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试题(带答案)(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在水平地面上,小明在20 s内用40 N的力沿水平方向拉着重为80 N的小车前进了10 m,则小明的功率是()
A.40 W B.20 W C.50 W D.100 W
2.学校旗杆顶端装有定滑轮,这样做
A.既省力,也改变力的方向
B.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C.不省力,但改变力的方向
D.既不省力,也不改变力的方向
3.如图所示,作用在A点的各个力中,不可能使杠杆平衡的是()
A.F1和F2B.F1和F4C.F2和F3D.F3和F4
4.撬棒是人们在劳动中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

如图所示是工人利用撬棒撬动大石头的情景,撬棒上O点为杠杆的支点。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此时撬棒为等臂杠杆
B.应用此撬棒的主要目的是省力
C.力F的作用点靠近O点会更省力
D.应用此撬棒的主要目的是省距离
5.如图所示,用相同的滑轮不同的绕法提起相同的重物,摩擦力和绳重忽略不计。

在物体匀速上升过程中,甲、乙两图的拉力及机械效率的关系正确的是()
A.F1<F2,η1>η2B.F1<F2,η1=η2C.F1>F2,η1<η2D.F1>F2,η1=η2 6.如图所示,甲、乙两套装置所用的滑轮质量相等,用它们分别将相同质量的钩码匀速竖直提升,在相等时间内绳端A、B移动相同的距离(忽略绳重和摩擦),在此过程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两钩码上升的速度相等B.两滑轮组绳端的拉力相等
C.甲滑轮组的总功比乙少D.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等
7.震憾人心的电影《中国机长》是根据川航3U8633航班紧急迫降事件改编的。

当飞机正在9800m高空以0.75马赫的速度飞行时,突然驾驶舱右座前挡风玻璃破裂脱落,如图所示,当时飞机外面的气压只有海平面的3成不到,气温接近50C;而正常情况下,客机机舱内的气压会被控制在接近标准大气压的状态,以保证乘客的安全和舒适。

己知马赫是速度单位,一马赫即一倍音速,音速没有绝对数值,此时音速取300m/s,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飞机发生事故时,飞行速度约为25km/h,挡风玻璃破裂后,巨大的内外气压差会将副驾驶员“牢牢压向椅背”
B.该飞机发生事故时,飞机速度约为810km/h,挡风玻璃破裂后,巨大的内外气压差会将副驾驶员向窗外“扯拽”
C.飞机正常飞行,飞机的升力主要来自浮力,与飞行速度无关,与排开空气的重力有关D.飞机升力的获得是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的规律,流速大处压强也大
8.以下图片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用吸管吸饮料是利用了液体压强
B.飞机正常飞行时,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大
C.将竖直玻璃管倾斜,水银柱的高度不变
D.盆景中的水位能保持一定高度,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9.如图,做筷子提米的实验时,装米的杯子悬空保持静止,除了重力和压力,筷子
()
A.不受摩擦力B.还受向上的摩擦力
C.还受向下的摩擦力D.还受向上和向下的摩擦力
10.如图1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块A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

在物块A上叠放一物块B,如图2所示,使B随A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3N,此运动过程中,物块A、B受到的摩擦分别为()
A.3N 3N B.2N 3N C.3N 0N D.2N 0N
11.夜晚,发着光的小萤火虫从放大镜的2倍焦距处沿着主光轴匀速飞行过程中,萤火虫发出的通过放大镜部分的光逐渐减少,则萤火虫的像()
A.远离放大镜,平均速度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B.远离放大镜,平均速度大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C.靠近放大镜,平均速度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D.靠近放大镜,平均速度大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12.在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女航天员王亚平制造了一个小水球,我们看到了她在水球中的“倒影”,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倒影”不能成在光屏上
C.若王亚平距水球变近,“倒影”会变小
D.若王亚平距水球变远,“倒影”会变大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为一种搬运建筑材料的机械装置,其右端滑轮组的组装方式有两种,分别如图一甲、乙所示,不计绳重与摩擦、甲、乙两种方式,向上运送材料时其中比较省力的是方式______;若采用乙方式某次提升3000N的材料时,材料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二所示,材料在上升过程中电动卷扬机拉钢丝绳的力F=1200N,材料在上升过程中电动卷扬机拉钢丝绳的力的功率为______W,该装置的机械效率是______。

