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能力
基层医院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对策
![基层医院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cce9dc90c22590102029ddd.png)
3 选 派专职 人员 , 提高报告 质量
药 品不 良反 应监侧工作是 ~项集 专业 、 术 、 技 管理 于一 体的复 杂的综合性工作 , 需要 由有专业知识 同时 叉只 有高度 责任心 和有一定沟通协调能力的专职人员 来从事 . 需要让 他 们 掌握 药品不 良反应 监测 的基本 概念 与 方法 、 榴关 法律 法
2 加 强宣传培训 , 赢得 医患支持
医生和护士是病人的治疗及治疗 实施 者 , 因而他们直 接
和病人接触 , 较清楚病人 的身体状况 、 治疗情况 , 人在用药 病 后 的不适都会先告诉他们 , 他们不但可在第一时 间获得可疑 药 品不 良反应信息 , 还可以帮助分析是不是 由药 品引起 的不 良反应 , 是哪种药品引起 的不 良反应 。因不 良反 应发生机制 和影响 因素异常复杂 , 一些可疑的不 良反应更需 要借 助大量 的医药学知识和临床经验 , 经过认真 的分析 评价才能作 出结
刘彳 鱼 j4 亍
( 赣州市人民医院药剂科 , 江西 赣 州 3 10 ) 4 00
中图分类号 : 14 5 R 9 。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7 9 2 0 )5— 76一 1 i0 57 ( 08 0 0 6 O 3
20 04年 3月 , 卫生部与国家食 品药 品监督管理局 联合 制
定了《 药品不 良反应 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以国家食品药 并 品监督管理局局令 发布 , 求药 品生产 、 要 经营企业 和 医疗 卫 生机构必须指定专 ( ) 兼 职人员 负责本单位 生产 、 营、 用 经 使 药品的不 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 , 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 的不 良反应应详细记 录、 调查 、 分析 、 价 、 理。但 由于我 国的 评 处 药品不 良反应监测 制度起步较 晚 , 人们很多观念还没有转 变 过来 , 在基层 , 药品不 良反应监测 工作 开展相对滞后 , 不少 医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76ae9b4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99.png)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药品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药品不良反应却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一、问题分析1.监测体系不健全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相对不健全,各级监测中心之间的信息共享不畅,导致数据不够完整和准确。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专业性较差,监测人员对于不良反应的识别和评估能力有待提高。
2.报告不及时、不完整目前,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存在着不及时、不完整的问题。
一些医务人员和患者对于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不足,不愿意或不知道应该如何进行报告,导致了大量的不良反应事件没有得到及时报告和处理。
3.监测数据利用率不高目前,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利用率较低,监测数据并未得到有效的应用。
这不仅影响了不良反应的监测和评估工作,也影响了药品的临床应用和监管。
二、对策建议2.加强宣传和教育对于医务人员和患者,应该加强对于药品不良反应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医务人员应该树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意识,加强对于不良反应的识别和报告能力。
患者也应该提高对于不良反应的认识,主动报告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积极参与监测工作。
对于监测数据,应该加强其应用价值的开发和利用。
可以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定期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可以利用监测数据开展药品的风险评估和预警工作,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加强监督和管理加强对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可信性。
加强对于监测工作的质量控制和绩效评估,提高监测工作的效率和可靠性。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只要我们采取相应的对策,就一定能够取得显著的改善。
只有健全的监测体系、高效的报告和宣传教育以及有效的监测数据应用,才能够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a1f7495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02.png)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药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随之而来的是药品不良反应的频繁发生,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危害。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我国目前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问题一:监测标准不统一。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标准并不统一,导致不同的监测机构和部门所监测的结果不一致。
这种情况会给患者带来误导,也会影响相关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对策:建立统一的监测标准和流程,明确各个监测机构的职责和任务,保证监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制定明确的监测标准和要求,使得各方都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来进行监测工作。
问题二:监测信息不畅通。
目前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并不畅通,各个监测机构之间信息共享有限,导致监测结果不能够得到及时的汇总和分析,也影响了监测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对策:建立全国统一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平台,构建信息共享的机制,将各个监测机构的监测结果进行及时的汇总和分析,形成全国范围内的监测信息网络。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起实时监测和汇报的机制,保证监测信息的畅通和及时性。
问题三:监测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一些监测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有限,导致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受到影响。
对策:加大对监测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建立完善的监测人员考核和评价机制,对监测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和评价,保证他们的监测工作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
问题四:监测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当前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一些监测机构和部门存在监测结果不客观、不真实的情况,也存在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监测工作进行欺诈和诈骗的行为。
对策:建立健全的监督和管理体制,加强对监测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建立严格的监测结果审查和核实制度,保证监测结果的客观和真实。
