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伟东用科技创新为发展添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L I T E S 人物
施伟东:■施伟东
任何从内心暴发出来的力量,都 不可能事先存在于我们身上,那么施 伟东教授的开挂人生,缘于他经年的 勤奋刻苦和使命感。
在化学这个神奇 的领域里,没有思考也就不可能有所 谓的经验,所有的经验乃是一个吸收和同化的过程------场精致的经验之旅。
施伟东,现任镇江市侨联副主席, 民革镇江市委会副主委,江苏大学化 学化工学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 师,江苏大学欧美同学会会长、国家优 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苏省双创团队 领军人才、第H•—届镇江市“十大杰 出青年”。
拥有高实力海外求学背景 的他,放弃了国外丰厚的工作条件,回 国从事纳米材料科学研究,成为镇江 市科技创新领域杰出贡献者。
用科技创新为发展添翼
文/孙薇
忧异成绩.留学归国
2007年,施伟东以优异的成绩毕 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 所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获 得理学博士学位,师从张洪杰院士。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以第一作者身 份在《J. Am. Chem. Soc.》《Adv. Mater.》等纳米材料领域国际顶级期 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因此获中国科学 院院长优秀奖和吉林省科技进步一 等奖。
2008年,他在英国皇家学会国际
人才引进计划奖学金的资助下,进入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攻读博士后,2010 年,他又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德国洪 堡基金会资助下以“洪堡学者”的身 份在德国科隆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 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效能量转换纳 米材料的控制合成及性能方向。
两次 海外求学经历,开拓了他的国际视野, 结交了国际同领域的高水平同行,为 他今后开展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011年德国归来后,施伟东被江 苏大学以高端人才引进。
在化学化工 学院工作期间,他的科研能力得到施 展。
近年来,施伟东组建的科研团队 针对当前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技术中 存在效率低,稳定性差等关键问题开 展了系列研究工作,为实现高效稳定 光电分解水制氢提供了重要理论依 据,推动太阳能综合利用前沿领域的
新发展。
施伟东以第一作者身份在高效 能量转换等研究领域的重要S C I 收 录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S C I 统 计他人引用3100余次,E S I 高被引论 文8篇。
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同行的高 度评价,提出的复合光电极微观混合 构筑路线被同行广泛采用;韩国和澳 大利亚的学者都大篇幅地多次肯定 了其意义。
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 明专利19项,其中3项已转让企业, 年经济效益500万元以上。
分别荣获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 步三等奖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 进步优秀奖。
施伟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项目,中德科学 中心中德合作项目,江苏省杰出青年 基金项目,江苏省“双创“人才项目,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项目,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学校青 年教师基础性课题,江苏省“六大人 才高峰”项目等等。
勤奋努力.治学严谨
今年39岁的施伟东被学校任命为 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成为目前江苏大学 最年轻的院长。
年纪轻轻就在学术上有 如此成就,开挂的人生令人羡慕,其实, 了解他的人都知道,所谓的开挂人生, 是多年勤奋努力的厚积薄发。
28华人时刊
2020-9
到江苏大学化工学院工作后,施 伟东一心扑在科研项目上,他花五年 时间精心组织、定向招聘,引进了 •大批年轻有为的海内外高层次科研 人才,创建了一支老中青梯队完整、海内外紧密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的 研究团队。
在施伟东的带领下,团队 围绕新型纳米材料开展系统深入的 科研攻关。
依托“环境科学与工程”和“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两个博 士点学科、江苏省水杨酸工程技术中 心及校院科研平台,将纳米材料宏量 制备方法设计、放大过程规律探索、材料能量转换功能强化三个环节中 的关键科学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围绕 新型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设计一 宏量生产一功能强化一实际应用”这一主线幵展系统深入的工作,取得 了多项重大科研成果。
江苏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双创博士 ”计划、江苏特聘 教授毛宝东就是施伟东引进来的,毛 教授说,施伟东作为江苏省领军人 才,对科研的洞察能力强,对科研方 向的把握十分准确。
施伟东担任化学化工学院院长 后,行政事务多了起来,可他坚持每周参加学院的课题研讨,即使活动持
续到夜里十一二点,他也不厌烦。
课题组的李娣老师回忆,有一
次,课题组学术讨论活动定在晚上7
点举行,那天刚好是施伟东出差回
来,火车下午六点多到镇江,大家都
以为,施院长来不及参加讨论活动
了,可是7点一到,风尘仆仆的施伟
东准时出现在会议室,细心的同事们
发现,他为了不迟到,连晚饭都没顾
得上吃。
身为院领导,却没有领导架子,
这是科研组的同事对他最直观的印
象,施伟东经常主动帮同事们做一些
小事,比如,给同事们当司机。
施伟东
团队申请江苏省双创项目期间,经常
要往返南京和镇江之间,都是他自己
开车带着组员跑,而且,他从来没有
跟别人提过这些小事,好像本来就是
应该自己做的一样,反而是同事们觉
得有些不好意思。
铭记教师使命,关爱学生成长
年轻有为的施伟东身后有很多
光环,但是他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大
学教师的使命与职责,多年来,他坚
持给本科生和研究生做学业导师,所
指导的学生在今年获得全国大学生
挑战杯一等奖和江苏省大学生挑战
杯特等奖的好成绩。
在给学生传授知
识的同时,也更强调学生养成良好的
习惯。
学生们说,在实验室经常能够
看到施院长的身影,他常常反复叮嘱
学生,到实验室来一定要穿白大褂、
接触化学药品要戴手套、做实验时注
意安全。
今年9月,来自内蒙古的乔小磊
开始了他江大的研究生生涯,不过,
他考上的并不是全日制研究生,按照
招生规定,学校不安排住宿,这让人
生地不熟的乔小磊十分郁闷。
施伟东
知道了这一情况,多方联系,在学校
附近找到一个小房子,把包括乔小磊
在内的四名非全研究生全部安排了
住宿,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施伟
东再次到住宿地看望他们时,发现条
件还是不尽人意,施伟东就主动帮学
生买了新床,新被子,让他们能够更
安心地学习。
更让乔小磊感动的是,
施院长还找四名非全学生多次谈心,
鼓励他们不要因为自己不是全曰制
就有压力,从思想上引导他们更加积
极,努力拼搏,改变自己命运。
E S
(责编郭博文)
2020-9 C h in ese times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