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弱儿85例转诊分析及管理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弱儿85例转诊分析及管理探讨体弱儿童是指具有可能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某种病理或致病因素者。
探索如何分级管理,有效转诊,是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门诊工作的重点、难点。
2008年10月~2011年9月对邱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体弱儿进行综合分析。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将2008年10月~2011年9月在邱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门诊健康体检,符合宁波市体弱儿童管理常规的0~2岁婴幼儿做为管理对象。
诊断依据:主要参照宁波市体弱儿童评定标准,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和试验室检查、x光摄片,综合分析进行确诊。
管理方法:专人专案管理,定期监测指导及治疗,直至结案标准[1]。
本中心负责a级体弱儿,b级体弱儿及a级中的足月小样儿由县级医疗保健机构进行管理,c级体弱儿由市级医疗保健机构进行管理。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标准:①a级:出生体重≥2000g的婴儿或孕周≥35周的早产儿、足月小儿;②b级:出生体重<2000g的婴儿/孕周<35周的早产儿;③c级:出生体重<1500g的婴儿。
营养性疾病标准:①a级:轻度贫血治疗1个月未愈者;②b级:中度以上贫血、低体重、消瘦、生长迟缓、单纯性肥胖、活动性佝偻病。
统计学处理:采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
结果
基本情况:共85例,男41例(48.2%),女44例(51.8%)。
<6个月者62例(72.9%),6个月~1岁者17例(20%),1~2岁者6例(7.1%)。
体弱儿疾病分类及构成比:居前三位的体弱儿疾病依次为先天缺陷、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和营养性疾病。
见表1。
体弱儿转诊疾病分类及构成比:本地体弱儿转诊率为71.8%,外地体弱儿转诊率为65.4%。
见表2。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先天性心脏病居首位,共26例,本地转诊率为57.1%,外地转诊率为58.3%。
营养性疾病中以中度以上贫血为主。
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提倡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儿从出生2个月龄开始补铁(元素铁),剂量为1~2mg/(kg·日),直至1周岁。
人工喂养儿应采用铁强化配方乳,一般无需额外补充铁[2]。
足月儿应尽量纯母乳喂养4~6个月,此后如继续母乳喂养应及时添加富含铁的泥湖状食物;必要时可按每日剂量1mg/kg元素铁补充,人工喂养儿应采用铁强化配方乳,并及时添加富含铁的食物,1岁以内应尽量避免单纯牛乳喂养[3]。
我们应在努力减少体弱儿发生的同时,也要不断加强体弱儿的管理。
①把好“新生关”,在儿保医生上门访视时,早期转诊;②委托、代管体弱儿的,充分利用宁波市电子监测信息平台,建立电子档案,户籍单位和代管单位资源共同管理,及时沟通;③未及时
转诊的,专案管理的医生电话通知,掌握时间性;④及时转诊可疑心脏病,督促确诊病例随访心脏彩超。
家长知情同意下,6个月以下婴儿常规髋关节超声筛查,6个月以上发现臀纹异常、双下肢不等长,髋关节外展受限,到上级医院摄片确诊;⑤重视健康宣教;
⑥开展一对一的诊疗咨询服务,保护隐私;⑦积极参加针对性的培训班。
总之,对体弱儿要早筛查、早诊断、早防治,进一步提高儿童保健质量。
参考文献
1 宁波市卫生局.宁波市妇幼保健工作规范汇编[g].2003:69-89.
2 刘湘云,陈荣华,赵正言.儿童保健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308-314.
3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组.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防治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7):50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