基层反映:关于做好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建议_0
![基层反映:关于做好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建议_0](https://img.taocdn.com/s3/m/c6fc21dbf8c75fbfc67db213.png)
基层反映:关于做好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建议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今天,好范文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基层反映:关于做好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建议》范文,供大家在撰写基层反映、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蜀山区第四届人大代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汪玲反映,近年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取得较快进步和发展,但由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起步较晚,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建议: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法规体系。
进一步修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法规,明确各级各有关部门的监管职责及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的报告责任,尤其要制定可操作性强的罚则,使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在通过销售和使用药品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真正承担起监测药品安全性的义务。
二要完善信息网络,加强技术指导,提高报告数量和质量。
全面贯彻落实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点、线、面相结合,最大程度广覆盖”的总体思路,积极构建基层和乡村监测网络体系,建立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做到随发现、随报告。
利用电话、电子邮箱、QQ群、微信等现代化通讯手段及定期和不定期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指导和帮助他们开展工作,在切实提高报表数量的同时保证报表的质量。
三要健全监测制度,加强监管,狠抓落实。
完善药品不良反应工作奖惩制度,食药监部门加强与卫计部门的协调配合,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内容,每年初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医疗机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每季度通报填报进度,年底对各单位的上报情况进行考核并通报,对上报情况好的单位给予其监测人员一定的奖励,有效的提高监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要加强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大众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知度。
药剂科如何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
![药剂科如何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72243b59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d1.png)
药剂科如何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对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药剂科作为医院药品管理和使用的重要部门,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以下是药剂科可以采取的一些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药剂科应制定完善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明确监测的目的、范围、流程、职责等。
制度应涵盖从药品采购、储存、调配到临床使用的全过程,确保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监测措施和责任人。
同时,要建立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医务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还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于未按照规定进行监测或隐瞒不报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二、加强培训与教育药剂科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培训,提高他们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和监测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监测方法、报告流程等。
针对不同岗位的医务人员,培训重点应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临床医生,应重点培训如何正确诊断和判断药品不良反应,以及如何填写报告表;对于护士,应重点培训如何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及时发现并报告异常情况;对于药师,应重点培训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提供合理的用药建议。
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案例讨论等形式,加强对患者的教育,提高患者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知和自我监测能力,鼓励患者主动报告药品不良反应。
三、优化药品采购与储存管理在药品采购环节,药剂科应严格审查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选择信誉良好的生产企业和供应商。
对于新药,要充分了解其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等信息,评估其风险效益比。
在药品储存环节,要严格按照药品的储存要求进行管理,确保药品的质量稳定。
定期对库存药品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过期、变质、破损的药品。
同时,要建立药品质量追溯制度,一旦发现药品存在质量问题或不良反应,能够迅速追溯到源头,采取相应的措施。
药品不良反应总结报告和监测工作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药品不良反应总结报告和监测工作中存在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148eb0b43323968011c92fc.png)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近年来,我国ADR监测与报告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011年7月1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正式颁布并实施,国家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和投入也逐步加强。
然而,从实际工作情况看,我国ADR 监测工作基础还比较薄弱,特别在基层,此项工作尚处于启动阶段,人员、设备、制度以及措施等还不够完备,因此,基层监测工作的开展还存在许多困难。
笔者从事ADR监测工作几年来,对此深有体会,现结合枣庄市市中区ADR监测工作的实际,就基层ADR报告和监测工作情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加强基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药品是人们防病治病、调节生理功能、提高健康水平的重要武器,是关系到人的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不仅要求质量合格、有效,还要使用安全,而安全性评价的最关键指标就是其不良反应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要实现科学的评价、及时防范和减少ADR,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必须对上市后的药品进行不良反应监测[1]。
