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
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庄子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那么逍遥是否就是超越小知小年,突破限制?庄子在《齐物论》篇中又说“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似乎又要反对执著追求大知大年了,然则我们应如何了解庄子的意思?
“逍遥”,自然是指对任何依待与条件的超越和破除。
然而这理解只是初步的。
从客观的现实世界来看,任何事情都必然是已被置于因果网络之中。
而所有现实存在又皆有其实际条件之依待,有果必有所依之因。
要说有待,一切事物都是有待的,就算列子御风亦有待于风。
那么,庄子所讲的破除依待是如何可能的?郭象《庄子注》认为,逍遥之义必须从圣人的修养境界上立言。
逍遥所描述的是心灵观照宇宙万物的境界,而非对客观外在世界的经验描述。
放在境界上讲,则“一逍遥一切逍遥”,宇宙万物从逍遥境界观照而言都自尔而独化,自生自在。
这种观照的境界,乃一艺术境界,而非道德修养境界。
这种境界即道家无己、无功、无名的“去碍”,从而达致庄子所言“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一种含真抱朴、各适其性、天机自张的道家之境。
所以,从无待逍遥而言,则大鹏小鸟皆同。
郭象说:“则虽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而荣愿有余矣。
故小大虽殊,逍遥一也。
”
然而这里或会产生一个问题:反观《逍遥游》的文本里,庄子似乎有意抬高大鹏列子彭祖大椿,而贬低斥鹞宋荣朝茵蟪蛄,即庄子所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岂不是与郭注“各适自性,逍遥一也”的说法矛盾吗? 郭象认为,这当中不仅没有矛盾,而且还透露了庄子的精义。
因为在庄子那里,所谓大小、长短、夭寿、高下之差乃是由于对待比较而成,是我们成心的知见。
正是由于出自比较,则小年固然不及大年,然而大年却永远可以有一“更大之年”去与它相比,则大年亦成小年了。
可见落在对待关系之中,有待是必然的,永远无法逍遥。
我们必须平齐是非,抛却时待,正如《齐物论》中说:“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既然“莫寿于殇子”,则如何“小年不及大年”?可见《逍遥游》中的讲法不可执实。
其实,逍遥若是一精神境界,则无论是彭祖还是蟪蛄皆可逍遥,端视其有否为物所累而已。
我们要明白“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之说所透露的超越自身限制的意思,却不应执实于此。
郭象说:“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世岂识之哉?徒见其戴黄屋,佩玉玺,便谓足以缨绂其心矣;见其历山川,同民事,便谓足以憔悴其神矣,岂知至至者之不亏哉?”“圣人……终日挥形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
”真正的圣人,“出世”而未尝不“入世”,“入世”又未尝不“出世”。
所以郭象认为尧才是真正的
逍遥,正因为他不似许由自限于深山之中,与俗情世界对立为二。
相反,尧虽在庙堂之上,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无为而治天下,不以柱梏为桎梏——连桎梏之为桎梏也被超越了,便做到真正的无待,真正的逍遥。
(有删改)
1.下列关于“逍遥”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逍遥”,指对任何依待与条件的超越和破除,只有平齐是非,抛却对待,才能逍遥。
B.“逍遥”不是对客观外在世界经验描述,而是心灵观照宇宙万物的一种艺术境界。
C.“逍遥”不属于道德修养境界,所以从逍遥境界来看,宇宙万物都自尔而独化,自生自在。
D.“逍遥”即通过无己、无功、无名的“去碍”,达到含生抱朴、各适其性、天机自张的道家境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针对庄子《逍遥游》《齐物论》中的两种看似矛盾的观点提出疑问,然后逐步论证真正的“逍遥”。
B.文章第二段从理解“逍遥”的境界的角度,论证了庄子所讲的破除依待是如何成为可能的。
C.文章第三段论证了郭象对“逍遥”的认识与庄子在《逍遥游》中的观点并不矛盾。
D.文章结尾用尧和许由两个入世者的正面事例,论证了即使居庙堂之上,也可以实现真正的逍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虽然大鹏、小鸟都是自由的,但大鹏高远的境界仍然值得小鸟羡慕。
