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澧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时量:120分钟满分:120分)
考生注意: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填写在试题卷上的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生态文明建设往往离不开生态文明教育是最佳的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当我们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1)()共生时,可以尽得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______;可以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找到______;也可以在月下荷塘的美景中偷得了片刻的______。

也可以震hàn (2)()于安塞腰鼓那抹黄土的热烈,在大自然中我们不再迷茫怅(3)()惘,寻到了精神的依托。

而当我们人类破坏大自然时,一切的美好都将销声nì(4)()迹,人类也会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湮没。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填入文中横线处的三个短语,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精神归宿②闲适淡远③宁静和欢愉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①③②
3.上文画横线的句子有句式杂糅的语病,请修改成正确的句子。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戏》的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B.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

5.古诗文默写。

诗文寄情。

(1)“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是陶渊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2)“ ,”,这是王勃高度概括了友情的深厚不在于距离的豁达之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3)“ ,”,比喻想从政而无人引荐,这是孟浩然渴望得重用的求仕之情。

综合运用。

(共6分)
6.古诗词的芬芳弥漫在四季,摇曳在心田。

澧县光明中学八(1)班组织开展了以“古诗苑漫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送别时的两种习俗。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2)走进古诗苑,你会收获许多咏花的佳句。

请你在以下诗句中,选出两句描写春天花儿绽放的诗句:______。

(只填序号)()
A.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B.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3)本次活动激发了同学们学习古诗词的浓厚兴趣。

小语坚定执着地说:“多读多背是学习古诗词的不二法门,我们一定要多多开展背诵比赛!”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二、阅读(共50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萝卜报告
①“熟食甘似芋,生吃脆如梨。

老病消凝滞,奇功真品题。

”这是古人为萝卜做的一首诗。

②萝卜又名菜菔、芦菔、萝白等,既可生吃、熟食,又可酱泡腌干,具有很好的食用和医用价值。

③萝卜是十字花科植物。

十字花科蔬菜是指任何叶子呈十字形生长的蔬菜,如绿菜花、卷心莱等。

这个家族中的蔬菜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还含有被称为硫配糖体的天然化学物质,能排除各种毒素,包括致癌物质。

有研究表明,每周吃三次十字花科蔬菜能将患结肠癌的风险降低60%。

就营养成分而言,萝卜是个“全能高手”。

④萝卜所含的维生素中,一个是维生素C,含量很高,是苹果(每百克含4毫克)的5倍,可谓“不是水果,胜似水果”。

另一个是胡萝卜素,它是制造维生素A的原料,对于皮肤和视力健康非常重要。

萝卜还含有各种酶类,如氧化酶腺素、甘酶、触酶、有助消化的
淀粉酶等。

⑤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一年四季保安康。


⑥冬季,人们的日常活动相对较少。

这时,晚秋初冬拔收的萝卜就像个消防员给人们清理胃火,同时帮助人们消食、祛痰、止咳、通利脏腑之气,对于预防疾病、强身健体大有裨益。

⑦冬吃萝卜还有一个好处:预防哮喘发作。

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很多人会出现鼻痒、咽痒、喷嚏不断、干咳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过敏性鼻炎患者鼻痒、鼻塞的症状会加剧,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胸闷、咳嗽、痰多咳不出等情况。

中医就推荐食用白萝卜、荸荠、红枣、莲子、山药等具有健脾化痰、益肾养肺的食物。

⑧谚语中说:“萝卜上市,医生没事”,可见这萝卜好生了得!
⑨许多人为饱享口福而带来的一身赘肉发愁,吃各种减肥药,钱花了,脂肪却不见减少不如吃点萝卜。

萝卜所含热量少,纤维素较多,吃后易产生饱胀感,有助于减肥。

特别是白萝卜含有促进脂肪代谢的物质,可以避免脂肪皮下堆积。

常吃萝卜可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稳定血压,预防冠心病、动脉硬化、胆石症等疾病。