而ADR监测工作的源头则在基层,因此基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ADR监测链条的成败。
2.基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现状本节从药品监管部门、ADR监测机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以及社会公众的认知等多角度探讨基层ADR 报告和监测工作现状2.1基层药品监管部门和基层ADR监测机构2.1.1 监测资金投入不足在ADR 监测实际执行过种中,基层承担着辖区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ADR 监测具体工作,工作面广、量大。
由于基层药监部门普遍存在人员少、经费不足等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ADR 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
ADR 监测工作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但却不能给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带来直接的、明显的效益,有时还会增加麻烦,导致许多单位和个人被动监测。
2.1.2监测人员力量薄弱目前,大部分基层药监部门编制偏少,许多工作人员身兼数职,真正专职的ADR监测人员基本没有,加之药械日常监管任务日趋繁重,使得负责ADR监测与报告工作的人员无法做到统筹兼顾,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经历去思考如何解决基层监测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造成工作的无序性和应付性。
乡镇卫生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
![乡镇卫生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f38049b852458fb760b56c7.png)
乡镇卫生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以本院为例,探讨乡镇医疗机构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为加强乡镇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体系建设提出对策。
标签: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特异性遗传素质等[1]。
2004年3月4日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正式出台,实行了“强制性报告系统”,开展此项工作的目的是提高合理用药水平、药品使用安全有效、提高医疗质量、减少不良反应。
以本院为例,2007年5月本院设立了ADR监察室以来,本院的ADR监测工作取得了较快的进步和发展,ADR报告的数量和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由于乡镇卫生院ADR监测工作起步较晚,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1 乡镇卫生院ADR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1.1 认识提高了,但仍存在误区ADR报告和监测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同时也是一个新兴的技术学科,需要专业基础扎实的人员承担。
近几年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广大医务人员和群众对ADR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由于各种原因,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是药品质量有问题或者是医生责任心不强或失误造成的。
另外,乡镇医院医疗对象多为乡镇居民和农民,普遍缺乏药物知识,有些患者在用药过程或之后感觉不适,常隐忍不说,认为是正常现象。
当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后,医生担心引起医疗纠纷、影响自己的威信,或隐瞒遮掩,或推向疾病本身,不敢报也不愿报。
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制约了ADR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1.2 医务人员受限于技术水平和临床药师缺乏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学历层次复杂,专业技术人员构成不合理,整体业务素质偏低及工作环境信息相对闭塞等原因,对药物(尤其是新药)的正确认识、使用、配伍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能做到个体化治疗用药。
关于做好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建议
![关于做好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9267e900dd36a32d737581fc.png)
关于做好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建议近年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取得较快进步和发展,但由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起步较晚,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建议: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法规体系。
进一步修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法规,明确各级各有关部门的监管职责及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的报告责任,尤其要制定可操作性强的罚则,使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在通过销售和使用药品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真正承担起监测药品安全性的义务。
二要完善信息网络,加强技术指导,提高报告数量和质量。
全面贯彻落实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点、线、面相结合,最大程度广覆盖”的总体思路,积极构建基层和乡村监测网络体系,建立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做到随发现、随报告。
利用电话、电子邮箱、QQ群、微信等现代化通讯手段及定期和不定期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指导和帮助他们开展工作,在切实提高报表数量的同时保证报表的质量。
三要健全监测制度,加强监管,狠抓落实。
完善药品不良反应工作奖惩制度,食药监部门加强与卫计部门的协调配合,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内容,每年初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医疗机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每季度通报填报进度,年底对各单位的上报情况进行考核并通报,对上报情况好的单位给予其监测人员一定的奖励,有效的提高监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要加强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大众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知度。
从提高监测人员认识入手,开展经常性的宣传培训活动。
要重点加强对广大医护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各医疗机构可以充分利用每周例会,组织医护人员认真学习《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提高医护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
