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附答案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1.(2021·江苏省盐城市·模拟题)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树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朋友。

因为树的存在,人们得以诗意地qī居。

美景因树而生动,,时光因树而温馨……树不仅给人以情感慰藉.、精神滋养,而且提供着日用之便。

同人一样,每一棵树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个性,孕育着可贵的品格和精神。

不妨以树为友、尊树为师,从树那里领悟美丽、坚毅、勇气、高尚,努力把自己活成一棵树。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qī 居______ 慰藉.______
画线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

在语段横线处填补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贯通,句式一致。

2.(2021·江苏省盐城市·模拟题)古诗文名句默写。

桃李不言,______ 。

(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
(2)______ ,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
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更替,抒思乡之情,蕴生活哲理的诗句是:______ ,______ 。

苏轼《水调歌头》中表达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并体现词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诗句是:______ ,______ 。

云是众多诗人钟爱的意象: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通过诗句“______ ,______ ”
渲染敌军兵临城下时的紧张气氛;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诗句“______ ,______ ”描绘西湖初春的景色。

3.(2021·江苏省盐城市·模拟题)下列加点词语在语境中表示的意义,不属于
...动物的一项是()
A.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
..之志哉!(《陈涉世家》)
B.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
C.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
..影。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D. 野马
..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北冥有鱼》)
4.(2021·江苏省盐城市·模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其中表述有误
..的一项是()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和网络八面来风的集装箱,
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

我们说出的话,无论声音多么嘹亮,都是别的喉咙嘟囔过的;我们发表的意见,无论多么周全,都是别的手指圈画过的。

A. “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

”这句运用了比喻的
修辞手法。

B. 选段中,“驰骋”是动词,“嘹亮”是形容词,“小小的储藏盒”是偏正短语。

C. “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和网络八面来风的集装箱”一句中,
“集装箱”是补语。

D. “无论声音多么嘹亮,都是别的喉咙嘟囔过的。

”这一句属于条件复句。

5.(2021·江苏省盐城市·模拟题)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有关题目。

[甲]当我牵马到了广阔的马厩里,一位高大的胡子雪白的老头儿,穿了一件旧的灰色制服和一条长到拖地的皮褂跑来,举手到他的红星帽边,向我行礼,被太阳晒黑了的脸上,还透露着微笑。

他是来照顾“马鸿逵”--我的马的。

我奇怪天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老头儿,跑进我们的童子军营帐里来?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乙]门外的人进来了,也是个拉车的。

看样子已有五十多岁,穿着件短不够短、长不够长的棉袄。

两个耳朵冻得通红,红得像要落下来的果子;眉上、短须上都挂着些冰珠。

一进来,摸住条板凳便坐下了,扎挣着说了句:“沏一壶。


茶还没有沏来,老车夫的头慢慢地往下低,低着低着,全身都出溜
..下去。

(节选自《骆驼祥子》)
甲文中的老头儿在加入红军之前从事的职业是:______ ;乙文中的老车夫是______ (人名)的祖父。

乙文中加点的词语“出溜”好在哪里?
结合原著内容探究:同为老人形象,甲文中的老头儿和乙文中的老车夫在两本书中各有何作用?
6.(2021·江苏省盐城市·模拟题)致远中学九(3)班举行“关注视力,珍爱光明”综合
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并完成有关任务。

【补写新闻】下面是《东台日报》刊登的一则消息,请根据消息内容,在横线处填补导语。

(不超过30字)
我市入列全国首批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市近日,从国家卫健委传来喜讯,
______ ,系盐城市唯一入选县级行政区。

近年来,我市认真按照综合防控试点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制定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方案,明确部门职责,制定目标书、时间表和路线图,对全市153所中
小学幼儿园、近8.9万名儿童青少年形成全覆盖。

突出专业指导,建立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组建一支150人的专兼职防控队伍,对各学校开展点对点指导。

