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犯罪地理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城市犯罪地理分析
X
程连生 马丽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系)
摘 要 论文在分析城市刑事犯罪机理和犯罪环境类型的基础上,探讨了北京城市犯罪的特点和时空分布规律,并从维护社会治安的角度讨论了犯罪警示区的划分及社会综合治理措施。

关键词 北京 城市犯罪 犯罪潜育类型
犯罪现象是长期困扰人类社会的一大难题。

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集中,犯罪现象更显现出频发性、智能性和破坏性的特点。

本文试图通过犯罪机理和犯罪环境的分析,揭示北京城市犯罪的特点及时空分布规律,目的是为北京监控和打击刑事犯罪活动提出一些参考依据。

1 犯罪环境结构和犯罪潜育类型分析
1.1 犯罪环境结构
一般认为刑事犯罪是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美国犯罪学家阿伯拉哈姆曾将犯罪行为(C)、主
体犯罪倾向(T )、外界情景诱因(S)和主体心理抗拒力(R )之间的关系,表达为C=(T +S)/R 的关系式。

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犯罪的机理,但未触及引发犯罪的欲望与倾向的社会因素。

我们认为,刑事犯罪是行为主体(Z )、犯罪对象(D )、社会教育(J )和监控防范(K )等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见图1-1),
其中主体因素是决定能否犯罪的主导因素。

1.1.1 行为主体(Z ) 指环境中的人,这是致罪的关键因素,它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可能是个社会的人(Z 1),另一方面它又可能是个自然的人(Z 2)。

前者遵纪守法,有一定的道德规范和是非善恶标准,能凭理智和良心指导自己的行为。

后者是人格中仍保留着自私、残忍、好斗的动物本能,容易因发泄私欲而走上犯罪道路。

行为主体的人格属性不是固定的,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社会人可以转变为自然人,自然人也可以转变为社会人。

1.1.2 犯罪对象(D) 这是指罪犯袭击的人和物,是导致犯罪的外界情景和诱因,其分布形式有分散(d 1)和集中(d 2)两种类型。

城市人口和财富高度集中,是引发犯罪的主要场所,而且城市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冲突频繁,以
及因激烈竞争所导致的绝望和贫穷等,也会使一些人因心理失衡而犯罪。

农村人口和财富相对集散,社会结构稳定,人口流动甚少,发案率也较小。

1.1.3 社会教育(J) 行为主体人格属性的变化,取决于其接受的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分正面教
 1997年6月 HUMAN GEOGRAPHY Jun.1997
X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9471028阶段成果
8人 文 地 理
育(J1)和反面教唆(J2)两种。

前者可以把罪犯改造为好人,后者则能把好人变为罪犯。

1.1.4 防范监控(K) 这是抵制犯罪的社会因素,从力度上可分为严密监控(K1)和松散监控(K2)两种情况。

前者能抵制罪犯的私欲膨胀,杜绝和减少社会犯罪。

后者是助长罪犯私欲,使其能肆无忌惮地从事各种犯罪活动。

1.2 犯罪潜育类型
根据产生犯罪行为的机理,我们将行为主体(Z)、犯罪对象(D)、社会教育(J)和防范监控(K)等因素构成的社会环境称之为犯罪潜育环境,其排列组合的数量=C12(Z)×C12(d)×C12(J)×C12(K)=16。

根据每个犯罪潜育环境中所包含的致死因素的多少,可将其划分为如下类型:
1.2.1 案件频发型 特点为Z2d2J2K2构成的犯罪潜育四边形。

由于其中的4个要素皆为致罪因素,所以此类型犯罪率最高。

1.2.2 案件多发型 包括Z1d2J2K2、Z2d2J1K2、Z2d2J2K1、Z2d1J2K2等4个犯罪潜育四边形,由于其中的4个要素中有3个是致罪因素,故此类型发案率也较高。

1.2.3 案件间发型 包括Z1d1J2K2、Z1d2J2K2、Z1d2J1K2、Z2d1J1K2、Z2d2J1K1、Z2d1J2K1等6个犯罪潜育四边形,由于其中的4个要素中仅有两个是致罪因素,故发案概率为0.5。

1.2.4 案件偶发型 包括Z1d1J2K1、Z1d1J1K2、Z1d2J1K1、Z2d1J1K1等4个犯罪潜育四边形,由于其中的4个要素中仅包含一个致罪因素,故此类型发案率极少。

