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中历史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5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选择题
1、《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

”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开始于
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2、某小组在探究“唐代城市商业发展”课题的过程中,搜集到了下列素材,你认为最有说服力的是
A.史籍《旧唐书》 B.唐朝“开元通宝”等实物
C.唐朝传奇作品 D.电视剧《唐明皇》
3、除外,在A、B、C、D四个城市中,当时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有 A
4、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

”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下列有关汉代长安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与居住区隔开②有专门官员管理
③又叫草市④开市闭市有严格时间规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一商业现象不可能出现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7、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专著,你能为这本专著选定一个合适的书名吗?
A、《长安城的落日》
B、《汴河两岸》
C、《坊墙倒塌以后》
D、《宋代东京的辉煌》
8、下列关于隋唐时期商业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某某、益州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 B有些农村集市发展成重要的市镇
C某某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D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9、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D.“市”门在白天定时开关
10、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的因为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商业经济的发展11、电视剧《乔家大院》中,“走万里茶路,打开货运通道,创南北票号,实现汇通天下和货通天下,为国强盛为民造福。

”是主人公乔致庸经商的最终理想。

下列关于晋商的兴起,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兴起于明清时期B.反映了城镇经济空前繁荣
C.晋商为全国性的商人群体D.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12、假设一位唐代的商人到长安做生意,他的活动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在居住区开绸缎店
B、从各地搜罗地方特产到长安贩卖
C、在专门的“市”里卖瓷器
D、他的商业活动受专门机构的监督管理
13、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城市“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

这实际上反映了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
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D.重农抑商的政策
14、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②唐朝长安城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③宋代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④元代广泛流通纸币,古代商业步入新高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5、《清明上河图》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古代某某的繁荣景象。

下列场景中不可能在画中
出现的是
A.王家锦帛铺当街而设
B.X三叔精装字画铺出售唐代名家字画
C.驮运丝绸、瓷器的骆驼正在出城
D.娱乐场所瓦子表演杂剧《西厢记》
16、位于某某聊城的山陕会馆是某某、某某商人接洽商务、汇兑、装卸货物,唱戏酬神的活
动场所,为商人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根据所学判断山陕会馆最早建于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17、(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

”对此材料理解
不正确
...的是
A.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 B.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出现
C.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 D.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
18、会馆是同一区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与明代商帮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也是研究明清商业的实物资源。

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明清商帮”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整理了下列有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某某某某会馆某某会馆
①商帮是地域结成的商人群体
②明清时期,徽商和浙商是最著名的商帮
③商帮的出现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
④商帮的形成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密切了各地的经济交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陆游《杂赋》诗写道:“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从这句诗中,我们能获得的最有效的信息是
A、作为乡村集市的草市出现于宋代
B、宋代的草市已具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C、宋代的草市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督
D、陆游所说的草市位于东京汴河两岸
20、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某某斜桥商市。

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A.出现了农村集市
B.坊市分置
C.边境贸易繁荣
D.商业市镇兴盛
21、“市井经济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X。

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材料反映的现象广泛出现始于
A.汉朝 B.六朝 C.宋朝 D.明朝w.w.
22、东汉人王符说:“(某某)资末业者什(十倍)于农夫,虚伪游手什于末业。

天下百郡千县.市邑万数,类皆如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①某某成为工商业者聚居的城市②当时商业城市已超过一万
③市的发展已突破政府的管辖④王符的记载有夸X的成分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3、“织造尚松江,浆染尚某某。

”这句话反映了①专业市镇发展②区域分工加强③经济重心南移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 D.③④
24、明清时期, 晋商和徽商的形成说明了
①商业的空前繁荣;②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③海外贸易的发达;④商帮结成往往带有地域性特征
A.①②③④B.①④C.①②D.①②④
25、诗歌是时代风貌的体现。

下列诗句能够证明唐朝后期坊市制度开始被打破的是
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
C、某某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
D、市人日中集,于利尽锥刀
二、材料解析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某某工业产品主要有铜器、毡帽、丝织品、木器、药材、海味等。

某某铜器尤其是铜镜最为驰名。

唐中宗时曾“令某某造方丈镜,铸铜为桂树,金花银叶。

帝每骑马自照,人马列并在镜中”。

材料二唐朝某某常节制某某十一郡之地,自某某之西,大江之东,南至五岭、蜀地,十一路百州之迁徙贸易之人,往还皆出其下。

舟车南北,日夜灌输京师者,居天下之七。

材料三某某地区棉纺织业发达。

……所产紫花布、斜纹布等,都是质地精良的名品,吸引各地商贾贩鬻。

……嘉定县罗店、安亭、外冈等市镇,大都是“商贾辏聚,贸易花布”的“巨镇”。

……丝织业也是某某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除设有官办的织染局等丝织机构外,大量的则是分布在民间的丝织业。

……随着明代日趋衰落,而民间的丝织业日趋兴盛,代表了明代丝织业发展的主体。

材料四嘉靖以后,某某堪称天下第一雄郡。

在周围长达40里的城区内,东部是以手工业生产为主的手工业区,西部是以商业为主的商贸区。

在东区,“半城大约机户所居”,这里“比
屋皆工织作”,“大户X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构成了一个丝织商品生产的新天地。

——《中国运河文化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某某经济的特色,并分析形成这种特色的原因。

(2)某某出现丝织商品生产“新天地”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四分析,为什么在明朝中后期某某会出现这种“新天地”?
(3)某某和某某的经济特色各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1)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

