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亲情的故事最新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亲情的故事最新5篇
亲情是长白山顶的积雪,简练却永久;亲情是底格里斯河的流水,温顺却又悠长;亲情是西西里岛的那轮夕照,亲情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碑文,恍惚却又隽永。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有关亲情的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有关亲情的故事1
初春,小雨,空气温湿。
犯困的季节和天气,什么都不想做,淅沥的小雨,压的人透不过气。
又一个冬天过去了,老人们会比较喜欢吧,冬天太过笨重,谁都不会拒绝四处走走。
兀自的给自己渲染悲伤的气氛,可惜,麻木的竟然生疏了悲伤的感觉,也许自己本是个冷酷的人吧。
人是会伪装的动物,但是,一眼就能看透你伪装的人,其一是你在意的人,主观的,你愿意,或者你渴望被看破,其二,就是阅历很多,内心细腻的一类人。
他们可能是你的朋友,或者,老人。
放假在家太多天的人都清楚一种情况:在家太闲,出门没钱。
很不幸,我就是。
一天睡二十个小时,经历过的人会知道吧。
我极力的想要摆脱一个身影,可总是事与愿违,没办法,感情这东西,无法左右。
感觉自己付出了全部,为什么得到的就只有冰冷?不甘,忧伤,夹杂着些许愤怒,不可表的情绪,弥漫在小小的房间里。
可惜,压抑带来的只是布满血丝的双眼和床下零零散散的烟头。
我家里有老人,我很爱她,只是我们现在都太过安静。
“我要去买点泡面,你要不要。
”我下楼的时候问道。
“我不要,你吃什么,我给你做点。
”
“没事,我吃泡面,你做点自己吃吧。
”
“……”
“……”
买回泡面,她也把饭做好了,我吃了十几年了,对她的厨艺是不敢恭维的,毕竟老人都节省。
“吃点吧,别总老吃面。
”她抬抬下巴,指着厨房。
我无奈,放下泡面,端起盛好的饭菜,一脸不爽的搅着。
“你哥今年回来吗?他两年没回来了。
”她搬了个小凳子坐在我旁边说道。
“嗯,今年回来,二十几号,快了。
”我大声的说着。
不是我不礼貌,她有些耳聋的。
“那好啊,这下家里热闹了,好啊,你妈知道吗?”
“我妈早知道了,哥打电话了。
”
“嗯,好,这下热闹了,你多吃点,你看你瘦的。
”
我点了点头,吃着自己的饭。
“小K啊,吃完出去走走吧,你看你在家闲的,家里不是有车子吗,老在家闲的……”
我叹了口气,看了看家里的那辆破的连手闸都没有的自行车,犹豫了一下,还是骑了上去。
“大冷的天,我干什么去啊。
”我嘀咕着。
可几天后,这就成了我的一个习惯,一个人没目的的骑车,哼些曲子,真的会感觉很自在,什么都是空白的。
自己像极了过客,从一个又一个的陌生人身边风驰而过,虽然车子没手闸,紧急时刻需要用脚去摩擦地面才能产生刹车的效果,但那种狼狈的样子使自己快乐……
很快,大年将至,家里也逐渐热闹起来,哥的头发成了我们调侃的对象。
“你看咱哥啊,M型的头型,以后谁要他?又那么黑,参加什么约会吧,估计也都灭灯。
”
“就是,我要是女的我也不要他。
”
“哈哈。
”
哥哥嘴笨,极力辩解,也只能显得更加狼狈。
这个时候,她总是坐在一个角落,双手交叉,放在袖管里,看着大家嘻嘻哈哈,给她吃的,拒绝不下,便拿一点,然后放在桌子上。
继续寡言。
她耳聋,但喜欢听。
这个时候的她,特别慈祥,大家都要柔声但也要大声的和她说话,那种感觉,像是呵护一个孩子。
也是,
她年纪大了,她的孩子也早都有孩子了———我都那么大了。
所以我们更爱她。
年后,各种的聚会,烟酒,都没回过家了,“漂泊”在外,一直到快开学了,才各种疲惫的回家。
“我姥呢?”我收拾着东西问我妈。
“前几天去你小姨家了。
”
“嗯,走了给她说不上了,哎哎,妈,我不带那些东西。
”
……
从去年的十二月二十三号,快一百天了,再面对她的时候,没有激动,只是还是有些不舍和犹豫。
不过还好,没什么大不了的嘛,开学本来就该愉快嘛。
不过……
我不愿意相信。
“喂,妈,打电话有事?”