7.(2021·江苏省盐城市·模拟题)【设计栏目】班长打算编写一份“爱眼护眼”主题手
抄报,下面是她策划的一个栏目。

请根据“内容要点”帮她设计一个合适的栏目名称。

(10个字以内)
[栏目名称] ______
[内容要点]①看电视时,距离电视2米以上,看电视时间不能过长。

②看书时身体要坐正,不能趴着或仰着看书。

③画画、写字时要注意保持“一拳”“一尺”“一寸”的距离。

④看书时间长了,要休息或向远处看或看绿颜色的植物。

⑤不能在太强或太弱的光线下看书。

8.(2021·江苏省盐城市·模拟题)【品味店名】近视的预防与纠正离不开合适的眼镜。

下面是某眼镜店的招牌,请你品味店名“千里目”的妙处。

9.(2021·江苏省盐城市·模拟题)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晚唐]贯休
水香塘黑蒲①森森,鸳鸯鸂鶒②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③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④,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①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

根茎长在泥里,可食。

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

②鸂鶒:一种像鸳鸯的水鸟。

③柘:一种树。

④渌:水清而深的样子。

诗人笔下的山村具有哪些特征?
“笑指西坡瓜豆熟”中的“熟”字好在哪里?
10.(2021·江苏省盐城市·模拟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徐谦尊侠义
魏禧徐君讳谦尊,字玄初,吴县附学生①。

明末赋役重,首事者②往往破家,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

”于是广义田以资通区,置役田给诸甲③,至今犹食其利焉。

崇祯末旱蝗相仍民殣④于道路,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
又劝助有力之家,全活甚众。

妻兄弟有老而独者养之二十年,没葬而岁祀之。

君友黄某父子死非所,遗二寡妇一女,君悉心护之,以其女字⑤君从子,故黄氏终身不知有孤寡之苦。

黄之姻某喜豪举,忽罹大祸,君营救之为破家。

其教子以亲贤友善为第一务。

鼎革⑥初,州郡望人义士多辟地邓尉山、太湖中,君为谋舍馆资饮饩⑦不倦,不复以利害嫌疑介意。

而乙酉丙戌间,群盗大起。

君以身保障一方,每闻盗则挺身出,纠里中壮士为守御。

贼大恨,卒杀公。

乡里人皆欷歔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恃矣。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节)【注】①附学生:明清科举生员名称之一。

②首事者:主管这些事的人。

③诸甲:各户丁口。

④殣:饿死。

⑤字:许嫁。

⑥鼎革:指改朝换代。

⑦饮饩:饮食。

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崇祯末旱蝗相仍民殣于道路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______
②忽罹.大祸______
③卒.杀公______
④我辈无所恃.矣______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


②每闻盗则挺身出,纠里中壮士为守御。

选文从多个方面表现了徐谦尊的侠义,请列举三处。

(用自己的话概述)
11.(2021·江苏省盐城市·模拟题)说明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月球“土特产”研究拉开序幕
郑永春① 2020年12月19日,国家航天局正式向中国科学院移交了“嫦娥五号”
从月球上采集回来的1731克月壤和岩石样品,这标志着对月球“土特产
...”的储存、分析和研究工作拉开序幕。

②上一次的月球采样,已经是半个世纪以前了。

1969年到1972年间,美国“阿波
罗计划”一共采回了381.7千克的月球岩石和土壤。

1978年,美国送给中国1克月球样品。

中国科学院组织科学家对0.5克样品进行研究,发表了14篇论文,剩余的0.5克样品则被保存在北京天文馆进行展出。

③月球的土壤结构跟地球的土壤结构有些
..相似。

在月球表面,有一层1-2厘米厚的月尘,然后是3-10米厚的月壤,里面还有大大小小的石块。

月壤层之下,才是真正的基岩。

按照此前的经验,在月球样品中,颗粒直径大于1厘米的石块,会被当成岩石来研究;直径小于1厘米的石块,会被当成月壤进行研究;颗粒直径更小的物质,会被当成月尘进行研究。

④不同的月球样品,来自月球上的不同地区,蕴含着不同的科学信息。

科学家把岩
石切成薄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进行微量元素和主量元素的分析,进行矿物组成的分析,进行同位素的定年,等等。

