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骨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
察
【摘要】目的:观察颈型颈椎病采用正骨手法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36例作为实验对象,因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18例以针灸推拿手法进行治疗,研究组18例以正骨手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在临床疗效上的差异性。
结果:研究组病人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其较对照组病人的治疗总有效率66.7%高,具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
结论:颈型颈椎病以正骨手法进行治疗,可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具有在临床中推广普及的意义。
【关键词】颈型颈椎病;正骨手法;临床疗效
颈椎病在临床当中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以其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具体可分给不同类型,其中发生率最高的是颈型颈椎病,其在长期低头工作的群体中最易发病。
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项背部疼痛、酸胀、沉重、僵硬等,病情严重者会对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目前这种类型的颈椎病已被确定为公共卫生问题。
相关研究发现[1],若颈型颈椎病患者病程不畅,可通过物理治疗、针灸、推拿按摩等进行治疗,但病情延长时病理改变和颈椎周围肌肉关系密切,所以需要积极寻找科学有效的治疗手段。
本文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36例作为实验对象,现进行以下整理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36例作为实验对象,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颈型颈椎病的相关临床诊断
标准[2]。
因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18例中男为10例,女为8例,患者年龄在41-63岁,平均年龄值为(47.3±2.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年,平均病程值为(6.4±1.8)个月;研究组18例中男为11例,女为7例,患者年龄在42-64岁,平均年龄值为(48.5±2.6)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3年,平均病程值为(6.5±1.7)个月。
两组的临床资料行比较以后,差异并不显著,
P>0.05,可行此次对比。
1.
1.
方法
对照组针灸推拿疗法具体操作:①针刺法:穴位选择的是外关、天柱、翳风、风池、风府、列缺、大杼,1次/d,1个疗程为10次;②推拿按摩法:协助患者调整为俯卧位,通过拿法、揉法、一指禅法等不同手法放松软组织,发挥温通血脉,舒筋活络的功效。
1次/d,1个疗程为10次。
研究组正骨手法具体操作:采用中药热奄包药熨颈项部,以达到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的目的,对颈项部肌肉进行改善,并对疼痛进行缓解。
以“牵颈折顶法”为主,协助患者选择仰卧位,医者先采用松解手法放松颈部软组织,再以虎口将患者的枕部抱住,牵拉1-3min左右,以双手四指指腹对颈项后背部作用,由第7颈椎开始,向折项颈椎的棘突进行,进行20min的反复牵顶。
1.
1.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的标准为:临床症状彻底消失,颈部肌力、肢体功能完全恢复正常状态;有效的标准为:临床症状有所改善,颈部肌力、肢体基本恢复至正常;无效的标准为:临床症状、肢体颈部肌力、功能相较于治疗前没有变化或比治疗前加重。
治愈的百分比与有效的百分比相加,可作为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的计算方法[3]。
1.
1.
统计学评析
数据的处理需要用到的是SPSS22.0软件,计数资料的表示用到的是百分率(%)表示,比较则用x2检验,P<0.05可说明的是差异显著,具备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与研究组患者比较的项目是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表 1 评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的不同[n(%)]
组别治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对照组(n=18)
8
(44.4)
4
(22.2)
6
(33.3)
12
(66.7)
研究组(n=18)
12
(66.7)
5
(27.8)
1
(5.6)
17
(94.4)
x2值 4.4335
P值0.0352 3讨论
颈椎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等病情特点,其会极大的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和学习。
一般情况下,临床将颈椎病分为脊髓型、颈型、交感神经型、椎动
脉型、神经根型等不同类型,患者以头痛、眩晕、头晕为主要症状表现。
颈型颈椎病在临床中非常常见,并且其发病率正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4]。
传统的物理、针灸推拿治疗方法虽然在临床治疗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实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尤其是不适用病情严重的颈型颈椎病患者。
正骨手法作为常用的中医治疗手段,在正骨前采用活血化瘀类药物对患处进行药熨,可对颈部组织血液循环起到促进作用,改善新陈代谢,松解软组织痉挛,缓解疼痛,平衡颈部周围肌群力学,减轻颈部不适感和疼痛感。
然后给予传统正骨手法,调节复位颈椎椎间小关节,促使其回归正常解剖位,能够对颈椎内外生物力学平衡进行调整,让颈椎得到稳定,同时让颈椎生理屈度恢复正常,椎间隙、椎间孔扩大后,可将压迫感解除,降低颈椎间盘承受的压力,时局部血流得以改善,松解局部粘连,进而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5]。
由本次实验得到的结果可以知道,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且差异上极为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从而表明,颈型颈椎病以正骨手法进行治疗,可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具有在临床中推广普及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苏美意,范德辉,王朝峰,等.龙氏正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
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11):21-23.
[2] 尹浩,吴岗,张勇,等.筋骨康配合吴氏推拿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
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6):164-165.
[3] 杨金鹏,吴福春,朱晓娟.激痛点针刺法配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
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19):24-26.
[4] 柯伟明,吕俊彪,周小鸿,等.刃针微创术配合正骨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
临床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8,24(07):71-72+80.
[5] 雷鸣,王松.正骨手法结合牵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
用药杂志,2018,11(10):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