“K,你回来吧,你离家近,你姥她……”妈妈沙哑的声音敲击着心灵……
我不知道是怎么挂掉的电话,我是怎么回去的。
只知道,车太慢,夜太黑,嬉笑的行人,黑心的司机……
我麻木,我流不出眼泪,我心疼,伤心。
眼泪,嘶吼,近乎昏厥。
一切都像梦一样,我感觉很静,就像是骑车漫无目的时一样,我回家一切还都会一样,什么都没有变的,什么都没有失去,我还能看到她的,穿着厚重,略显笨重的身影……
到现在,我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勾起这些回忆,我要表达什么?语无伦次,太多为什么了,她九十了啊。
她怎么能那么选择?我们那么爱她,为什么会这样,在她那里,终究是个迷。
我开始悔恨自己曾经的任性,自己说过的重话,自己不耐的样子,我厌恶。
可是,回不去了,我的悔,她看不到,我伤心时,她也不会再安静的陪我,一切都将化为乌有,归乡,一方黄土,薄薄的,却隔成两个世界。
我在揭自己的伤疤,我只是想说:老人,一辈子了,他们什么都不需要了,他们想要的,就是有人陪陪他,陪他们说说话。
不要让他们的生活无趣,给他们找点事做,别太闲了,给他们希望,亲人出去了,很快就会回来的。
让他们知道自己不是累赘,有太多人爱他……
爱她就要让她知道,老人都是小孩子,陪她说说话,轻声细语,让她做饭,别让她闲着,老人最怕无趣,让她知道,我们需要你,我们,很爱你。
有关亲情的故事2
小巧和小丑是对门邻居,也是同一个村嫁过来的好闺蜜。
一日,小巧到小丑家串门。
说到心腹事,小巧说:“我和张栓结婚已经三四年了,至今没有孩子,前些日子去医院检查,也没有发现有什么问题。
让他去检查,他又不肯,你说,我该怎么办呀?”
小丑听了以后,做了一个不易察觉的鬼脸,说:“办法倒是有,就是。
”
见小丑卖乖子,急得小巧锤着她的肩膀说:“有话早说,有屁早放,不要吞吞吐吐的憋死人。
”
小丑嘿嘿一笑,说:“那我就不客气了,现在,不是时兴婚外情吗,你去外边借一个男人不就把问题解决了吗?”
小巧一边锤她一边笑:“人家给你说正经的,你却拿这种话来取笑俺,该打,该打。
”
小丑把脸一沉,说:“谁和你开玩笑,你看咱村的,不是借的的种吗?这种事现在多了,你何不尝试一下,免得你这只老母鸡到老了也透不下一颗蛋,那不遗憾终身吗?”
看着小丑郑重其事的样子,小巧也停止了笑声:“这种事,怎么张的开口。
”一脸愁容爬上她的漂亮的脸颊。
“只要你肯出钱,这事我来办。
”
讲好价钱,小巧就回家去了。
丈夫回家了,小丑把这件事当作笑话说给他听。
丈夫说:“天底下哪有这等好事,送美还送钱。
”
小丑说:“这事是真的,你要愿意,看在人民币的份上,我就给
你开一次绿灯,”
丈夫死活不肯,说是邻里邻居的,传出去不好听。
小丑死说活说,丈夫总算答应下来。
小巧的丈夫在市里工作。
除了星期天,很少回家。
每到晚上,小丑总是催促自己的丈夫过去陪小巧。
虽然心里酸酸的,但每月都会有一笔青春损失费供自己花销,自己的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一年过去了,小巧的肚子并没有鼓起来,而自己的丈夫往家里交的青春损失费也越来越少了。
甚至家里的有些东西也莫名其妙的到了对门的家里。
她发现情况有点不妙。
就去找小巧解除合约。
小巧呢,也是一口答应。
只是自己的丈夫并不把她的话当作会子事,一有时间总还是往对门跑。
她再也忍受不了了。
开始和丈夫生气。
开始还顾及面子,在家里小吵。
后来越吵越凶,闹得左邻四舍的都知道了这事。
小巧的丈夫也听到了风声,家庭战争也逐渐的升温了。
