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_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2、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能力目标:
1、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认识鸟卵的结构。
2、对图文资料进行分析,尝试归纳和总结。
3、培养交流和表达能力,学会表述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鸟类与人类的关系,确立保护自然环境和爱鸟护鸟的意识。
教学重点
1、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2、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教学难点
1、用正确的方法观察鸟卵的结构。
2、理解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鸡蛋放大镜剪刀镊子培养皿烧杯热水气球学生准备: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提前完成观察鸟卵结构的实验,并制作PPT课上交流。
【课堂引入】
播放视频:两栖动物和鸟类的产卵
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看视频,通过对比两类动物的卵生方式和特点,初步理解鸟类可以在陆地产卵和发育。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突出生物的生活习性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
【新课学习】
一、鸡卵的结构
方法:观察法(由外到里,由整体到局部)
教师:引导学生按由外到里,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观察。
(一)观察鸡卵的外部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观察,初步了解鸟卵的结构。
学生:两人一组,共同动手观察。
教师:巡视指导。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的能力、合作和表达能力。
】
(二)观察鸡卵的内部结构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的能力、合作和表达能力。
】
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观察成果。
教师:用PPT展示学生的预习作业,介绍优秀作品。
(三)鸡卵的结构和功能
活动一:探究鸡卵的结构和功能
教师:指导学生以四人小组形式,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分组根据观察的结果,讨论研学稿(三)内容。
并重点分析鸡卵哪一部分将来可以发育成雏鸡?
(2)填写研学稿(三)的内容。
(3)全班交流。
学生:以四人小组形式,分组讨论、完成研学稿内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及表达能力。
】
1、填写鸡卵结构图:
2、写出以下主要结构的功能:
卵壳:保护;减少水分的丢失
卵壳膜: 保护;减少水分的丢失
卵白:营养物质和水分
卵黄膜:保护
卵黄:主要的营养物质
胚盘:含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地方
气室:储存空气
系带:固定卵黄
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做相应的解释。
教师:点拨指导。
学生:利用PPT展示的答案,学生纠正答案。
活动二:实验设计
你知道吗?我们在超市买的新鲜鸡蛋都是“活”的。
看似致密的卵壳为什么不会把鸡卵憋死呢?请设计实验证明卵壳上有气孔,能满足气体交换的需要。
学生:设计方案,并利用投影展示“泡在热水中的蛋壳上有气泡冒出”。
得出结论:蛋壳上有气孔。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
】
活动三:问题组讨论
问题:探究“鸟卵的哪些结构特点,使鸟卵可以在陆地上繁殖后代?”教师:引导学生设想如果把蛙卵拿到陆地上繁殖,会遇到怎样的问题从而影响其正常发育?
学生:讨论交流,归纳总结鸟类适于在陆地孵化的特点。
问题:鸡卵都可以用来孵小鸡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只有受精卵可以孵化出小鸡。
”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推理能力。
】
二、鸟类生殖发育过程
问题:鸟类的生殖发育过程一般包括哪些阶段?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环节的顺序及意义。
体验活动——孵蛋
教师:提供两个大小不同的气球,让学生体验鸟类的孵卵,并引导学生讨论
1、鸟类孵卵的方法和意义:为卵的孵化提供适宜的温度,提高卵
的孵化率。
2、两栖动物为什么不孵卵的原因:变温动物体温低。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模拟实验的能力、表达能力。
】
问题:鸟类生殖发育过程中的筑巢、孵卵、育雏,有何意义?