⑤同为土壤,月壤跟地球土壤有什么不同呢?地球上的土壤是在风霜雨雪的作用下,
经历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等过程才形成的。

月球上没有水、空气和微生物,因此月壤跟地球土壤是不同的。

月壤,实际上是月球表面的岩石经过小行星和微陨石撞击、宇宙射线照射和剧烈昼夜温差,经历了几十亿年的太空风化过程才形成的。

由于整个月球表面都覆盖着一层月壤,用探月卫星得到的探测数据,其实就是月壤发给我们的信息。

未来人类要利用月球资源,首要的目标也是月壤。

⑥月壤粉尘颗粒非常细,同时棱角很尖锐。

因为月壤没有经历像地球土壤那样的磨
蚀过程,纯粹是小行星撞击砸出来的。

如果月壤进入月球车的轮子内部或者机械设备的连接处,或者覆盖在太阳能电池板上,就会干扰月球车和月球探测器的正常工作。

如果进入航天员的呼吸系统,就会对航天员的身体健康和心理感受造成损害。

所以,理解月壤和月尘,才能使航天员更安全地进行登月和月面驻留工作,将来更好地开发月球。

(选自《科学大众•中学生》2021年第3期,有删改)
月壤研究有哪些意义?请根据全文进行简要概括。

第②段画线语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标志着对月球“土特产
...”的储存、分析和研究工作拉开序幕。

(“土特产”一词好在哪里?)
②月球的土壤结构跟地球的土壤结构有些
..相似。

(“有些”能否删去?为什么?)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已建成实验室,专门用来保存“嫦娥五号”采集回来的月壤和岩石样品。

你觉得月壤保存的首要前提是什么?请根据上文内容作出推断并阐述理由。

12.(2021·江苏省盐城市·模拟题)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父亲的阳光
董改正①父亲不怕晒。