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板报等多种宣传媒介,定期组织学习交流、聘请专家授课、外出培训学习等形式,加大对《药品管理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力度,就如何正确填写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和如何使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开展集中培训讲解,提高广大群众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营造全民报告药品不良反应的氛围,进一步推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三个加强提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三个加强提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de7d90ec6294dd88d0d26bb0.png)
县食品药品监管局
三个加强提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为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顺利开展全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上报工作,指导市民科学合理用药,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强化三项工作举措,确保监测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加强工作领导。
采取与县卫生局联合发文的形式,成立桐庐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将县卫生局分管副局长、医政科科长以及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等4家县级医院院长纳入领导小组副组长和成员单位,扩大领导范围,增强领导力量,全面负责指导和组织协调全县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
在全县各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重新选用了一批业务素质好,责任心强的人员充实到监测队伍,确保监测上报工作有保障;开设了药品不良反应QQ群和专线电话,落实专人负责,畅通上报渠道。
到目前,全县各药械单位均配备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人员,形成了村、镇、县纵向到底,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管单位横向到边的监测网络。
三是强化责任落实。
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纳入药品经营企业诚信体系考核内容,鼓励经营企业在开展药事服务
的同时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收集和上报工作。
在药品使用单位设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考核目标,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县卫生局对医疗机构医疗质量考核。
局机关制定药品不良反应目标考核表,对企事业单位监测上报工作进行检查,对不依法进行监测、不及时上报的单位,予以提醒并再次培训。
基层医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困境及对策
![基层医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困境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769b557a8956bec0975e3a3.png)
基层医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困境及对策摘要:通过对基层医院开展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中遇到的困境及原因进行分析,基层医疗单位需从思想上提高对ADR危害性和开展ADR积极意义的认识,加强医护人员教育和培训,采取一定强制性措施,结合治疗药物监测的实践,加强对特殊人群和特殊药物的ADR监测,加强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这样才能更有效的监测ADR,并对今后开展ADR监测工作的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基层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原因对策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1]。
药品是用于防病治病、康复保健的特殊商品,确保用药安全是关系人民健康的一件大事。
对于中国这样拥有世界近四分之一人口的大国,随着新药品种的日益增多,人均用药率、群体用药频度和数量的不断上升,药品不良反应所引发的问题也将日益突出与严峻,对药源性疾病的治疗会导致医疗费用的大幅度上升,会使国家、单位和个人在经济上蒙受极大损失。
因此,如何有效、及时地监测药品不良反应,并对其因果关系做出正确判断,为医务工作者临床决策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用药决策提供最佳证据是十分关键的。
根据各省级ADR中心收集资料与用药数量和住院病人数量相比较,漏报率极高,还有很多零报告,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
目前在基层医疗单位遇到此情况的原因很多,现分析如下:1 客观原因1.1 未建立先进网络,缺乏对药物信息的了解虽然国家ADR监测网络已开通,实行实时在线上报与信息转输,但对于基层单位中并不能普遍实行。
经济较落后者有的连最基本的电脑设施都没有,更何况谈得上用先进的网络技术监测ADR。
同时基层单位的医疗设备也较简陋,某些特殊人群包括肝、肾功能异常者,婴幼儿、老年人,孕期和哺乳期妇女等,以及生理功能异常者,都需要监测用药过程,特别是利用血药浓度监测患者用药,但在基层医疗单位中极少能做血药浓度分析。
现时在某些有条件的大医院已开始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防止ADR的发生和漏报,促进合理用药减少药源性疾病,是提高医疗质量的有效途径。
基层医院实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护理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基层医院实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护理的问题及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b54813dc763231126fdb115f.png)
基层医院实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护理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发表时间:2016-01-20T11:29:36.367Z 来源:《卫生部公告》2015年8期作者:尹梅[导读] 枣庄市山亭区北庄镇中心卫生院基层医院实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护理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应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监测水平。
(枣庄市山亭区北庄镇中心卫生院山东枣庄 277218)摘要:目的:研究基层医院实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护理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方法:收集在本院工作的36 名护理人员,使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护理人员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护理知识进行调查,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有效应对策略。
结果:高年资护理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显著优于低年资的护理人员,P<0.05。
结论:基层医院实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护理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应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监测水平。
