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与高校教师工作
地方高校开设人文素质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以《论语解读》课程教学为例
![地方高校开设人文素质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以《论语解读》课程教学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764a6e257375a417866f8f80.png)
报场面形成鲜明对 比的是 , 开课 以后 , 越来越多的 旁听生涌进教室。临近课程结束 , 旁听生 已数倍
先 说 开课及 学生 选报 情况 。起初 我 只是在 中 于选 课 者 。座 位 不 够 , 些 学 生 只好 站 着 听课 。 有 有 的学生 听完 一学期 的课 程后 , 欲罢 不能 , 下学 期
其一生也达不到圣贤的境界 , 坦言战胜不了 自己, “ 我抵御不了诱 惑 , 摆脱不 了喧嚣” 表示不愿在 , 人格修养上下功夫。 可见 ,论语解读》 《 课程 的意义 , 因人而异 , 不 能一概而论。但是 , 至少对那些有 向学之心 的学 生, 确实有实质性的良好影响。
— —
以《 论语解 读》 课程教 学为例
田 耕
( 济宁学院中文系, 山东 曲阜 2 35 ) 7 15
摘 要: 教学 实践表明 , 高校开设《 在 论语 解读 》 程 , 于提 高 大学生的人 文素养 , 课 对 促进其人 格 完善 , 确
有 意义, 只是 因人而异。影响本课 程教 学效果的因素有 : 学 目标的定位是否得 当; 学方法的选择是 否符合 教 教
室上课 时我 总会 擦 一 下 自己 的桌 子 , 来 没 有 想 从
儒学 本身 , 而是 怀 疑儒 学 在 物 欲横 流 的今 天 怎样
重生 、 扎根” 有 的学生担心学《 ; 论语》 会使 自己 “ 与社会 的矛盾越来越大” 修养 自己会影 响谋取 ,
个 人利 益 , 以 ,怕变 成 君子 ” 还 有学 生 认 为尽 所 “ ;
一
5 — 0
感觉 自己从心理上长大 了, 好像突然 间长大了好 几岁” “ 论语》 ;从《 课当中悟 出的哲理将是我一生 的财富 ” … … 在古圣先贤 的人格感 召下 , 的学生 “ 有 对照 出了 自己的浅薄庸俗 ” 开始痛彻反 省 自己的不 , 足 :任性 、 “ 放肆 , 没有信仰 , 有责任心 , 没 目空一 切 , 我独 尊 , 且 冷 漠 、 唯 并 自私 。 这 一 点 很 可 贵 , ” 能够反省 自己, 是一个人进步的基础 。更可贵 的 是, 有些学 生听课 后能 够知 行合 一 , 以致用 : 学 “ 论语》 《 课确实改变了我很多。比如 , 以前 , 去教
高校教师资格《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试题(网友回忆版)七
![高校教师资格《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试题(网友回忆版)七](https://img.taocdn.com/s3/m/acbad0f5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a3.png)
高校教师资格《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试题(网友回忆版)七[单选题]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决定的(江南博哥)特殊的()。
A.利益关系B.权力意志C.意识形态D.管理手段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单选题]2.职业的要素包括特定社会责任、专门业务以及()。
A.主要生活来源B.职责权利C.职业劳动D.生活方式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职业的要素包括特定社会责任、专门业务以及主要生活来源。
[单选题]3.《论语》中反映孔子教育公平思想的名言是()。
A.诲人不倦B.仁者爱人C.为政以德D.有教无类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有教无类即指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单选题]4.大学精神主要指学术自由、独立自治、开拓创新、理性批判以及()。
A.教授治校B.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C.追求卓越D.简政放权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大学精神的精髓和内核包括学术自由的精神、独立自治的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开拓创新精神以及理性批判精神。
[单选题]5.指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教育家是()。
A.蔡元培B.梅贻琦C.竺可桢D.蒋南翔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梅贻琦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期间,提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治校格言。
[单选题]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常被用来生动比喻教师()的重要意义。
A.教书育人B.为人师表C.以人为本D.德识统一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来比喻为人师表的意义。
[单选题]7.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真实的集体”理论的是()。
A.康德B.黑格尔C.马克思D.恩格斯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真实的集体”这一概念是马克思提出的。
在真实的集体里,个人与集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价值本质、价值地位、价值意义上是统一的,不存在内在的分裂和价值序列上的优劣之分。
浅谈孔子教育思想对高等教育的启示论文
![浅谈孔子教育思想对高等教育的启示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d5428b052ea551811a6870d.png)
浅谈孔子教育思想对高等教育的启示论文孔子是我国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人,他对后世的教育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教育思想随着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
从他的教育思想中可以得到不少对我们有益的东西。
以下是 ___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孔子教育思想对的启示相关。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既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也带来了大学教育剧烈转型和深刻变化。
要落实育人为本、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科学分析世情、国情和人的需求发生的变化,正视高等教育思想观念存在的偏差,从更新思想观念入手来开创高等教育的新局面。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对他的教育思想观念“温故而知新”,或许有益于我国高等教育界正在求索的改革创新。
一个新型社会当它步进正常发展轨道的时候,不能不对自己民族的精神及进行。
特别是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重新探索。
不可否认,两千多年前的孔子的教育思想观念有糟粕和消极的东西。
只要我们摆脱形而上学的,以历史唯物的辩证,就不难发现其中的社会人生精论和富有哲理的箴言,遵循“古为今用”的原则,获得借鉴和启示。
孔子教育思想的源点是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他主张仁政德治,社会各阶层各得其所,各安其分,以“和为贵”,促进人和、家和、国和、天地人和。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品德高尚、博学多才、和谐的人。