1.2.5 案件无发型 其特点是只有一个由Z1d1J1K1构成的犯罪潜育四边形。

由于其中的4个要素皆为非致罪因素,故此类型无案件发生,社会最安全。

2 北京城市犯罪的类型与特征
2.1 北京城市犯罪的主要类型
1994年北京发生的各种刑事案件共计4322起,比上一年增加23.7%,几乎各种类型的刑事案件均有发生,但比重有差别。

根据城、近郊区1994-1995年1064起抽样案例分析,盗窃占40.5%,抢劫占15.0%,诈骗占9.9%,流氓占9.2%,伤人占3.6%,凶杀占3.3%,强奸占1.5%,其它如贩黄、贩毒、卖淫、赌博、拐卖人口等案件占17.0%。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北京的刑事犯罪中,以物为犯罪对象的案件占绝大比率,即以攫取钱财为目的犯罪活动最频繁。

2.2 北京城市犯罪的特点
2.2.1 重大案件持续上升 80年代初,北京的恶性凶杀持枪抢劫、巨额侵财等重大案件仅占各种刑事案件总数的10%左右,到80年代末已超过25%,而1992年更激剧上升至34.6%。

2.2.2 流窜犯突出 据统计,北京发生的重大、恶性案件,有40%以上是外来人口中犯罪分子干的,近年来政法机关打击处理的违法犯罪分子中,大约有60%是外来人口。

2.2.3 团伙犯罪猖獗 在北京近郊,有外来人口聚居的所谓“河南村”、“浙江村”、“安徽村”、“新疆村”。

一些人利用同乡,或在做工、做买卖中相互结识的关系,相互勾结,串通一气,设立各种犯罪窝点,结伙进行盗窃、抢劫、诈骗、贩毒等犯罪活动。

由于其有组织、有预谋,这种犯罪最容易得手,危害极大。

3 北京城市犯罪的时间分布
由于城市居民出行规律以及外来人口流动的时间差异,罪犯和犯罪对象也有相对集中和分散的时间,所以北京的刑事犯罪在时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我们试图用“时位商”的概念来阐述这种不平衡,其表达式为
Sh=V i/6V i/n(3.1)
这里Sh 代表时位商,sh ≥1、sh=1和sh<1分别表示某时间发案率大于、等于和小于全市的平均水平;V i 表示i 时间的发案数,i=1,2,……n 表示时间单位数。

3.1 犯罪的时间变化
3.1.1 犯罪的月变化 利用(3.1)式计算出北京城区和近郊区各月份的犯罪时位商,并以此作出犯罪现象的月变化图(见图3—1)。

从图中可看出,在一年之中,发案最高的是5月份,时位商高过1.40,此时正是城市居民工作社交、旅游出行最多、人口流动最频繁,以及外来人口最集中的时间。

发案最少的是2月和7月,时位商分别只有0.54和0.79,此时正好是春节以及三夏和三秋等农忙季节,外来人口大量回流,犯罪主体和犯罪对象都呈相对分散
状态。

3.1.2 犯罪的日变化 北京的刑事犯罪现象,在一天之内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

根据850个抽样案例分析,1-6时发案116起,时位商为0.78;7-12时发案219起,时位商为1.03;13-18时发案199起,时位商为0.94;19-24时发案266起,时位商为1.25。

总的趋势是夜间发案高于白天,晚上发案最高。

另外各时段发案最高值出现的月份也有差异:夜值最高值出现在5月份;上午最高值出现在8月份;下午最高值出现在3月份;晚上最高值也出现在5月份。

这种现象与其它城市基本相似,主要是由于夜间社会监控松散,夏天居民晚间户外活动增多,为罪犯作案提供了良机。

3.2 各类犯罪的时间倾向
3.2.1 各类犯罪的月变化 以获取财物为目的的抢劫、盗窃、扒窃、诈骗等犯罪活动,主要集中在5月和10月,时位商分别为1.30和1.41,2月和7月发案较少;伤人、凶杀犯罪主要集中在6月和8月,时位商分别为1.74和1.56,2月和7月发案较少,时位商只有0.55和0.28;流氓、强奸犯罪主要发生在5月和6月,时位商分别为3.16和1.84,发案较少的是1月和2月,时位商均为0.26。

3.2.2 各类犯罪的日变化 各类犯罪活动在一日之内分布也有明显的规律性。

扒窃犯罪主要发生在白天,在早晚高峰的公共汽车上和顾客拥挤的大型购物中心发案最多;强奸犯罪白天多于晚上,最多在13-18时,时位商为1.85;最少在1-6时,时位商仅0.62;流氓犯罪晚上多于白天,发案最多的是19-24时,时位商为1.89,发案最少的是7-12时,时位商为0.10;抢劫和盗窃犯罪都是夜间多于白天,前者峰值在19-24时,时位商为1.70,最低值在7-12时之间,时位商为0.50。