关键字:基层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护理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oblem and strategy of nursing c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drug adverse reactions in primary hospitals. Methods: 36 nurses who wereworking adverse reactions of nursing staff. Results: high qualification nurses on adverse drug reaction monitoring and nursing knowledge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low seniority nurses (P < 0.05). Conclusion: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mprove their monitoring level.Key words:primary hospital; adverse drug reactions; monitoring nursing在治疗当中,护理人员是患者用药前后的监护者,也是药物治疗的实施者,因此在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1]。
基层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难点和解决方法
![基层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难点和解决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09c73186edb6f1aff001fbd.png)
今 药_臣譬 日学_墅田
基层 医院药物不 良反应监测 的难 点和解决 方法
郑 虹 , 秀莹, 何 李观 定 ( 珠 区妇 幼 保 健 院药 剂 科 , 东 广 州 ) 海 广
摘要 : 通过建 立行之有效 的药品不 良反应( D 监测 网络, A R) 疏通 A R信息传 递和 反馈渠道, 高 了我院 医务人 员对 A R监 D 提 D
生, 现 了医疗 机 构 完 善 A R 监测 与 报 告体 系 的必 要 性 。 体 D
关键词 : 药品不 良反应; 医疗机构; 监测和报告体系; 流程
中 图分 类 号 : 5 R9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3 4 1( 08 0 - 0 3 0 17 — 60 2 0 )3 0 8 - 2 监 测 信 息 员 同 药剂 科 临 床 药 师 担 任 , 主 要 任 务 : jA R 的 宣 传 及 教 育 工 ( )D 作 : 通 过 各 种 形 式 向全 院 医务 人 员 宣 传 药 品 不 良反 应 监 测 的 重 要 性 , 与全
A R登记本 上登记 , D 医生确诊 为 A R D
病 例 后 填 写 A R 报 告 交 临 床 科 室 的 D A R 监 测 员 , 监测 员 审 查报 告是 否有 D 错 漏 后 交 药 剂 科 信 息 员 , 由 信 息 员上 网 上报 , 信 息 员每 月一 次 下 科 室 与监 测 员、 科室负责人交流信息 , 强联系 。 加
《 药品不 良反 应报告和监 测管理 办法》
发 布后 , 我院认识 到 A R监测 的重要 D
富的临床实践相结合 ,在监测 中需要 紧密联 系医药护 三方 面的人 员,这 就
要 求 从 事 医 院 A R 监 测 的 人 员 不 仅 D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917edbb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e8.png)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是保障药品安全和药物治疗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目前在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第一个问题是监测报告不及时。
目前,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存在相当一部分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报告不重视,或存在疏忽、拖延、不及时的情况。
对策是加强监测报告的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立监测报告的奖惩机制,鼓励医务人员及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信息。
第二个问题是监测报告的精确性不高。
当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中存在数据录入错误、报告内容不详尽的情况较为普遍。
为了提高监测报告的精确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监测报告的数据质量管理,建立健全数据审核机制,提高数据录入的正确性;二是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撰写监测报告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加强监测报告的审核和追踪,确保报告内容详尽准确。
第三个问题是监测系统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建设滞后于监测工作的需求,缺乏完善的信息化技术支持,影响了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对策是加大对监测系统建设的投入,推动监测系统的优化和升级,提高数据采集、整合和分析的能力,提高监测工作的效率和科学性。
第四个问题是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
当前,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存在着监测信息共享不畅、监测报告的传播范围狭窄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监测信息的共享平台建设,建立由政府主导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共享平台,方便医务人员和公众获取监测信息;二是加强监测信息的传播和宣传,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等工具,提高监测信息的传播范围和质量。
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b3ef788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7c.png)
中国卫生产业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指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1]。
开展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药师、患者自身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和警惕,注意用药的安全性问题,从而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
“十三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越来越重视。
药品安全性监测是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药品上市后使用安全风险监测的重要手段。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药品使用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维护自身健康的意识越来越强。
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作为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人员,更应该及时认清形势,切实增强药物安全性监测工作担当意识,努力做好药物安全监测工作。
该文首先介绍桐城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现状,继而探讨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1我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现状1.1监测网络基本形成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桐城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基本形成。
14个乡镇,227个医疗机构,136家药品经营企业,均有专职或兼职药品专业技术人员负责药品不良反应的收集和上报。
药品不良反应注册用户已达到350家,形成了点线面全方位的ADR 报告体系,有效扩展了报告信息来源。
1.22016年上报总体介绍2016年度共上报药品不良反应837例,其中严重的5例,新的一般的178例,新的严重的报告数占报告总数的21.2%,一般的654例。
1.32016年上报分布介绍2016年度上报的837例中,医疗机构上报319例,占比为38.1%,而我省的医疗机构报告比例达到82.0%,分布是不合理的,药品经营企业上报518例。