他以“学而优则仕”、“有教无类”等理念,致力于育人,借以来推动社会的全面和谐。
这种力主促进和谐的教育思想内涵丰富,本文只能针对我国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作简要介绍。
1.德者本也,笃信躬行。
“德治”是儒家的思想,强调道德教化,反对单靠政令刑罚治国。
在育人上,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
”即学的原则在于发扬光明的德性,革新民心,达到完善。
明确指出“大德者必受命”,“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德其名,必得其寿。
”“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模拟巩固试题附答案(八)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模拟巩固试题附答案(八)](https://img.taocdn.com/s3/m/ce32cff0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ae.png)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模拟巩固试题附答案(八)1.小说《荒原狼》被誉为德国《尤利西斯》,主人公身上有“狼性"和"人性"的对立,看不到出路,小说反映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一般中年知识分子的孤独,仿徨和苦闷。
这部作品的作者是A.赫尔曼·黑塞B.阿尔贝·加缪C.威廉·福克纳D.辛克莱·刘易斯2.()的掌握和运用程度是衡量教师职业专业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志。
A.专业技能B.专业情操C.专业知识D.教学方法3.教师经常辱骂学生,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严重,最后轻生。
应对教师依法追究()。
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行政责任D.全部责任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是()。
A.教育的国际化趋势B.素质教育C.新课程改革D.教育改革的实践5.抗生素的发现为人类抵抗细菌感染提供了有力武器,但抗生素的滥用也会造成危害。
下列选项中,发现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的科学家是( )A.朱既明B.屠呦呦C.巴斯德D.弗莱明6.《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的"融"指是:()A.孔融B.马融C.符融D.祝融7.有关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演示文稿中的幻灯片中的版式必须一致B、模板可以为幻灯片设置统一外观C、只能在窗口中打开一个演示文稿D、用“新建”菜单可添加新幻灯片8.所有安徽来京打工人员,都办理了暂住证;所有办理了暂住证的人员,都获得了就业许可证;有些安徽来京打工人员当上了门卫;有些业余武术学校的学员也当上了门卫;所有的业余武术学校的学员都未获得就业许可证。
如果上述断定都是真的,则除了()项,其余的断定也必定是真的。
A、所有安徽来京打工人员都获得了就业许可证B、没有一个业余武术学校的学员办理了暂住证C、有些安徽来京打工人员是业余武术学校的学员D、有些门卫没有就业许可证E、有些门卫有就业许可证9.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A、《楚辞》B、《诗经》C、《九歌》D、《声无哀乐论》10.强调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国民和全体适龄儿童,反映了素质教育的( )。
从《大学》看教师止于至善人格修养的实现路径
![从《大学》看教师止于至善人格修养的实现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2d935715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4a.png)
文化视野Cultural Perspective在当代教师师德建设更加强化和迫切的大背景下,教师止于至善人格修养的养成可以从传统儒家经典《大学》中的“明明德”“亲民”中寻找路径,把止于至善作为教师人格修养的至高追求,由内在品德的提升到外在教化功能的实现,在提高自身人格修养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带动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
近期教育部对8起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问题进行公开曝光,这给教师自身提高人格修养敲响了警钟。
《大学》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在当代教师师德建设更加强化、更加迫切的大背景下,对于教师如何提高自身人格修养、道德素养,如何带动全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提升具有指导价值。
一、教师人格修养提升的现实意义教师职业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在人们的印象中,教师应当如阳光一样带给学生和周围的人群以光明和温暖,照亮人类前行的道路。
而当代教育背景下的很多情况却非如此,评职称、发论文、绩效考核及生活压力等外在环境影响着教师本该平静的内心,教师内在心灵也被物质社会的种种欲望所牵引,从而沉溺在世俗追求里不能自拔,迷失了方向。
在此情形下,教师正如背负重担赶路的行路人,非但自己不能轻装上阵、快乐工作,更无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和周围的人群,不能带动学生走向更高的精神追求,难以让学生感受学习知识所得到的快乐,由此带来的结果是,社会逐渐对教师行业产生越来越多的误解,甚至有的出现污名化的现象。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教师是社会道德的基石,教师特别是高校教师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一批又一批地走向社会,他们自身的人格修养水平如何,决定了所培养的学生的道德水平,也间接决定了整个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
如果教师人格修养水平低下,不但难以教出道德高尚的学生,更无法将社会风气引向更加清明的境地,甚至给社会增添更多的负面影响。
教育领域师德案件的时有发生,更是在警醒教师要更加注重提升自己的人格修养,涵养师德水平。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15ec3127284b73f242508d.png)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四书》中。
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
姓李名耳,字伯阳。
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
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
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七艺”即哲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理论,加上“智者派”规定的文法和修辞学。
“寺庙学校”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的一种学校形式。
由精通数学、天文知识的僧侣执教,传授知识和探讨学问并重。
“雅典大学”雅典大学是希腊最古老和最具影响力的大学,它是当时新成立的希腊国的第一所大学,当时包括修辞学校、阿卡德米学园、哲学学校“吕克昂”以及斯多葛派创立的学校和伊壁鸠鲁派创立的学校。
中世纪大学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在都城临淄设立的我国最早的官办大学,是战国时期政治咨询、学术文化交流中心和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是一个有组织、有聘任、有俸禄制度的学术研究中心。
书院教育书院教育﹐是中国传统高等教育中最有价值的一部份。