后者峰值在1-6时,时位商为1.33,最低值在13-18时,时位商仅为0.57。

上述这些现象,也都是由于人流、物
流特点及其所处的监控环境松、紧造成的,与其它城市的表现也大致相同。

[2]9
程连生、马丽:北京城市犯罪地理分析
4 北京城市犯罪的空间分布
由于犯罪潜育环境的空间差异,北京城市犯罪的地域分布也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见图4-1),我们试图用区位商的概念揭示这种不平衡性,其表达式为
Q i=(f i/p i)(6f i/6p i)(4.
1)
图4-1 部分已破案例的空间分布
在这里,f i和p i分别表示街道(乡)的案例数和人口数;i=1,2,……,n表示研究范围的街道(乡)数目;Q i表示某街道(乡)的犯罪区位商,Q i>1、Q i=1和Q i<1分别表示该地的犯罪率大于、等于和小于全市平均水平。

4.1 犯罪现象的空间差异
为准确揭示北京犯罪现象的空间形势,我们运用(4.1)式分别计算出北京城区和近郊区123个街道(乡)的犯罪区位商(见表4-1),并依此将它们划分为6个类型区:
4.1.1 最多发案区 位于城乡结合部,这里人口、经济、文化、景观等方面均存在城乡交错的特点,外来人口云集,社会秩序混乱,监控力理薄弱,是全市犯罪率最集中的地域,区位商多在1.50以上,犯罪多发点有三元桥、呼家楼、酒仙桥、大红门、蒲黄榆、西罗园、丰台镇、莲花池、八里庄等。

它们或位于集贸市场,或位于两区交界处,或位于公共交通枢纽。

4.1.2 较多发案区 位于二环路以内的城区,这里虽然人流、物流相当集中,也是犯罪作案的主要场所,但社会秩序较好,监控力量较强,人口密度大,故发案率低于城乡结合部。

除北京站以及大栅栏等商业繁华区发案率较高外,多数街道发案区位商均在0.50~1.00之间。

4.1.3 较少发案区 位于城乡结合部外缘,包括双井、清河、花乡等10多个街道(乡),由于城市影响减弱,发案率较少,区位商一般在0.1~0.5之间。

10人 文 地 理
表4-1 北京城区和近郊区各街道(乡)犯罪区位商
地区Q 地区Q 地区Q 地区Q 地区Q 地区Q 和平里0.53天桥 2.57建国门外0.63
洼里 2.11玉渊潭 1.87花乡0.13安定门0.88椿树 1.38双井0.25双桥0.30海淀乡 1.66南苑乡0.47交道口0.56陶然亭0.78小关0.70和平街/东升乡 1.65长辛店乡 1.67
景山 1.18广内 1.51左家庄 2.21东风/永丰/王佐0.17东华门 2.12牛街0.37三里屯0.63万寿路 1.04苏家坨/农场/建国门 2.62白纸坊0.61机场/羊坊店 1.22北安河/丰台 2.29朝阳门0.59广外 1.05团结湖/甘家口 1.04温泉0.25长辛店0.64东四0.59前门0.60劲松 1.10八里庄 4.89东北旺0.33南苑 3.49北新桥0.68崇文门0.91小红门 2.33
紫竹院0.59上庄/东高地0.43东直门 1.66花市0.90十八里店0.61
北下关0.98西山/大红门 6.31二龙路0.95龙潭0.85南磨坊 1.01北太平庄 1.18古城0.55东铁匠营0.21
西长安街0.71
体育馆 1.13王四营/东升路0.79八宝山 2.12右安门 2.12丰盛0.77天坛0.89高碑店0.78中关村0.95苹果园0.65新村 1.66厂桥 1.47永外 1.58将台0.89海淀0.42金顶0.60芦沟桥 1.39福绥境0.41呼家楼 1.40平房0.34青龙桥0.78北辛安0.49云岗 1.37新街口 1.18朝外0.66东坝0.52清河0.36广宁0.50西罗园45.06
月坛 1.48洒仙桥0.87楼梓庄0.73永定路0.18五里坨/方庄14.89展览路0.92垡头 1.19金盏/清华园0.41首钢 1.10太平桥
4.59
德外0.59八里庄0.66来广营0.40燕园0.48石景山
0.20
阜外0.60管庄 1.04太阳宫 2.03双榆树 2.34芦沟桥乡0.92
大栅栏
2.57
和平街
0.67
大屯
0.91
四季青
0.83
4.1.4 最少发案区 位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等区的边缘地带,包括王四营、苏家坨、五里坨等13个乡镇。