2我市不良药品监测存在问题2.1上报单位分布不均2.1.1医疗机构上报数偏低药监部门对于医疗机构没有制约权限,虽有专职或者兼职上报人员,但ADR 上报人员仍缺乏主动性,对ADR 监测的义务和责任认识还不够。
浅谈如何做好农村基层卫生室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农村基层卫生室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3f282951804d2b160b4ec00a.png)
浅谈如何做好农村基层卫生室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砀山县卫生局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的领导下,官庄坝镇岳庄坝刘庄卫生室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站于2013年8月24日成立,自监测站成立运转以来,在镇卫生院的支持和帮助下,我站累计发现并上报个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82例;其中新的一般不良反应报告7例,累计发现并上报器械不良反应事件10例。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就当前农村基层卫生室如何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浅谈几点心得体会,希望对农村基层卫生室药品器不良反应的发现能有一些帮助。
一,新医改的逐步深化,确保农民群众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必需、方便,已经是广大农民群众及上级主管部门衡量基层农村卫生室工作的金标准,是基层卫生室和乡村医生个人存在与发展的基石,药品器材和治疗方法有序的优胜劣汰推动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农村卫生室的依法开展,做好这项工作可有效规避医疗风险,提高业务水平,在竞争中求生存求提高。
新医改的进一步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持续开展,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品零差价制度,药品集中网上采购制度的顺利实施,迫使基层农村卫生室逐渐向公益性发展,但日常经营中又要保证卫生室合理合法的业务收入。
如何能在竞争中求生存求提高?基层农村卫生室既要选择性继承传统药物与传统治疗方法,又要探索引进新药和新的疗法。
在此过程中适应农村卫生室发展的大量新药新器材新疗法在被选择性推广应用,部分传统药品和治疗方法因不良反应与疗效欠佳被淘汰,部分新产品的不良反应也会在在日常工作中日益显现出来,有没有确切疗效也会被验证,因此做好日常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尤为重要,这样既规避了医疗风险提高了业务水平和竞争力。
又能完成不良反应监测任务,我们岳庄坝刘庄卫生室只要发现都会及时上报。
二,农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健康理念的不规范普及,健康可支配资源进一步扩张,出现了部分农民盲目自行选择购买药物和盲目到二甲三甲医院小病大治的怪相,购买回来新药多,农村临床应用经验少,催生了农村过度医疗和不合理用药,药品不良反应出现机会增加。
基层反映:浅议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反映:浅议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6163a7e2af90242a895e569.png)
基层反映:浅议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今天,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基层反映:浅议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供各人在撰写下层反应、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简称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不测的有害反响。
其特定的发生条件是按正常剂量与正常用法用药,在内容上排除了因药物滥用、超量误用、不按规定方法使用药品及质量问题等环境所引起的反响。
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目的是进步公道用药程度、药品利用宁静有用、提高医疗质量、减少不良反应,是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紧张组成部分,是保障公众用药宁静的紧张本领,既可以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产生,进步公道用药程度,同时也为上市药品再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近年来,基层食药监局扎实有效地开展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建立和完善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和服务体系,ADR监测工作取得了较快的前进和生长,但由于ADR监测工作起步较晚,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题目亟待解决。
一、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一)ADR监测法律法规亟待美满。
在法律的层面,我国《药品管理法》第七十条仅规定了我国实行药品不良反应陈诉制度,对于细化的规范、程序、要求,尤其是处罚,都没有明确规定。
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部联合颁布的部门规章《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中的罚则可操作性不强,对于轻忽药品安全性监测,不履行陈诉责任的单元和自己,缺少法律法例层面的制约步伐。
制约措施的缺失导致报告单位缺乏开展监测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对药品不良反应缺乏足够的认识有些医护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观点不清晰,认为药品不良反应一定与药品质量有关,发生ADR肯定是药品质量有题目,是生产企业的责任,与医院没有关系;或者认为药品不良反响完全是个体差异,不必大惊小怪,与医疗举动毫无联系关系,发生ADR后不做细致记载和陈诉;有的医护人员认为药品说明书里已经纪录了不良反应,发生ADR没有必要报告;另一些医护人员把药品不良反响与医疗事故等同,一旦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就害怕卷入医疗纠纷而承担责任,于是便隐瞒实情,或将责任推向患者,简单处置,不敢陈诉也不肯陈诉,甚至在ADR专职职员扣问时也尽力推脱,或避重就轻,不能反映ADR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药剂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药剂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802d449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29.png)
药剂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药品在医疗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仍然是不可避免的问题,这使得药剂科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对策,以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水平,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一、问题分析1.监测不及时:目前药剂科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往往存在监测不及时的情况。
一些不良反应发生后,由于相关人员对监测工作的重视不够,监测报告往往延迟提交,导致延误了处理时间和干预措施的制定。
2.监测不全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往往缺乏全面性。
有些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后,未能及时发现,主要是因为监测范围不够广泛,监测的关注点不够全面。
3.报告不规范:在一些情况下,监测报告的撰写存在问题,报告的内容不够详细和规范,一些关键信息未能被及时记录和反馈,这给后续的处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信息不共享: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与其他相关部门信息的共享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了信息不畅通,部门之间的协作不够紧密,影响了及时干预和处理工作的开展。