一日傍晚,小丑听到丈夫说话的声音,却迟迟未见他进门。
知道他又拐到那个狐狸精家里去了。
弄得她饭也做不下去了,找到对门,吆三喝六的闹了起来。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忽见看热闹的人混乱起来。
一人高喊:“别吵了,你们家着火了。
”闻听家里失火,他俩急忙向家里跑去。
可是太晚了,浓烟夹着火苗,已经笼罩了整个房子。
在大家的奋力救助下,大火被扑灭了。
可是自己三岁的儿子却没有从火海里救出。
她的精神彻底的崩溃了。
于是,街头就出现了一个衣衫不整,蓬头垢面,一边走,一边在不停地在寻找自己丈夫和儿子的女人:“儿子,回来。
丈夫,回来。
有关亲情的故事3
北方有一个山村,因有一颗存活了几百年的老槐树,便称为槐香村。
村子大约有百十来口的人家,都以务农为生,春来播种,秋来丰收,家家都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唯独村上一个叫田二流的男人整天游手好闲,好吃懒惰,年近三十都无讨得媳妇,家无兄妹姊妹,只有
一位年迈的老母亲相伴。
因田二流整天除了偷鸡摸狗便是赌博喝酒,日子活的相当艰苦,所以经常是吃了上顿无下顿,时常还得年近七十须发皤然的老母亲乞讨果腹。
由此田二流也便成了全村人的典型笑柄,父母教育子女的典例。
田二流个头不高,头发却浓多,因长不清洗的缘故,虱子结疙瘩。
见他的人都会说:“二流,昨晚睡觉可有张嘴,虱子有无掉嘴里。
”亦或“二流,你老母今又给你讨什么好吃的。
”刚开始二流会灿灿一笑,便把头埋胸脯灰灰溜走。
日子一久冷言嘲讽挺多了,脸皮也厚实了,听到别人的呲语也不以为然了。
一年冬天,雪下的特别厚,二流与母亲住在土窑洞,紧紧裹着补丁密密的被子,冷的都不敢出门。
但饭总是得吃的,一天早上,老母亲穿着她衣衫褴褛的棉袄,晃晃悠悠的出了门准备讨点吃头去。
老槐树是长在二流家土窑大门的斜后方,老母亲一出门便老远看到槐树根底蜷缩着一个人,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位被冻昏迷的女人,满脸污垢蓬头乱发,似乎是受了难。
女人命大,被老母亲带回自家窑洞,灌了两大碗热米汤,便活了过来。
与之一聊得知女人名叫凤娥,芳龄二十。
问她从哪来却三缄其口,母子见她为难也便不多问什么。
凤娥洗漱一番后,白净的脸颊,深黑的大眼睛,让二流母子都不禁一怔。
到了晚上见她没有要走的意思,老母亲便问一句“你以后有什么打算,准备去哪?” 这不问还好一问凤娥当场跪拜在二流与母亲膝前,泪如涌泉,哭叫道:“您的救命之恩,凤儿自知无以为报,如若不嫌弃凤儿愿留下做牛做马服侍二位,只求不赶走凤儿。
” 二流一听当然百般愿意,白得这么一白净漂亮的女人自然欢喜不得,便对母亲使使眼色。
老母当然意会儿子的意思,可如今家境一贫如洗,自个都难养活,这么一水灵的姑娘怎么可能安心待这。
于是问道:“你也看到咱家的状况了,破窑烂洞,家贫如洗,儿不争气,可还愿意?” 话刚落凤娥点头如雨,破涕为笑。
老母亲便把儿子叫出门外,义正言辞问道:“以往你好吃懒做,不争气,我不说什么。
可如今有了媳妇等于有了家事,你能承担起当家的这个重任吗?” 二流泪流满面对着母亲,信誓旦旦道:“放心吧!娘,我想这次凤娥能到咱家,一定是老天派了拯救我的,以后我
会堂堂正正做人,让你跟凤娥都衣食无忧。
”
二流与凤娥结婚了没有登记,没有办事,只买了一根鞭炮放了,然后凤娥把二流的头发洗的干干净净的。
