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比较句肯否定形式的“不对称”现象一以“一样”“不一样”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比较句肯否定形式的“不对称”现象一以“一样”“不一样”为例
作者:万筱铭
来源:《语文学刊》 2013年第3期
○ 万筱铭
(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广州天河510631)
[摘要]在“A x B一样y”中,“一样”有三种语用含义:一种是对A和B的某种共同因素进行是非判断,我们叫做“是非比较”;第二种是对A和B的某种具体的共同因素进行程度
上的比较,我们叫做“程度比较”;第三种是对具有某种具体的共同因素的A和B 进行范围上
的整合归并,从而与其他不具备这种因素的事物区别开来,我们叫做“范围比较”。
在“A x B 一样y”中,“一样”充当一定的句法成分,后面往往跟一些词或句子。
然而在这种句型的肯
否定形式中,“一样”与“不一样”对后面词或句子的选择限制条件是不完全对称的。
留学生
由于认识不到这种“不对称”,常常出现类推性错误。
[关键词]不对称;是非比较;程度比较;范围比较;凸显式否定;范围否定
中图分类号:H19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3)03-0122-02
一、引言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很多留学生由于对规则的泛化,生成了许多不合乎汉语作为母语的人
的语言习惯的句子。
而其中有些泛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对现代汉语中“不对称”知识的
缺乏。
不对称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语言学界已经有许多的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宋德生在《语言不对称现象及其认知机制》中,主要针对语言中的“不对称”现象本身进
行分析说明(将语言中“不对称” 现象分为语音的、语义的、语法的等等)。
赵聪的《多元视角下的语言不对称现象解读》则主要研究造成语言中“不对称”现象的原因(有心理感知方面
的原因,有修辞认知方面的原因,也有语用方面的原因)。
按研究对象来分的话,本文属于是
针对语言中“不对称”现象本身进行分析说明的。
具体说来,本文主要就“A x B一样y”中,“一样”“不一样”对y的选择限制情况,谈谈“一样”“不一样”在组合搭配上的“不对称”。
前人对“一样”“不一样”的不对称现象
的研究,如郑巧斐的《“一样”与“不一样”比较句的不对称》,主要是把“一样”视为用来
表示两种事物或性质在某一方面相同或相似,因此,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这两种结构在对后面
的形容词类成分的选择限制方面是不对称的。
而本文则认为,应该从语用意义的视角来分析“A x B一样y”中“一样”“不一样”的不对称情况。
二、“A x B一样y”肯否定形式的不对称
下面我们根据“A x B一样y”的三种不同的语用类型对“一样”“不一样”的“不对称”现象进行分类。
(一)是非比较
“是非比较” 是对A和B的某种共同因素进行是非判断。
在这种语用类型中,“一样”主要是对A和B是否具有共同因素进行一个笼统的判断,而不是对某个具体的因素进行比较,所
以“一样”在句中充当表语,比较的结果往往有“一样”或“不一样”两种情况。
因此在是非
比较类的“A x B一样y”中,“一样”“不一样”往往是对称的。
“是非比较”有两种情况:
1.“A x B一样”,我们将其视为在交际双方都能理解的前提下,y被省略了。
如:
(1)我和他一样。
(2)那一份年轻人的淳朴和热情,和沈从文先生第一次来到北京时一样。
(3)我的生活和普通中国百姓的生活一样。
(4)我的路和其他人一样,但我总觉得,有些事不一样。
以上例句中的“一样”都可以用“不一样”来否定。
2.“A x B一样,+句子”,其中“一样”充当前一分句的表语,比较的共同因素是后面的
整个分句。
如:
(5)刘斌和我一样,他也是一个“北漂”画家。
(6)第三天和第二天一样,她让我给她画了一个肖像后又走了。
(7)他的经历和我几乎一样,也是不满美院的机械生活,不顾父母的死活劝阻,中途辍学。
(8)他和我一样,想出国玩玩。
以上例句中的“一样”也都可以用“不一样”来否定。
(二)程度比较
在“程度比较”类的“A x B一样y”中,“一样”充当状语,对后面的某个具体的共同因素进行程度上的比较,其比较的结果就不仅仅是“一样”“不一样”那么简单了。
因此在“程
度比较”类型的“A x B一样y”的肯否定形式中,“一样”和“不一样”的使用条件是不完全对称的。