⑩萝卜的辛辣味主要来自芥子油,它可促进胃肠蠕动,增加食欲,帮助消化。

萝卜中的B族维生素和钾、镁等矿物质也能帮助肠胃蠕动,有助于体内废物的排出。

⑪萝卜含有木质素,能提高巨噬细胞的活力,吞噬癌细胞。

此外,萝卜所含的多种酶能分解致癌的亚硝酸胺。

萝卜能诱导人体自身产生干扰素,增加机体免疫力,强化萝卜的防癌作用。

⑫萝卜常常出现在中药方中,用来消积滞、化痰清热、下气宽中、解毒散瘀。

民间有“萝卜一味,气煞太医”之说。

北宋的沈括在《沈氏良方》中记载,宋代王安石患有偏头痛,久治不愈,一方士以白萝卜汁加冰片滴其鼻内,稍时即止。

⑬作为大众菜,中国人把萝卜吃得“不亦乐乎”,而且在出现头疼脑热的小病时,更
是把萝卜运用得“淋漓尽致”。

比如萝卜饮:嗓子干疼,吃点生萝卜能消肿止痛;咳嗽不止,可以榨点白萝卜汁当茶饮,止咳;饮酒微醉,白萝卜汁可醒酒。

白萝卜加梨煮水可润肺、清热、化痰,尤其适合脾胃较弱的人食用。

冬日,小孩子常因内热导致积食,引发食欲不振、没有精神或低烧发热,给孩子煮些萝卜山楂冰糖水喝,效果极好。

萝卜炖羊肉是冬日里补益滋养的美食。

另外还有双银汤、蜜蒸萝卜等多种烹饪方法。

⑭萝卜烹调方法是短时间蒸或快速翻炒,这样可以保留蔬菜中的营养,也有助于纤维分解,容易消化。

萝卜带皮吃最好,因为萝卜中所含的钙有98%在萝卜皮内。

⑮萝卜分段吃会带给人不同的营养。

从萝卜的顶部往下5厘米处这一段质地较硬,但
维生素C含量最多,可切丝爆炒或煮汤;萝卜的中间部分,维生素C含量也较多,含糖量多,质地脆,凉拌或做沙拉最好,当然炒食煮食也不错;有较多的淀粉酶和芥子油一类的物质,味道较辣,可用来腌拌,可帮助消化,增进食欲,做菜可炖块、炒丝、煮汤。

⑯冬天里吃火锅少不了羊肉、肥牛、肉丸等高脂肪食物,但热量过高。

如何荤素搭配呢?如果你选择的是叶类蔬菜,那就难以降低热量。

因为叶类蔬菜的叶面面积较大,非常容
易吸收汤底中的油分。

如果搭配一些食用菌类,虽然菌类有降脂的作用,但它们吸附油脂的
能力也不小。

这时不妨选白萝卜,它不仅不会夹带太多的油脂,而且富含的膳食纤维还会赶
走部分肠胃中的油脂。

⑰挑选萝卜时,应挑选大小均匀、无病变、无损伤的新鲜萝卜。

外皮要细嫩光滑,用
手指背弹其“腰”部,声音沉重、结实者不糠心,混浊者则多为糠心萝卜。

⑱萝卜是偏寒凉的食物,脾胃虚寒、体质虚弱的人不要过量食用。

有先兆流产、子宫
脱垂者亦不宜多食。

平时不爱吃凉性食物的人最好熟食。

萝卜产气较多,对溃疡病不利,此
类病患者要少吃。

此外,萝卜破气,服用人参、西洋参、生熟地、何首乌等补药后不要吃萝卜,否则会影响药效。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7.阅读上面的文章,结合下面的补充材料,请你说一说萝卜“全能高手”称号的由来。

补充材料:
每百克萝卜中所含营养为:热量21千卡,蛋白质0.9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5克,维生素A3微克,胡萝卜素20微克,维生素B10.02微克,维生素B20.03微克,维生素
C21毫克,钙36毫克,磷26毫克,钾173毫克,铁0.5毫克,锌0.3毫克,硒0.61毫克。

8.民间有一种说法:白萝卜煮水泡脚可以治冻疮。

请你用文章中所学的知识来解释一下。

知识卡片:
冻疮是由于寒冷低温、环境潮湿等因素侵袭,导致局部组织循环不畅引起的。

9.小语同学的叔叔刚刚病后康复回家,听说萝卜营养丰富,于是买了一大袋萝卜打算进补
一下,请你结合文中的内容,告诉小语的叔叔食用萝卜的一些注意事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乡村戏事
徐群
①当银镰似的一弯新月悬于村庄上空,乡野夜色渐浓,晚饭吃得有些迟的农家人,刚端起饭碗,喧天的锣鼓声便划破村庄夜空,从村口老戏台连绵不绝地传来。