(结果保留至0.1%)
14.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A中点处挂了一个重G=50N的物体,在A端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F=______N;保持F的方向不变,将杠杆从A位置匀速提到B位置过程中,阻力臂长度将______(变大/不变/变小,下空同),动力F将_____。

15.如图所示,一根均匀的细木棒OC,
1
4
OA OC
,B为OC的中点。

在C点用始终竖
直向上的50N的拉力将挂在A点的重为180N的物体匀速提升0.1m。

提升该物体做的有用功是_____J,总功是__________ J,木棒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_,木棒重为__________N (不计摩擦),如果将拉力从C点移动至B点,则机械效率会__________(增加、不变或减小)。

16.用动滑轮水平匀速拉动物体沿水平面运动,物体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物体重50N,在0-6s内,弹簧测力计示数为8.4N,作用在绳子末端的拉力F为5 N,此时动滑
轮的效率是_____________,与之前相比,6-12s 内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________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7.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物体,将其全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是0.5N,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是0.9N,该物体的物重是_____N,物体的体积是_____m3。

18.图甲是小勇研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体A下表面离水面的距离h关系的实验装
置。

其A是实心均匀圆柱形物体,用弹簧测力计提着物体A,使其缓慢浸入水中(水未溢
出),得到F与h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g取10N/kg)
(1)物体A重为______N;
(2)浸没前,物体A逐渐浸入水中的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______;(填“变
大”“变小”或“不变”)
(3)完全浸没时,A受到水的浮力为_____N;
(4)物体A的密度为______ kg/m3。

19.向自行车转轴处加润滑油,是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运动着的自
行车停下来,需要进行刹车。

刹车采取的是______的方法来增大摩擦,此时刹皮与轮毂间
的摩擦是______(选填“有害”或“有益”)的。

20.“立竿见影”是光沿_____的结果;电影厅里的观众可从不同位置看清荧幕上的画面,则
是由于光照在荧幕上发生_____反射的缘故.
三、解答题
21.如图所示,杠杆在竖直向下拉力F的作用下将一物体缓慢匀速提升。

下表是提升物体
时采集到的信息:
(1)若不计杠杆自重和摩擦,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拉力F是______N;
(2)若实际拉力F为90N,求拉力F所做的有用功、总功和杠杆的机械效率。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公式和求解过程)
物重G(N)OA(m)OB(m)A端上升的高度h/m B端下降的竖直距离s/m 400.80.40.20.1
22.工人师傅常利用斜面把重物搬运到汽车上。如图所示,汽车车厢底板高度h=1m,斜面长度s=3m,现用力F沿着斜面把重力G=2700N的重物匀速拉到车上,拉力F=1000N,求:
(1)提升货物时做的有用功;
(2)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大?
(3)摩擦力多大?
(4)若如图所示的η=80%的滑轮组来提升该物体,需拉力至少多大?
23.某同学家新房装修时,在地面与窗台间放置一斜木板,将瓷砖沿木板从地面匀速拉上窗台。

如图所示,已知窗台高3m,木板长5m,瓷砖重500N,沿斜面所用拉力400N,则斜面的机械效率是_____,拉力做的额外功为_____J,斜面上的摩擦力为_____N。

24.如图所示,两个均匀的实心正方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边长小于乙的边长。

甲的质量为2千克,体积为1×10-3米3。

(1)求甲的密度ρ甲。

________
(2)求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甲。

________
(3)若甲、乙各自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小骋同学现分别在两物体上沿竖直方向截去质量相同的部分并分别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则p甲′-p乙′______0(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第③题不需要计算过程,请直接在空格内填写结果)
25.2018年中国山地自行车联赛总决赛在浙江慈溪举行。

