cM, 1cM=1%重组值(map unit)去掉%的数值。
–centiMorgan
第25页,共46页。
连锁分析的方法
基因连锁分析的主要方法:
• (一)、两点测交(two-point testcross)
–通过三次测验,获得三对基因两两间交换值、估计其遗 传距离;每次测验两对基因间交换值;根据三个遗传距离 推断三对基因间的排列次序。
• (二)、三点测交(three-point testcross)
– 连锁群的数目(=haploid chromatid,n)通常等于单倍体染色体数 – Human:22+X+Y
第15页,共46页。
三、重组频率(recombination frequency, RF)的计算
• 又称交换值(cross-over value)或,重组值,是指重组型配子占 总配子的百分率。即:
基因间的连锁强度、基因间的相对距离;
• 两基因间的距离越远,基因间的连锁强度越小,交换值就越 大;反之,基因间的距离越近,基因间的连锁强度越大,交 换值就越小。
• 3. 通常用交换值/重组率来度量基因间的相对距离,也称为遗 传距离(genetic distance)。 –通常以1%的重组率作为一个遗传距离单位/遗传单位。
• 有综合征, 血型A 66%
• 正常,
血型O 16%
• 正常,
血型A 9%
• 有综合征, 血型O 9%
• 分析数据,解释上述概率的差异。
第21页,共46页。
表型分析:亲组合(有综合症 A 型,正常 O 型)>重组合(有综合症 O 型,正常 A 型) 有综合症:正常=3:1 A 型:O 型=3:1
第11页,共46页。
二、 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
• 完全连锁 (complete linkage): 如果连锁基因的杂种F1(双杂合体)只产生 两种亲本类型的配子,而不产生非亲本 类型的配子,就称为完全连锁。
• 不完全连锁 (incomplete linkage): 指连锁基因的杂种F1不仅产生亲本类型的 配子,还会产生重组型配子。
第31页,共46页。
三点测交结果总结
• 先只考虑两个基因对间的重组,而把第三个基因对暂时忘掉。
第32页,共46页。
三点测交:基因顺序的简单确定
• 在任何三点测交试验中,在测交后代的8种可能的表
型中,个体数最少(甚至完全没有)的两种表型是双 交换的产物。根据这一点,不必计算重组值,一眼就 能正确无误地判断这三个基因的顺序。
– 一次测验就考虑三对基因的差异,从而通过一次测验获得三
对基因间的距离并确定其排列次序。
第26页,共46页。
两点测交:
三个连锁基因:a, b, c
• 1.通过三次亲本间两两杂交,杂种F1与双隐性亲本测交,考察测 交子代的类型与比例。
• 2.计算三对基因两两间的交换值,估计基因间的遗传距离。
a-b:X b-c:Y
灰身长翅
(BbVv)
黑身残翅
(bbvv)
测交后 代
灰身长翅
(BbVv) 42%
黑身残翅 灰身残翅
(bbvv)42%
(Bbvv) 8%
第5页,共46页。
黑身长翅
(bbVv) 8%
基因的连锁和互换现象
雄
P
果
灰身长翅 × 黑身残翅
蝇
(BBVV)
(bbvv)
的
F1测交
雄×
雌
连 锁
灰身长翅 黑身残翅
遗
(BbVv)
第7页,共46页。
P
BB VV
灰身长翅
×
bb vv
黑身残翅
配子 F1测交
配子
测交 后代
B
b
V
v
Bb
雄V v
×
灰身长翅
b v
b v
雌
黑身残翅
B
b
b
V
v
v
Bb
Vv 灰身长翅50%
第8页,共46页。
bb vv 黑身残翅50%
F1雌果蝇的位于同一个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大都是
连锁遗传的,因此生成的
B两V种和配b子v特别多,
三点测交:双交换与校正
▪ 由于双交换实际上在两个区域均发生交换,所 以在估算每个区域交换值时,都应加上双交换 值,才能够正确地反映实际发生的交换频率。
–当两基因位点间超过五个遗传单位时,两点测验的准确性 就不够高。
第29页,共46页。
三点测交
• 将3个基因包括在同一次交配中。 例如,用3个基因的杂合体abc/+++与3
个基因的隐性纯合体做测交。 • 一次3点测交=3次2点测交
第30页,共46页。
三点测交试验举例(果蝇)
表5-2 ec ct + / + + c v × ec ct c v /Y 测交后代的数据
第3页,共46页。
摩尔根等的果蝇遗传试验
果蝇(Drosophila ter)身体颜色
与翅长的连锁遗传:
–身体:灰色(B)对黑色(b)为显性; –翅长: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
第4页,共46页。
雌果蝇的连锁和交换
P 灰身长翅 ×
(BBVV)
黑身残翅
(bbvv)
F1测交
雌×
雄
图5-14 交叉及其产物的模式图
第14页,共46页。
连锁交换定律
• 连锁:处在同一染色体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遗传时,联合 在一起的频率大于重新组合的频率。
• 交换:重组类型的产生是由于配子形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 非姐妹染色单间发生了局部交换的结果。
• 连锁群(linkage group):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群。
解释:N 对 n 显性,IA 对 i 显性 F1 代 NnIAi, 两基因连锁,产生四种配子:亲组合型配子 NIA 和 n i,重组型配子 N i
和 n IA 连锁频率 RF=(重组型配子 N i 和 n IA)/( 亲组合型配子 NIA 和 n i + 重组型配子 N i
和 n IA), NIA 型配子= n i 型配子=(1-RF)/2 N i 型配子= n IA 型配子=(RF)/2
• 用两种双交换型配子与两种亲本型配子比较: 双交换配子与亲本型配子中不同的基因(改变了 位置的基因)一定位于中间。
第33页,共46页。
三点测交:
计算基因间的交换值,绘制连锁遗传图。
▪ 交换频率ec-cv: 10.3%, cv-ct: 8.4%, ec-ct: 18.4%,双交换:0.15%
第34页,共46页。
第18页,共46页。
1 伴Y遗传——家系中的某一性状只出现在男性中; 2 X连锁遗传:根据伴性遗传特点 3 外祖父法 (1)前提条件:两个连锁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
母亲是两对基因的杂合体; 如:红绿色盲基因b; 蚕豆病(G6PD-)基因g
第19页,共46页。
外祖父法定位原理 外祖父 母亲(双杂合体) 儿子 bg/Y BG/bg BG/Y bg/Y Bg/Y bG/Y bG/Y bG/Bg bG/Y Bg/Y BG/Y bg/Y Bg/Y Bg/bG Bg/Y bG/Y BG/Y bg/Y 亲组合 重组合 统计结果,计算交换值。
第23页,共46页。
基因定位的层次
广义的基因定位有三个层次:
1. 染色体定位(单体、缺体、三体定位法); 2. 染色体臂定位(端体分析法); 3. 连锁分析(linkage analysis) 。
第24页,共46页。
交换值与遗传距离
• 1. 非姊妹染色单体间交换数目及位置是随机的; • 2. 两个连锁基因间交换值的变化范围是[0, 50%],其变化反映
(bbvv)
传
测交后 代
灰身长翅
50% (BbVv) 第6页,共46页。
黑身残翅
(bbvv)50%
v灰身长翅果蝇的灰身基因和长翅基因位于同 一染色体上,以 表B示V。 v黑身残翅果蝇的黑身基因和残翅基因位于
同一染色体上,以 表b 示v 。
vB经bV过v(杂B交V,)。F1是灰身长翅,其基因型是
b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