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画像》文言文翻译注释及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元璋画像》文言文翻译注释及启示
1、《朱元璋画像》文言文
明太祖朱元璋尝集画工写御容,多不称旨。
有笔意逼真者,自以为必见赏,及进览,亦然。
一工探知上意,稍于形似之外,加穆穆之容以进。
上览之,甚喜,乃命写数本以赐诸王。
盖上之意早有,而它工不能知也。
2、翻译
明太祖朱元璋曾经召集画工画皇帝的容貌,大多的画都不合皇帝的心意。
有位画工画得很像,自己认为(皇帝)见了一定会奖赏,等到给皇帝看,也不合适。
一位画工打听到皇上的心意,形象有一点相似,再画得雍容端庄献给皇帝。
皇帝非常高兴,就诏令画若干幅赐给各诸侯王。
原来皇上的心思早已存在,只是其他的画工不能了解。
3、注释
(1)写御容:画皇帝的画像、容貌
(2)及进览:等到呈给(皇帝)看
(3)穆穆:雍容端庄的'样子
(4)诸王:各诸侯王
(5)见:被
(6)盖:原来
(7)它:别的
(8)知:了解
(9)它:其他的
(10)写:画
(11)进:呈上
(12)亦:也
(13)然:这样
(14)集:召集。
4、启示
做事要知己知彼,了解对方的情况或心理,这样就可以立于不败
之地。
5、作者简介
陆容(1436年-1494年)字文量,号式斋。
明江苏太仓人。
成化二年(1466)进士,历任兵部职方郎中,累迁浙江右参政,所至有政绩。
忤权贵,罢归卒。
平生嗜书,多著述。
归筑菽园,著书其中,与陆釴、张泰齐名,称“娄东三凤”。
著作《式斋封事录》、《水利集》、《问官录》、《兵署录》、《浙藩稿》、《乙戊稿》、《菽园杂记》15卷、《菽园杂记摘抄》7卷、《式斋笔记》、《式斋先生文集》37卷·附录4卷等。
6、朱元璋简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
出生于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
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
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觉寺,云游四方,增长见闻。
二十五岁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
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改名应天,其后陆续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并自称吴王。
吴元年(1367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为号召,派遣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即皇帝位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其后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废除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地方权力,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减免税负,丈量全国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大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对外关系上,确立“不征之国”。
在他的统治下,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七十一岁,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明孝陵。
传位太孙朱允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