如图所示是运动员朱晓云参赛的
山地自行车,其相关数据见下表。

车架材料碳纤维
车架材料体积/cm32500
车架质量/kg 4.5
整车质量/kg10
单轮接触面积/cm24
(1)求碳纤维车架的密度是多少?
(2)若朱晓云质量是60kg,则朱晓云和自行车总重多少N?(g取10N/kg)
26.在凸透镜成像时,物距U、像距V、焦距f在数值上满足111
u v f
+=的关系.小花在做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发现,保持蜡烛和光屏之间的距离为45cm不变,只改变凸透镜的位置可以在屏上得到两个清晰的像,将凸透镜从成第一个像的位置向蜡烛移动15cm得到第二个像.她通过分析得出第一个像与蜡烛相比是__(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第二次成像时物距为__cm.如图,A′B′是物体AB的像,试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并画出凸透镜_________ .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小明在20s内做功为
W=Fs=40N×10m=400J
则其功率
400J 20W 20s
W P t =
== 故AC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故选B 。

2.C
解析:C 【分析】
掌握定滑轮的实质及省力特点: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所以不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故选C 。

3.D
解析:D
杠杆的大约中间位置挂一重物,由于重物的重力作用使杠杆向下转动,则为使杠杆平衡,应施加阻碍杠杆向下转动的力,所以F 1、F 2可能使杠杆平衡,而F 3的力臂为0,对杠杆的转动没有影响;F 4使杠杆向下转动,没有阻碍向下转动,所以F 3、F 4都不能使杠杆平衡。

故ABC 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

故选D 。

4.B
解析:B
ABD .由图知,在使用撬棒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使用该杠杆省力但费距离,故B 正确,AD 错误;
C .力F 的作用点靠近O 点时,动力臂减小,而阻力、阻力臂不变,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会变大,会更费力,故C 错误。

故选B 。

5.B
解析:B
由图可知,图甲中绳子承担重物的段数为3,图乙中绳子承担重物的段数为2,用相同的滑轮不同的绕法提起相同的重物,摩擦力和绳重忽略不计,则它们绳子末端的拉力各自为
()()111
3
F G G G G n =
+=+物动物动 ()()111
2
F G G G G n =
+=+物动物动 所以
F 1<F 2
故CD 错误;
绳子末端移动距离与物体上升高度关系
s=nh
滑轮相同,提升重物相同,由
()100%100%100%100%
1W G h G h G W Fs G G G G nh n
η=
⨯=⨯=⨯=⨯++有物物物
总物动物动 可知
η1=η2
故A 错误,B 正确。

故选B 。

6.D
解析:D
A .由图知,通过甲乙两图中通过动滑轮绳子段数
n 1=2,n 2=3
在相等时间内绳端A 、B 移动相同的距离,由v =s
t
可知绳端移动的速度相同,两个钩码上升的速度
v 物甲=
12v 绳 v 物乙=13
v 绳
所以两钩码上升的速度不相等,故A 错误; B .忽略绳重和摩擦,绳子受到的拉力分别为
1
=()2F G G +甲动
1
=()3
F G G +乙动
F 甲>F 乙
两滑轮组绳端的拉力不相等,故B 错误; C .两个滑轮做的总功
W 甲总=F 甲s =1
2
(G +G 动)s W 乙总=F 乙s =
1
3
(G +G 动)s W 甲总>W 乙总
故C 错误; D .有用功
W 甲有=Gh 甲=G 12
s W 乙有=Gh 乙=G
13
s 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甲=
1
2
=
1
()
2
Gs
W G
W G G
G G s
=
+
+
甲有
甲总动