先秦时候孔子兴办私学,可说是书院教育之雏形;而汉唐时候的精舍,可说是书院的前身;到北宋时候,书院教育才正式确立。
书院教育的最大特色,在于她是由民间学者创办,没有政府的认可与资助,与官办高等学府在许多方面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
二、简答题1、高等教育研究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系统研究阶段2、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学的性质?高等教育学,就其总体来说,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而就其研究任务来说,既有应用教育基本理论以认识高等教育现象,解决高等教育的任务,又有其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教育基本理论的作用。
大学老师教案
![大学老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5b14db700abb68a982fb85.png)
大学老师教案【篇一: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案模式】***职业学院教师授课教案课程【篇二:高校教师资格证试讲教案】高校教师资格证试讲教案试讲科目中国哲学史试讲章节第一编第二章第二节章节题目仁学思想试讲人朱银勉试讲日期 2014.04.26【教学目标】掌握孔子的仁学思想体系,正确认识孔子仁为核心礼为形式的仁礼观。
【教学重点】1.掌握仁的基本性质和内容。
2.把握仁的两个基本特点。
3.正确区分礼和仁的关系、孝悌和仁的关系。
【教学难点】1.理解仁是一种主观化的道德修养,仁的德性的行为是自觉的、主动的。
2.仁为核心礼为形式的仁礼观。
【教学过程】课程导入:我们知道《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在《论语》中,“仁”字涉及五十八章,总共出现了109次。
这说明孔子平时和他的弟子讨论“仁”的频率是非常多的,也可见孔子非常重视仁。
究竟什么是仁呢?孔子为什么要提出仁的概念?仁和孔子要恢复的周礼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本次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孔子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臣杀君、子杀父,局面非常混乱,孔子认为要制止这种混乱局面就必须恢复周礼的权威。
所谓“周礼”就是西周统治者制定的一整套经济、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礼节仪式。
它的中心内容就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等级制、分封制和世袭制。
孔子要求复兴周礼,复兴的是这种周礼吗?不是的,孔子虽然主张复兴周礼,但不是完全因袭周礼,因为完全因袭已不能充分发挥周礼的作用了,所以,他对周礼有一定的补充和发展,即有所“损益”。
孔子对周礼的补充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提出“仁”作为礼的重要内容,这就是孔子的仁学思想。
孔子的仁学思想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孔子关于仁的论述相当多。
《论语》颜渊篇有一章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仁,在这一章中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又说了行仁的具体条目:“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教案:评价与反思的教学反馈与提升
![《论语》教案:评价与反思的教学反馈与提升](https://img.taocdn.com/s3/m/92150aac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23.png)
尊敬的领导、教师们:在过去的教学中,本人认真研读与教授了《论语》这部经典。
本人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积极探究沉淀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
时,也因学生的反馈和自己学习的经历,不断地反思和提升自己。
下面将从教学反馈,评价反思及教学提升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反馈本人教授《论语》已有多年的经验,每次教授都会不断地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调整教学内容、方式和方法。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他们普遍认为《论语》的故事深入浅出,富有哲学意味,而自己矇懵无知,读了之后无法理解其中的深意。
我们也发现,学生在学习《论语》这部经典时,需要更多关注思想内涵和修养方法。
本人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发掘《论语》中的真谛。
在课堂教学中,我与学生反复交流,提问学生,引导学生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剖析原文的含义。
大家通过反复研读文本和互动交流,逐渐领悟其中的道理和精神内涵。
我们还从生活角度对《论语》中的人物形象和所代表的道德品质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以帮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论语》的踪迹。
二、评价反思在教学的各个阶段中,都需要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以便及时总结经验,不断调整教学方法。
本人也通过这种评价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
我认真阅读了学生对《论语》授课的评价,发现其中大多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有着较高的评价。
例如:“老师讲课有耐心,经常引导我们思考,让我有了更深的感悟。
”和“老师讲的《论语》,让我领悟了更高的人生境界,真的受益匪浅。
”同时,学生也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批评和指导,例如:“希望老师讲课的时候能够多让学生自己思考,多想一些例子,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中的主旨。
”和“希望老师能讲述一些关于孔子的更深刻的思想,更多地了解他,而不仅仅是他的语言。
”对于学生的评价,本人表示衷心感谢和认真记录。
同时,也会根据学生的评价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努力创造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等教育理论综合高等教育学真题试卷汇编3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等教育理论综合高等教育学真题试卷汇编3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https://img.taocdn.com/s3/m/dbfee9f20740be1e640e9af5.png)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等教育理论综合(高等教育学)真题试卷汇编3(总分150, 做题时间120分钟)选择题1.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一教育思想的是( )。
SSS_SINGLE_SELA老子B孔子C孟子D荀子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自《论语》。
2.与专业的教育科学研究人员不同,对于一名大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可着重从( )和研究教学方法进行。
SSS_SINGLE_SELA研究教学成果B研究教学内容C研究课程体系D研究教学过程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B大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可着重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教学内容和研究教学方法。