B.既然庄子还说过“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那么对他在《逍遥游》中“小年不及大年”的这一讲法就不可执实。
C.“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之说,透露的是超越自身限制的意思,不应认为这是主张有大小对待。
D.真正的圣人,既“入世”又“出世”,其心不为物所累,即使整天忙碌于世俗事务,也能神气无变,淡然自若。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那些阻碍科学进步的概念
薛巍
①2014年初,科学网站Edge问175位著名学者,哪些科学概念该退休了,以便为科学进步让道,如今这些答案汇集成了一本书,叫《这个概念必须死掉:阻碍科学进步的科学理论》。
提交了答案的人包括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地理学家贾雷德·戴蒙德、哲学家丹妮尔·达内特,也有不是科学家但关注科学的文艺工作者,如英国小说家麦克尤恩,美国演员艾伦·艾尔达。
②Edge的编辑要求这些学者提供让人感到惊奇意外,引人入胜的答案。
③英国心理学家尼古拉斯·汉弗莱说,应该抛弃“动物的大脑越大越聪明”这一观念。
从19世纪的颅相学
到21世纪的大脑扫描科学,都认为大脑的体积决定了认知能力。
但这种观念是错的,有许多事实与此不符,有人出生时只有2/3的脑组织,但成年后并无认知缺陷。
在人类正常的成长中,随着认知表现的提高,大脑会缩小。
比如10到20岁之间大脑皮层会缩小15%。
有些动物如蜜蜂和鹦鹉能够模仿许多人类活动,但其大脑只有人脑的百万分之一(蜜蜂)或千分之一(鹦鹉)。
对认知表现来说,重要的不是大脑的硬件,而是软件。
更聪明的软件并不需要更大的硬件。
④美国心理学家,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认为,应该抛弃碳足迹这个概念,应该用一个更精确的概念来测算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的负面影响,比如“碳手印”。
首先,对于对抗全球变暖来说,只谈论碳足迹是不够的。
气候变化只是人类伤害地球的方式之一,还有海洋酸化、生物多样性降低、化学品污染等等。
计算某项活动所有的生态足迹,才能让我们更好地衡量我们消耗全球系统的速度。
另外就是情绪方面的问题,了解我们对地球造成的破坏,会让我们感到郁闷、泄气。
我们需要更积极的概念。
“手印”是我们降低足迹的方式,计算手印就是以足迹为基准,然后估算我们做的好事带来的改善。
⑤有些人批判的是,而不是科学理论。
认知科学家加里·马尔库塞说科学的核心仍然是寻找描述宇宙的法则,而大数据并不擅长识别法则,大数据能够发现相关性,但相关性不是因果性,世界上所有的大数据本身都不能告诉你抽烟是否会引发癌症。
为了弄清抽烟和癌症之间的关系,你需要做实验,弄清致癌物,致癌基因,DNA复制等东西,只是列举关于每个城市的吸烟者,他们何时吸烟,在哪里吸烟,他们的寿命、死因并不足以弄清其背后复杂的生理机制。
如果我们有好的假说,就可以用大数据来验证假说,但大数据不该是我们的第一站,它应该是我们知道自己在寻找什么的时候该去的地方。
⑥有些人在回答时,对Edge提出的问题本身表示了质疑。
小说家麦克尤恩就说别太傲慢,哪个概念都不该退休。
“有许多错误能够帮助别人弄对。
有的错了,但错的很绝妙。
有的错了,但对方法有贡献。
有的错了,但帮助建立了一个新的学科。
亚力士多德涵盖了人类全部的知识,有很多地方他错了。
但他创立的动物学本身就是无价的。
你会把他丢在一边吗?你永远都不知道你什么时候需要一个旧概念。
某一天它可能会冒出来,增进一个目前无法想象的视角。
如果它彻底退休了,我们就找不到它了。
看托马斯·贝叶斯和亚当·斯密复活的命运,好像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长期遭到污蔑的笛卡尔。
每一个对世界严肃、系统的猜想都值得被保存下来。
”
4. 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这个概念必须死掉:阻碍科学进步的科学理论》是一本纯粹娱乐性的读物。
B. “碳手印”是一个积极的科学概念,它反映了人类为环境改善而做出的努力。
C. 大数据只是现象的罗列和计算,无法揭示因果关系,因此对科学研究无意义。
D. 错误不该成为概念退休的原因,随着认知发展,这些概念有可能会成为对的。
5. 第③段有不少数据,请分析其作用。
6. 根据第⑤段的内容,在文章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7. 结合本文看,学者们提供的答案是否实现了编者“让人感到惊奇意外,引人入胜”的要求?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年“双11电商节”有效地刺激了消费,传递出中国经济全面复苏的信号。
“双11”活动期间,各大平台电商推出补贴、优惠券、红包等各类优惠玩法。
