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沙地孩子在自信中快乐成长——杭师大附属益农小学风情南沙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档案
58EDUCATOR
让沙地孩子在自信中快乐成长
——杭师大附属益农小学风情南沙课程
文 | 孙伟良
积极探索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体现地域特点,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我校地处萧山沙地,激励着一代代人成长的围垦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为了传承这一精神,学校设立了“风情南沙”课程。
通过将六大沙地文化板块和五大教育基地融入我校的课程内容,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形成热爱家乡的情怀。
我校的学生,绝大多数都出身于农民家庭,一方面学校想方设法开设相应的课程,提高他们的艺术品位。
另一方面,开设综合实践课程让学生全面深刻地认识养育我们的土地,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和建设家乡的豪情。
本着“让沙地孩子在自信中快乐成长”的理念,借助“基础课程校本化实施、拓展性课程个性化推进”的实践路径,我校围绕培养“书香人、文明人、自信人、快乐人”的课程建设总目标,通过结合“乡土人文”和原来的学生社团、“一班一特色”为依托的特长培训等,逐步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风情南沙课程体系。
风情南沙课程包括六大沙地文化板块——围垦建设旧时光、围垦劳作情形、围垦生活劳动工具、围垦民居变迁、围垦新老厨房更替、围垦家庭生活用具;五大教育基地——德育基地(曹素明烈士纪念馆等)、社会实践基地(精养
农场)、科普教育基地(益农镇蔬菜种植基地、学校科普种植园等)、社区服务基地(敬老院、农贸市场等)、励志教育基地(荣盛集团)。
风情南沙课程建立在原有的办学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对原有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等加以整合,用课程的理念加以引领,同时兼顾基础和特色两个方面。
风情南沙课程分级设计
—— 鼓励创新 ——
一是学校设计,教师落实,师生获
益。
对于四类拓展性课程的开设,学校采取两级分设,如风情南沙综合实践课程,学校在架构课程目标、内容和举措的基础上再分级架构三级课程:小舞台课程、小卫士课程、小制作课程、小种养课程等相应实施系列。
学校设计的平台为教师开设课程提供了广阔的路径,教师可以围绕学校设计的子课程,规划自己适合的课程,建构出属于自己的课程。
结合制订课程计划——公布实施方
案——展开多方论证三个步骤循序递进,逐级延伸。
全部四类拓展性课程中,我们分设的三级课程有德育实践类课程
11门,体艺科技特长课程10门,社团类
59
课程档案EDUCATOR
活动课程9门,知识拓展类课程9门,其他特色课程24门。
二是师生家长,分项创新,学校整合。
学校尊重教师的自主、自由、自能的工作方式,鼓励课程创新。
教师、有特长的家长和学生在学校架设的二级课程框架下,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申报课程。
学校定下每月的主题,各年级、各班可以围绕主题,创造性地开发属于自己、班级、年级的三级子课程。
然后,学校根据老师们申报的子课程进行整合,形成新的课程序列。
风情南沙课程多种形式
—— 多方推进 ——
一是普适性课程与精品课程相辅相成。
普适性课程主要指全校学生都要参与的必选课程。
精品课程主要指风情南沙综合实践课程、风情南沙体艺特长课程、风情南沙科技实践课程。
这三类课程有一定的传承性和创新性,多由我校原先的精品社团转变而来。
精品课程在课程设置和评价上更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从而更能激发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兴趣。
二是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齐头并进。
第一,夯实基础性课程,开展校本化实施。
自2014年开始,我们借助多功能先学单和学校自行开发的先学平台,把学习权还给学生。
我们的多功能先学单上有不同的二维码,借助“二维码”这一形式,帮助学生怎么去思考先学的内容。
第二,打造“综合实践课程”,拓宽学生发展时空。
第三,立足“体艺特长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第四,开设“科技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我校结合学校各班的不同特色,推出“一班一品”课程。
三是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相得益彰。
第一,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
我校借助外出志愿服务、学农、参观、走访、调查等活动,把教学地点安排在校外,让学生的视野更开阔,见识更丰富。
第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任课教师既有自上而下的学校聘任,也有自下而上的自主申报。
学校尽可能地调动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课程服务,我们的教师中还有家长志愿者、学有专长的学生、社区和企事业单位的兼职讲师团。
四是常规课型与特殊课型按需而定。
根据每个课
程的性质和特点,我们将课按照时间的长短分为大课、中课、小课(微课)、月课等。
大课的时间为一小时。
主要安排每周一、二下午第二节课后三至六年级开展的走班课程。
中课的时间为35分钟。
主要指午间半小时,放学前半小时及班队课。
学校利用这个时间开展各项课程和社团活动。
小课(微课)的时间为5-10分钟。
月课是指每个月推出一个主打课程,主课程的推进途径为主题课程解读、五分钟微课、家务作业、主题实践活动等。
风情南沙课程激励教师教学
—— 学生学习 ——
通过对教师开发的课程方案的评价,激发教师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开展课程研发和教学。
学校要求教师编制的课程方案内容包括:校本课程大纲、教学计划、教材、教案、课堂教学、展示评价等。
学校的课程监测小组设计了相应的课程方案评价表——从课程开发的意义、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对教师开发的课程进行量化。
通过对教师课程教学的评价,保证了教学的效果。
对于具体每一节课的实施,学校的课程监测小组设计了课程教学效果评价表——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
通过对学生的评价,让学生在自己喜爱的领域内一展所长,保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相应素养的提升。
为体现拓展性课程的活动性和过程性的特点,我们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期末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开展评价。
我们采用星级评价制度,按照学生课程学习情况,分别对应一星到五星,并将课程学习评价指标纳入学校示范生、优秀生评比之中。
风情南沙课程让学生能够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艺术涵养,能够结合益农沙地的地域优势,走进工厂、社区、文化场所、田间地头,让学生尝试学习各种技能,从而体现陶行知先生“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师大附属益农小学)
责任编辑: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