②那是演戏前的开场锣鼓。

锣鼓响,脚底痒。

那时村民们面朝黄土,天天在田地里挥汗劳作,一旦空闲下来,生活似乎缺了些东西。

一场戏,便把老老少少的魂儿完完全全地勾了去。

连平时勤快的农妇,顾不上洗濯,撂下碗筷牵着孩子就走。

几乎全村人倾巢而出涌向戏文场,十里八村的人也纷纷往这赶。

过去难得有看戏的机会,一到本村做戏文,往往会请亲戚邀旧友倾其所有尽力操办,杀鸡宰鹅摆上桌。

我们那里把看戏待客的礼数叫做“吃戏文饭”,因此也有不少百里以外的戏迷,早一天就住进了本村的亲戚家坐吃戏文饭。

③村里老戏台就建在穿村而过的小河旁,戏台子半个在岸边,半个悬河上,好生动的水台。

④远不到戏开场时候,台下已摆满了一排排凳子和竹椅。

我们这些小孩在戏文场上追逐嬉闹,有胆大一点的几个爬上戏台,模仿些戏中人物的动作台词,几分相像,引人注目。

⑤演出旺季几乎天天有几台戏,不分白天黑夜轮流演,一样的锣鼓喧天,一样的人如潮涌。

但总觉得夜场来得韵味足,氛围更浓。

在那星光璀璨,月色朦胧的夜晚,河水缓缓地流着,亮宽宽的像面镜子,那方戏台也变得光彩耀眼。

⑥戏文终于开演了,满场全是黑压压的人头。

来晚的站在后排或旁边,伸着脖子向台上张望,再晚点的伸长脖子也看不见。

虽说草台班子,当一个个人物粉墨登场,简陋的戏台照样风生水起。

尽管一开始人们心里都清楚台上演得是戏,但随着情节的展开,不由自主地跟着入了戏。

时而忧伤、时而欢笑,时而义愤填膺。

⑦女人是最容易动情的,演到哀婉凄绝处,演员甩着水袖,做着拭泪的动作。

台下看戏的大嫂们,不由得眼角润湿,闪烁泪花,老太太则掏出手帕,一下一下抹着老泪。

年轻的女子,如痴如醉地听台上旦角咿咿呀呀地诉说着不幸或相思,突然想起了自己不被父母认可的婚姻,忍不住悲情,呜呜哭泣起来。

戏里戏外的女人们,借助这样的方式,宣泄自己内心压仰的情感,尽情地释放了一回又一回。

⑧少年看戏,无非是凑个热闹,看个稀奇。

当初我一个懵懂小子,哪里晓得戏文里唱的什么典故。

⑨那时,对我而言,后台其实比前台更有看头。

每次看戏,我都会偷偷溜到后台去看演员们上妆,下场,好像在看另一出好戏。

后台休息间像个临时仓库,几只斑驳的戏箱上,堆满花花绿绿的戏服,一串串不同颜色不同形态的髯口,还有几顶珠光宝气的凤冠。

一个即将出场的演员在化妆,尽管外面有点喧哗,仍在镜子前平心静气地涂粉、描眉。

下场的演员
在休憩。

俊俏的花旦摘了假发原来是个男的,男扮女装。

而那银髯飘飘的老员外,取下脸上挂着的髯口,竟然是一个胖乎乎的中年妇女演的。

⑩除了后台,最有吸引力的自然还是戏场边卖小吃或小玩意的摊子。

插在稻香靶子上的糖葫芦,臭豆腐和香瓜子,还有用汤勺子绘的糖人画,当然也离不开那些心仪的小玩意儿,气球,玻璃弹子,木刀木枪。

拿了大人那里要来的一点零钱,我在各个摊子来回穿梭,钱花完了,嘴巴仍未满足。

⑪多数时候,做戏的班子来自外乡,有时也不乏本地临时拼凑起来的班子,集结了方圆几十里能唱会做的戏迷。

农闲时光或逢年过节,在各个村子间巡演。

⑫走出乡村很多年,但乡村戏事我怎么也忘不掉。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语言细腻优美,生动鲜活,除细致地描摹外,也多用叠词和拟声词等。

B.文章第十段写戏场边卖的小吃、小玩意,与文章主题无关,可以删掉。

C.村里男女老少都很喜欢看戏是因为过去难得有看戏的机会且戏文精彩。

D.作者回忆年少时在乡村看戏的场景,通过多角度描写,表达对故乡的情思。

11.根据文章内容,在空缺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乡村演戏的地点和环境——( )——( )——( )——戏场边卖小吃、小玩意的摊子
1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而那银髯飘飘的老员外,取下脸上挂着的髯口,竟然是一个胖乎乎的中年妇女演的。