例如,京东在长达22天的“11·11全球热爱季”活动中,通过预售、头号京贴、双百亿计划等方式,构建“低价好物”“简单快乐”“放心购买”三大主场,为消费者带来了超2亿件5折商品、超3亿件新品。
数据显示,11月1日0点至11月11日24点,京东和天猫两大主要电商平台的成交总额7697亿元,远超去年的销售业绩。
值得关注的是,直播是今年“双11”期间被各大电商平台采纳的新模式。
艾媒数据中心的调查显示,网络直播是消费者喜爱的营销渠道之一,45.6%的消费者表示喜欢网络直播的营销方式。
从“双11”电商节拉开序幕起至活动谢幕,全网每天上万场的直播吸引了上亿消费者的观看,贡献了过亿的销售总额。
直播营销是近年来兴起的电商新模式,该营销模式通过主播与消费者以及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增加代入感,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一定程度上对增加销量有积极的影响。
巨大的促销潜力吸引了大量平台和商家投入直播带货行列。
(摘编自《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双十一购物节”助力经济复苏》)材料二:
网络直播营销业态确实非常火爆,也给消费者带来了更丰富的消费体验,但目前还存在不少虚假或夸大宣传、商品质量不过关、退换货难保障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早在今年上半年,北京市消费者协会针对直播带货进行了消费调查(多选),数据显示,出现消费纠纷时,62.46%的受访者选择找平台维权,46.32%的受访者选择找销售商家维权,31.23%的受访者选择向有关部门投诉,29.82%的受访者选择找主播维权,23.86%的受访者选择找厂家维权,9.82%的受访者选择向法院起诉,8.07%的受访者选择自认倒霉。
一名消费者告诉记者,今年“双11”自己在商家直播间购买的面膜和护肤品,到货后都出现了“缺斤少两”的问题,“发来的赠品数量比直播间里承诺的要少。
”收到货后,消费者还要再找客服去维权,“幸好当时自己把直播的页面截图,有据可查,但客服和我说,这个问题是直播销售团队负责,还要先找他们沟通才给答复,时间耗费很长。
”
(摘编自《“双11”狂欢背后:33万条负面信息直指直播带货》,《中国青年报》2020年11月24日)材料三: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11月23日发布《关于加强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网络秀场直播平台要对网络主播和“打赏”用户实行实名制管理,封禁未成年用户的打赏功能。
11月13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管理规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下称《征求意见稿》)。
11月6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的指导意见》,严格规范网络直播营销行为。
当前网络直播等新业态爆发式增长。
根据日前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显示,截至2020年6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5.62亿。
网络直播在满足网民生活需求的同时,内容低俗、夸大宣传、售卖假冒伪劣商品等现象层出不穷。
网络秀场直播平台方面,《通知》要求网络秀场直播平台要对网络主播和“打赏”用户实行实名制管理,要通过实名验证、人脸识别、人工审核等措施,确保实名制要求落到实处,封禁未成年用户的打赏功能。
平台应对用户每次、每日、每月最高打赏金额进行限制;平台应对“打赏”设置延时到账期,如主播出现违法行为,平台应将“打赏”返还用户。
网络直播带货方面,《征求意见稿》规定,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从事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不得发布虚假信息,不得虚构或者篡改关注度、浏览量、点赞量、交易量等,欺骗、误导用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应在加强行业管理的同时,建立第三方监督、投诉机制,在法律、行政监管之上形成一整套社会制约机制,营造行业健康生态。
(摘编自《多方连出重拳遏制网络直播乱象》,《经济参考报》2020年11月25日)
8. 下列对网络直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直播营销模式通过主播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增加代入感,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一定程度上对增加销量有积极的影响。
