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地区青年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地区青年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陈默;张清秀;魏秀娥;孙晖;付家亮;高红;荣良群
【摘要】目的研究徐州地区青年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与年龄的关系.方法通过应用徐州市医疗信息质控平台,筛选出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确诊为脑梗死的119 650名患者的病案首页信息,将青年患者(年龄18~45岁)共4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按年龄分组,将可能引起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作为研究指标,研究不同年龄分组中上述指标是否存在差别.结果中青年脑梗死数约占所有脑梗死病人数的3.5%左右,35~45岁年龄段人群为中青年脑梗死的好发人群,且男性多于女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血管狭窄、冠心病及癫痫”等危险因素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35岁以下人群(P<0.05).结论青年脑梗死好发于36~45岁年龄段及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危险因素的人群.
【期刊名称】《贵州医药》
【年(卷),期】2018(042)008
【总页数】2页(P1015-1016)
【关键词】脑梗死;危险因素;中青年;年龄;质控平台
【作者】陈默;张清秀;魏秀娥;孙晖;付家亮;高红;荣良群
【作者单位】徐州医科大学,江苏徐州221000;徐州医科大学,江苏徐州221000;徐州医科大学,江苏徐州221000;徐州医科大学,江苏徐州221000;徐州医科大学,江苏徐州221000;徐州医科大学,江苏徐州221000;徐州医科大学,江苏徐州2210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
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等特点,已经成为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病[1],而“卒中中心”建设是国家医疗工作的重点之一,通过徐州市卫生计生委医疗信息质控平台得出徐州市每年约有50 000多例脑卒中住院患者,主要见于老年人,且脑梗死患者有逐渐增多并年轻化的趋势,为了进一步研究不同年龄段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发病的病理及其他相关因素,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我们通过应用徐州市医疗信息质控平台,分析相关的脑梗死诊断标准的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诊治和检查资料,为防治青年脑梗死复发和致残提供可靠证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通过应用徐州市医疗信息质控平台提取出全徐州市2级以上卫生医疗机构在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经门诊和(或)住院检查确诊为青年脑梗死的患者4 130例进行研究,其中男性2 823例,女性1 307例;年龄18~45岁。

平均年龄为(40.57±5.02)岁。

参照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经影像学检查(CT或MRI)确诊。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入选标准:(1)年龄在18~45岁之间,因各种原因造成脑组织血流供应不足引起临床症状,符合《2010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脑梗死的诊断标准[3],经头部影像学等辅助检查证实有责任缺血灶;(2)所有患者均为首发诊断为脑梗死患者。

排除标准:(1)年龄不符合者(>45岁或<18岁);
(2)美尼尔病等其他非脑梗死的血管性疾病;(3)伴有心肺肝功能严重衰竭者;(4)既往有脑梗死且遗留明显症状者。

1.3 方法通过徐州市医疗信息质控平台,对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指标包括床位使用率、出院人数、住院费用、疾病分析等进行统计,筛选出的脑梗死信息,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入选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记录,包括个人史、既往史、血管病家
族史等。

常见危险因素的定义如下:(1)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不小于7.0 rnmol/L,餐后2 h血糖不低于11.1 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或既往已诊断为糖
尿病者;(2)原发性高血压病诊断标准:收缩压不低于140 mmHg和舒张压超过
90 mmHg者或既往有明确高血压病史者;(3)高脂血症:胆固醇≥5.72 mmol/L
和(或)甘油三酯≥1.70 mmol/L和(或)HDL-C≤0.9 mmol/L。

或已服用降脂药物;(4)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水平≥15 μmol/L;(5)由临床检查确定的诊断。

1.4 分组方法根据年龄分为18~35岁组和36~45岁组两组。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行方差分析。

P<0.05亦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特点本组共纳入的4 130例青年脑梗死患
者病例中,男2 823例,女1 307例,平均年龄(40.57±5.02)岁。