这是大学教师与专业的教育科学研究人员不同的地方。
3.真正具有科学性质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始于( )。
SSS_SINGLE_SELA18世纪初B19世纪初C19世纪末D20世纪初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B19世纪初,真正具有科学性质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开始。
4.大力提倡教育“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的是( )。
SSS_SINGLE_SELA张之洞B蔡元培C陶行知D张伯苓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B题干引述的是蔡元培的教育名言。
5.根据“泰勒原理”,课程编制的四个步骤是确立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和( )。
SSS_SINGLE_SELA评价经验B整合经验C评价结果D编辑教材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C根据“泰勒原理”,课程编制的四个步骤是确立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和评价结果。
6.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主要在于( )。
SSS_SINGLE_SELA培养学生B获得经验C了解社会D增长知识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A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最终效果表现为大学生在实践中增长了见识和才干,完善了品格修养,改造了自身,主要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
7.培养为社会和国家服务的人才的高等教育目标所体现的价值观是( )。
江苏高校教师资格《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题(网友回忆版)四
![江苏高校教师资格《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题(网友回忆版)四](https://img.taocdn.com/s3/m/ed464611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c5.png)
江苏高校教师资格《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题(网友回忆版)四[单选题]1.“真实的集体”的提出者是(江南博哥)()。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真实的集体”这一概念是马克思提出的。
[单选题]2.《论语》中反映孔子教育公平思想的名言是()。
A.诲人不倦B.仁者爱人C.为政以德D.有教无类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有教无类即指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单选题]3.曾指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是()。
A.蔡元培B.胡适C.严复D.梅贻琦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梅贻琦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期间,提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治校格言。
[单选题]4.“没有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就没有教育。
”这句话是()说的。
A.陶行知B.苏霍姆林斯基C.卢梭D.蔡元培参考答案:C[单选题]5.美国学者博尔提出教育的三本护照理论,一本是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心和进取精神的,一本是职业性,还有一本指的是()。
A.思想性的B.学术性的C.情感性的D.道德性的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柯林·博尔提出了21世纪新的教育哲学观念,未来的人都应该具有三本“教育护照”:第一本是学术性的“教育护照”——反映其学术能力;第二本是职业性的“教育护照”——反映其职业能力;第三本是创业性的“教育护照”——证明其事业心和开拓技能。
[单选题]6.尽管不同历史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有所不同。
但不同历史时期,也存在着共同的教育伦理关系,表现出教师职业道德的()。
A.可变性B.差异性c.历史继承性D.多元化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教师职业道德的继承性体现在: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长期的教书育人中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形态中都是存在的,是能够被沿用的。
[单选题]7.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教师要公正地对待学生,首要的是()。
A.给学生权利B.教给学生知识C.尊重和信任学生D.尊重学生家长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教师要公正地对待学生首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
传承孔子高尚的师德风范 构建高校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承孔子高尚的师德风范 构建高校和谐的师生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86414fccbb4cf7ec4afed07e.png)
别 人 。在 这 一认 识 的基 础 上 , 子 平 时很 注 意 观 了那种靠情感维系的师生关系, 孔 使过去那种以“ 尊 察 学 生 , 入 了解 学 生 的各 种 情况 , 深 能把 学 生 的各 师 爱生 ” 基础 的纯 洁 的 师生 交往 , 为 沾染 社会 上 的
■
自特 点说 清 楚 ,柴也 愚 , 也鲁 , “ 参 师也辟 , 由也 谚 , 功 利取 向。 教 育 被部 分 人 等 同于 商业 服 务 , 师生 回也 其 庶 乎 , 空 , 不 受命 , 屡 赐 而货 殖 焉 , 则 屡 关 系也 被定 格 为服务 与被 服 务 的关 系。 亿 中。 《 语 ・ 进 》 意 思是 说 , 柴 愚笨 , ”(论 先 ) 高 曾参迟 在 这 种 功 利 倾 向下 , 师 与 学 生各 自为 生 活 教 钝 , 孙 师往 往 失 之 偏颇 , 由莽撞 , 回 的学 问 所奔波 , 师有教学、 颛 仲 颜 教 科研 的压力 , 忙于本兼职工
( 关爱 学生 三)
樊 迟 问仁 。 子 曰: 爱 人 。 ( 论 语 ・ 渊》 “ “ ”《 颜 ) 仁
是孔 子 思 想 的核 心 。孔 子认 为 , 关爱 学 生 经 常 以“ 子 ” 君 的标 准 对 照 自己并 力 求达 到 这 一标 者 爱人 ”
准 。 只有 严 于 律 己, 能使 自 己的 思想 道 德 修 养 是教 师 必备 的 素质 。 孔子 说 : 爱之 能 勿 劳 乎? 忠 才 “
孔 子 重视 言 传 身教 , 牢记 为 师 之道 。他 认 为 : 思 是说 , 发 我 的是 卜商你 呀 。孔 子 承 认 是 弟 子 启
■
“ 身正, 其 不令 而 行 ; 身 不 正 , 其 虽令 不 从 。 “ 能 启发 了自己, ”不 表现孔子谦虚 的胸怀 , 如此好 学, 不 正 其身 , 正 人何 ? (论 语 ・ 路》 作 为 教 师只 要 愧 为 人 师表 。 他 认 为 要 求 得 真 知 , 如 ”《 子 ) 必须 “ 而 好 敏
《论语》“君子之道”专题阅读教学
![《论语》“君子之道”专题阅读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f62aad00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be.png)