B. 今年“双11”期间,全网每天上万场的直播表明,直播是今年“双11”期间被各大电商平台采纳的新模式。
C. 网络秀场直播和网络直播带货是现阶段网络直播的两大主要类型。
D. 在极大的满足网民生活需求的同时,网络直播也出现了许多内容低俗、夸大宣传、售卖假冒伪劣商品等不良现象。
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网络直播是消费者喜爱的营销渠道之一,其巨大的促销潜力也吸引了大量平台和商家投入直播带货行列。
B.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针对直播带货进行消费调查数据显示,出现消费纠纷时,只有近一成的受访者选择向法院起诉。
C. 材料二中,今年“双11”在商家直播间购买面膜和护肤品的消费者的遭遇反映了网络直播存在售卖假冒伪劣商品、维权难等现象。
D.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显示,截至2020年6月,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5.62亿,表明当前网络直播等新业态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10. 如何加强对网络直播的管理?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任相
(宋)苏洵
古之善观人之国者,观其相何如人而已。
议者常曰:将与相均。
将,特一大有司耳,非相侔也。
国有征伐,而后将权重;有征伐无征伐,相皆不可一日轻。
相贤耶,则群有司皆贤,而将亦贤矣;将贤耶,相虽不贤,将不可易也。
故曰:将特一大有司耳,非相侔也。
任相之道与任将不同。
为将者大概多才而或顽钝无耻,非皆节廉好礼不可犯者也。
故不必优以礼貌,而其有不羁不法之事,则亦不可以常法御。
何则?豪纵不趋约束者,亦将之常态也。
武帝视大将军,往往踞厕;而李广利破大宛,侵杀士卒之罪,则寝而不问。
此任将之道也。
若夫相,必节廉好礼者为也,又非豪纵不趋约束者为也,故接之以。
礼而重责之。
古者相见于天子,天子为之离席起立。
在道为之下舆,有病亲问,不幸而死,亲吊待之,如此其厚。
然其有罪亦不私也。
夫接之以礼,然后可以重其责而使无怨言;责之重,然后接之以礼而不为过。
礼薄而责重,彼将曰:主上遇我以何礼,而重我以此责也,甚矣。
责轻而礼重,彼将遂弛然不肯自饬。
故礼以维其心,而重责以勉其怠。
而后为相者,莫不尽忠于朝廷而不恤其私。
吾观贾谊书,至所谓长太息者,常反复读不能已。
以为谊生文帝时,文帝遇将相大臣,不为无礼,独周勃一下狱,谊遂发此。
使谊生于近世,见其所以遇宰相者,则当复何如也?天子御坐,见宰相而起者有之乎?无矣。
在舆而下者有之乎?亦无矣。
天子坐殿上,宰相与官趋走于下,掌仪之官名而呼之,若郡守召胥吏耳。
虽臣子为此亦不过。
然尊尊贵贵之道,不若是亵也。
夫既不能待之以礼则罪之也吾法将亦不得用何者不果于用礼而果于用刑则其心不服。
且吾闻之,待以礼而彼不有效以报其上,重其责而彼不自勉以全其身,安其禄位,成其功名者,天下无有也。
彼人主傲然于上,不礼宰相以自尊大者,孰若使宰相自效以报其上之为利?宰相利其君之不责而丰其私者,孰若自勉以全其身?安其禄位,成其功名之为其福,吾又未见去利而就害,远福而求祸者也。
(有删改)
1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相皆不可一日轻轻:忽视
B. 则寝而不问寝:搁置
C. 彼将遂弛然不肯自饬自饬:严格要求自己
D. 然尊尊贵贵之道尊:尊敬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故接之以礼而重责之常以身翼蔽沛公
B. 天子为之离席起立儿之成,则可待乎
C. 然其有罪亦不私也失其所与,不知
D.若郡守召胥吏耳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只要看看宰相是什么样的人就行了,本文开头就强调了任相的重要性,并对“将与相均”的说法,加以辩驳说明。
B. 本文认为任相之道与任将之道是不同的,担任将领的人都富有才干,没有愚笨无耻的,因此要用礼貌来优待他们。
C. 作者认为“礼”与“责”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平日敬之以礼,那么,如果他有过失,即使重责,也会没有怨言的。
D. 全文以“任相以礼”作为统筹之线索,议论如何任用宰相的问题,用典广征博引,议论层次循序渐进,颇有说服力。
14.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夫既不能待之以礼则其罪之也吾法将亦不得用何者不果于用礼而果于用刑则其心不服
1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曰:将特一大有司耳,非相侔也。
