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与健康的标准论文食品营养与健康的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标准论文食品营养与健康的论文
【摘要】有专家说:未来的健康,靠药物不是最理想的出路,而饮食
将对健康起绝对性作用。

这话很有道理,俗话说“病从口入”,也是说人
在吃上如不注意科学,吃错了也会导致疾病。

现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有了
明显提高,如何吃出健康则是摆在面前的一宗大事。

话说民以食为天,而
健康则是身体的最大本钱。

这些无疑都牵动着我们的神经。

随着生活水平
提高,我们早已摆脱了东亚病夫的称号。

但肥胖等系列的现代病也开始缠
绕国人,食品营养与健康这门课应该推广成为为大家广为接受的一门学问。

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和宣传健康的饮食方式义不容辞。

这些前提是我们
要理解什么是营养,而什么状态是属于健康。

我们在饮食的过程中既要做
到营养的均衡,平时也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关键词:营养健康均
衡食品习惯
引言:
每次去食堂吃饭,间隔中各类的菜,以前我都是跟着感觉走,有时候
也挑食,总结一下,发现几个月来我吃的不过就单调的几种菜。

一半以上
的菜基本没吃过。

上了营养课后,我就开始平衡自己的食物了。

想均衡下
各方面的营养。

也开始每天吃个鸡蛋,多吃点素菜和水果,尽量最求多元化。

●其次我们应明白营养是什么
营养”作为一个名词、术语已为众所习用,但对它的确切定义却未必
准确了解。

“营”在汉字里是谋求的意思,“养”是养生或养身,两个字
组合在一起应当是“谋求养生”的意思。

确切地说,应当是“用食物或食
物中的有益成分谋求养生”。

营养,是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
物中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中的
营养素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的生理作用和有益影响。

合理营养
是指通过合理的膳食和科学的烹调加工,向机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和各种营
养素,并保持各营养素之间的平衡,以满足人体的正常生理需要、维持人
体健康的营养。

合理的膳食是形成和保持健康体魄,满足体力及脑力劳动
需要的巨大能量所必需的。

研究人体以及其他生物的营养问题的学问被称
为营养学。

人类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食物,从中获得
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在营养学上称为“营养素”。


体所需的营养素有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共5大类,其中营养素不能在体内合成,而必需从食物中获得,称为“必需营养素”。

其中包括9种氨基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
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组氨酸;2种脂肪酸:亚油酸、仅一亚
麻酸;碳水化合物;7种常量元素:钾、钠、钙、镁、硫、磷、氯;8种微量
元素:铁、碘、锌、硒、铜、铬、钼、钴;14种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
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烟酸、泛酸、叶酸、维生素B12、胆碱、生物素;加上水等,共计40余种。

其中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因为需要量多,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大,
称为“宏量营养素”;矿物质和维生素因需要的相对较少,在膳食中所占
比重也较小,称为“微量营养素”;矿物质中有7种在人体内含量较多,
叫做“常量元素”,有8种在人体内含量较少,称“微量元素”。

这些营
养素在体内有三方面功用:一是供给生活、劳动和组织细胞功能所需的能量;二是提供人体的“建筑材料”,用以构成和修补身体组织;三是提供调
节物质,用以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

营养素有这三方面的作用,可见营养
素是健康之本,是健康的物质基础。

正当我们吃的主食由粗变精之际,发达国家却大踏步走上回头路。


俄罗斯、东欧,主妇们热衷于黑面包;在德国,全麦面包销路大畅;在新西兰,"主食吃杂一些,配以豌豆、蚕豆等"已成为政府的号召;美国则把粗
粮和蔬菜列为"食物指南金字塔"的基座,这与我国"粗茶淡饭保平安"的说
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国与发达国家在饮食习惯和观念上的逆向变化所形
成的强烈反差提醒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审慎对待热度日高的饮食"西化"
误区,不能再沿着错误的道路盲目走下去了。

所以,我们要大声疾呼:注
意均衡营养、注意膳食平衡!
在社会物质比较丰富、科技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怎样吃得更科学或
者说更有益于健康,是当前人们存眷的话题。

有人将当前人们在饮食方面
的追求,概括为“吃杂”“吃粗”“吃野”和“食斋”四大独特的地方。

从营养学角度来看,还是应该将这四大独特的地方结合,合理搭配,有可
能会更符合人们对各种营养的需求,对中老年人来说,合理搭配显得更重要。

粗细搭配科学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的粮食及其加工品的合理搭配,可
以提高其生理价值。

粮食在经过加工后,往往会丧失一些营养素,出格是
膳食纤维、维生素和无机盐,而这些营养素也恰是人体所需要或容易缺少的。

以精白粉为例,它的膳食纤维只有标准粉的1/3,而维生素B1只有
标准粉的1/50;与红小豆相比二者少得更多。

但是何谓合理的搭配,配制
合理的饮食就是要选择多样化的食物,使所含营养素齐全,比例适当,以
满足人体需要。

合理的饮食搭配五种:1.粗粮、细粮要搭配:粗细粮合理
搭配混合食用可提高食物的风韵,有助于各种营养身分的互补,还能提高
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哄骗程度。

2.副食品种类要多样:荤素搭配:肉类、鱼、奶、蛋等食品富含优质卵白质,各种新鲜菜蔬和生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无
机盐。

二者搭配能烹饪制成品种繁多,味美口香的菜肴,不仅富于营养,
又能增强进食要求,有利于消化吸收。

3.主副食搭配:主食是指含碳水化
合物为主的粮食作物食品。

主食可以供给主要的热能及卵白质,副食可以
补充优质卵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等。

