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班级读书会”,醉心群文阅读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借“班级读书会”,醉心群文阅读中
发布时间:2021-10-22T05:16:48.61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16期作者:潘杰珍
[导读] 语文教学要求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实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潘杰珍
梧州市苍海小学,广西梧州, 543199
【摘要】语文教学要求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实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巧借“班级读书会”指导学生“读整本的书”,让孩子们醉心于群文阅读的幸福中。
第一,教师可巧借“班级读书会”,拓展群文阅读课程;第二,教师可巧借“班级读书会”,打通课内和课外阅读;第三,教师可巧借“班级读书会”,有效提升学生的群文阅读兴趣;第四,教师可巧借“班级读书会”,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及范围。
教师巧借“班级读书会”的形式开展群文阅读,可以促使学生个性化阅读和合作性阅读的融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了阅读的能力。
【关键词】班级读书会群文阅读读整本的书
群文阅读兴趣阅读量
【作者简介】潘杰珍(1981——),女,广西梧州人,本科,梧州市苍海小学教导主任,一级教师。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再加上近年高考对语文要求的提高,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语文的重要,即: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
而群文阅读恰好弥补了单一文本的局限性理解,让阅读走上快车道,高速运行,丰满了阅读的感受和体验,丰厚了阅读的内容,丰富了阅读的获得。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这样表述:“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实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巧借“班级读书会”指导学生“读整本的书”,让孩子们醉心于群文阅读的幸福中。
因为在班级读书会中,我可以指导学生选择什么样的阅读内容,怎样去阅读,读后还通过读书会这个平台让学生把自己所读到的并且感受到的讲出来、说出来,师生一起来讨论、交流、分享,获得更多的知识。
一、巧借“班级读书会”,拓展群文阅读课程
班级读书会,顾名思义就是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于语文课堂上对整本书开展的群文阅读实践活动。
首先,由我推荐或我跟学生们共同商量确定一本书,接着利用课内外的时间共同阅读,然后在班上进行集体讨论、交流。
我们的班级读书会包含了“选书——读书——议书”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
在选书的过程中,我们重质量,不贪多,求务实。
每位学生共同读一本书,大致上以两个星期的时间阅读一本,而书籍的选择及内容,则由老师及同学们共同来决定。
比如本学期我们通过商讨确定将读的书有:《城南旧事》《草房子》《青铜葵花》《吹小号的天鹅》《毛毛》《五毛钱的愿望》《蓝色的海豚岛》《狗来了》《亲爱的汉修先生》等。
教师先行导读,让班上孩子熟悉我们要进行的读书会模式,并鼓励孩子们发表,慢慢地把班级读书会的风气带起来。
由教师设计相关的学习单,让孩子们能配合读书会的活动,以收相辅相成之效。
此外,我还注重给予孩子适时的鼓励,如选出班上的“读书小明星”、“最佳心得奖”等,让孩子们能从读书情境中也能获得一些实质的鼓励。
开展班级读书会,让我们的课堂发生了三大转变。
第一,阅读材料形式的转变。
学生的阅读材料从单或多篇文章变为整本书的群文阅读。
第二,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从教师对文章中字、词、句精耕细作式的讲解转变为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和提问,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
第三,阅读场域的转变。
由单一的课内阅读走向课内和课外阅读的结合,群文阅读场域得到了延伸和拓展。
二、巧借“班级读书会”,打通课内和课外阅读
我们的班级读书会最引人瞩目的关注点在于它是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在过去常常被视为课外阅读,然而班级读书会通过“选书——读书——议书”的过程把课内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效地向课外延伸,也使课外读物有效地进入课堂。
过去人们往往把整本书阅读视为一种学生自读自得的过程,开展班级读书会,可以把学生的自读与大家的共享结合起来,通过课外自主阅读和课堂上的讨论有机结合,不仅有效地照顾了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学生深人地走进文本,并在与其他同学和老师的视域融合中获得更高的认知和思维。
在教学实践中,我积极尝试了两种类型的班级读书会:好书评选的读书会和思想交流的读书会。
[1]
(一)好书评选的读书会:让学生自己推荐书目
我的具体做法就是先让学生推荐一本值得读的好书,并做简要的口头、书面说明,及说出推荐理由。
扣除重复出现的书单,选出大家认为的好书书单。
此后,还可以将这种活动进一步推进下去,比如让大家交换阅读自己没有读过的书籍,再次进行推荐,形成好书排行榜(比如每人推荐5本),并写出或说出自己推荐的理由以及排序的依据。
拓展新知的读书会以拓展学生新知为目的,引导学生对某书目进行深人的探索性阅读。
此外,对排行榜上前10名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奖励,由班委会奖励书籍给学生们,学生们获得奖励后,阅读的劲头量多足了。