无论怎样的毒日头,只要事情没有做完,他都顶着日头,继续干自己的活。

不但不忌惮,不但绝无不适感,不但不会中暑,而且越晒越精神。

②今年立秋当日,下了一场透透的雨,气温一下子降下来。

似乎“立秋”是道门,
过了门槛,季节的身份就变了。

③我一边感叹气候反常,一边找秋衣。

父亲站在廊下,看着秋雨绵绵的田野山岗,
说,别慌着收短衣裤,至少还要穿二十来天呢!
④“立秋前后两重天。

”父亲总是这样说。

他笃信这个祖宗的农谚,无条件地恪守。

无论如何,晚稻秧必须在立秋前插到田里,迟一天都不行。

他说立秋那天的太阳就像泡茶的开水,如果水温不够,这杯茶就废了。

⑤有一年大旱,水塘让村里的大户弄成了干塘。

一块大田早已犁好了,干巴巴地等
待着雨水。

立秋那天傍晚,父亲翘首望着满天看似要带来豪雨的乌云,期待最后的雨水,但那么浓厚的云,竟然忽地被天风吹散。

天气忽然晴好,云白天蓝。

我们一家五口都站在干得动一下就尘土飞扬的“水田”里,兄妹仨茫然地看着母亲,母亲看着父亲,父亲低下头来。

⑥父亲说,种红豆吧。

他恋恋不舍地看着即将西坠的夕阳,满是遗憾和不甘。

⑦不等两天了吗?母亲还是想插上秧。

⑧照不到立秋的太阳,还能有收成吗?父亲瞪眼道。

⑨可是你明明盼雨的。

弟弟小声嘀咕。

⑩盼雨是为了把秧插下去,雨里面也有阳光!父亲不讲理了,大声呵斥着。

⑪从稻田变为豆地,得整畦,再点坑、点豆、点草木灰,再用角锄壅土掩好,已是深夜。

大月亮脸盆一样,悬在河中间,黄得晃眼,月光干净得可以洗脸。

各种秋虫,在漫山遍野的每一个孔穴石缝里唱着。

⑫“快到子时了吧?”父亲自言自语。

见我们都打着哈欠,他说,你们都回去吧,它们都能晒到明天的太阳了。

⑬那天晚上,父亲母亲在月光下点豆,我带着弟弟妹妹沿着月色成河的村路回家。

这个夜晚永远印在我的记忆里。

⑭你还记得那个点豆子的晚上吗?我问。

⑮记得,我们家的豆子就是比别人家的好,我们是在立秋那天点好的,比人家多
晒几个日头。

⑯其实这不是事实,子时一过,已是第二天了,但我没有反驳他。

⑰“这天,还是要热的,至少要热半个多月。


⑱“怎么看出来的?”
⑲“这天下成万上亿亩的稻田里,稻子都差最后一把火了,要是一直阴雨,那可怎么办?”
⑳父亲的逻辑显然是靠不住的,他人格化了“天”。

㉑“没有立秋后一直阴雨,然后歉收的情况?”这句话我没有问出口,说出口的是:“我看稻子都勾头了,就是阴着,也能干爽硬实吧?”
㉒“就差最后一把火了。

稻壳里大半是浆水呢。

阴干的衣服一股泔水味,何况稻子?”
㉓关于立秋后,阴雨、气温低,因而收成差的记忆,父亲一定是有的,只是他不愿意去想罢了。

他心思简单得像个孩子,倒下就能鼾声如雷,睡眠时间能达到十个小时,但是这几天他忧心忡忡,失眠了。

㉔回城后的第三天,一大早就接到父亲的电话。

㉕你出门看看!大太阳!我看了天气预告,今天三十度!明天三十二度!后天三十六度!这死天气,要热死人呢!
㉖听父亲的口气,仿佛他是夸父,太阳是他追回来的一般。

㉗我拉开窗帘,万道金光射进来。

㉘我的眼前仿佛_____。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1年第3期,有删改)
文中的父亲跟下面课文中的哪位父亲形象最贴近?请作出判断,并分别结合上文和课文内容阐述两者的相似之处。

(至少两点)
备选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台阶》(李森祥)/《背影》(朱自清)
第⑤~⑬段插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
从修辞角度品味第⑪段画线语句表达的妙处。

大月亮脸盆一样,悬在河中间,黄得晃眼,月光干净得可以洗脸。

各种秋虫,在漫山遍野的每一个孔穴石缝里唱着。

如果让你来朗读第㉕段,你觉得该读出怎样的语气?请结合上下文阐述。

结合语境,展开联想想象,在第㉘段横线处续写几句话,为文章添加一个合适的结尾。

要求:所写文字契合前文内容,至少使用一种人物描写方法
............,100字以内。

我的眼前仿佛______ 。

13.(2021·江苏省盐城市·模拟题)截至目前,中国已向几十个国家无偿援助新冠疫苗,
助力全球抗疫,人们说,这才是大国该有的样子;在加勒万河谷冲突中,中国边防部队团长祁发宝张开双臂挡在外国军队前,捍卫祖国领土,人们说,这才是英雄该有的样子;宁夏一中学的全体学生徒步54公里缅怀革命先烈,人们说,这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
请以“该有的样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1】栖
【小题2】jiè
【小题3】
【知识点】语言知识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

“qī 居”写作:栖居。

“慰藉”的“藉”读作:jiè。

(2)本题考查语病的修改、语病中的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

“不仅……而且……”是表示递进的关联词语。

原句的逻辑顺序错了。

应该先说树给人“提供着日用之便”,然后才进一步说给人以精神、情感上的滋养慰藉。

(3)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

根据前后的句子“美景因树而生动”和“时光因树而温馨”来进行仿写,要求写出“……因树……”的句式,因此答案可以为:生活因树而美好。

答案:
(1)栖jiè
(2)树不仅给人提供着日用之便,而且给人以情感慰藉、精神滋养。

(3)生活因树而美好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与掌握,包括字音、字形、语病,还有语句的仿写。