理论•学术/课题荟萃03《论语》“君子之道”专题阅读教学张迎刘虹(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广东广州510080)摘要: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作品阅读教学的核心素养为审美鉴赏和文化传承。
《论语》有很多种打开方式,而以“君子之道”专题阅读这种方式可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论语》蕴含的中华文化和人文精神,并能创造性地转化和发展,联系生活、感悟经典。
实施系列的专题阅读,通过系列学习任务和学生活动设计,将中华文化经典名著通过专题的形式进行整合,不再单篇逐章阅读,而是建立“类”阅读文本,要求学生读写结合,深刻理解《论语》蕴含的文化内涵。
不同层级的阅读之间具有一定的衔接性,可促使学生对文本深度学习,也促进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专题阅读;《论语》;君子之道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〇〇2 —2155(2021 )04 -0003 -02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学习任务群,旨在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传承我们优秀的文化基因。
《论语》章句排列是杂乱无序的,加上语言的阻隔,恐怕很多学生难以自主地坚持读下去。
要增强阅读效果,专题式阅读是被普遍采用的方式,它可以把阅读引向深人。
根据《论语》整本书的特点,学生个体成长的需要和相关的学习资源,笔者把散落于《论语》各篇的主题进行整合归类,按“为学之道”“君子之道”“修身之道”“交友之道”“处世之道”和“为政之道”等相关专题进行了重构,供学生选择学习。
同时,为学生提供支架性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阅读体验和认知体系。
当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独立或成立合作小组,自主设计自己想要深度阅读的专题。
比如:孝悌观、女性观、教育观等专题。
学生在一定阅读时间内,针对某个专题,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综合、思考等,做深入的理解与探究,最后得出结论,获得新的知识,也能将《论语》知识学活。
表1“君子之我们所重构的《论语》专题阅读,是基于专题的深度阅读,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了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通过学习小组开展阅读活动与评价。
《论语》与高校教师的职业修养
![《论语》与高校教师的职业修养](https://img.taocdn.com/s3/m/190995d876a20029bd642d97.png)
现实指 导价值 。
关键 词 : 论语 ; 高校教 师 ; 业修养 职
中图分类号 : 5 . G4 16 文献标 识码 : A
记 录孔子 言 行 的《 语 》 论 中所 蕴 含 的 教育 思 想 是 中国优 秀传统 文化思 想宝库 的璀璨 明珠 。孑子 提 L
出 的一 系列 教育 教学理论 是我 国教育教 学研究 的 主
公 正贵 在 坚 持 真 理 , 持 必 先 热 爱 真 理 。 “ 坚 朝 闻道 , 死 可矣 ” “ 士仁 人 , 夕 ;志 无求 生 以害 仁 , 杀 有 身 以成 仁 ” 生命 诚 可 贵 , 比生命 更 可 贵 的是 真 。 但
主张“ 居处 恭 ” “ 思恭 ” 认 为恭 是 君 子 的必 要 条 ,貌 ,
收 槁 日期 :00— 9— 8 2 1 0 0
作者简介 : 刘晓然( 9 1 , , 18 一) 女 山西运城人 , 齐鲁师范学院外语系教师 , 硕士。研究 方向 : 高教理论。
l6职 修 晓 , 勇《 》 高 教 的 业 养 论
要基石 和 源泉 。当今 社 会 正处 于转 型 期 , 种非 理 各
性 思潮 冲击 着人们 的心灵 , 神世 界 的失 落 也渐 成 精
一
大社 会 问题。高 等院校 做为学 生走 向社会 的最后
个 “ 工厂 ” 教师 的影 响 尤 为重要 。学 生 1 , 观 加 , 1n  ̄/ -
一
与价值 观 的发 展 与修 正有 赖 于 教师 的言 传身 教 , 知
真正 的贤师要 具备 对各种 状况从 容应 对的阔 达境界
《师说》中的师生关系思想对高校师生关系的启示
![《师说》中的师生关系思想对高校师生关系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74aae883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d9.png)
《师说》中的师生关系思想对高校师生关系的启示《师说》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论语》中的一篇,内容主要是孔子的言论和学生的问答。
在这篇经典著作中,孔子对于师生关系有着深刻的思考和阐述。
这些思想对于当今高校师生关系依然有着启示作用。
在《师说》中,孔子强调了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信任。
他说:“君子不器,不立而知;不行而舜。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色取人,不以人废言。
” 这句话强调了师生之间不应该只是一种工具关系,而应该是一种精神交流的关系。
师长不应只是传授知识,而更应该是传道授业解惑,引导学生成长。
学生也要以诚信对待老师,尊重老师的学识和境界。
这种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的,能够让师生之间更好地交流和沟通。
孔子还强调了师生之间的责任和担当。
他说:“师克尔师,朋友克尔朋友。
” 这句话强调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种道德关系,而不是简单的权利和利益关系。
师长要以身作则,以德服人,教书育人。
而学生则要以诚信对待老师,努力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种责任和担当的师生关系,能够让师生之间有着更加深厚的情感联系,也能够让学生更加懂得对于社会的责任和担当。
孔子还在《师说》中提出了“不患人之不知,患不知人也” 的思想。
这句话强调了师长要善于了解学生,悉心关心学生身心的需求。
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教育学生。
孔子在《师说》中的这些思想对于当今的高校师生关系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在当今的高校中,师生关系的质量关系到教学的成效和学生的成长。
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孔子在《师说》中的师生关系思想,对于当今高校师生关系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要建立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
高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不以权力压制学生,要以求知的热情感染学生。
学生也要尊重老师的学识和境界,以诚信对待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和担当。
孔子的人格魅力对高校教师美德培养的启示
![孔子的人格魅力对高校教师美德培养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943b0de64afe04a1b071de87.png)
进一 步探讨 在 当 ’ 前 高校教育改革 中, 高校教师应该 具有的美德 关键 词 :孔 子 人 格 魅 力 教 师 美德 启
,
'
一
教7 德 养 启 1 培 的 示 币 美
● 马雅琴
德修养 , 中的“ 、毅 ” “ ” “ 、信 ” “ 、惠 ” 其 刚” “ 、恭 、宽” “ 敏” “ 等道 德修养对 我们仍有借鉴作用 。孔 子希望 人们互 相关爱 、 互相 支持 、 互相 宽容 、 互 相谅解 , 从而营造 一个 安定 祥和 的社会 环境 , 这种 精神 即使 在我 们今