(赏析加点词语)
(2)台下看戏的大嫂们,不由得眼角湿润,闪烁泪花,老太太则掏出手帕,一下一下抹着老泪。

(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13.下面的链接材料出自《社戏》,结合本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说“走出乡村很多年,但乡村戏事我怎么也忘不掉。


【链接材料】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4.下列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写河州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到“起兴”和“引出下文”的作用。

B.“左右流之”“寤寐求之”两句中的“之”指代的内容不一样。

C.“悠哉悠哉”连用两个“悠”字,把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及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两句描写的是现实中男子与心爱的女子嬉戏的场景。

15.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乙】
翊日,饭于林虑①。

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

泉声夹道,怪石奇花,不可胜数。

山回转,平地数寻曰槐林。

坐石弄泉,不觉日将晡②。

憩环翠亭,四顾气象潇洒,恍然疑在物外,留连徐步。

薄暮,至明教院,夜宿于连云阁。

(节选自柳开《游天平山记》)【注】①林虑:今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

②晡(bū):申时,午后三时至五时。

1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全石以为底武陵人捕鱼为业B.卷石底以出以其境过清
C.乃记之而去乃山麓也D.潭西南而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7.下列对文章内容或写法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语言简洁生动,如“蒙络摇缀”一句,连用四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树枝藤蔓的各种姿态。

B.甲文作者善用正面和侧面结合的描写方法来写景物。

“斗折蛇行”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

C.甲文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移步换景,抓住了小石潭的清幽、冷寂的特点来写的。

D.乙文中“坐石弄泉”中的“弄”在这里有玩赏的意思,表现了作者的闲适愉悦之情。

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19.游记一般采用“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的写法。

请根据两个文段的内容完成填空。

甲文段以“定点观察”为主,作者立足小石潭,对潭中景物和进行了描绘。

乙文段以“移步换景”为主,作者的游踪是:早上从林虑出发,到,后来途径槐林,,,夜宿于连云阁。

(三)名著阅读(共8分)
20.根据你阅读名著《经典常谈》的积累,完成各题。

(1)下列有关《经典常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典常谈》是一本精彩的学术散文集,它不“板着脸说话”,也不平铺直叙,而是以流
利畅达的语言娓娓道来。

B.《经典常谈》介绍了《周易》《尚书》《资治通鉴》等经典著作,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
和历代诗文的情况。

C.作者对十三类经典进行了准确又不失生动的介绍,使得全书兼备学术性与文学性。

D.根据《<说文解字>第一》,我们可以得知汉字的演变不只是为了使用便利,还有美观
需要。

(2)《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向中学生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让我们获得知识的同时,
也学到了朱自清学术研究的态度。

小语同学本学期学习了《诗经》中的四首,想对《诗经》有更深的了解,你建议他采用什么阅读方法去读《经典常谈》?请简要介绍。

三、写作(50分)
21.按要求写作。

题目:《______》读后感
要求:①补全题目;②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与解析
1.(1)xié(2)撼(3)chàng(4)匿2.B 3.示例一:生态文明建设往往离不开生态文明教育。

示例二: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最佳的途径。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和谐,hé xié ,(形)协调而匀称。

震撼:zhèn hàn,震动,摇撼。

怅惘:chàng wǎng,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神。

销声匿迹,xiāo shēng nì jì,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出声不露面。

2.本题考查衔接排序。

一空,结合“可以尽得陶渊明‘悠然见南山’”可知,此处“悠然见南山”是一种闲适安逸的生活态度,用“②闲适淡远”恰当;
二空,结合“可以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找到”可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一种静谧的环境,从中能得到“①精神归宿”;
三空,结合“可以在月下荷塘的美景中偷得了片刻的”可知,“月下荷塘的美景”给人带来安静和祥和愉悦,用“③宁静和欢愉”;
故选B。

3.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画线句句式杂糅,可删去“是最佳的途径”或改为“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最佳的途径”。

4.D
【解答】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D.《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赋”“比”“兴”是表现手法;
故选D。

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解答】本题考查默写。

注意易错字:旷、俨、己、涯、楫。

6.(1) 折柳(或“赠柳”)饯行(或“劝酒”)
(2)BD
(3)示例:我赞成开展背诵古诗词比赛。

中华历史文化蕴含在古诗词经典中,背诵古诗词可以增强记忆力,扩展知识面,还可以磨练意志,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在长期坚持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

【解答】(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①出自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译文: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此句的“柳”与“留”谐音,是离别的象征,“轻尘”“客舍”也都暗示了旅行的目的,巧妙地点出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深深依恋和牵挂。