原因:地处运河和长江汇合处,事水陆交通枢纽,事江南物产的集散地。

(2)指的是资本主义萌芽。

原因:棉纺织业发达,大量产品投放市场,出现了闻名全国的商业市镇;区域间长途贩运发达,贸易发展较快;民间纺织业兴盛,商品经济深入农村。

(3)某某:唐朝封建经济繁荣;某某:资本主义萌芽反映了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27、(08年某某单科,26)(13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指出情况表单位:钱
——资料来源:《汉书·食货志》;《《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
注:秦汉史料中典型的家庭是五口之家
问题:
(1)计算材料中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的差额。

(2分)
(2)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冬天农闲时,农妇常聚集在一起夜织。

结合问题(1)的计
算结果,简要分析材料中的西汉农民为什么会采用这种耕织结合的经济形式。

(3分)
(3)西汉在耕织经济体系下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商业繁荣现象。

根据材料好问题(2)中的
信息,简要分析西汉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形式如何促进商业繁荣。

(3分)
(4)有人认为,西汉商业繁荣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根据问题(3)中的信息
和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5分)
(1)①含2300钱为代役的货币数量:8500-283―406―2300―4918―2732―300=-2439 ②不含2300钱为代役的货币数量:8500-283―406―4918―2732―300=-139
(2)(2)①维持基本的家庭生活需要。

农妇夜织,一定程度上可解决农民全家的穿衣问题,并节省在穿衣方面的用钱。

②换取粮食。

把农妇夜织的各种织物用以换取一定数量的粮食,已补充自家吃饭或上交上缴实物的不足。

③把农妇夜织的各种织物拿到市场上销售,卖得货币用来缴纳国家的各种货币形式的税赋、开支。

总之,为了基本维持生存,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西汉农民以至于后世小农家庭,都采用这种耕织结合的经济形式。

(3)(3)①小农家庭积极开垦荒地、精耕细作,希望能收获更多的农作物,这为西汉商业繁荣提供了原料和商品。

②耕织经济形式下的部分农产品不得走向市场,以农产品的商品化推动了西汉商业繁荣。

③耕织经济形式下的部分手工织物,也得以进入市场,这也推动了西汉商业繁荣。

(4)(4)此观点不成立。

理由:①资本主义萌芽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的,而西汉时期的商业繁荣依然受限于重农抑商的国策下,发展程度有限,未能萌发出资本主义的幼芽。

②资本主义萌芽表现在手工业上要出现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而西汉时期依然是耕织结合,生产中未出现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

③资本主义萌芽要以扩大再生产为发展动力,而西汉的商业繁荣主要是为了缴纳赋税和维持基本生活,并未能起到扩大再生产的作用。

④资本主义萌芽以获取经济利润为目标,而西汉的商业繁荣和耕织经济形式仍是以缴纳赋税和维持小农的基本生活为主要目标的。

总之,西汉商业繁荣并不能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8、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一图二
图三图四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哪种方式更进步?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2)图三是《清明上河图》中的商运场景。

在商业流通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明清时期势力最为强大的商帮有哪两个?
(3)图四反映的是清代前门商业区,这种商业形式有什么特点?
(4)图三四和图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商人是古代社会交往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但其社会地位却很低,原因何在?谈谈你对商人的认识。

(5)比较上述几幅图,哪幅图给你印象最深,它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1)纺织业发达,工匠与机户之间存在雇佣关系,工匠无生产、生活资料。

本质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不同,材料二反映的是自然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不是资本主义萌芽。

对社会起阻碍作用。

(3)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稳定,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2.(1)图一反映的是锄耕,图二是铁犁牛耕。

图二方式更进步。

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是农业生产力提高的显著标志,它使农产品的产量有所提高,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晋商和徽商。

(3)突破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4)商业经济的繁华建立在农耕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因为古代中国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认识:商人拥有大量财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商人的活跃也形成了特殊的交通现象,如“俞大娘航船”;客商也常面临人身财产的安全风险;商人重利轻离别等。

(5)图一:锄耕是中国古代农业重要的种植经营方式,锄耕的出现促进了古代中国农业经
济的发展;
图二:新的耕作方式有利于土地的进一步开垦和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加速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无农不稳”;
图三:古代中国商运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扩大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物质文化交流;
图四:商业的繁荣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又反过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古代社会的进步,商税成为古代政府的重要财源,“无商不活”。

29、“有时寄宿来城市,海岛青冥无极已。

”唐宋诗词中已有“城市”一词了,不过,这城市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城市概念却有不同。

古代的“城”是统治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指集中进行商品交易的地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汉画像砖上的集市场景(图一)
东门
(1)图一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汉代的“市”有何特点?(4分)
材料二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

草门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汴路即事》
(2)唐代草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4 分)
材料三
图二:唐代长安城(西北角)图三:《清明上河图》
(3)从图三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北宋东京与图二唐代长安城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1)这块画像砖,生动地反映了东汉市集交易繁忙的景象。

汉代“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的中央设置亭楼,四面建有门.墙,管理相当严格。

(6分)
(2)唐代“草市”作为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逐步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6分)(3)不同:唐代都城坊市布局严格分开,商业贸易受到官府的严格监视和控制,市场活动的X围和时间受限制。

宋代都城商业活动打破了坊市限制,形成了街市,取消了营业时间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

(4分)原因: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