呢?孔子提出“ 为仁由己, 而由人 乎哉” 的道德修 养方法 , 强调 了道德修 养 中主体人格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孔子的“ 自厚 而薄责于人 ” “ 躬 、 内省 吾身” “ 、笃信好学 ” 都是 我们在进 行 自身修养 过程 中需 要大胆 继承 等, 的精神食粮 、 方法 和途径 。高 尚品德 的培 养, 修养 并非一 朝一夕 的事。 “ 吾十有 五而志 于学 , 三十 而立 , 四十而不 惑, 五十 而知天 命, 十而耳 六 顺, 七十而从心所 欲, 不逾 矩。 这 是孔 子积 极进取 、 ” 不断完 善 自己道 德 修养的写照 , 也是我们获得 高尚美德 的途径。培养 自己儒雅正派 、 谦逊 温和的美德 , 从而对学生起到耳濡 目染 、 潜移默化 、 受益终生的影响 。 三 、 爱 学 生 、 率 真 诚 热 坦 陶行知说 :捧着 一颗心 来 , “ 不带 半根草 去。 这是 我们广 大教师 应 ” 自觉实践的箴 言。我们 知道 , 育是 一个受教 育者 和教育者 都在精神 教 上不断地丰富和更 新的过 程。在教学 过程 中 , 唯有 平等 , 才有 真诚 ; 唯 有关爱, 才有和谐 。孔子创办私学 , 主张 “ 救无类 ” 认为接受教育 , 有 , 没 有贫富 、 贵贱之分 。他 对所有 的学生 , 括 出身贫苦 的弟子从 不歧视 , 包 而是一视 同仁 , 平等 相待。对 于那些贫 寒 的弟子 , 子特别亲 近他们 , 孔 爱护他们 , 看重 他们 。如每天 只吃 “ 箪食 , 一 一瓢 饮 , 陋巷 ” 在 的颜 回, “ 可使南面 ” 但却出身 贫贱 的仲 弓, 有子路 、 还 曾参 、 闵子骞等 。孔 子对 待他们 , 付出了真挚 的感情 。同时 , 为教师 的孔 子 , 别注意在 学 问 作 特 上对学生 的坦率 、 真诚 , 他主张师生双方在学 问上平等。他 曾坦率 地 向 弟子们宣布 :二三予 以我 为隐乎?吾 无隐乎 尔。 坦率 、 “ ” 真诚是孔 子面 对学生的态度。“ 当仁 , 让于 师。 这句 至理名 言, 不 ” 反映 了孔子虚 怀若 谷、 襟怀坦荡的形象。孔子关爱着出身贫寒的学生 , 谆教诲 着 自己的 谆 弟子 , 以自己的美好道德 赢得 了学 生 的爱戴。颜 渊曾满怀 深情地感 叹 道:仰之弥高 , “ 钻之弥坚。瞻之在前 , 忽焉在后 。 高度评价 了孔 子的伟 ”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的要求是什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的要求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b4968312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c7.png)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的要求是什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
要想达到这个目标,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更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本文将从学科知识、教学技能、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四个方面来探讨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的要求。
一、学科知识作为一名教师,首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
只有掌握了学科知识,才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学科知识,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同时,教师还要有广泛的学科视野,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技能除了学科知识,教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
这包括但不限于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方法灵活运用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学生评价能力等。
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研讨会,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改进和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道德修养道德修养是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的重要要求。
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做到诚实守信,不搞权谋勾心斗角。
其次,教师要秉持正确的教育理念,始终把学生的发展和利益放在首位,不盲目追求分数和名次,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教师还应具备较高的情商和智商,善于与学生、家长和同事沟通和合作,处理好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关系。
四、人文素养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
教师应当具备广博的文化素养,关注时事热点,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同时,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能够理解和关心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给予他们关怀和支持。
另外,教师应当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修养,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只有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在教育教学中起到榜样作用,才能真正成为学生们心目中的好老师。
《论语》思想与高校“人”的管理
![《论语》思想与高校“人”的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5c55981659eef8c75fbfb344.png)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J OURNAL OF EDUCAT ONAL NS TUTE J LI PROVI I I TI OF I N NCE
N“ 0 2 l 9. O O
Vo 6 t2
To a t lN 2 7 3
人为本思想的最基本体现。在今天 的高校管理中, 我
们仍然要首先肯 定人 的地位 , 形成 以教 师 为本 、 以学 生为本 的管理理 念 , 一切管理行 为的基 础 。从 这 这是 个基础 出发 , 子推 己及 人 而提 出的 “ 孔 泛爱 众 ” “ ,己 欲立而立人 , 欲达而达人 ”“ 己 , 己所 不 欲 , 施 与 勿
同 的答案 , 避免 了弟子过 与不及 的毛 病 。在 高校 中,
、
孔子儒 学 思 想 的 精 华 。孔 子 讲 “ ” 仁 者 , 也 , 仁 , 人
管理者尤 其要 注意 了解 教 师 的个 性 差异 , 据 学校 根 发 展 的整体设计 和个 体 的不 同特 点 , 以充 分 调 动积 极性、 施展 个人才 华为基 础 , 现学校 管理 目标 。 实
文化 的重要组成 部 分 。可 以说 , 括 管 理 文化 在 内 包 的中 国哲 学 、 理 、 育 等多 方 面 内容 , 是 “ 以 伦 教 都 在 儒 家文化 为主导 的 中国传统 文化 框架 内形成 和发 展
互之 间的平等 协作 , 理者 必须 充分 考 虑到这 一点 , 管 尊重并平衡各学 院、 门、 部 教师 之间 的关 系 , 过各种 通 激励和奖惩措施 , 使教师和基层工作单 位在对 他人 的
人” 同样是人际关系管理的重要准则。由于学术和 , 科研工作的特点 , 高校教师十分重视个人 的独立和相
教师论语感悟心得体会范文
![教师论语感悟心得体会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2fd5841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2d.png)
教师论语感悟心得体会范文作为一名教师,我常常思考如何更好地育人,如何让学生真正受益。
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了一些教师应该具备的品质和态度。