很快,村里便传开了二流捡了个媳妇的事,人们都说,二流走了狗屎运,但就他那穷的叮当响,过不了多久漂亮媳妇准跟人跑。
二流听了心里难受回来跟凤娥说了别人的流言蜚语,凤娥搓搓他的头发,抿着嘴咕咕笑,随后便说:“别人的嘴咱管不了,咱们只要把日子过红火了,看他们还会嚼舌根不?” 二流听了心也宽敞多了。
农民靠天吃饭,只要踏实种地亦是不可能饿着的。
翌年,开春时二流带着凤娥到南山上刨了一块近三亩多的地,因家里没牛,犁地时二流前面拽凤娥后面把着犁头耕作。
村里见二流娶了媳妇改头换面了,夫妻二人夫唱妇随,吃苦耐劳,像个过日子的人家,都说老天开眼了凤娥来拯救田家的活菩萨。
二流母亲眼见儿子如今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一心一意来扶持这个家,儿媳妇又是那么孝顺,家里家外一把手,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日子过得总算是能填饱肚子了,喜事又来了,凤娥怀孕了,第二年冬天生了个女娃。
村里最忌讳的便是男不生十五,女不生初一,而这个孩子偏赶巧生在了腊月初一。
一辈一辈传下来的古话是,男生十五败家子,女生初一克爹娘。
这女娃生下就没哭过一声,三天后来睁的眼,来串门的人都说这孩子不吉利,落地不哭还有可能是个哑巴。
本来一桩好事愣生生变成坏事,一出门子村里的长嘴舌妇便扒着二流咻咻叨叨,说:“二流,你说你上辈子是造了什么孽,好不容易娶了这么好的媳妇,眼看日子得红火起来了,老天偏又不开眼的赐你一个哑巴克爹娘的娃,你说以后你们家该杂过呢!” 初开始二流不当回事,慢慢的他心里就憋了气,整宿整宿的琢磨这事,越想越来气,从小没过个安生的日子,好不容易过的舒坦了,怎么能上一个刚生下的黄毛丫头就这么给毁了呢! 一天晚上,二流看着母亲媳妇都睡熟了,便把女娃用破旧的小被子抱起来,放在一个长行的簸箕里,偷偷出门,把孩子搁在了老槐树的的支架上。
听传说百年老槐树会收走不祥的娃娃,这样一家都将会平安渡过劫难。
半夜凤娥起夜尿去,顺手要喂孩子奶却找不见,抬眼一看黑灯瞎火二流却蹲在门口酗酒。
一想知肯定是二流怕连累这个家,所以把孩子扔了,跳下炕冲到二流跟前,给了他两嘴巴子,随后又哭又叫,跟二流撕扯在了一块。
旁屋的母亲听到撕心裂肺的哭闹声,急忙起身才把两人拉扯来,凤娥蓬头乱发红着眼眶,跪在母亲脚边,泪如泉涌,哽咽不断,字字肺腑“娘,这两年来凤儿尽心尽力来服侍您,操持这个家,就因凤儿至此都未敢忘您的救命之恩,如今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孩子是从我肚子出来的,千般错,万般错,只能怪我无未卜先知之本能,如若知她生不逢时。
我岂能让她落于黄土炕,遭受亲爹弑杀之悲痛呐!” 凤娥话语已落,一旁满目疮痍蹲坐炕根的二流倏然嚎啕大哭,老母亲抬头长叹一口气,扶起脚旁的儿媳,替她抹干眼泪,颤抖着声音狠狠问道二流“你可还有良心,说,你把闺女丢哪了?” 二流双手捂脸,啜泣声此起彼伏,咽声道:“老槐树架上。
”
仅有满月的孩子,在腊月天,冻了将近半宿。
凤娥抱回来时,孩子全身冰冷,脸蛋苍白已昏迷,遂放炕头,拿酒试擦胸口,腋窝,老母亲急忙煮小米汤,由凤娥嘴对嘴给孩子喂食。
天放亮时,孩子终于睁开了眼,凤娥把孩子塞进怀里便嚎啕大哭,老母亲看着也抹眼泪,二流则开门扬长而去。
至此之后凤娥便于女儿般道老母亲屋中,看二流如同看牛鬼蛇神般,更是少言寡语,日子过得已经不顺心可以说愁云惨淡。