5.人员不专业:还有一些药剂科的工作人员可能专业水平不够,对监测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影响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质量。
二、对策建议1.加强培训:针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存在的问题,药剂科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增强对监测工作的重视和认识。
定期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监测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
2.建立监测体系:建立完善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体系,规范监测流程,明确监测责任部门和人员,确保监测工作得到及时高效的开展。
要加强对监测工作的督导和检查,确保监测工作的全面性和及时性。
3.强化信息共享: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与其他相关部门信息的共享,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时传递监测信息,保障信息的畅通,提高工作的协同效率。
4.规范报告撰写:针对监测报告不规范的问题,药剂科应加强对监测报告撰写的规范培训,确保监测报告的内容详细全面,规范撰写报告,提高监测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b9bf957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b7.png)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近年来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保障人民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需要针对这些问
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监测数据不够准确
我国目前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并不够准确,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国内的医院、药店、医生等资源还比较有限,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内的监测机构和监测体系相对比较薄弱,缺少
针对某些已上市药品或者新药的监测措施。
对策一:加强监测机构的建设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加强国内监测机构的建设。
可以通过增加人力资源、完善监测体系等方式进行,在此基础上,对于一些新的药品或者已上市药品,加强对其不
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从而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问题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还不够完善,对于一些大型医院和药店来说,目前的建
设还比较薄弱,缺乏高层次、高效率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机制。
问题三:监测人员技能不足
我国目前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人员还存在一定的技能不足,很多监测人员对监测工作
的重要性和方法还不够了解和掌握。
对策三:加强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
可以通过组织各类培训班、实际操作和监测工作等方式,提高监测人员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总之,要想保障人民的健康和安全,我们需要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解决存在
的问题。
这需要加强监测机构的建设,完善监测体系,加强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等一系列
措施,并通过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医药报/2006年/3月/21日/第A03版
安全监管
如何提高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能力
主持人:本报记者文彬
座谈嘉宾: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食品药品监管局杨树荣魏秀霞
山东省昌乐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吴祥茂
第一议题: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能力较差的原因
文彬:在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过程中,基层一直是难点和弱点,局面难以打开,收效比较缓慢。
目前基层在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都遇到了哪些问题?
杨树荣:在管理中我们发现,目前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主要在药品使用和经营环节开展。
因此,近年来,基层药品监管部门不断加大对药品使用单位和经营企业相关人员的培训,注重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但收效不是很理想,基层药品不良反应总体监测能力提高不大。
这一点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率低。
按WHO的要求,每百万人口年均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为200~400份,而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率大概只有这一比例的十分之一,基层就更少。
像彭阳县目前有25万多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结果显示,全县药品不良反应报告2002年为4份,2003年为5份,2004年为7份,2005年为14份,与WHO的要求相差很远。
二是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质量不高。
由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异常复杂,需要监测人员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正确判断。
一些少见的药品不良反应更需要监测人员有渊博的药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经过认真的因果分析评价才能做出结论。
所以药品不良反应的搜集、分析、判断、填报是一项既严肃又很专业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和虚假。
但检查表明,当前基层监测人员的敏感性、责任感和工作能力都不够,当出现不良反应时,不少监测人员只是简单地填一些信息,对缺少的信息或必需的信息根本不做必要的调查记录,报表内容的完整性无法保证,更谈不上客观性、真实性及科学性。
三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发展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主要指在监测工作中,药品经营企业严重缺位。
比如彭阳县,自2002年至今的30份报表全部来自药品使用单位。
这种不平衡不但影响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的提升,也制约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基层的全面深入开展。
为此,我认为这一现象急需改变。
文彬: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吴祥茂: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开展得不够深入,主要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涉药单位为自身发展考虑,工作积极性不够;二是涉药人员受业务水平限制,工作能力不够。
为自身利益着想限制了报告数量。
在基层,虽然药品监管部门不断宣传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重要性,但部分涉药单位和涉药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仍然缺乏正确认识和工作主动性。
