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思考语文用心灵教授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2018 . 7
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回想自身的语文教学感悟,再次坚定了我的语文教育观点:用智慧来思考语文、用心灵来教授语文。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实现“师生智慧的迸发与心灵的交汇”,从而能够实现让语文教学成为源自于人与人之间的内在心灵交融互动的教学。
一、源于心灵,用激情唤醒学生
唤醒学生的心灵,首先教师也要是一盏明灯,同时自己也要有与学生童化的心灵。
教师要有能够在语文课堂上创新语文学习素材,使语文文本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要能够采用更为有效地教学策略,使学生的语文情感能够更
好地加以释放;要能够为学生创设更具生活体验、情感体验的情境,使学生真正能在体验中获得情感体悟。
但是,往往有的教师也采用了好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也能够创设了一定的情境,却难以在语文课堂上能够有效地唤醒学生的语文情感。
要想真正唤醒学生,我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却还要依赖于教师的内在语文素养。
教师要能够主动融入语文文本,融入语文课堂,让自身保持着好的教学状态、让自身能够保持完整的心灵,让自身的语文情感处于迸发的状态,时刻准备着用自己从内心深处获得的情感来引领、感悟学生,从而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
用智慧思考语文 用心灵教授语文
陈 艳
亦不少一分,恰到好处,让人深陷其中,流连忘返。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也要注重留白,在文章意义深远处引导探究,把握好“度”,在合适处引发联想,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四维空间,以此促进想象,发展语感。
在语文课堂上,我最常用的就是语言留白,以《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为例,围绕其中“枪声响了。
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文字通俗易懂,本身没有什么理解难点,但是“……”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抓住这一点,我就引导学生思考:“彭德怀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先让学生回到文本仔细阅读,独立思考,发挥想象自由思考,随后在班级交流:
生1:彭德怀不仅仅是把大黑骡子看作坐骑,更多的是战友、亲人,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杀它之前脱下军人的帽子,可见其内心悲痛。
生2:彭德怀喜爱大黑骡子,但是更爱战友,为了战友生存的希望,他不得不杀了大黑骡子,
这是无可奈何的,所以它只能脱下军帽,充满愧疚地亲手杀它。
生3:我觉得如果不是长征的使命以及数万将士的生命,彭德怀不会牺牲大黑骡子。
……
在此基础上,我抓住文章省略的内容,引导学生:“同学们,请闭上眼睛,去到那片草原,如果没有战争,没有硝烟,它会是什么样的?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会怎么样?还会有血腥的杀戮吗?”由此,促进学生想象,让其深刻感悟文本内涵,之后全班一起朗读,在情感的陶冶中产生共鸣。
总之,细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不仅能突破传统,深化理解,还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其在兴趣驱动下深入文本,推敲斟酌,揣摩内涵,在文字海洋中徜徉,感知学科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附属实验小学(210000)
备课参考
2018 . 7
10
用激情与理性来感染着学生。
二、潜移默化,用关爱来鼓励学生教师与学生要建立平等互信的关系,教师要能够在平时的教学中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尤其对于语文学习的后进生而言,要能够保持着更多的期待。
俗话说,爱是一种力量;那么充满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爱,往往扎根于孩子幼小的心灵。
从小获得更多关爱的孩子,长大后,他们往往能够形成健全的人格、能够成为适应时代需求的、具有很好素养的人,他们具有很好的人格魅力、良好的品格等等。
让孩子从小就能够学会理解、包容,学会与人共处,热爱与他们相遇的每一个人。
在语文课堂中更应如此,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具魅力。
要尊重孩子。
孩子的自尊心是非常脆弱的、是经不起打击的。
因而,不论是我们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极为小心地对待。
苏霍姆林斯基斯基也曾说过,“要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因为在要摘掉这多花时,不可抖掉那闪耀着小太阳的透明露珠。
”因而,在语文学习上的后进生,语文教师更不能用富有深意的语言来打击他们,我们应该保护他们这颗珍贵的自尊心不受伤害。
教师给予孩子更多的尊重、更多的爱,孩子会铭记于心,终生不忘的。
语文特级教师蔡志坚老师执教《我们爱你啊,中国》一节课时,蔡老师走进教室就能用关爱的目光扫视了全班学生;并问,“老师刚刚有着怎样的神情”“用什么样的目光来看大家的?”孩子们纷纷举手,有的说,“老师是用期待的目光来看我们的,告诉我们这节课要好好表现”;有的说,“老师用关爱的目光来看我们的,老师关心我们每一个人。
”蔡老师能够对孩子的回答都作了肯定,并提出了希望,这样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间的距离,从而让所有学生都有了对语文教师的信任感和亲近感。
要激励孩子。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的育人故事,应已广为人知。
为此,我们教师要能够正确地对待孩子,在肯定孩子闪光点的同时进行转向性教育。
不能偏重于对待学生回答问
题的错误性,而应策略性地转向告之孩子错误,并发现其闪光点,这样更有利于孩子能够得到激励性评价,从而能够让孩子学语文的积极性得以提高,回答问题的热情得以鼓励,增强了学生树立学习自信。
蔡老师在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一课时,也能够时刻关注学习后进的孩子。
在课尾蔡老师还能够对一个小男孩说,“你能将这篇课文起个头带领大家读一下吗?”。
就这么一个非常容易的做法,让这个从不举手的孩子能够从容地带领大家起头读一下课文。
读完后,蔡老师面带笑容地说,“老师相信你,今后的语文学习会越来越好。
”
三、学科融合,用独特魅力来吸引学生语文是一门大百科全书,它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语文教师要能够对不同的语文素材进行科学地分类,并能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把握不同学生对于不同素材的感性程度,从而能够采用更加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手段进行有效性地语文教学。
让不同学科的知识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得以合理的渗透,从而更加丰富语文自身的独有的魅力,也让不同的学生能够在语文上得到个性需求的能力培养。
语文学科与多个学科的有机渗透,可以说枚不胜举。
比如,在《月光曲》一文中渗透音乐方面的知识,在《气象学家竺可桢》一课中渗透自然科学的知识,在《姥姥的剪纸》中可以渗透美术工艺方面的知识……
让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够实现学科间的跨界,跨界有度、跨界有法,将会引领学生能够实现语文资源的再创造、再认识,提升综合素养。
站在语文发展的高度、站在中国学生未来发展的高度,用长远的眼观来看待语文、用智慧来思考语文,让小学语文教学更有魅力;教师要能够用心灵来教语文,让学生的心灵更加纯洁、美好,让小学语文教学更具有生命力和智慧性,从而让学生在美好的未来能够放飞梦想。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高新区金色小学(215011)
备课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