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至16世纪的土耳其军队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至16 世纪的奥斯曼军队奥斯曼土耳其军队的规模历来存在争议,各种资料有着大相径庭的说法。
开战时,除了帝国的常备军,各地大量无法精确统计的封建附庸和穆斯林志愿兵也会聚集到埃米尔和贝伊们的马尾标下,使队伍更为壮大。
并且他们的基督教对手常由于各种原因而夸大数量,因此,具体数目的差异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在14 世纪中期,就奥斯曼人的国土面积而言,相对欧洲邻居,他们的军队的确可算规模庞大,人数众多。
14 世纪晚期的奥斯曼埃米尔国已成长为一个帝国,简单的部落型组织已经不再适应,1389 年,巴济耶德一世自立为苏丹,他将穆拉德一世开始的全面改革继续进行。
在被征服的省份,除了任命作为军事指挥官和民政总督的维齐之外,又新设了承担经济和军事职责的维齐。
为了树立他们的权威,所有维齐都被授予贝伊官阶,并在顶戴上戴有旧突厥权力象征的马尾标,马尾标数量多少之分,表明每个人的官阶和权限大小:苏丹有四条,维齐三条,贝勒贝伊(beylerbey ,意为… 贝伊的贝伊‟ ,总督) 两条,贝伊一条。
随着国家功能更加复杂,出席国务会议“ 胡马雍帝万”(Divan-i Humayun) 的维齐中,有一位被选出成为主持人和领袖,并协调其他维齐的关系,这个首席大臣,也就是大维齐,也就在这个时候成为宰相。
最初,奥斯曼军队的所有士兵都是土库曼轻骑兵,被组织在部落领袖和宗教领袖控制下的氏族和部落中。
然而奥尔汉很快发现这些训练不足的人在围攻或占领设防城市时用处很少,他们对劫掠战利品的渴望和在被征服地区建立固定行政机构的努力也是矛盾的。
随着穆拉德一世统治下的奥斯曼人大量在巴尔干定居,埃米尔将这些不太听话的土库曼人打发到边境,由乌茨贝伊(ucbey ,或边境贝伊) 指挥。
他们不再被称为加齐,而是以阿金吉斯轻骑兵的形式组织起来,负责突袭敌方领土,劫掠粮食、武器、金钱和奴隶。
他们没有军饷,只以战役品为报酬,一旦开战,这些被称为尤鲁克(yuruk) 的游牧民会以25 到30 人组成分队,轮流服役。
这些人的装备很差,很少有比皮甲更好的护具,他们都是骑马的射手,也装备长矛,有些人还使用套索充当武器。
除了游牧民之外,奥斯曼军队还有从拜占庭人那里继承来的部队,包括骑兵和步兵,虽然这些人也用弓箭,但战术则与土库曼人完全不同。
大部分加齐的战斗方式是古典的伊斯兰步骑混合。
这些信仰战士共同遵循一项叫做富图瓦(futuwwa ,义行) 的行为准则,它标榜一种有道德的生活,提倡战士与加齐领袖的契约关系,并要求效忠哈里发和其他伊斯兰精神领袖。
富图瓦虽然不像欧洲的骑士精神那样容易理解,不过二者有类似的仪式和作用,使加齐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战友情谊。
13 世纪末期安纳托利亚的加齐们戴的独特的白色毡帽,便是这种精神的象征之一,后来,耶尼色里也继承了这一传统。
尽管如此,奥尔汉埃米尔仍然认识到,新的征服形势需要建立新的有纪律约束的专业军队以适应。
在他的授意下,维齐阿拉丁(Allah al Din) 组建起一支混合着穆斯林和基督徒的常备军,其中骑兵被称为穆色勒姆(musellems ,意为… 免税的‟) ,步兵叫亚亚(yaya) ,他们由各省的桑贾克贝伊(sancak bey) 直接指挥,并划分为百人队和千人队,战时召集,平时在地方驻扎操练,并负责保护道路桥梁。
奥尔汉规定,这些部队以军饷作为报酬,而不是以战利品或宗教的名义。
但到穆拉德一世统治时期,穆色勒姆和亚亚已经变质,他们大都被授予采邑,军事服务变成了履行封建义务。
穆拉德开始对这些人的品质表示不满,他们只是为了钱才为国家服务,并在任何情况下只忠于自己的指挥官而不是国家的统治者。