转眼女娃已两岁多了依旧没名字也不会说话只会呜呜大哭,村里的小孩都叫她田哑巴,这让凤娥特别伤心,恰巧这一年,槐树张的特别茂盛,槐香传遍全村,凤娥便给女儿起名槐香,也因她曾在这颗槐树下奄奄一息过,槐香曾在槐树指头快要死过,但终究都活了过来,而她时常做一个梦,梦见她常在槐树下乘凉唱一首给槐香唱的儿歌。
所以她隐隐感觉自己与槐香都跟老槐树又缘分。
转眼两年了多了,凤娥对于二流扔槐香的事还是耿耿于怀,不能原谅。
老母亲却也却过凤娥,打也打过二流,但都无济于事,谁让凤娥啥都好就是有这么一股倔脾气呢!就因这一年槐香村的老槐树因长的好,槐香味传全村,惹来了不少山外的人来参观。
这些山外人里,有一个名叫周一堂的小学教师带个学生来观看这个活了几百年的老槐树,
不料与凤娥邂逅。
周一堂喜欢这个勤劳,朴素,善良的女人,凤娥爱慕一个儒雅,大方,文质彬彬的男人。
从此周一堂便时不时来与凤娥私会,久而久之村里就流传开凤娥偷人的蜚语,二流有一次被人指指点点,说他“乌龟王八,老婆给带绿帽子,都装眼瞎。
不敢吭声,窝囊废。
” 一天夜里二流喝的酩酊大醉回到家里,大吼大叫让凤娥伺候他睡觉,凤娥气急败坏的骂他无耻,有病。
这便激怒了二流,他逼近凤娥一只手拽着她的颈子,一只手掌掴。
小槐香吓的抱住奶奶的脖子直哭,年迈的老母亲想管却又无力管了,只能抱着孙女眼睁睁看着,儿子打媳妇。
凤娥哭着喊着,也不甘示弱的抓二流的脖子,踢他的腿。
因他们闹动太响大了,惊动了旁边离得近的人家,这才把他们拉开。
邻居走后,二流卧在灶台下,擦着脸上的血迹,凤娥鼻青脸肿的又扑通跪倒在,满脸沧桑的母亲脚下,抱住母亲的大腿,泪水一颗颗都流在母亲的粗布黑裤上,一连串的说:“娘,这日子是过不下去了,我求您放我走吧!救命之恩,这五年也该还够了,求您开开恩,让我走吧,让我过自己的日子去,我跟二流这日子真是没法在过下去了。
” 二流红着眼眶,怒不可止的叫道:“当初是你死乞白赖的要留下,如今有了新归宿,就要弃我们而走,你真是绝情绝义,要我成为全村的笑柄。
” “你本来就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要不是我你能有这五年的好日子吗?田二流知足吧!” “我他妈上辈子是造了什么孽,老天这么对我。
” “行了都闭嘴吧!”老母亲拿着拐杖锤着炕头,颤抖着嘴唇,沙哑的声音,颤悠悠的说:“我已是半截身子入黄土的人了,指不定哪天就死了,你们就让我安心活两天吧!凤儿,当初我本不想留你,就是怕你心大留不住,没想到你能待这么些年,还给我们田家生了一女,我老太婆已是满足,对你更是感激涕零。
如今你想走,我不留你。
” “娘。
”二流悲苦的叫道。
“孩儿,强扭的瓜不甜,凤儿去意已决,你再怎么不舍,都要放手。
”说完此话,老母亲已是老泪纵横。
二流一跃而起夺门而出,在没回来。
次日天蒙蒙亮,凤娥收拾了几件换洗衣服,心一狠,没看女儿一眼便走出了槐香村,去往周一堂的故乡。
一路跋山涉水,不觉累,心里充满着对今后半生的希望。
回想前半生,五岁父亲因打架被误伤而
亡,七岁母亲带她改嫁,十岁母亲难产而亡,十一后爹将她卖于人家做童养媳,从此她的生活如同人间地狱,好不容易熬到十八,却被逼与一个小她五岁的男孩结婚,新婚夜里她逃了出来,心想就算是死也不回那。
不料被老母亲救了,看着二流与母亲都是心善之人,便想就此安家贫苦不算什么,能踏实过日子就好,却没料到丈夫竟能忍心杀死自己的孩子,因此伤透了心,而此时上天可怜她的遭遇让她结识了周一堂这么温柔的一个人民教师,既然日子都过这么没劲,不如搏一搏。
走了五天后她终于找到了周一堂告诉她的地方。
满怀兴奋与激动的心情敲开了门的那一刻一切都变的荒.唐可笑,周一堂有妻有儿,她什么都不是。