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我尽力践行这些品质和态度,希望能够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让他们受益终身。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要成为学生的榜样。
学生是善于模仿的,他们会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我们要做到言行一致,言传身教,不仅仅是口头上说教,更要以行动来影响学生。
其次,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教育事业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
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持下去。
因为只有乐观积极的心态,我们才能给学生以正能量,引导他们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再次,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善于倾听。
学生是需要倾听和理解的,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扰。
只有倾听,才能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成长。
最后,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
教育是一项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的工作,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的发展。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受益终身。
总的来说,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善于倾听,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育人,让学生受益终身。
希望每一个教师都能牢记这些品质和态度,努力践行,做一个优秀的教师,影响更多的学生。
高校大学辅导员招聘考试高等教育学题库二
![高校大学辅导员招聘考试高等教育学题库二](https://img.taocdn.com/s3/m/2f2ef8a7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17.png)
高校大学辅导员招聘考试高等教育学题库二[单选题]1.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纪律,使之掌握一些基本的生产技能,应该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A.生产劳动(江南博哥)B.参观考察C.智力扶贫D.社会调查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组织大学生参加乍产劳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纪律,使之掌握一些基本的生产技能,加强与工农群众的联系。
[单选题]2.高校内部权力重心明显倾向于基层教学和研究单位,并深刻体现了学术权威影响的高校管理模式是()A.美国模式B.欧洲大陆模式C.英国模式D.日本模式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欧洲大陆模式是一种以学术权力为主,高校内部权力重心明显倾向于基层教学和研究单位.并深刻体现了学术权威影响的高校管理模式。
[单选题]3.按照高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是()A.教育方针B.教学计划C.教育目标D.教学大纲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高校专业教学计划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单选题]4.选课制萌芽于德国,真正成型于()A.英国B.法国C.美国D.中国参考答案:C[单选题]5.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专业性、创造性、实践性和()A.思想性B.理论性C.层次性D.独立性参考答案:D[单选题]6.“测量”是学业评价的一种特殊手段,它()A.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B.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C.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D.特别适合对美术、音乐等学科进行评价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测量”是学业评价的一种特殊手段,它是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业做出评价。
美术、音乐等学科适宜采用定性分析。
[单选题]7.下列选项中,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的是()A.教育目的B.教育方针C.人才培养方案D.教育政策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与高校教师工作
作者:王亚南马明茜
来源:《学园》2013年第29期
【摘要】在高校中,教师是学生工作的主体。
市场经济和外国思潮的影响,使学生工作变得极其复杂,要做好学生工作,教师应利用各种有用资源。
《论语》是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国古人修身治国的宝训,其“德治”、“仁学”和“教育”思想,对陶冶古人情操,显示出巨大价值。
这些思想对做好当今高校教师工作也极具启迪价值。
【关键词】《论语》高校教师工作德治仁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9-0036-02
《论语》是儒家经典,其思想融政治、道德和教育为一体,其中包含了许多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中心是做人的道理。
古时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传说,说明了《论语》的重大价值。
在高校中,教师是学生工作的主体,其职责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帮助学生尽快成才,从而维持高校的稳定和促进高校的发展。
要做好学生的工作,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利用各种有用的资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论语》是古人修身治国的宝训,其中的精华思想,对做好教师工作具有很大的启迪价值。
一《论语》中的“德治”思想与教师工作
“德治”是《论语》中的重要思想。
孔子认为:德治与法治不同,仅依靠刑罚和行政手段,人们畏于刑罚,不敢做坏事,却不会有知耻之心;而实行德治,却能使人有知耻之心,自觉不做坏事。
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又说:“为政为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这些言论说明了德治的重要作用。
为了搞好德治,孔子接着提出了正人先正己,先富后教,取信于民等重要原则。
孔子说:“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又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①孔子强调了管理者自身素质的重要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良好品质对人的感染力不可忽视。
《论语》是中国古人的必读之书,其德治思想,是古人修身治国的理论依据,深深地浸透在他们的心灵深处。
今天,其思想对从事管理工作的人仍有启迪作用。
在高校中,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年轻,充满着希望,大学是他们成才的摇篮。
教师是教育者,要引导学生们学会真本领,炼就好品质;又是管理者,要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学生工作。