因此在14 世纪,奥斯曼土耳其主要的军事职责逐渐由卡皮库鲁(kapikulu 或kapidullari ,奥斯曼国有奴隶) 承担,穆色勒姆和亚亚沦为二线的后防部队。
17 世纪以后,这两个词已不再具有军事含义。
卡皮库鲁部队传说中,卡皮库鲁部队的建立者是卡拉• 哈里尔• 坎达利(Kara Halil Candarli) ,谢赫• 艾德巴利的结拜弟兄。
卡皮库鲁部队的步兵团,也就是耶尼色里,被认为始建于1326 年,苏菲派宗教领袖哈奇• 贝克塔茨(Hacci Bektas) 为新兵们祝福,他裁下自己宽大的袖子褶边,垂在耶尼色里白色的毡帽后,形成他们独特的帽形。
实际上,第一支耶尼色里部队的建立,距此时还要晚上一代人的时间。
他们可能是在攻克埃迪尔内的战
争中投降的俘虏。
不过,由哈奇• 贝克塔茨建立的贝克塔西托钵僧会( 伊斯兰教苏菲派教团) 的确和耶尼色里有着很深的联系,它的布道者住在军营中,充当耶尼色里军团的主要顾问,主持耶尼色里官兵的宗教活动,并在团队中担任牧师。
到了16 世纪晚期,贝克塔西的领袖被任命为耶尼色里第99 团队的考巴西(Corbacl ,意为… 长柄汤勺‟ ,团队指挥官) ,这样贝克塔西正式隶属于耶尼色里军团。
大概是因为耶尼色里的兵源仅限于前基督教徒,所以贝克塔西吸收了很多基督教的观点和仪式,并把基督教圣徒和穆斯林自己的圣人对等起来,他们的创始人哈奇• 贝克塔茨就与圣查拉拉帕(St.Charalampos) 熔为一炉。
很多耶尼色里还将《福音书》中的词句当作祈祷好运的咒语。
14 世纪,边境加齐在突袭和劫掠中所抓获的俘虏,是卡皮库鲁的主要人力来源,但在巴济耶德一世统治时期,一项叫做“ 德伍希尔迈”(devs irme ,字面意思是青年的… 聚集‟) 的制度逐步确立并实行以取而代之。
德伍希尔迈是一种人口贡赋,在帝国的基督教臣民中定期征召男孩作为国家奴隶。
虽然按照伊斯兰教教规,这种制度并不合法。
德伍希尔迈的对象主要集中在鲁梅利省的斯拉夫人和阿尔巴尼亚人中,通常不招募伊斯坦布尔和帝国其他主要城市的孩子,手艺人的孩子也除外,因为政F担心这会对工业和贸易产生损害。
从信仰上说,犹太人、亚美尼亚人( 东仪天主教信徒) 和穆斯林要被排除在外,不过有证据表明。
很多不合资格的父母采取行贿的方法让孩子被招进德伍希尔迈,从而给他们带来更好的前途。
只有波斯尼亚的穆斯林男孩经常被招募,这是因为当地人被征服后皈依了伊斯兰教,并与苏丹达成协议,让子孙后代都可以进入德伍希尔迈。
16 世纪是德伍希尔迈制度的高峰,每年各省都有超过1000 名孩子被送到伊斯坦布尔。
那些天赋最好的男孩将进入宫廷学堂,作为王宫的内宫男侍“ 伊奇欧古兰”(Ic oglan) 加以训练。
剩下的则主要分配给安纳托利亚地区的农夫,从事耕作等体力劳动,训练他们的体能,学习伊斯兰教信仰,使之成为穆斯林,这些人员被称为“ 阿杰米奥夫兰拉”(ajemio ghlanlar ,外籍青年) 。
在适当的时候,他们会被召回伊斯坦布尔,大部分人在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后,照例被编进耶尼色里近卫军团。
伊奇欧古兰要在宫廷学堂学习七年,为准备在帝国担任更高级的职位而接受精英教育。
他们的主要时间花在宗教教育以及武器和文法的训练上。
所有人必须学会读写阿拉伯文、波斯文和奥斯曼土耳其文,学习《古兰经》、治国方略、行政管理和各种科学知识,体能训练包括摔跤、射箭、举重、标枪和马术。
最后,伊奇欧古兰要经过三次选拔性考试,一些人将成为“ 西帕赫” 近卫骑兵,或是卡皮库鲁部队的军官,而最优秀的人将担任军队、政F和宫廷的高级官员。
耶尼色里军团被分为101 个团队,人数从100 到3000 不等,由被称为“ 考巴西” 的军官指挥。
还有34 个大队是苏丹的私人卫队,每个大队40 到70 人,负责和苏丹一起打猎、作战,并充当全天候保镖。