有的认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自己关系不大,对本单位没有任何经济利益,因此不重视;有的认为药品不良反应是用药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不必大惊小怪,更没有必要投入人力物力去开展监测工作,于是对此项工作敷衍了事;有的认为药品不良反应是药品质量有问题或临床用药错误所致,怕影响单位的名誉和经济效益,不敢或不愿积极主动地搜集、上报本单位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还有的认为质量合格的药品上市后不需要进行不良反应监测。
业务水平不够则限制了报告质量。
由于培训时间、强度以及内容等因素,相比省、市两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人员,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人员缺乏必要的相关知识,判断和报告药品不良反
应的能力不强,所以有时即使获得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也无法准确地判断和上报。
加之基层药品监管部门及相关部门对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监测人员缺乏工作热情和主动性,发现药品不良反应也不愿上报。
魏秀霞:以上两点主要是谈涉药单位方面的因素,我认为监测网络不健全和管理制度不完善也是重要因素。
调查发现,有些地方虽然建立起了监测网络,但网络缺少卫生防疫人员,不利于生物制品的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还有些地方不重视涉药单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的建设,致使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渠道不通畅。
管理制度不完善主要指基层在监测网络建设过程中,人员配置和基础建设不到位,相关管理制度没有建立或不完善,监测网络的运行受到影响。
同时,诸如奖惩制度、责任制度、报告程序等相关制度的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层监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监测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第二议题:提高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能力的途径
文彬: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吴祥茂:我认为,提高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能力不外乎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
所谓硬件建设主要指监测网络的建设。
就目前来说,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不但要求地方药品监管部门和相关管理部门建立区域性监测中心,还要求区域内各医疗机构、保健防疫部门、药品经营企业建立相应的监测机构或小组。
而且,无论是监测中心还是监测小组,都要配备专职或兼职监测人员,药品监管部门还应有专人负责监测工作的部署和开展,并加强与各监测点监测人员的联系,以此形成一张横向扩展、纵向延伸的监测网络。
所谓软件建设主要指管理制度的建设。
一要建立药品不良反应定期分类通报制度。
对已经确定证实的严重不良反应,药品监管部门以及医疗机构可通过新闻媒体和网络向社会公布,提醒消费者注意;对已经确定的不良反应个案可在医药专业刊物上刊登,以引起医药工作者的注意;对有报告但尚不能确定的不良反应,可通过内部信息通报给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人员,提醒其注意观察。
二要建立药品不良反应奖励制度。
对及时搜集、整理、报告药品不良反应,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做出贡献的人员和单位,应给予一定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不及时,甚至隐瞒不报以致造成不良后果的单位和个人,则应进行警告、通报,直至处罚。
三要建立报告程序和监测管理制度。
地方药品监管部门应制定一个便捷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程序,尤其要大力推广网络报告系统,确保报告的及时性;辖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和各监测点则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如程序管理制度、人员分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报告填写制度等,以确保监测工作的制度化,保障报告的完整性、真实性。
魏秀霞:此外,宣传和培训也应该列为软件建设范畴。
鉴于目前基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意识及能力不强这一事实,药品监管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涉药单位工作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使他们树立责任意识,养成自觉报告和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的习惯、提醒消费者注意药品不良反应的习惯。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理解、支持和参与,仅靠涉药单位的参与是不够的,加之用药者是第一个发现药品不良反应的主体,所以在对涉药单位加强宣传的同时,更要面向全社会进行宣传,不断强化大众的安全用药意识,使其知晓报告途径,在用药后感觉不适能及时向医务人员或销售人员反映。
这也是我们发现药品不良反应的一个重要途径。
同时,还要继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要求监测人员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因此,培养大批专业人才,主管部门责无旁贷。
地方药品监管部门要在总结以往培训经验的基础上,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渠道对辖区所有监测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适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加强培训力度,切实提高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为提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质量和深入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文彬:相关部门该采取什么措施保证硬件和软件建设能发挥良好作用呢?
杨树荣:由于目前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主要在药品使用和经营环节开展,因此,要确保软硬件建设效果,相关部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还需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
首先,卫生行政部门要着眼于全局和长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做好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宣传、教育、培训和管理工作;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督促检查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并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开展情况作为涉药单位信用等级评比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公布各涉药单位此项工作的进展情况。
其次,两部门要建立起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协调机制,从责任分工、人员配置、制度建设、技术保障等各方面,加强沟通与合作,并要将工作分解落实到具体人员身上,确保各项工作抓实抓牢。
当然,涉药单位自身也要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建立专门的监测机构,建立并完善培训和管理制度。
这是保证此项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前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