(2)使谊生于近世,见其所以遇宰相者,则当复何如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渔歌子·荻花秋
[五代]李殉①
获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蓬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注」①李殉:五代词人,前蜀灭亡后,词人不仕后蜀而“志在烟霞慕隐沦”,从蜀中乘船沿长江东下,经巫峡,入湖湘,在湖南、湖北一带生活了一段时期,这首《渔歌子》便是作于此时期。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词与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同样是描写湘江秋景图,但描写的景物内容上不同,本词写秋日湘江夜晚之景,毛词写秋日湘江白天之景。
B. 本词与《沁园春•长沙》的意境不同,选取的景物精致秀雅,江边荻花、江上碧烟、天空明月、水面小艇,意境清朗明丽。
C. 通过“渔歌子”这一词牌,我们可知本词叙写了江边渔人的生活,表达了对长期以水为乡,以船为家的渔人清苦生活的深切同情。
D. 词人这首词写景平淡,不事雕琢,明白如话,真实地展示了词人以隐逸为乐的内心活动,旷达超脱,余韵悠悠。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乡村常见的声音,表现出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侧面描写,表现出琵琶女年轻时容貌美丽、技艺超群。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宋文帝刘义隆本想取得“____________”般的不世之功,却因为准备不足,北伐大军最终“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8.请根据对联的写作要求,要求上联尾字为三四声的仄声字,下联尾字为一二声的平声字,也就是所谓的仄起平收,同时还要求词性相对,平仄相对,请结合所学课文内容,完成下面两副对联。
(1)
上联:聚沙成塔做学问;
下联: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联:授学业传承师道无关年龄。
(韩愈《师说》)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9.阅读下面的新闻报道和图片,根据要求答题。
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有关科研人员沿既定技术路线稳步推进疫苗攻关工作。
第一步,从患者身体中提取病毒样本。
第二步,分离病毒,制成疫苗。
这一步,核酸和病毒载体类疫苗要通过对病毒基因测序,找到关键靶点,将蛋白或它的某一部分制成候选疫苗。
第
三步,动物实验。
分两步,首先为试验动物注射疫苗并进行相关实验;过关后,还要做动物保护试验等。
第四步,在确保工艺可控、质量稳定及安全有效后,可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开展临床试验。
完成上述四个阶段,疫苗才可以申请生产许可证,经过国家审批、批量生产、抽样检查等程序,才能正式生产上市。
(1)给新闻报道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2)判断图片为哪个阶段的配画。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期,在某中学开学典礼上,一位教师向同学们抛出麻辣问题:世界那么大,你凭什么去看看?
这位老师以为,要去看世界,你必须有足够的资本。
这个资本不是你的家产,不是你的美貌,而是你自己的拼搏和奋斗。
该视频在网上迅速传播并引起巨大反响。
有人为这位老师满满的正能量点赞,有人认为这是又一剂“心灵鸡汤”而已,也有人认为这个世界不是仅凭奋斗拼搏就可以去看看的……
网友的这几种态度中,你更赞同哪一种?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也是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的考查。
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C项,““逍遥”不属于道德修养境界,所以……”强加因果,根据原文,“‘逍遥’不属于道德修养境界”和“从逍遥境界来看,宇宙万物都自尔而独化,自生自在”没有因果关系,选项强加因果。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文章结尾用尧和许由两个入世者的正面事例”错,许由不是正面事例,且他“自限于深山之中”,不是入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