学生: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教师:展示动物的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图片
学生:辨析图片。
【课堂小结】
1、鸟能在环境产卵,是因为鸟卵具有与陆地孵化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生殖、生、体受精
3、生殖发育六阶段:。
4、鸟的发育过程:→→。
5、鸟类具有复杂繁殖行为,提高了,是对
的适应。
【达标检测】
学生:完成达标检测。
教师:引导点拨。
【课下延伸】
对比昆虫、两栖动物和鸟卵生殖发育特点。
板书设计
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
一、鸟卵的结构
卵壳、卵壳膜:保护;减少水分的丢失
卵白、卵黄:提供营养
胚盘:含细胞核,受精后可以发育成雏鸟
二、生殖发育过程
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
《第四节鸟类的生殖和发育》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如
青蛙的幼体是蝌蚪、鸡蛋的结构、鸡蛋可以孵化出小鸡等。
但学生对动物的整个生殖发育过程的认识是不完整的,片面的。
如学生知道鸡
蛋里有卵白和卵黄,但却很少注意到气孔、胚盘的存在。
所以这一部分的学习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从学生了解的生活场景入手,引导学生逐步展开对新知识的学习过程,补充和完善学生对动物生殖发育特点的认识。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动手实验的能力,但还需加以引导,如观察的方法和顺序。
学生也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可以充分利用课程内容,为学生培养和提高实验设计能力提供契机。
《第四节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效果分析
这节课利用图片、实物、录像、资料等教学辅助手段,为学生理解知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鸟类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对鸟卵结构的直接观察减少了学生对鸟类生殖发育的神秘性而增加了科学性。
比较是一种常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比较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新知识。
这节课比较两栖类和鸟类的卵生特点,为引入鸟类适应陆地繁殖做好了铺垫。
比较鸟类和两栖动物孵不孵卵,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了鸟类体温高,可以为卵的孵化提供适宜的温度,为理解动物繁殖行为的意义提供了有力支持。
这节课的几个实验环节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
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并验证假设“卵壳上有气孔”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
设计的利用气球模
拟鸟类的孵卵的环节,既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为学生理解鸟类孵卵的意义降低了难度。
学生学习能力有差异,但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既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各环节的表达交流让学生培养了表达能力。
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一起探讨,共同成长。
《第四节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七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站在生物圈的角度,阐述鸟类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教材中在本节设计了实验“观察鸟卵的结构”,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更直观的理解鸟卵的结构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究鸟卵各结构的功能,从而最终总结出鸟卵适于在陆地繁殖的特点。
教材中还提供了很多图片资料。
这些图片,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鸟卵结构和鸟卵生殖发育特点直观的认识。
并在完善学生对鸟类生殖和发育过程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描述鸟类生殖和发育的一般过程。
认识鸟卵的复杂结构和鸟的复杂的繁殖行为,才使得鸟类对陆地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第四节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达标检测】
1.在动物园中,我们偶尔可以看到孔雀开屏的美丽景象,从生物学角度说,这是动物行为中的()。
A.攻击行为B.防御行为
C.繁殖行为D.社会行为
2.下列哪项不属于鸟类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繁殖行为?()A.园丁鸟用鲜花、浆果和彩色玻璃碎块装饰自己的小庭院
B.母野鸭奋起追逐老鹰
C.大山雀撕开奶瓶取食牛奶
D.大山雀撕取桦树皮做窝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描述了鸟的哪种繁殖行为()A.育雏 B、筑巢 C、求偶 D、交配
4、请用直线将鸟卵的部分结构与其相对应的功能连接起来
卵白含细胞核、是将来孵化成雏鸟的重要结构
卵黄能为胚胎发育提供养料和水分
胚盘胚胎发育提供主要营养来源
卵壳保护卵的内部结构
5、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1)卵的那一部分将来可以发育
成雏鸡?【】。
(2)超市里买的鸡蛋通常不能用来孵小鸡,
主要原因是:。
(3)鸟卵中组成卵细胞的结构包括【】、【】和【】。
(4)人们悬挂人工鸟巢,有助于。
A.帮助鸟越冬
B.帮助鸟繁殖
《第四节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课后反思
本节是第七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课体现了生物课程标准的十个一级主题中的两个主题:科学探究、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
本节重点阐述了鸟类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在教学设计上,我充分利用了教材中设计的实验“观察鸟卵的结构”,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更直观的理解鸟卵的结构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究鸟卵各结构的功能,从而最终总结出鸟卵适于在陆地繁殖的特点。
帮助学生建立对鸟卵结构和鸟卵生殖发育特点直观的认识,完善学生对鸟类生殖发育过程的感性认识。
认识到鸟卵的复杂结构和鸟的复杂的繁殖行为,才使得鸟类对陆地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在教学设计上,我还设计了新的探究内容:设计实验,验证鸟卵上有气孔。
这个环节让学生联想到七上所学“探究叶片下表皮气孔多于上表皮气孔数”,并将其运用到解决本节课的新问题上来,再加上实物投影的展示,取得了非常好的学习效果。
在模拟鸟类孵卵的环节,既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顺带着复习了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的分类、恒温的意义等知识,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这节课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模拟体验等环节,达到了构建对鸟类生殖发育特点及对复杂多变陆地环境的适应等知识体系的目的。
在原有的对鸟卵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了知识的完善、纠正和提升。
《第四节鸟类的生殖和发育》与生物课程标准的十个一级主题中的两个主题直接有关:科学探究、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
课标指出,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植物、动物和人通过生殖和遗传维持种族的延续。
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通过科学探究,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意识到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
意识到科学探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
意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实验、调查,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体会到科学探究需要正确地表达、需要与人交流和合作。
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提高了学生对“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动物通过生殖和遗传维持种族的延续。
”的认识和理解。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