η乙=
1
3
=
1
()
3
Gs
W G
W G G
G G s
=
+
+
乙有
乙总动

η甲=η乙
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7.B
解析:B
AB.该飞机发生事故时,飞行速度为0.75马赫,约为
v=0.75v声=0.75×300m/s=225m/s=810km/h
客机机舱内的气压接近标准大气压,飞机外面的气压只有海平面(标准大气压)的3成不到,挡风玻璃破裂后,巨大的内外气压差会将副驾驶员压向窗外。

故A错误,B正确;CD.飞机机翼上凸下平,飞机高速飞行时,机翼上表面的空气流速大于下表面,导致机翼上表面受到空气的压强小于下表面,从而产生向上的压强差、压力差,获得向上的升力。

故CD错误。

故选B。

8.C
解析:C
A.用吸管吸饮料时,吸管中的空气被吸走,瓶中的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嘴里,这是利用了大气压强,故A错误;
B.飞机飞行时,由于机翼的特殊结构,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这样对飞机产生一个向上的升力,故B错误;
C.在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是指管内水银面到水银槽中水银面的竖直高度,这一高度的大小是由外界大气压决定的,所以不会因玻璃管的倾斜而改变.如果把玻璃管倾斜一定角度,则水银柱的长度就会相应变长,故C正确;
D.盆景水位保持一定高度是大气压支撑水没有流出来,故D错误.
9.D
解析:D
做筷子提米的实验时,杯中米加了水,米吸了水,相互挤压,加大了与筷子之间的压力。

装米的杯子悬空保持静止,杯子和米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摩擦力的施力物体是筷子,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筷子受到米施加的竖直向下的摩擦力。

此外手提起筷子,给筷子施加压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所以除了重力和压力,筷子还受向上和向下的摩擦力。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0.C
解析:C
在物块A上叠放一物块B,如图2所示,使B随A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N,此时对于A来说,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拉力,一个是摩擦力,由于做匀速直线运动,即为平衡状态,所以此时的拉力等于摩擦力,故此时A所受的摩擦力是3N;B随A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两物体的速度相同,所以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此时B不受摩擦力作用,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1.C
解析:C
【分析】
根据萤火虫发出的通过放大镜部分的光逐渐减少判断出萤火虫是靠近放大镜还是远离放大镜;物体从二倍焦距远处移动时,像的范围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由于萤火虫发出的光向四面传播,萤火虫发出的通过放大镜部分的光逐渐减少,说明萤火虫是远离放大镜的;像靠近凸透镜,故AB错误;发着光的小萤火虫从放大镜的2倍焦距处向远处移动,像的范围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萤火虫的移动速度要大于像的移动速度,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首先判断出萤火虫是靠近放大镜还是远离放大镜;而是根据物距和像距判断物体和像移动的速度.
1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
A、水球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是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过程,故A正确;
B、“倒影”是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故B错误;
CD、透过水球看到倒影,说明凸透镜成实像,当王亚平距水球变近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即“倒影”会变大,反之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故C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
13.乙450050
解析:乙 4500 50%
[1]由公式G G F n +=动物可知,承重绳子越多,越省力,乙方式的承重绳子更多,所以更省力。

[2]由图二可知,采用乙方式,物体上升12m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312m=36m s nh =⨯
所用的时间
=20s 4s=16s t -
材料在上升过程中电动卷扬机拉钢丝绳的力的功率为
2000N 36m =4500W 16s
W Fs P t t ⨯=
== [3]该装置的机械效率是 3000N 12m =50%2000N 36m
W G h W Fs η⨯===⨯有物总 14.变小不变
解析:变小 不变
[1]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2L G F L ⨯
=⨯ 150N=25N 22
G F ==⨯ [2]保持F 的方向不变,将杠杆从A 位置匀速提到B 位置过程中,如图所示:
阻力臂长度将变小。

[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G F G L F L '⨯=⨯
12
G F L F G G L '=
⨯= 所以拉力F 不变。