4.冷热搭配平衡:“膳食的冷热平
衡饮食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

“食宜暖”,生冷食物进食过多会损
伤脾、胃和肺气,微则爲咳,甚则爲泄。

体虚胃寒的人,应少吃生冷,特
别是在夏日更应慎重。

也强调“饥时勿急,空腹忌冷”。

相反的,饮食也
不可太热,否则易烫伤胃脘、咽喉。

据报道,在华北地区食管癌高发区,
居民就有喜饮热水、热粥的习惯。

古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也
指出:“热食伤骨,冷食伤肺,热无灼唇,冷无冰齿。

”所以,膳食应当
注意冷热平衡。

5.摄入与消耗平衡:人们每天饮食中所摄入的各种食物及
营养与身体的热能消耗之间必须保持平衡。

《论语·乡党》篇中说:“食
不语,寝不言。

”说明古人主张食前及食中宜静而专致,不能分心、高谈
阔论,以利纳穀和消化。

古人言:“饮食即卧,不消积聚,乃生百疾。


医学食疗古籍称“食后便卧令人患肺气、头风、中痞之疾,盖营卫不通,
气血凝滞故而”,都告诉我们饭后要适当活动。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能
活九十九”,说明进食后散步有利于健康。

在膳食酸碱平衡方面,主食和
副食平衡十分重要。

纵观我国中医文献,自古以来评论人体健康状态时,
常用"精、气、神"三个字来描述身体健康。

"精"字的一半是米、另一半是
青--绿色的食物蔬菜;繁体的"气"字里有米;"神"字的右边是在田地里种庄稼。

汉字是智慧的符号,所以"精、气、神"三个字告诉我们不能不吃米,
即不能不吃植物性食物。

中华民族的祖先素有"世间万物米为珍"之语,可
见我们的先人从生活实践中已深刻认识到五谷杂粮是须臾不可离的主食。

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一旦吃了过多的鸡、鸭、鱼、肉以后,会
感到发腻,这就是"轻度酸中毒"的表现。

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膳食纤
维的瓜、果、蔬菜是碱性食物;而富含蛋白质的鸡、鸭、鱼、肉属于酸性
食物。

餐饮中应掌握酸碱平衡,两者不可偏颇,只有平衡、方可益补得当。

如终日饱食膏粱厚味,酸碱失衡,将严重影响健康。

难怪古人诗云:"厚
味伤人无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师,三千功行从此始,淡食多补信有之。

"
膳食的酸碱平衡早已引起关注,大凡鱼、肉、海产品、贝类、蛋类等
都是酸性食物,多食会使血液从弱碱性转为酸性,令人倦怠乏力,重则记
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

营养学家提醒大家要注意吃一些低脂肪、高蛋白,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这样才能保证营养素摄入的平衡。


此菜肴的荤素搭配不能忽视。

当然在我们进食时,也要注意有良好的就餐
习惯食宜暖,少吃凉的食物膳食的冷热平衡饮食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指出了膳食的冷热平衡。

“食宜暖”,生冷食物进食过多会损伤脾、胃和肺气,微则爲咳,甚则爲泄。

体虚胃寒的人,应少吃生冷食物,特别
是在夏日更应慎重。

民间也强调“饥时勿急,空腹忌冷”。

反之,饮食也
不可太热,否则易烫伤胃脘、咽喉。

据报道,在华北地区食管癌高发区,
居民就有喜饮热水、热粥的习惯。

故古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
指出:“热食伤骨,冷食伤肺,热无灼唇,冷无冰齿。

”所以,膳食应当
注意冷热平衡。

●食前忌动,食后忌静,就餐前后动静平衡
就餐前后动与静的平衡同样很重要,因爲人们每天饮食中所摄入的各
种食物及营养与身体的热能消耗之间必须保持平衡。

《论语·乡党》篇中说:“食不语,寝不言。

”说明古人主张食前及食中宜静而专致,不可分心、高谈阔论,以利纳穀和消化。

古人言:“饮食即卧,不消积聚,乃生
百疾。

”医学食疗古籍称“食后便卧令人患肺气、头风、中痞之疾,盖营
卫不通,气血凝滞故而”,所以饭后要适当活动。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
能活九十九”,说明进食后缓行散步有利于健康。

胃好恬愉,进食前后的
情绪平进食前和进食中保持平静愉快的情绪有利于消化功能正常进行,与
此相反则会危害脾胃。

《素问·举痛论》中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很难设想,人们在气血紊
乱的情况下,还能保证消化功能的正常进行。

古人说:“食后不可便怒,
怒后不可便食。

”进食过程中一切反常的情绪都应尽力排除。

●音乐对于消化功能有很大裨益
《寿世保元》中说:“脾好音声,闻声即动而磨食。

”因此,我国道
家不仅提出了“脾脏闻乐则磨”之说,还发展了一整套“音符”和“梵音”等,奏出柔和清悦的音乐以配合进食。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
“病从口入”这句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要注意:1.养成吃东西以前
洗手的习惯。

人的双手每天干这干那,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

会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

吃东西以前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

2.生吃瓜果要洗净。

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
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3.不随便吃野菜、野果。

野菜、野果的
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4.不吃腐烂变质的
食物。

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因为细
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5.不随意购买、食用
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

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
合格,食用、饮用会危害健康。

6.不喝生水。

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
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综上所诉,
让我们以科学的营养为指导,做到均衡营养、注意膳食平衡,吃出健康,
吃出美丽,吃出精彩的人身,享受高品质的生活!
●音乐对于消化功能有很大裨益
《寿世保元》中说:“脾好音声,闻声即动而磨食。

”因此,我国道
家不仅提出了“脾脏闻乐则磨”之说,还发展了一整套“音符”和“梵音”等,奏出柔和清悦的音乐以配合进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