(二)思想交流的读书会:通过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分享,建构思想和思维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我的主要做法就是围绕一些内涵丰富新新奇、思维严谨的整本书或者小品集,围绕着一些问题组织学生们展开深人讨论,并在这个过程中生成新的问题。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不断把思想和思维推向深入。
如通过对整本书的内容进行由浅人深的、由大局到细部的课堂阅读实践。
我通常设计有有四个步骤:了解书的作者,谈谈是否喜欢这本书,谈谈书中的主要人物,讨论故事中的细节。
如:引领孩子读《亲爱的汉修先生》,可以让孩子就如下问题讨论表达方式:“把书中鲍雷伊的日记连起来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把书中鲍雷伊和汉修先生的通信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你认为‘日记和‘书信’在这本书中的作用是什么?模仿书中的‘日记’和‘书信’写一写自己的故事。
可以用上课文中或书中的词语和句子。
”[2]设计这样策略为先的班级读书会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其操
作要点就是让学生分小组提出有关问题,然后发现什么是有价值的问题,最后通过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这样的过程,学生们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分享,发现书中的表达方式,学会有关的表达技巧,学会建构思想和思维方式。
三、巧借“班级读书会”,有效提升学生的群文阅读兴趣
现代教学观越来越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的重要性,而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所看到的更多是学生对语文课越来越缺乏兴趣,认为语文课就是“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这种简单学习模式的循环、重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
是教材的问题,现行教材的课文内容受限于篇幅和字数,情节往比较平淡呆板,内容通常比较枯燥乏味。
很多教材在设计时往往将教材定位于学生用以学习用字遣词及谋篇布局的典范,而低估了孩子的语文能力,也脱离了孩子的生活经验,不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是教学的问题,教师往往会采取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花相当多的时间在讲解字词句的意思、剖析文章的篇章结构等方面,而学生更多时候扮演的是一位“安静的听众”。
而在我们的班级读书会上,学生从“听众”转变为“独立的思考者”,可以自由地对阅读书本进行个人意义的建构,独立自主地思考、提问,还可以和老师、其他同学开展有针对性的讨论、交流、合作,实现了心灵的解放、思想的自由,由此提升阅读的兴趣。
在班级读书会上,我们教师应该是一个出色的主持人,或者是一个幕后策划者。
活动形式一定要多样,才能让学生在这个展示的舞台上趣味昂然。
每次举行班级读书会,我都会重新排列教室的座位,让学生感觉是一次有趣的班队活动,或者是一次贴心的谈话节目,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进行师生互动,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巧借“班级读书会”,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及范围
多年来,语文教育一直被“少、费、差、慢”的问题所困扰,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始终只围绕着课本,教师跳不出课本的“桎梏”,学生也只能“坐井观天”。
学生的阅读量上不去,语文能力何谈提高!而班级读书会的开展恰能弥补了学生目前阅读量过少及阅读范围过窄的缺陷,引导学生将阅读的触角延伸到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大大地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实践证明,我们班的学生在读书会上充分自由地交流了阅读的感受,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
“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促使学生个性化阅读和合作性阅读的融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了阅读的能力。
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作品的人文魅力,增进老师和孩子之间的彼此了解。
只要我们教师尽可能多的创造精彩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徜徉在快乐的课外阅读的海洋中。
读书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也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事情。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先生说德得好:“每天阅读一小时,心灵健康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我把这句话与我的孩子们共勉,也把它作为推动班上阅读活动的一个指引,希望孩子们热爱阅读,享受阅读,让孩子心灵沐浴书香,去领略书香的魅力,启迪智慧的火花,去倾听生命的歌唱,感悟人生的真谛,养成高尚的品德!
【1】赵镜中.阅读教学的新形态——班级读书会的经营[J].小学语文教学,2007(3). 【2】李怀源.班级读书会的价值在哪里?[N].中国教育报,2016-1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