完成此题要认真阅读文段,整体把握文段意思,再认真分析句子。

同时对语病的类型的分析和句子仿写的能力都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2.【答案】【小题1】下自成蹊,受任于败军之际
【小题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小题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小题4】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知识点】名篇名句
【解析】答案:
(1)下自成蹊(重点字:蹊)
(2)受任于败军之际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重点字:婵)
(5)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重点字:携)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

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3.【答案】D
【知识点】实词
【解析】A.句意:燕子、麻雀这些小鸟哪里能知道大雁和天鹅的志向呢?
B.句意:即使是骑着快马、驾着狂风,也没有它快。

C.句意:有时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D.句意: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仿佛是由生物气息吹拂。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

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4.【答案】C
【知识点】偏正短语、常见修辞格、复句、单句的成分
【解析】ABD.正确。

C.有误,“集装箱”是宾语。

故选:C。

本题考查汉语知识中修辞手法、短语、复句等相关知识。

结合自己积累做出正确答案。

汉语知识中的语法知识内容比较复杂,需要大家系统学习。

5.【答案】【小题1】卖猪肉
【小题2】小马
【小题3】
【知识点】名著阅读
【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细节的识记。

斯诺在河连湾后勤部待了三天,在那里他与一位看马的老红军交谈,了解他参加红军的故事。

老李参加红军之前在山西卖肉。

祥子随曹先生外出,在茶馆等曹先生时,遇到了老马祖孙。

(2)本题考查赏析加点词语。

“出溜”是北京方言,它的意思是迅速滑动。

在文中指的是老马坐在板凳上,迅速地滑下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车夫又冷又饿、不由自主地晕倒的状态。

(3)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作用。

甲文中的老李64岁,自称是年纪最大的一个红军战士,参加红军之前在山西卖肉,他的妻子已死,两个女儿都已出嫁,他没有儿子,出了卖肉生意别无牵挂。

他想生活得有生气一些,所以就偷偷跑出城跑到红军这里来了。

斯诺通过叙写老李参加红军的故事一方面表现了老李老而弥坚、阳光积极的特点,另一方面还表现了红军和苏区的吸引力。

老马有属于自己的一辆车,他奋斗一生,可是晚年还是穷困潦倒。

老马的人生经历揭示了不让好人有出路的黑暗的社会现实。

祥子和老马都是车夫,祥子看到老马,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将来。

在此之前,祥子一直认为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实现梦想,但是见到老马之后,他动摇了。

老马的遭遇成为了祥子人生态度转变的关键因素之一。

答案:
(1)卖猪肉小马
(2)“出溜”是迅速滑动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车夫又冷又饿、不由自主地晕倒的状态,同时也体现了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

(3)斯诺通过叙写原本卖猪肉的李姓老头参加红军的始末,表现其老而弥坚、阳光积极的特征,突出红军对百姓的吸引力之大,苏区的生活是“有生气的生活”。

老舍借老车夫的形象揭示了不让好人有出路的黑暗的社会现实,老车夫的遭遇也成为祥子人生态度转变的关键因素之一。

《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
军将领的情况。

《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所著的长篇小说,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人物及故事,还要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并且及时做笔记,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6.【答案】我市被列为全国首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市
【知识点】语言知识
【解析】答案:
示例:我市被列为全国首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市
本题考查新闻导语的拟写。

要仔细读懂材料,采用“人物(或对象)+事件+原因结果”的方法,结合新闻材料主要事实进行概括作答。

从标题内容“我市入列全国首批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市”和主体部分“我市认真按照综合防控试点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制定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方案,明确部门职责,制定目标书、时间表和路线图,对全市153所中小学幼儿园、近8.9万名儿童青少年形成全覆盖”等内容,可拟写导语为:我市(东台市)被列为全国首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市。

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7.【答案】护眼小妙招
【知识点】语言知识
【解析】答案:
示例:护眼有妙招;用眼小常识
本题考查栏目设计。

设计的栏目首先要符合“爱眼护眼”主题;其次具有概括性,体现出“内容要点”;第三,要注意10字以内的字数限制。

示例:科学用眼小常识、近视是什么造成的,等。

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