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的形态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菌丝无隔、多核、分枝状,有匍匐菌丝和假根。在假根的上方直立地生长出一至数根孢囊梗,其顶端膨大成球形孢子囊。囊的基部有囊托,中间有球形或半球形囊轴。囊内产大量孢囊孢子,有性生殖时由不同性别的菌丝或匍匐菌丝上生出配子囊,配子囊双双异宗配合形成一接合孢子。
菌丝无隔、多核、分枝状,无假根或匍匐菌丝。菌丝体上直接生出单生、总状分枝或假轴状分枝的孢囊梗。各分枝顶端着生球形孢子囊,无囊托。
2、PDA培养基
PDA培养基是人们对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的简称,即Potato Dextrose Agar (Medium),依次对应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的英文。它是一种常用的培养基,宜培养酵母菌、霉菌、蘑菇等真菌。
3、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小室培养法)
观察霉菌的形态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直接制片观察法、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和玻璃培养观察法三种方法,本次实验采用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小室培养法)。
霉菌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了解四类常见霉菌(曲霉、毛霉、青霉、根霉)的基本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1、霉菌
霉菌可产生复什分枝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约3~10μm),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
根据需要可以在不同的培养时间内取出载玻片置低倍镜下观察,必要时换高倍镜。
五、【注意事项】
载玻片培养观察中,注意无菌操作,接种量要少,同时尽可能将分散的孢子接种在琼脂块边缘上,否则培养后菌丝过于稠密影响观察。
六、【实验结果及绘图】
曲霉 根霉 毛霉 青霉
四种霉菌形态特征图
菌种
曲霉
根霉
毛霉
青霉
形态特征
营养菌丝具有分隔;气生菌丝的一部分形成长而粗糙的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成球状顶囊,表面辐射出一层或两层小梗,小梗上着生成串的球形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生于足细胞上,并通过足细胞与营养菌丝相连。
载玻片培养观察法:用无菌操作将培养基琼脂薄层置于载玻片上,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霉菌记载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的有限空间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培养一定时间后,将载玻片上的培养物置显微镜下观察。这种方法既可以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还便于观察不同发育期培养物。
三、【实验器材】
1、菌种:曲霉( Aspergillus sp. ),青霉,根霉( Rhizopus sp. ),毛霉(Mucor sp.),培养7d的马铃薯琼脂平板培养物
菌丝有横隔,分生孢子梗亦有横隔,光滑或粗糙。基部无足细胞,顶端不形成膨大的顶囊,其分生孢子梗经过多次分枝,产生几轮对称或不对称的小梗,形如扫帚,称为帚状体。小梗顶端有孢子。
四种霉菌形态特征表
【摄影】
青霉菌10x10
根霉菌10x10
曲霉10x10
【绘图】
【附表】马铃薯培养基配方(PDA)
马铃薯
200g
葡萄糖(蔗糖)
20g
琼脂
22~25g

1000ml
PH
自然
马铃薯去皮,切成块煮沸20~30min,然后用1层及6层纱布过滤,再加糖及琼脂,溶化后补水至所需量,110℃灭菌20~30min。
2、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小室培养法)
(1)、培养小室的灭菌:
如图1,将略小于培养皿底内径的滤纸放入皿内,再放上U形玻棒,其上放一洁净的载玻片,然后将二个盖玻片分别斜立在载玻片的两端,盖上皿盖,把数套(根据需要而定)如此装置的培养皿叠起,包扎好,于110℃灭菌20~30分钟,烘干后备用。
图1载玻片培养示意图
通过无菌操作,用接种环从斜面培养物上挑取(肉眼可见的)少量霉菌孢子,轻轻点在琼脂块的边缘上,用无菌镊子夹着立在载玻片旁的盖玻片盖在琼脂块上,再盖上皿盖
(4)、培养:
通过无菌操作,在培养小室中的圆滤纸上加2~3ml灭菌的20 %的甘油(用于保持平皿内的湿度),盖上皿盖,28℃正置培养一周。
(5)、镜检:
2、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简称PDA)(配方见附表)
3、仪器或其他用具:平皿,载玻片,盖玻片,无菌吸管,U型玻棒,解剖刀,镊子,50%乙醇,20%甘油,显微镜,接种环,酒精灯等四 Nhomakorabea【操作步骤】
1.配置PDA培养基:
按配方配置马铃薯培养基200ml,其做法是先将马铃薯洗净去皮,再切成小块,加水煮烂(煮沸20~30分钟,能被玻璃棒戳破即马铃薯块可),先用一层纱布过滤,再用六层纱布过滤,取滤液,加热,加入葡萄糖补水至200ml。将其分为两份各100ml,取其中一份加入琼脂,加热搅拌至琼脂融化,稍冷却均匀倒入20只试管中(每只约5ml),将剩余100ml与等量琼脂倒入100ml锥形瓶中。加塞,包扎,(121℃)灭菌20分钟左右后取出冷却备用。
1平皿2 U型玻璃棒3载玻片4培养物5盖玻片6滤纸
(2)、琼脂薄片的制作:
取已灭菌的马铃薯琼脂培养基各6~7ml注入另两个灭菌平皿中,使之凝固成薄层。通过无菌操作,用无菌刀片将其切成1cmx1cm的琼脂块,用已用酒精灭过菌的镊子轻轻夹起琼脂块放在已灭菌的培养皿内的载玻片上,每片上放置2块
(3)、接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