这里远离市区,乡村社会特征居主导地位,社会安定,发案率较低。

4.2 各类犯罪的空间倾向
不同的犯罪活动在空间选择上也有一定差异性。

凶杀犯罪主要集中在宣武区和朝阳区,分别占该类犯罪样点总数的19.0%和18.5%;流氓、强奸犯罪主要集中在宣武区,约占该类犯罪样点总数的28.3%;抢劫犯罪以丰台区和朝阳区最多,各占该类案例的17.4%;盗窃犯罪以海淀区为最多,约占该类犯罪样点总数的17.2%;诈骗犯罪以宣武区最多,约占该类犯罪样点的22.1%。

从以上分析可知,北京的凶杀、强奸、流氓、诈骗等刑事犯罪主要发生在城区,郊区次之;扒窃、盗窃等以窃取财物为目的犯罪,主要发生在城市边缘带,城区次之。

与其它城市基本相似。

5 防范监控措施
遏制犯罪的根本措施是坚持正面教育,帮助行为主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克服极端的个人主义倾向,促进“本我型”人格向“超我型”人格的转变。

除此之外,还必须严密防范监控,彻底根除一切可以诱发犯罪主体私欲膨胀的外部环境,其基本措施是:5.1 实现充分就业
不能说贫穷与犯罪有必然的联系,但因生计所迫,挺而走险变成罪犯的却大有人在。

[4]北京是国有
大中型企业相对集中的城市,每年都有一大批职工下岗待业,这些人收入微薄,生活困难,与花天酒地
11
程连生、马丽:北京城市犯罪地理分析
12人 文 地 理
的亿万富翁强烈反差之下,容易因心理失衡而走上犯罪道路。

所以发展生产,增加就业职位;利用税收杠杆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遏制两极分化;关心下岗职工的生活,组织技术培训,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等,是消除犯罪的根本措施之一。

5.2 北京是犯罪分子流窜作案的首选城市之一,仅1994年就在全市20多个外来人口聚居的地方打掉40多个犯罪团伙,收容遣返非法人员5000多名。

加强流动人口的控制和管理,对遏制城市犯罪有重大作用。

主要措施是:控制流动人口总量,加强用工、住宿和治安管理,建立建全犯罪流动人口档案跟踪制度,对违反暂住规定的给予严厉处罚。

5.3 实施重点管理
主要是划分犯罪警示区,对犯罪多发地实施强化管理。

由前所述,一个地区的发案多少,取决于流动人口规模、财物的集中程度以及社会教育和监控的力度。

所以区域犯罪警示指数J可表达为 J=(C×L×D)13/(P g i)12
在这里,C=(P C i)12,是反映财物集中程度的指标,其值等于商业网点率与商品零售额比率乘积的平方根;L=(P L i)12,表示流动人口状况的指标,其值等于流动人口比率与流动人口文盲率乘积的平方根; D=(P D i)12,为反映待业人口状况的指标,其值等于待业人口率与待业人口文盲率乘积的平方根;G=
(P g i)12,为反映社区监控力度的指标,其值等于治安人员与居委会数量占全市比率乘积的平方根。

很显然,警示指数J等于财物集中程度指标、流动人口指标、待业人口指标三者乘积的立方根与监控力度指标之比值,J愈大,发案率愈高,J愈小,发展率愈低。

参考文献
1.Dav idon,N.1981:Cr ime and Env ir onment.L o ndon:Cr oo m Helm.
2.陈征:城市犯罪时空特征分析,城市问题,1991.1。

3.王发曾:国外城市犯罪的地理研究,人文地理,1988,2。

4.Herber t, D.T.1982:T he G eog ra phy of urban Crime,L ondon:L o ngman.
THE GEOGRAPHICAL ANALYSIS OF
BEIJING URBAN CRIME
Cheng liansheng Mali
(Dep ar tment of Resources and Enviornment S cience
Beij ing N or mal Univer sity)
Abstract
Based o n the analysis of urban penal cr im e mechanism and the sorts of crim e envi-ronment,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char acter s of Beijing urban crime and the distribu-tio n law of time and space.Then,in order to defend the so cial secur ity,w e discuss the w arning predictio n area dividing and comprehensively so cial contr ol m easur e.
Key words:Beijing urban crime sorts of crime subbreed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