其中18~35
岁组555例,36~45岁组3 575例,两组之间性别年龄构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7,P=0.020)。

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组青年脑梗死患者性别构成比组别n男女合计构成比(%)男女合计18~35岁组40315255514.311.613.436~45岁组2 4201 1553
57585.788.486.6合计2 8231 3074 130100.0100.0100.0
2.2 危险因素在不同年龄分组的分布特点 35~45岁年龄组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血管狭窄、癫痫、冠心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18~35岁年龄组的人群,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房颤、肺部感染等的
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2。

表2 男性不同年龄组危险因素分布情况分组18~35岁36~45岁χ2P值年龄(岁)性别(男)高血压 (女)高血压30.08±4.3140312542.18±2.592 4201
5115.3775.37778.2840.0200.2000.000∗糖尿病2343230.8930.000∗血脂异常13990.3320.565动脉硬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2962505.9530.1700.015∗0.680
血管狭窄房颤143332510.9240.1800.001∗0.672肺部感染血管畸形
915340.0630.1850.8020.667癫痫动脉炎1233486.3981.8140.011∗0.178颈椎病冠心病2245663.4466.5480.0630.011∗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风湿性心脏病002180.3112.8060.577 0.09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120.5580.455
注:*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青年脑梗死主要发生于36~45岁之间,约占所有入组的青年脑梗死患者的86.56%(3 575/4 130),随年龄增加青年脑梗死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这与以往的报道相似[4]。

此外,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
血症等是目前中国脑卒中发生的最主要、最常见的危险因素[5]。

本资料结果显示,在36~45岁年龄段的青年脑梗死患者中,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血管狭窄、冠心病及癫痫的发病率要明显高于18~35岁年龄段的病人,而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房颤、血管畸形的发病率没有明显差异。

在脑梗死危险性因素中,最常见及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6]。

既往的多项研
究表明高血压与脑梗死的发病率呈正相关,收缩压每降低10 mmHg,脑卒中的
发病率就下降约20%。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徐州地区在36~45岁年龄段的青年
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要明显高于18~35岁年龄段的病人,故加强此年龄段人群的高血压防治教育,开展高血压的普查,对于高血压病人,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和有效的控制血压,对于降低青年脑梗死发生及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糖尿病也是36~45岁年龄段脑梗死的另一常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易伴有血脂异常,可导致血流缓慢、瘀滞,加重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是导致动脉硬化的重要因素[7],这与本研究结果中36~45岁年龄组脑梗死伴发动脉硬化发病率高
于18~35岁年龄组相符合。

提示脑梗死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

综上,对于青年脑梗死好发人群、特别是36~45岁年龄段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血管狭窄、冠心病等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应开展积极健康教育,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倡导低盐低脂、科学饮食,增强锻炼,做好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从而降低脑梗死在青年患者中的发生率。

但本资料具有一定的缺陷性,我们只能对提取出的首页信息进行分析,不能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如二级医院对于一些青年脑梗死少见的病因检查不完全,使得遗传因素等在数据分析中不能体现出来,有些病因如饮酒、吸烟等没有在首页诊断中给出,这些可能会导致结果的偏差。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Mehndiratta MM,Khan M,Mehndiratta P,et al.Stroke in Asia:geographical variations and temporal trends[J].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14,80(12):130 8- 1312.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卒
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 153.
[3] 何国英,张美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评估及相关因素分析[J].贵州医药,2010,39(1):23- 20.
[4] Keteepe- Arachi T,Sharma S.Preventing stroke and as- sessing risk in
women[J].Practitioner,2017,261(1802):13- 17.
[5] Jia Q,Liu L,Wang Y,et al.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on of stroke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J].J Stroke Cere- brovase Dis,2011,20(5):395- 400.
[6] Stack CA,Cole JW.A diagnostic approach to stroke in young adults [J].Current Treat- ment Option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2017,19(11):84.
[7] 宋杨,高山,胡英环,等,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动脉超声检测无脑缺血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
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4):201- 2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