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1、管窥蠡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隘、很片面。

2、通假字:虽与府吏要(通“邀”)
3、文言实词:1.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通“晤”)趣舍万殊(通“取”。

教材注
释为:趣,趋,趋向,取向。

)2.一词多义(1)修:修禊事也(动词,做,从事)茂林
修竹(形容词,高)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2)一:其致一也(统一,一致)悟言一室
之内(数词)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把……看作一样)3.词类活用(1)形容词活用为
名词。

群贤毕至(贤才)不知老之将至(老年)况修短随化(寿命的长(短))(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齐彭殇为妄作(把……看作相等)(3)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以游目骋怀(使……纵展;使……驰)所以兴怀(使……兴起)
4、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

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5、烜赫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

6、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7、【籍贯】如王临川——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柳河东——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顾亭林——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

8、文言虚词:以(1)介词,把。

以五百岁为春(2)介词,用。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3)介词,凭。

奚以知其然也
9、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0、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指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是指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

11、谤:bang ①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毁谤,诽谤。

《史记•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12、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形容创作的艰苦。

13、弱势与XX——《包身工》:60年前,在上海,有一群和我们年纪相仿的女孩被人骗到上海日本纱厂当女工,从此阳光永远和她们绝缘,陪伴她们的是无尽的黑夜与屈辱。

到了现代社会,虽然包身工制度已经不存在了,但同样的管理工人的手段还在个别地方零星存在着。

我们常常用“现代包身工”来指代这些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工人。

生活总是这样,总有一些污*妨碍我们对鲜花的赞美。

大家不必灰心失望,只要正义在我心,生活将永远阳光灿烂。

14、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15、文言句式:疑问句。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

(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问语气)。

(3)彼且奚适也("奚",表示疑问语气)。

16、色厉内荏:外表强硬,内心空虚。

17、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
18、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

19、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1、因人之利而敝之(损害)2、肆其西封(扩张、延伸)
20、理解下列词语:《蜀道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

形容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

21、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是韩愈和柳宗元。

韩愈的代表散文有《师说》《马说》《祭十二文》,柳宗元的代表作有《捕蛇者说》《童区寄传》《黔之驴》。

22、pí通“披”。

①穿,披。

《史记•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②分散,散开。

《史记•屈原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
泽畔。


23、【重点内容探究】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的史实,或语言文字,以说事为由头,使词句变得含蓄与典雅,即称“用典”。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虽所写的年代不同,分别是辛弃疾中年时和晚年时的作品,但用典抒怀却是一致的,具体说来这两首词的用典有如下的一些特点:一、把历史故事用入词中,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下阕,诗人连用数典,表达了他的理想、抱负和万般无奈的矛盾心情。

“休说”三句,用晋人张翰典,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再用三国许氾典(“求田问舍”三句),
作者登临远望故土而生情,谁无思乡之情,作者自知身为游子,但国势如此,如自己一般的又何止一人呢?作者也许是说,我很怀念家乡但却绝不是像张翰、许汜一样,我回故乡当是收复河山之时。

(“可惜流年”三句)但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光阴虚度,壮志难酬的痛苦又怎么能忍受呢?这三个典故,孤立看来,可说是风马
牛不相及,但辛弃疾巧妙地将其连为一体,不仅深刻真挚地表达了自己欲图抱负而不能的痛苦心情,而且三个典故含意逐步加深,产生了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使典故有了新的'生命力。

二、把历史人物融入词中,借古人来表达自己的爱和恨《永
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运用了四个典故:孙仲谋——怀念英雄,表达收
复失地的理想;寄奴——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刘义隆——借古讽今,暗喻南宋现实;廉颇——自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

他要古人出来代他说话,他对这些古人
或爱或憎,或鄙视或仰慕,他把这样强烈的情感倾注于早已僵死的古人身上,重新赋予他们以生命,从而使他们个个都立体地展示在我们面前,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三、把前人诗句化入词中,来表达自己胸中意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上阕,“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

