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可使人精神高雅(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可使人精神高雅
我本愚钝之人,是读书救了我。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说我身上有什么优点的话,就是从小到现在我对读书怀有割舍不掉的爱好,并从读书中受益匪浅。
小时候家里除《毛选》外,我无书可读。
即使公社书店里有可看的书,但大人能给孩子买几本书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家里常常因为没钱倒煤油晚上都黑坐着。
我对书“非借不能读也”深有体会。
有些人家庭条件稍好,也能给孩子买些书,我总能想办法从他们那里借到一本小说或几本小人书,那就是欣喜若狂的事了。
但借到的书有时间限制,一般过不了夜,到还书的时间倘若没读完,我内心十分地着急,只好按时还给人家,怅然若失之情难以言表,我对名著的接触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上初中那会儿,就是通过看小人书和读小说,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名著的内容基本上领略了全貌。
现在回忆起来某些人物形象还历历在目。
那时候,能广泛接触到的书大多是一些革命战争题材类的,还有一些内容是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的小人书,而我尤喜内容是彩绘的。
《闪闪红星》中的潘冬子,《小兵张嘎》中的张嘎,《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这些勇敢而高大的英雄人物,常常出现在我的梦里,编制了我少年时的理想,或多或少塑造了我的性格——少年时玩“打仗”的游戏,我手握自制的“李逵板斧”,挥舞起来像一阵旋风,总能勇敢地“冲锋”在前,从不怕“死”。
上高中那几年,由于家庭的变故、高考的压力以及对前途的担忧,我一心考大学的心情极为迫切,所谓的“闲书”自然读得少了,但利用寒暑假我还是忍不住要倒腾几本小说读读。
虽然学习上的压力很大,但是一旦抱上心仪的小说就能入迷地读下去,特别是当书中的故事、情节引起自己共鸣的时候,我尘封的激情就会被重新点燃,觉得读书是一种巨大的精神享受,并不觉得影响了学习。
当时,我读得最多的是张贤亮、路遥、贾平凹的作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因读了他们的作品心情很冲动,对他们很崇拜,也做起了一个长长的“作家梦”,大有不能自拔之感,我的思想也深受熏陶和感染。
从高加林身上,我联想到隔壁家的高中学生黑蛋,黑蛋的悲剧就在于当爱情和事业无果的时候,精神受到很大的刺激,得病进了精神病院,到现在头脑还不清整;我大姐的人生遭际与刘巧珍何其相似……说起来令人伤悲。
从他们身上我在逐渐认识何谓社会、何谓人生、何谓命运,进而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如果考不上大学,我的命运将会如何?显然父母的命运就是我的归宿。
大学几年,只要是自己能支配的时间,我大多泡在学校的阅览室里。
那段时间,也许是以前从未接触过外国文学的缘故,我对外国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外国文学老师给我们开了一个长长的书单,我选择性的读了其中的一部分。
最初接触的是《希腊神话》,后来陆续读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乔万尼·卜伽丘的《十日谈》、司汤达的《红与黑》、莫里哀的戏剧《伪君子》等。
读这些作品,我了解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历史背景和风土文化,扩展了我对世界的认知能力,也引发了我对诸多人生社会问题的思考。
其中有些人物故事,经常会闪现在我的头脑里,挥之不去。
由于知识阅历所限,对每部作品主题思想的认识、人物形象现实意义的理解还是比较肤浅。
比如《复活》,如何理解“复活”,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这两个人物命运的结局令我十分不解,他们的爱情故事代表了两个阶层的交往与对立,他们的思想从本质上是不相通的——原来人生美好的爱情是有阶级性的——这是我后来才明白的道理,但还是不深刻;在现实生活中,于连、答丢夫之类的人和事也会不经意地听到遇到,让人在闲谈调侃中不禁哑然失笑,历史与现实有时会惊人的相似,只是灵性十足的人不长记性。
读书笔记实例九
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
提纲式--政z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
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
摘录式--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
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
仿写式--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
评论式--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
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
心得式--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
即随感。
存疑式--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后再分别进行询问请教,达到弄懂的目的。
简缩式--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了一篇较长文章后,可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
折叠摘要式
即将书中或文章中一些重要观点、精彩精辟语句,有用数据和材料摘抄下来,目的是积累各种资料,为科研、教学、学习和工作作好准备。
可按原书或原文系统摘录;也可摘录重要论点和段落;还可摘录重要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