这些决定了教师要有很高的素质,善于利用各种资源。
但是,校园不是社会,虽然注重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但就管理而言,更侧重道德约束,突出德治作用,也就是常说的“言之以情,晓之以理”。
为了搞好德育工作,教师加强德育修养是很必要的。
《论语》中的“德治”思想是其重要营养源。
在“德治”思想中,孔子提倡管理者要以德教育和感化人,使人有知耻之心,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强调管理者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使他人
在潜意识中自觉效仿。
这种观点对教师工作很有启示意义。
教师在日常与学生交往中,如果注意从《论语》的“德治”思想中汲取营养,必然能加深对以德服人的理解,自觉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坚持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道德感化。
就学生而言,如果在教师的指导下,吸收《论语》中的德治精华,感受古人对德治的重视,必能意识到道德于人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德育修炼,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德的人才。
这样对教师的学生工作,是非常有益处的。
就此而言,《论语》是非常有价值的。
二《论语》中的“仁学”思想与教师工作
“仁学”是《论语》中的核心思想。
孔子在“仁学”中强调:君子要有独立的人格,拥有爱人和匹夫不可夺志的精神。
樊迟问仁。
孔子说:“爱人。
”又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这突出君子的独立人格。
孔子要求以仁为己任,见利思义,把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统一起来,突出社会责任。
曾子说:“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孔子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又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说明了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在人我关系上,孔子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提倡推己及人的原则。
在社会伦理方面,孔子提出了孝、悌、忠、信、恭、宽、敏、勇、直等道德规范,启发人的自觉精神和修养方法。
孔子说:“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②主张爱人、济世安邦和施惠于人。
这种“仁学”思想曾激励无数志士仁人,为国家兴旺而勤奋学习、不懈奋斗,如闻鸡起舞的祖逖、虎门硝烟的林则徐等,表现出极大价值。
在全球化的今天,这种精神更有提倡和宏扬的意义。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的兴衰决定于人才的培养。
国务院曾发文说:“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③这说明了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人之心的重要性。
在高校学生工作中,这也是教师的最重要职责。
为了完成这个职责,教师自身要有社会责任感和崇高的思想素质,善于利用各种有利资源,吸取丰富营养,从而提高自己,教育别人。
《论语》中的“仁学”思想是其重要的精神食粮。
在“仁学”中,孔子提倡培养人的高尚人格,要人养成“孝、悌、忠、信、恭、宽、敏、勇、直”等思想品质;并在学习和社会实践中,要把个人命运与社会国家命运联系起来,要有为自己国家的富强而不断奋斗的思想。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铸就这种思想尤为重要。
在平常工作中,如果高校教师能吸取《论语》中的“仁学”思想,感受古人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必然更能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在教师的引导下,如果大学生吸取这种思想,在心灵深处与古人产生共鸣,更能自觉地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前途统一起来,必能更加勤奋学习,锐意成才。
从这个方面而言,《论语》于高校教师的工作,价值是十分明显的。
三《论语》中的“教育”思想与教师工作
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了许多关于教育的思想,值得人体会学习。
最明显的是,孔子提出有教无类思想,收徒讲学,不以社会门第为准则,只要一个人愿意学,他就“诲人不倦”。
古时传说,孔子有学生三千,成名者七十二。
从《论语》中,我们能感到,孔子的学生来自社会各个层面,显示了有教无类思想。
正是有教无类,使孔子桃李满天下,身边人才济济。
在教育方法上,孔子提倡启发式教学方法。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他还主张学习要勤于思考,要常复习,学习态度要诚实,学习中不要求快。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又说:“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孔子特别对年轻学子寄以厚望,指出他们前途是光明的。
孔子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④《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几千年来,启迪着教育者怎么样教,指导着受教者如何学,表现出巨大价值。
在新的时代,《论语》中的、“教育”思想,仍然具有独特的价值。
在高校中,学生来自五湖四海,虽然在一个班里学习,彼此之间差异性很大。
在班级日常管理中,教师的工作要得到学生支持,他必须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有丝毫偏见,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
在班级中,教师往往不喜欢调皮的学生,认为他们是麻烦制造者,这是不应该的。
现代社会的复杂性,人的发展是难以预料的,社会实践表明,调皮的学生,只要引导得当,常常比循规蹈矩的学生更能取得成就。
纵然在大学里,仍然有许多学生不善于学习,平时看似很勤奋,但实际成绩并不理想。
诸如此类的现象,都需要教师来处理、来引导;同时,也决定教师要有丰富的教育知识,不倦于教育方面的学习和研究,才能惠及学生。
无疑,《论语》中的教育思想,是教师学习和研究的重要资料。
就教师自身而言,如果熟悉《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必然能丰富自己的教育知识,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而对学生而言,如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和实践《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必将能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促进自己尽快成才。
总之,《论语》对教师工作,其价值是重大的。
《论语》自问世以来,在两千年期间,对中国政治、思想、教育和伦理等多方面无不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在古人心目中,《论语》是修身治国的宝训。
纵使在今天,《论语》还是读书人经常诵读的书。
该书一版再版,发行量之大是惊人的。
”⑤这充分说明了《论语》极大的时代价值。
《论语》是普照之光,不论是教书育人的教师,还是天之娇子的大学生,汲取其中的精华,受益是终生的。
注释
①②④四书五经(上册)[M].长沙:岳麓书社,1990:17~19、28、31、34、40~43、49、
54、58
③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手册,2007:24
⑤程军等.思想的经典[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93
〔责任编辑: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