皮日休《缥缈峰》:“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山如碧玉”,是此句用语所出。

那山就像一个饰以玉簪,梳着螺髻的满面愁容的女子,前人固有用“玉簪”“螺髻”写山的,可“献愁供恨”,却惟有辛弃疾可得。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第一个动作是“把吴钩看了”,借用杜甫《后出塞》诗“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第二个动作“栏干拍遍”,妙用刘孟节诗“读书误我四十年,
几回醉把栏干拍”。

化用这些诗句,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事类》云:“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
今。

”这句话既说明了用典的目的是引用古代来验证现在,又揭示了用典的特点是根据具体的事例来比照抽象的义理。

辛弃疾是用典高手,大量运用社会和人事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他写忠愤感慨,不是口号,不是概念,而是用了许多典故来体现的,不同于那些肤浅叫嚣的词。

好的词要有含蓄蕴藉、委婉曲折之美,在婉约中要有寄托寓意,豪放中要有委婉曲折,辛弃疾全做到了。

24、文言虚词:1.以:(1)介词,把。

引以为流觞曲水(2)介词,因为。

犹不能
不以之兴怀(3)连词,用来。

亦足以畅叙幽情2.于:(1)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2)介词,对或在。

暂得于己(3)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当其欣
于所遇(4)介词,到。

终期于尽3.为:(1)动词,作为,当作。

引以为流觞曲水(2)动词,成为。

已为陈迹4.之:(1)结构助词,的。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虽
无丝竹管弦之盛(2)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仰观宇宙之大(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独立性。

夫人之相与/不知老之将至(4)动词,到,往。

及其所之既倦(所之:
所喜爱的事物)(5)代词,它。

感慨系之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5.所: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

(1)或因寄所托(2)当其欣于所遇(3)及其所之既倦
25、余能可贾:还有力量没有用完。

26、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27、尚书:六部行政长官。

28、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29、肇锡余以嘉名(同“赐”).
30、比喻三要素:A本体B喻体C喻词
31、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32、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

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如《送东阳马生序》中“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33、词类活用动词形容词作名词:1、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2、
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34、六种句子成分:A主语B谓语C宾语D补语E定语F状语
35、如数家珍: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36、易错成语50例:1、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

现多用以表示不
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2、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3、筚路
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形容创作的艰苦。

4、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

比喻无济于事。

5、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简朴。

6、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7、不为已甚:指对别人的责
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8、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9、不容置喙:
不容别人插嘴。

10、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11、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之意。

12、不
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13、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
论。

14、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

15、分庭抗礼: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16、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
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17、管窥蠡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隘、很片面。

18、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19、怙恶不悛:坚持作恶,
不肯悔改。

20、讳莫如深:隐瞒的再没有比它更深的了。

21、济济一堂:形容很
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22、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

23、间不容发:距离
极近,中间不能放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24、见微知著:见到微小
的迹象,就能察知发展的趋势。

25、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26、胶
柱鼓瑟: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27、开门揖盗: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

28、梁上君子:代称窃贼。

29、屡试不爽:屡次实验没有差错。

30、鳞次栉比:
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的很密,很整齐。

31、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形容严格执行法令。

32、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

33、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34、如数家珍: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35、三缄其口:形容说
话过分谨慎,不敢或不肯开口。

36、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
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37、色厉内荏:外表强硬,内心空虚。

38、尸位素餐:空
站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

39、拾人牙慧:拾取人家只言片语当作自己的话。

40、石破天惊:多用来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41、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
升官,他的同伙也相互庆贺有官可做。

4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只要为人
真诚,忠实,为人品德高尚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景仰。

43、为渊驱鱼、为丛
驱雀:比喻不善于团结或笼络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敌人方面去。

44、文不
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45、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

46、
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

形容勤于政务。

47、烜赫一时:
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

48、虚与委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49、
一傅众咻:一人教,众多的人干扰。

50、余能可贾:还有力量没有用完。

37、我国第一部词典是《尔雅》,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编写的《说文解字》。

38、不容置喙:不容别人插嘴。

39、文言虚词:之(1)助词,的。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
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3)代词,它。

而莫之夭阏者(4)代词,他。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5)代词,这些。

之二虫又何知(6)动词,到,往。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40、以、为、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用,作为,招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