“程度比较”分为两类:
(1)“典型类比”,是通过与带有某特征的典型事物B相比,以突出A的此特征。
这一类的比较有些许“类比”的意味。
因此,通常我们不对这种类比进行否定。
如:
(9)有些人一看见批评资产阶级自由化,就和西班牙斗牛看见红布一样激动。
(10)他说,获得第二名和获得冠军一样高兴。
(11)每个人的脸色跟土一样难看极了。
(12)他和正常儿童一样学习、生活着。
(2)“常规比较”,仅仅是将A B的某个具体的共同因素进行程度上的比较。
如:
(13)他和我一样高。
(14)当看到你们的小狗发病而离开你们时,我心里和你们一样难过、悲伤。
(15)我新买的衣服和你上次买的那件一样便宜。
(16)吉姆和约翰一样淘气。
可见,此类句子多数不能用“不一样”进行否定。
即便是像“高”这样能够被具体衡量的特征可以说“不一样高”,但其表达的重心还是在“谁高,谁低”,而不在“不一样高”。
(三)范围比较
和“程度比较”相同,“范围比较”类中的“一样”也是充当状语,对后面的某个具体的共同因素进行比较,其比较的结果也不仅仅是“一样”“不一样”那么简单。
因此在“范围比较”类的肯否定形式中,“一样”和“不一样”的使用条件也是不完全对称的。
因为“范围比较”是对具有某种共同因素的A和B 进行范围上的整合归并,因此在“一样”后面往往跟一个表示范围的副词“都”,只是这个“都”时隐时现,但不管怎么,我们都能感觉到它。
如:
(17)弟弟和我一样都很高。
(18)罗兰和我一样准备出国。
(19)他和他的父亲母亲一样喜欢说话。
(20)天蝎座和人马座一样,(都)位于黄道的最南边。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应对“一样”“不一样”的不对称现象
上文中,我们根据“A x B一样y”的三种不同语用类型对“一样”“不一样”的“不对称”进行了分类。
从以上例句我们可以看出,“一样”“不一样”不对称,主要是指程度比较和范围比较。
接下来,我们就针对这两类比较,结合以上例句,对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对“一样”“不一样”的“不对称”进行分析说明。
(一)凸显式否定
“程度比较”,从语用上来说,是以B为参照标准,表示A 在y方面的程度接近于B,借此来突出A的特征。
其中,“典型类比”,是通过与带有某特征的典型事物B相比,以突出A 的此特征。
这一类的程度比较有些许“类比”的意味,因此,我们通常不对其进行否定。
而“常规比较”则可否定。
但从上述例句可见,此类句子多数不能用“不一样”进行否定。
即便是像“高”这样能够被具体衡量的特征可以说“不一样高”,但其表达的重心还是在“谁高,谁低”,而不在“不一样高”。
这种“常规比较”是对其具体的某个特征进行程度上的比较,因此,哪怕其程度不“一样”,也要以凸显的方式来对其进行否定。
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凸显式”(即差比)的方式否定:“A比|没By”,直接凸显A与B 在y方面的差距,更具有强调、突出的意味。
如:
他比|没我高。
当看到你们的小狗发病而离开你们时,我心里比|没你们难过、悲伤。
我新买的衣服比|没你上次买的那件便宜。
吉姆比|没约翰淘气。
说到“凸显式否定”,就涉及同范畴差比和不同范畴(即跨范畴)差比的问题。
同范畴的
差比,是指比较的两者属于同一范畴,只不过程度上有些差别,本质上是相同的。
所以同范畴
的差比,可以用“比……还”和“比……更”句式来表达。
如:
他比我还高。
当看到你们的小狗发病而离开你们时,我心里比你们更难过、悲伤。
我新买的衣服比你上次买的那件更便宜。
吉姆比约翰还淘气。
而不同范畴的差比,是指比较的两者属于不同范畴,本质上就是不同的。
不同范畴的差比,可以通过直接对不属于y范畴的一方进行否定的方式来否定。
如:
他|我不高。
当看到你们的小狗发病而离开你们时,我|你们心里不难过、不悲伤。
我|你新买的衣服不便宜。
吉姆|约翰不淘气。
(二)范围否定
因为“范围比较”是对具有某种共同因素的A和B 进行范围上的整合归并,所以在否定时,我们应该针对其范围进行否定。
“范围比较”不能用“不一样”直接否定,“一样”后面往往有表示范围的副词“都”,“一样”和“都”均可连接A B,将其联系成一个“类”或“整体”,表示它们在某方面具有
共性。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都”否定的方式,来对范围进行否定。
弟弟和我不都很高。
罗兰和我不都准备出国。
他和他的父亲母亲不都喜欢说话。
天蝎座和人马座不都位于黄道的最南边。
因为“都”是指[A+,B+],其否定形式有“不都”和“都不”两种。
“不都”属于部分
否定,是指[A+,B-]或[A-,B+]。
而“都不”属于完全否定,是指[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