②出自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译文:老朋友请你再饮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再难遇到故旧亲人。

此句描写诗人送别友人“西出阳关”的情景,这一路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临行之际“更尽一杯酒”,这杯酒里饱含着诗人依依惜别的情谊,以及对友人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据此,古人送别时的两种习俗是:折柳、劝酒。

(2)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

A.“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的意思是:秋风飒飒摇动满院菊花,花蕊花香充满寒意,再难有蝴蝶飞来采蜜。

这里描写的是秋天的菊花;
B.“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的意思是:满树娇艳的红花娇艳绚烂,万枝千条丹彩流溢,明亮灼目,渲染出一派融融的春色。

这里描写了春天花儿绽放;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思是: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经过深秋寒霜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

这里描写的是深秋枫林的景色;
D.“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的意思是:即使被无情的春风吹落,飘飘似雪,也胜过道路边上的杏花凋零洒落路面,任人践踏,碾成尘土。

这里描写了春天杏花绽放;
故选BD。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作答时先肯定小明的做法,然后从多读多背古诗词的意义来分析作答即可。

示例:我赞成开展背诵古诗词比赛。

古诗词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开展背诵古诗词比赛有利于培养学生读古诗、背古诗的好习惯,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更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7.示例:(1)萝卜富含维生素,有利于皮肤和视力健康;(2)萝卜富含各种酶类,有助
消化;(3)冬吃萝卜有助于清胃火,消食祛痰、止咳、通利脏腑之气,对于预防疾病、强身健体大有裨益;(4)冬吃萝卜可预防哮喘发作;(5)萝卜所含热量少,纤维素较多,有助于减肥;(6)萝卜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比如萝卜中的木质素,能提高吞噬细胞的活力,吞噬癌细胞。

8.示例:文中说萝卜有消积滞、解毒散瘀的功效,而冻疮就是局部组织循环不畅引起的,所以萝卜煮水刚好可以促进循环,化瘀消肿,治疗冻疮。

9.示例:(1)短时间蒸或快速翻炒可以保留蔬菜中的营养,也有助于纤维分解,容易消化。

(2)萝卜带皮吃最好,因为萝卜中所含的钙有98%在萝卜皮内。

(3)萝卜分段吃会带给人不同
的营养;(4)萝卜是偏寒凉的食物,脾胃虚寒、体质虚弱的人不要过量食用。

如果叔叔平时不爱吃凉性食物,最好将萝卜煮熟食用。

(5)萝卜产气较多,对溃疡病不利,如果叔叔有这种病症要少吃萝卜。

(6)萝卜破气,如果叔叔恰好在服用人参、西洋参、生熟地、何首乌等补药,最好不要吃萝卜,否则会影响药效。

【解析】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据第④段“萝卜所含的维生素中,一个是维生素C,含量很高,是苹果(每百克含4毫克)的5倍,可谓‘不是水果,胜似水果’。

另一个是胡萝卜素,它是制造维生素A的原料,对于皮肤和视力健康非常重要”可知,萝卜富含维生素,有利于皮肤和视力健康;
据第④段“萝卜还含有各种酶类,如氧化酶腺素、甘酶、触酶、有助消化的淀粉酶等”可知,萝卜富含各种酶类,有助消化;
据第⑤段“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一年四季保安康。

’”及第⑥段“晚秋初冬拔收的萝卜
就像个消防员给人们清理胃火,同时帮助人们消食、祛痰、止咳、通利脏腑之气,对于预防疾病、强身健体大有裨益”可知,冬吃萝卜有助于清胃火,消食祛痰、止咳、通利脏腑之气,对于预防疾病、强身健体大有裨益;
据第⑦段“冬吃萝卜还有一个好处:预防哮喘发作”可知,冬吃萝卜可预防哮喘发作;
据第⑨段“萝卜所含热量少,纤维素较多,吃后易产生饱胀感,有助于减肥。

特别是白萝卜含有促进脂肪代谢的物质,可以避免脂肪皮下堆积。

常吃萝卜可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稳定血压,预防冠心病、动脉硬化、胆石症等疾病”可知,萝卜所含热量少,纤维素较多,有助
于减肥。

常吃萝卜可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稳定血压,预防冠心病、动脉硬化、胆石症等疾病;
据第⑪段“萝卜含有木质素,能提高巨噬细胞的活力,吞噬癌细胞。

此外,萝卜所含的多种酶能分解致癌的亚硝酸胺”可知,萝卜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比如萝卜中的木质素,能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