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穿刺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静脉穿刺技巧
近年来,随着科室小儿住院人数的增多,小儿静脉穿刺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又因小儿皮下脂肪多,血管较细,不清晰,加之小儿哭闹不配合,造成穿刺难度较大。

故本人就自身在此过程中的体会,提出了穿刺前期的准备工作、穿刺过程中的方法以及遇到问题时的解决技巧。

标签:小儿;静脉穿刺;方法技巧
1 工作人员准备
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克服胆怯心理。

穿刺中要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前提。

2 与家属的配合
穿刺前的准备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做好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

穿刺前告知家长切不可喂奶或食物,因有的家长看到小儿哭闹心庝,小儿哭就喂奶或食物,这样及易引起小儿恶心,呕吐,造成窒息,发生意外。

如进行头皮穿刺,让患儿平卧,嘱咐家长摁住患儿膝关节(一定要压好),另一家长双手绷紧患兒的头皮,双臂轻压、夹患儿的双肩使其相对固定。

四肢静脉穿刺要压好肘关节和膝关节,如遇到特别躁动的小儿也可先行固定。

3 血管的选择
选好血管是穿刺成功的关键。

面对小儿的静脉穿刺,一定要选自己最有把握的血管,多观察,选最有把握的。

应避免在骨龙突处、关节部位、静脉活瓣处。

(1)2岁以下小儿尽量选择头皮静脉,因为小儿头皮静脉丰富浅显易见,血管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回流,所以头皮静脉可以顺行和逆行进针。

额正中静脉粗、直、不滑动、易固定又便于固定,不影响患儿活动,一般为首选,其次是颞前静脉——耳后静脉
(1)正中静脉在颅冠缝起于静脉网汇成正中静脉后沿额骨表面在近中线处垂直下降,与对侧同名静脉并行,至眉的内端续与内眦静脉。

该静脉是头皮静脉中较大的一支,粗短而直,不滑动,易固定,暴露较明显。

(2)颞浅静脉颞浅静脉起始于颅的顶部和侧面的静脉网,汇成颞浅静脉,位于拟颞部皮下,在颞筋膜的表面,颧弓根的稍上方,外耳门的前方,与同名动脉伴行,可摸到颞浅动脉的搏动,静脉常在该动脉的前方。

此静脉细长浅直,不滑动,暴露明显。

(3)耳后静脉位于耳廓后方,向前与下颌后静的后支吻合,与乳突导血管相连,故较为固定,且稍粗直,或略带弯曲,显露清楚。

(2)2岁以上的小儿选择四肢的手背,足背静脉,肘静脉,踝静脉。

4 穿刺方法
对于头皮静脉的分支,穿刺有一定难度。

宜选择4.5号头皮针头,常规穿刺如无回血,可用注射器轻轻抽吸,亦可推入少量液体,如局部无隆起,推之畅通无阻,即证明穿刺成功。

头皮静脉穿刺回血较四肢静脉慢、少。

所以当觉得针已进入血管,穿刺有空虚感,而不见回血时,不要急于拔出针头,应该停下等一等,或捏一下输液器下段的塑料软管或者改变针头的位置、角度一般就可见回血。

(1)对暴露较好的静脉,进针尽量采用快速穿刺法,要有顺序的从远端开始,从下一点进针,保护好血管。

由助手固定好患儿头部,必要时剃去穿刺部位的头发,常规消毒皮肤后,左手拇食指绷紧皮肤,右手拇食指持穿刺针,手握针柄,以5°~15°的角度缓慢进针,切不可进针太快,容易穿破血管在距离静脉最清晰点向后移0.3公分处将针头近似与平行刺入头皮,然后沿静脉向心方向穿刺,当针头刺入静脉时阻力减小,有落空感同时有回血证明穿刺成功;或感觉有突破感但无回血时,停止进针,轻轻挤压输液管前端,有回血即证明穿刺成功。

(2)对暴露不清晰的静脉,用指尖顺静脉走向探摸,体会血管走向,深浅度,粗细,滑动度,然后绷紧皮肤,于感觉最明显处后移0.3公分,将针头以10-15度角刺入皮肤后再平行缓慢进针,有突破感或见回血即证明穿刺成功。

(3)对于头皮静脉比较细小的血管或充盈度不太好的血管,也可以请同事帮忙捏回血(捏住输液器下段或反折),当针头进皮肤的瞬间,立即松开输液器下段。

此方法成功率达95%以上。

比接输液器抽回血简单,节约成本。

5 穿刺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技巧
(1)小儿静脉穿刺常规用10ml注射器(抽好盐水的)套上头皮针进行穿刺,完后再接输液器,这样0可以及时抽到回血,准确率更高!
(2)如遇到进皮肤感针头在血管而不滴药,可以小心的把针头反过来,因小儿血管小,进针很容易紧贴血管壁,针头反过来以后,液体一般能通畅。

(3)小儿血管小,如进针见回血即可(见回血即不再进针)即行固定。

(4)选择合适的头皮静脉,尽量避开骨隆突处,前额正中静脉、额浅静脉、颞浅静脉一般为5°~15°,进入皮内后,平行向前刺入,见回血,即可固定。

耳后静脉角度稍微大一点,为15°~30°。

(耳后静脉穿刺成功后一定要垫好准备好的棉签)
(5)对不太清晰或者不清晰的血管(如比较肥胖的小儿,因脂肪厚,血管深)可以用指尖顺静脉走向探摸,体会血管走向、深浅、粗细、滑动度,然后穿刺。

穿刺的角度要稍微大一些,进针深一些。

(6)如遇大量出血脱水的患儿或在环境寒冷而致静脉血管收缩情况下,静脉萎陷充盈不良血管扁平,可先作局部热敷,按摩,待血管扩张显露后再穿刺,穿刺时针头向上正面挑起进针沿血管走向由浅而深进行穿刺,一般可穿刺成功。

(7)对于不合作的患儿,先行固定再穿刺。

6 固定的技巧
穿刺成功仅完成了抢救与治疗的初步工作,关键在于固定与家长正确配合护理小儿。

穿刺成功后一定要固定好,小儿静脉输液一般主张要交叉贴,因为小儿穿刺后不会老实的。

活动比较多,交叉贴固定好些。

固定针头要点穿刺成功见回血,及时固定针头是非常重要的。

(1)要特别提出在穿刺前要剃掉穿刺点周围毛发,以利于胶布固定。

如遇到有患儿因哭闹或应用退热药物引起头部多汗而影响胶布固定时,可用头围固定法固定于穿刺点所粘胶布之上,可避免因出汗胶布脱落。

(2)为防止小儿输液途中躁动流汗导致胶膏松脱,针头滑出血管外,可将输液管前端固定于穿刺部位同侧耳廓上。

因为耳廓无汗腺分布,利于固定,并嘱家长以喂奶姿势从穿刺部位对侧抱住小儿,将小儿的一手抱于腋下,扶住另一只手,防止小儿扯掉输液针头。

(3)必要时可约束小儿四肢或使用镇静剂,四肢静脉穿刺固定一定要将甲板置于穿刺点上下5厘米左右,可以多缠几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