离开周一堂已无脸回家,她一路北上,帮人干农活,给人洗衣服,最后到了一个挖煤厂便常住下来给工人做衣服把自己累到什么没了思想。
也有人对她中意过,但她都没同意,只是越发想念她那年幼又不会说话的女儿,有时想的发狂整宿睡不着,她便整夜不睡把工人本来赶紧的衣服全部都洗一遍,直到累的自己睡着。
她每日都在悔恨当初为了自己的幸福,抛家弃子,然而岁月不饶人,十年就那么一晃而过,她有了一点积蓄,心里的愧疚也不那么重了,终于想好了要回槐香村,去看她那已经该十二岁的女儿槐香了。
当她再次站到这个她曾还算圆满生活了五年的黄土地上,已是物是人非事事休了,是啊!当时所认识的人都老了,只有那颗老槐树依旧粗壮苍老,丝毫没有变化,唯独少了那芳香的味道。
走到田家椿木做的栅栏们上,土窑如同年过半百的老人,似乎将要坍塌一般,没了一丝的活人气味。
突然有个苍老的声音,问道她“你是谁呀?” 回头一看原来是村里的王大娘,她拄着拐杖,两鬓白发,眯着眼睛好奇的看着她“大娘,我是凤娥啊!我回来了。
” 话一出,王大娘当时便瞠目结舌的盯着他,颤抖的声音半响才开口"来,来,跟我走。
” 她笑着回道:"大娘,我先回家看我女儿,改日在找你唠嗑去。
” 倏然大娘便掩面而泣,强拉着凤娥的手,拽回了她家。
凤娥摸不着头脑的望着王大娘满脸泪痕。
“凤娥你这一去已是十年,这十年发生了太多的事,你慢慢听我说”大娘满是茧子的双手紧紧握住了凤娥的双手,眼睛仿佛看到
了从前,慢悠悠的开了口“你走后第三天,村里人才知道,大家都传的沸沸扬扬说你抛下女儿丈夫婆婆,跟相好的跑了,没过多久二流便突然不见了,大家谁也不知道他去哪了,连她母亲都不知道,从此一去便没了人影,家里便只留下了已经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和刚回学走路的小槐香相依为命。
老太太经常拄着拐杖出村里去乞讨来养活孩子,村里人见她们可怜便时不时的给她们救济点不穿的旧衣服和饭菜,我常看见槐香穿着单薄的衣裳,趴在老槐树的高枝上呆呆的望着远处,一趴就是一上午,冬天下了很厚的雪,她依旧穿着夏天那么薄的衣服,趴在树枝上,脸蛋被冻的发青,裸露在外的皮肤被冻的红肿,人们叫她下来,她不听,有人说她是在那等她娘回家呢!可怜的娃那时才六岁。
”说到这时,王大娘拿着手绢擦了擦眼角的泪水,凤娥双眼已是噙满了泪水,。
有关亲情的故事4
题记:人生三件事,第一孝敬,因为时间匆匆,岁月不饶人;其二,事业,有业方可而立;其三,爱情,方可有家有幸福。
一
听说儿子今天赶回来,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到,所以母亲一直没有做饭,她等着儿子回家一起吃饭。
天刚麻麻亮,母亲就早早起床,她准备好好收拾一下屋子;两年了,整整两年儿子没有回家了,没有他的岁月里,她无时不刻地思念着他啊!
听村里老王的儿子说,他家小梁子这两年混得很好,其实这话她听说很久了,但就是没有真正见着儿子,她希望儿子站在她的面前亲口告诉她:妈,儿子出息了!她这才会相信。
老头子走得很早,因病去世,家里就两个孩子,一个女儿和这个唯一的儿子;可三年前她的女儿跟着别的男人跑了,从此再没有她的一丝消息,听人说女儿过得很糟糕,过着非人的生活,受着非人的折磨。
这让她哭瞎了眼,她倒没有恨女儿,却恨起了她的老伴,她恨他走得太早,她恨他没有教育好那女儿,如今女儿在她的眼皮底下溜走了,这让她怎样下去面见列祖列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