因为私人卫队最接近苏丹,因此其他军团的大部分军官都在他们中间产生。
后来,谢里姆一世(Selim I) 创立了一支特殊的新部队,称为“ 阿加博鲁克” (aga boluk ,意为… 指挥官部队‟ ),作为耶尼色里军团长官阿加(aga) 的私人武装,并执行他日益增多的使命,包括维持首都秩序,保卫苏丹,成为军队核心等等。
耶尼色里每个团队都有自己独特的标志,这些标志绣在军旗和帐篷上,并纹在士兵的胳膊和大腿上。
他们在精神追求上效仿富图瓦,效仿加齐们的战友情谊。
因为要求随时可以投入战斗,准备紧急行动,因此军团官兵不允许结婚,必须住在军营并坚持常规训练。
在没有战斗的时候,耶尼色里负责维持帝国内关键地点的安全工作。
在伊斯坦布尔,他们守卫胡马雍帝万召开的会议,充当城市警察和守卫。
他们轮流守卫城市主门及要塞、城镇,并在回到伊斯坦布尔的兵营前,有9 个月时间作为行省首府警察驻守在帝国各地的警察局。
他们的薪酬按季度发放,完成特殊或艰难的任务可获得额外奖金。
在军团长期服役后一般都可得到晋升,年迈或是受伤而无法继续服役的人可以领到一笔丰厚的养老金以度余生。
卡皮库鲁部队的数量在14 至18 世纪一直稳定的增长,穆罕默德二世(Mehmet II ,1451—81) 时期,耶尼色里军团共12000
人。
到苏莱曼一世(Suleyman I,1520—66) 时代,卡皮库鲁部队已有48000 人,其中20000 耶尼色里,甚至苏丹自己也是第一军团的成员。
早期,耶尼色里军团的士兵使用弓箭、投石器、十字弩和标枪作为主要武器。
1440—1443 年与匈牙利人作战期间,他们开始接受火枪;1485—1491 年的战争中,奥斯曼人在西里西亚(Cilicia) 被埃及马穆鲁克击败,这时候更多的耶尼色里发现火器的优势,转而使用火枪;不过直到16 世纪末,图菲克(tufek) 火枪才成为耶尼色里军团的标准装备。
与欧洲同时代的火枪相比,耶尼色里的火枪毫不逊色,它们往往射程更长,子弹更重,杀伤力更强。
近卫骑兵是卡皮库鲁部队的另外一个组成部分,他们有时会和行省的封建采邑骑兵部队“ 西帕希” 相混淆,但实际上两者有很大的不同。
近卫骑兵不靠蒂玛封地而是靠薪俸在伊斯坦布尔生活,他们一般被称为“ 西帕赫” 、“ 阿提博鲁克哈尔基” 或简单称为“ 博鲁克哈尔基”(Boluk Halki ,意为… 团部的人‟) 。
卡皮库鲁骑兵有六支分队,前两支称为“ 乌卢菲希扬”(Ulufeciyan ,意为… 领薪的人‟) ,由卡拉• 帖木尔塔斯帕夏和埃米尔穆拉德一世在14 世纪建立,分左右两队;第三和第四分队,称为“ 古里巴”(Gure ba ,意为… 外国佬‟) ,也分为左右两支部队,从中东其他地方过来的穆斯林雇佣兵加齐是它的最初来源;最后两支分队“ 西拉赫塔尔”(Silahtars ,意为… 持兵器者‟) 和“ 西帕希欧古兰”(Sipahi oglan ,意为… 西帕希之子‟) 建立得最晚,也许是在15 世纪早期由穆罕默德一世的私人卫队转化而来,是整支近卫骑兵部队中的精锐。
一般而言,前四个分队被人称为四团(Bolukat-i Erba‟a) ,他们在战斗时紧挨苏丹的两侧,而西拉赫塔尔和西帕希欧古兰只位于苏丹右侧。
每个团队都有一个“ 克特胡达耶里”(kethuda yeri ,副官) 指挥,他由自己所在部队的阿加任命,向阿加负责。
所有这些近卫骑兵的薪俸和声望都比耶尼色里步兵更高,他们的地位也更被看重。
他们的成员来自在选拔考试中被认为不太具备宫廷服务能力的伊奇欧古兰毕业生,来自骑兵团现役军官的孩子以及中东地方的穆斯林,主要是阿拉伯人、波斯人和库尔德人,表现杰出的耶尼色里和其他卡皮库鲁军团官兵也可以入选。
他们主要使用弓箭、弯刀、短剑、长矛和战斧。
在16 世纪晚期他们的人数大约是6000 人,17 世纪晚期上升到20844 人,18 世纪早期为22169 人。
卡皮库鲁部队还包括若干火炮兵团和工程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