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辟入里铸深刻(高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刻”是高考作文的发展等级之一。
“深刻”实际上包含着两个方面的能力,即思想认识能力和运用各种写作手段把思想认识确切的表达出来的能力。
今后考查的重点是:思想认识能力。
即客观性、全面性、思辨性、前瞻性。
那么,高考作文如何深刻?
“深刻”的文章往往表现为高远的立意和完满的内容的有机统一,见解富有深刻性,说理富有逻辑性,思想富有趣味性,也就是说,“文章赏心悦目,行文张弛有度,章法严谨周密,感情真挚动人,还要饱含哲理,给人启发,令人深思,催人奋进。
”具体的说,在作文时必须注意后面三点。
这里我来谈一谈“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现象”是表面的,“本质”是内在的。
认识最终目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高考作文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呢?
首先,努力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这可以以读书为途径。
在课内、外阅读中认真思考,细心观察,辨明真伪,见贤思齐;同时在分析材料时,多想几个“为什么”,且注意横向比较,这样材料中的深意就自然出来了;还要注意依据现实材料,展开合理的联想,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就不是单纯的写景状物了,就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其次,记叙文必须在凸现最动人的最深刻的那一点的前提下,发掘人物的思想,发掘事件的意义。
可以运用提高一步,开拓一层,从似乎不相干的事物与事物之间发现息息相通的共有规律的高屋建瓴法,可以运用从小事情中悟出大道理,在小人物身上显示大精神的小中见大法,也可以运用追根究源,环环相扣,剥茧抽丝的质疑审问法等。
再次,议论文必须注意在纷繁复杂的问题表象中,拨开层层掩盖的现象的外壳,抓住问题的核心,高屋建瓴地确立自己的观点。
作文时,可以运用“知微见著,滴水见海”的小中见大法,也可以运用“有的放矢立意准,开小口子挖掘深”的深海探珠法,还可以运用“锐意穷搜的联想,比较对照的选优”的联想立意法等等。
请看下面几篇学生文章,它们分别运用了不同的构思立意,都能很好地体现出“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这一考点,都在高考作文中力战群雄一举夺魁。
例文1:
我以我血溅轩辕
著名作家毕淑敏在北大演讲时语惊四座:“人生”是没有意义的!”然后再说:“但我们要为它塑造一个意义!”顿时掌声雷动。
确实,人生可以有亮丽的开头,浓墨重彩的中间,而最能让人生的“没有意义”变得重如泰山、气吞山河的却是结尾。
死,不是逃避苦难,不是临危怯懦,在很多时候,死是一个响亮的结尾。
有人说人生的长河是柔弱流逝的水,但你却在寒风来临时那巨大晶莹的冰柱就毅然地站立起来了!流动的水的逝去却展示了另一种永恒。
为价值而死,生命是辉煌的。
易水河畔的歌吟穿透了千年的时空,仍回荡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反。
”背负着太子丹,或者说所有百姓的期望,壮士披上利甲,不祥的预感成就了英雄临终的悲歌。
而它英勇无畏,那把性命攸关的匕首将改写历史,这样的死,是粉身碎骨浑不怕的气概,人生也因此具有沉甸甸的价值。
为高洁而死,生命是崇高的。
行于汨罗江畔,屈原吟道:“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身鱼腹中。
”他于世而不容,犹鸷鸟之不群。
中国传统道德,一向是讲究调和。
如屈原同时代的庄周,还有道不通即恸哭而返的阮籍。
但屈原却不要这样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