15.209010N 增加
解析:20 90% 10N 增加
[1][2][3][4][5]提升该物体做的有用功
180N 0.1m=18J W Gh ==⨯有用
因为14
OA OC = 所以 40.1m 4=0.4m s h ==⨯
提升该物体做的总功
50N 0.4m=20J W Fs ==⨯总

18J 100%100%=90%20J
W W η=⨯=⨯有总 因为W 总=W 有用+W 额,所以,克服木棒重力做的额外功
20J-18J=2J W W W =-=额总有用
因为14
OA OC = ,B 为OC 的中点,所以OB = 2OA ,所以,由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可知,当物体上升0.1m 时,B 点(重心)将上升h '=0.2m ,不计摩擦和绳子重,由W 额= G 木h '可得木棒重
2J =10N 0.2m
W G h '==额木 不计摩擦,如果将拉力从C 点移动至B 点,提高相同的高度,有用功不变,总功减小,机械效率将增加。

16.84不变
解析:84% 不变
[1]物体匀速运动,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是平衡力,由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摩擦力的大小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一样,则
f =F 拉=8.4N ,
此时动滑轮的效率
η=8.4N =2225N
W fs f W F s F ==⨯⨯有总=84%; [2]由图可知,0-6s 内,物体运动3m ,6-12s 内,物体运动1m ,由v =
s t 可知,6-12s 内,速度较小,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不变,弹簧测力计示数也不变,则绳子自由端拉力不变,由η=2f F
得到机械效率不变. 17.45×10﹣5【分析】将物体全浸入水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加上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据此求物体的重力;知道物体浸没水中受到的浮力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物体的体积)
解析:4 5×10﹣5
【分析】
将物体全浸入水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加上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据此求物体
的重力;知道物体浸没水中受到的浮力,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物体的体积)。

[1][2]由称量法F 浮=G ﹣F 示知,物体受到的浮力加上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等于物体重力,即物体的重力为
G =F 浮+F 示=0.5N+0.9N =1.4N
由阿基米德原理F 浮=ρ水V 排g 可得,物体的体积
V =V 排=330.5N 110kg/m 10N/kg
F g ρ=⨯⨯浮水=5×10﹣5m 3 18.变大215×103
解析:变大 2 1.5×
103 (1)[1]由图乙可知,当
h =0
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 ,即物体A 的重力是3N 。

(2)[2]浸没前,物体A 逐渐浸入水的过程中,容器内水的深度增大,由p =ρgh 可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大。

(3)[3]由图乙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 ′=1N
物体A 受到水的浮力
F 浮=
G -F ′=3N -1N=2N
(4)[4]物体A 的体积
V =V 排=332N 110kg/m 10N /kg
F g ρ=⨯⨯浮水=2×10-4m 3 物体A 的密度
ρ=-433N 10N /kg 210m
m G V gV ==⨯⨯=1.5×103kg/m 3 19.减小增大压力有益
解析:减小 增大压力 有益
[1]转轴处加润滑油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

[2]刹车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3]刹车时,刹皮与轮毂间的摩擦能让车停住,是有益摩擦。

20.直线传播漫【解析】立竿见影是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结果;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清荧幕上的画面是因为光在荧幕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故答案为:直线传播;漫【点睛】本题考查了光在均匀 解析: 直线传播 漫
【解析】“立竿见影”是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结果;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清荧幕上的画面,是因为光在荧幕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漫.
【点睛】本题考查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和漫反射现象,分析问题时注意反射光线
是向一个方向还是向各个不同方向.漫反射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多注意这方面的应用,积累对漫反射应用的了解,做到活学活用。

三、解答题
21.8J 9J 88.9%
(1)[1]根据杠杆平衡条件1122Fl F l =可得
221140N 0.8m 80N 0.4m
F l F l ⨯=
== (2)[2]拉力F 所做的有用功为 40N 0.2m 8J W Gh ==⨯=有用
[3]拉力F 所做的总功为
90N 0.1m=9J W Fs ==⨯总
[4]杠杆的机械效率为
8J 88.9%9J
W W η===有用总 答:(2)拉力F 所做的有用功为8J 、总功为9J 、杠杆的机械效率为88.9%。

