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的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
教学设计
六安市解放路小学
【教材分析】
《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一课力求通过故事和报道,结合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耳闻目睹中提升助人的思想境界,体验助人的快乐,懂得“人人都需要帮助,人人都可以助人”的道理。
“帮助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美好的道德情操,在教材中安排这一教育主题,对当前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来说十分必要,对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健康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情分析】
在学习、生活中,孩子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解决,也会碰到需要他们帮助的人。
而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在长辈过多的呵护下长大,早已习惯于得到别人的帮助,很少会帮助别人。
即使帮助别人,也是在父母、老师的要求下,在学校的号召下进行,不是出于自觉自愿,因而更谈不上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
自私和以“自我” 为中心,是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
【设计思路】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规定: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本课的教学设计正是体现了这一教育理念。
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本课的教学设计始终遵循着“思品教学生活化”原则,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景还原为生活情景。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为主要特点,以创设活动体验为主要教学方式,力求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激情与明理、导行的相互促进。
让学生在体验教学中学习有关的知识内容,领悟做人道理,实现“自我教育”。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在学习、生活中,得到别人的帮助是幸福的,帮助别人是快乐的。
2、情感体验目标:真切体验从帮助他人中获得的快乐,激发助人为乐和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感。
3、行为改善目标:学会帮助别人的简单技巧。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帮助别人是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
引导学生体味助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学唱歌曲《爱的奉献》
2、收集自己助人的事例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
二、学文明理,提升境界。
1、了解助人的方式
教师引入:“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有时候自己解决不了,就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
(板书:需要帮助)也会碰到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当别人需要帮助时,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式?”(让学生知道助人的方式很多,可以用金钱、物品资助别人,可以为别人做一些事情,也可以用言语安慰、鼓励别人。
)前段时间我们给聋哑学校的孩子们捐了三千册图书。
这些书有的是你们用积攒的零花钱买的新书,有的是珍藏已久的心爱读物,你们在捐书时都是怎么想的呢?(学生自由回答)相信那些特殊儿童一定能感受到你们的爱心,享受读书的幸福。
有时,帮助别人只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
在运动会上,你的同学因没有获得好的名次而伤心失落时,你会怎么安慰他?
学生自由回答,课件出示图片。
2、学习《小洁的故事》
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
(1)、故事中的老人是怎样帮助小洁的?
(2)、那位老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3)、看到小洁在自己的描述中化解了寂寞,老人会有怎样的心情?(欣慰,愉快)(4)、如果小洁今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她会怎样做?
(5)、学生针对上述问题发表看法。
(6)、出示小博士:有的人认为帮助人是一种付出,是需要条件的。
只有有钱或者有能力时,才有帮助人的资本,你怎么想?学生回答,师讲述好人郭明义的事迹,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师述:也许我们的身边很少会有像郭明义这样付出了大爱的活雷锋,但点点滴滴显真情,一点一滴的小事也会给我们带来感动,能说说你们身边的好人好事吗?指名学生说。
教师小结:帮助别人不需要具备太多的条件,只要有爱心,我们人人都可以助人。
(板书:乐于助人)
3、学习感动陌生人的故事
(1)、教师引入:“帮助别人不仅仅是出于善良,更是一种美好的道德情操。
现在,助人为乐已经成为许多人的精神追求,它超越了亲情,超越了国界。
在当今世界这个“地球村”中,每天都会有众多的“感动陌生人”的事情发生。
(2)、指名分别读“感动陌生人”中的一个资料,教师提问:①假如你是那位登山者,心里会怎样想?②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会怎样做?③受伤的孩子得知是陌生的外国人及时报警,会怎样想?他以后遇到外国人或陌生人需要帮助,会怎么做?
(3)、学生观看雅安地震的图片,教师根据画面深情讲述:“2013年4 月20 日,四川雅安发生 7、0 级大地震,多少房屋在瞬间倒塌,无数阳光下鲜活的生命被永远带入黑暗世界,灾难无情人有情。
看,我们的人民子弟兵在第一时间赶来了,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从废墟中救出了一个个伤员;我们的医护人员赶来了,他们给了伤员及时的救助;我们的志愿者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他们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不计名利,不求回报。
很快,全国各地掀起了为灾区献血、捐款的热潮。
人们点燃烛光,为灾区人民祈福,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师:看了这么多感动的故事,你有什么想表达的吗?(学生畅谈感悟)
[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教材中《小洁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帮助别人不需要具备太多的条件,只要有爱心,人人都可以助人。
通过学习“感动陌生人”的两个报道和观看抗震救灾图片,让学生更加理解助人为乐的深刻内涵,领悟人在社会中生存,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依赖,需要互相扶持帮助的;得到别人帮助的人,也会乐于帮助别人;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能使社会更美好。
]
三、讲述经历,情感共享。
1、学生填写表格,交流自己在生活中帮助别人和得到别人帮助的经历。
(提示:帮助的对象可以是老师、同学、亲人朋友,甚至是陌生人。
)
2、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畅谈。
(课件出示助人的格言。
)
(1)、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2)、为别人点一盏灯,照亮别人,也照亮了自己。
(3)、除了“爱”,世界上最美丽的动词是“帮助”。
(4)、帮助别人,快乐是最大的回报。
[本环节设计意图:本着品德教育生活化原则,本环节“谈经历”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淡化对错,重在引导;淡化完美,追求真实;淡化说教,追求无痕。
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回归儿童的生活;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建立宽容互动的师生关系。
]
3、教师寄托希望: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在别人需要帮助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将爱心传递。
祝愿同学们在帮助别人中收获越来越多的快乐!
4、齐唱歌曲《爱的奉献》。
四、课外延伸,实践体验。
布置一项特殊的作业:帮别人做一件事,体验助人的快乐。
[本环节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其实是本节课的延伸,通过实践体验,深化了道德认识,升华了道德情感,强化了道德行为,有利于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的。
]
附:板书设计
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
需要帮助
乐于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