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制抗菌药处方医嘱点评模式在抗菌药临床应用中的效果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分制抗菌药处方医嘱点评模式在抗菌药临床应用中的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采用抗菌药处方医嘱点评模式研究在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
应用意义。
方法:分别在两个时间段内随机抽取150份病例资料对药剂科干预于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对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联合用
药方面的差异性相对较小,不具有对比意义。
此外,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用药时
间以及用药品种等各项数据均是观察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
在管理前抗菌
处方医嘱点评门诊处方评分在建立前一般在83.04分,急诊处方、住院评分均在83.22/70.24分,建立后整体评分明显提升,整体评分平均分别为97.46、98.46、96.68,整体情况明显提升。
结论:药剂科干预的有效应用可对医院用药状况进
行良好改善,不仅有利于患者时间和用药时间的缩短,而且有利于治疗有效性的
提升。
关键词: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效果
目前治疗中抗生素使用越发普遍,随之出现较多抗生素应用不合理的情况。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不仅会一定程度提升疾病的发生率,而且可直接影响治疗的有
效性[1]。
所以说,必须重视治疗过程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1]。
近些年来社会各界和患者越发关注抗菌类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因此越来越多的医院进行药剂科的构建。
抗菌药处方医嘱点评模式主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在以PDCA循环的同时以
提升管理水平为主,在寻找问题、分析原因制定相关对策的同时做好效果比较,
具体研究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300例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150例患者于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接诊的患者中随机选出,该150例患者在本次研究中被命名为对照组,
另外在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随机选出150例患者组成本次研究的观察组。
我院在2018年3月开始实施药剂科干预措施,也就是说对照组的150份病例均未接受药剂科的干预,观察组的150例患者治疗中的抗菌药应用则接受相应的药剂科干预。
1.2一般方法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的15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有抗菌药使用都遵医嘱在药房直接领取;
观察组的150例患者治疗中的抗菌药应用接受抗菌药处方医嘱点评模式,不仅需要我院就诊医生的二次审核,还需接受药剂科的对应干预[2]。
首先应建立规范化的评分抗菌药物处方,随后进行临床指导、管理方法等抗菌药物点评制度的依据制定,根据该院的实际情况进行点评流程、标准制定。
随后点评抗菌药物的情况,通过采用评分制抗菌药方点评模式对其情况进行点评,并进行抽样。
在进行评价中,主要包含给药途径、频次、剂量、药物选择、适应症、书写规范情况,随后针对其不良反应进行点评。
第一,根据抽取的药房,对抗菌药品合理性进行分析,通过进行分类管理并处理其中的不合理情况,随后计算相关比例。
第二,抗菌药物。
就医生诊断结果、药物作用、副作用等进行严格审核;重点审查心血管疾病并发呼吸道疾病妇、幼患者的用药情况;严格审查所有患者期间治疗中应用的抗菌药物时间和药物剂量,最大限度避免抗菌药应用不合理的情况出现。
第三,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第1次干预后分析,根据处方管理方法以及指导原则进行抗菌药物的分析,对比干预前后的使用情况。
在完善修订措施后进行第2次干预,并按照相关活动进行继续干预[2]。
在完善修订及相关管理措施的同时,做好处方干预活动。
第四,综合判定抗菌药处方医嘱点评模式。
通过采用此种情况,探究其可行性。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对比分析药物联合应用不合理的情况,并就两组患者期间的抗菌药使用时间和时间等数据进行对比。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情况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中联合用药方面的差异性相对较小,不具有对比意义。
药剂科给予抗菌药物用药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各类抗菌药使用不合理的情况得到明显缓解,相比对照组具有显著优势,具体数据见下表:
表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中抗菌药应用不合理的情况(n/%)
组别
例
数
联合用药超剂量用药
对照组
15
61
(40.67)
16(10.67)
观察组
15
46
(30.67)
4(2.67)
2.2对比两组患者情况和抗菌药使用状况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平均用药时间以及用药品种各方面的数据对比均是观察组具有明显优势,具体数据见下表:
表2.对比两组患者情况和抗菌药使用状况
组别
例
数
平均用药
时长/d
平均用药品种/类
对照组
1
50
5.5±1.6 2.9±1.2
观察组
1
50
4.8±1.1 2.1±0.9
2.3通过在评分抗菌药处方点评模式评分进行比较,其中在管理前抗菌处方
医嘱点评门诊处方评分在建立前一般在83.04分,急诊处方、住院评分均在
83.22/70.24分,建立后整体评分明显提升,整体评分平均分别为97.46、98.46、96.68,整体情况明显提升。
3.讨论
抗菌药物目前在我国的医学中应用比较广泛,共包括四环素类、叶酸途径抑制剂类等八大类型的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并容易出现不良情况,增加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3]。
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促进了治疗水平的提高,抗菌类药物的使用其具有治疗效果十分理想的特征,所以治疗中受到一众医生的喜爱。
此种背景下随之而来的是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情况,其已经成为现阶段各医院普遍存在的现象。
近些年来无论是卫生部门还是广大患者都越发关注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的问题,各医院在此种背景下成立药剂科,其主要目的是严格审查和监督治疗过程中各类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4]。
在目前提高药师合理用药的主要依据即进行处方点评,在进行处方点评中通过进行流程规范,并进行工作的持续改进。
在对专业培训、信息化手段的同时,针对其抗菌处方进行点评,整体效果较高[5]。
抗菌药处方医嘱点评模式主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在以PDCA循环的同
时以提升管理水平为主,在寻找问题、分析原因制定相关对策的同时做好效果比较。
虽然现阶段对抗菌类药物使用合理性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但是仍旧有部分医
院对此方面的管理相对比较忽略,进而造成较多抗菌类药物使用不合理的情况[4]。
在此种背景下本文就药剂科干预对治疗中抗菌类药物使用合理情况的效果进行对
比分析。
通过在评分抗菌药处方点评模式评分进行比较,其中在管理前抗菌处方
医嘱点评门诊处方评分在建立前一般在83.04分,急诊处方、住院评分均在
83.22/70.24分,建立后整体评分明显提升,整体评分平均分别为97.46、98.46、96.68,整体情况明显提升。
干预措施的合理应用可显著提升治疗中抗菌类药物
使用的合理性,因此可将此种干预在各医院进行积极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Guo Jiao, Qin Chunying, House Sheng, Li kumquat, Fan Min. Analysis of 521 cases in 2013~2018 [J]. Strait Pharmacy, 2019,31 (11): 253-255
[2]高黎娜,章先锋,章可谓. 286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 按摩与康复
医学,2015,6(22):92-93.
[3]王丽,朱珊,刘彩虹. 氟喹诺酮药物不良反应108例分析及合理应用[J].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01):44-46.
[4]彭文婷,黄月华,谢江英,谭玉兰.我院评分制抗菌药物处方医嘱点评模式
的建立及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0):169-171.
[5]刘绩.评分制抗菌药处方医嘱点评模式在抗菌药临床应用中的效果[J].当
代医药论丛,2019,17(06):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