22.(1)2700J ;(2)90%;(3)100N ;(4)1125N
(1)提升货物时做的有用功为
27001m 2700J N W Gh ⨯===有用
(2)拉力做总功为
N 10003m 3000J W Fs ⨯===总
则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2700J 100%90%3000J
W W η=
⨯==有用总 (3)额外功为 3000J 2700J 300J W W W =-=-=额外总有用
则摩擦力为
300J 1003N m
W f s ===额外
(4)若如图所示的η=80%的滑轮组来提升该物体,即
100%Gh Gh G F s nF h nF η'=
⨯==''''
则拉力至少为 N 270012%
N 15380G F n η'==='⨯ 答:(1)提升货物时做的有用功为2700J ;
(2)斜面的机械效率是90%;
(3)摩擦力为100N ;
(4)若如图所示的η=80%的滑轮组来提升该物体,需拉力至少为1125N 。

23.75% 500 100
[1]此过程所做有用功
500N?3m=1500J W Gh ==有用
所做总功
400N?5m=2000J W Fs ==总
斜面的机械效率
1500J 100%?100%=75%2000J
W W η=
⨯=有用总 [2]此过程所做额外功 2000J-1500J=500J W W W =-=额外总有用
[3]斜面上的摩擦力
500J =100N 5m
W f s =
=额外 24.2×103kg/m 3 1960Pa 大于
(1)[2]甲的密度 ρ甲=-332kg =110m
m V ⨯甲甲=2×103kg/m 3 (2)[2]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F 甲=
G 甲=m 甲g =2kg×9.8N/kg=19.6N
因为甲的体积为1×
10-3m 3,所以甲的边长为0.1m ,甲的底面积 S =0.1m×0.1m=0.01m 2
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
19.6N ==0.01m F p S 甲甲甲=1960Pa (3)[3]甲、乙被切去相等质量并叠加后,对水平表面的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减小,所以压强都变大,且面积减小得多的压强增大得多;因为
p 甲=m g S 甲甲
,p 乙=m g S 乙乙 p 甲=p 乙
m g S 甲甲=m g S 乙乙 由图可知
S 甲<S 乙
所以
m 甲<m 乙
沿竖直方向截去质量相同的部分,甲减少的质量与总质量的百分比大于乙减少的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因此甲减小的面积大于乙减小的面积,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不变,面积减小越多,压强增加越大,故p 甲′大于p 乙′,即
p 甲′-p 乙′>0
25.(1)31.8g/cm ;(2)700N
解:(1)由表格数据知道,车架的质量为4.5kg ,车架材料的体积为2500cm 3,则碳纤维车架的密度
3334.510g 1.8g/cm 2500cm m V ρ⨯=== (2)由G mg = 知道,朱晓云和自行车总重
g (60kg+10kg)10N/kg=700N G m ==⨯总总
答:(1)碳纤维车架的密度是1.8×
103kg/m 3; (2)朱晓云和自行车总重是700N 。

26. 缩小 15 .
【解析】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物距u 、像距v 、焦距f 满足
111u v f
+=,由题知u+v=45cm , 所以第一次成像时,物距为u ,像距为v=45cm ﹣u ;第二次成像时,物距u′=u ﹣15cm ,像距v′=60﹣u ,
则: 11145u cm u f +=-; 1111560u cm cm u f
+=--; 两式联立,解得:u=30cm f=10cm .v=45cm ﹣30cm=15cm ,
将凸透镜从成第一个像的位置向蜡烛移动15cm 得到第二个像,这说明第一次成像比第二次成像时的物距大,物距大于像距,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

根据光路可逆知第二次的物距为15cm ;
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可知,经过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故连接AA',AA'与主光轴的交点为凸透镜的光心,据此画出凸透镜,如图: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