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皇岛市2022届化学高一(下)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秦皇岛市2022届化学高一(下)期末调研模拟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图中是可逆反应X 2+3Y22Z2在反应过程中的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只有正向进行的反应B.t1~t2, X2的物质的量越来越多
C.t2~t3,反应不再发生D.t2~t3,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分析:A.可逆反应中,只要反应发生,正逆反应同时存在;B.t1~t2,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X2的物质的量越来越少;C.t2~t3,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D.t2~t3,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详解:A.可逆反应中,只要反应发生,正逆反应同时存在,所以t1时,正逆反应都发生,但平衡正向移动,故A错误;B.t1~t2,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增大,X2的物质的量越来越少,直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C.t2~t3,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该反应达到一个动态平衡,故C错误;D.t2~t3,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以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量及物质的量浓度都不变,故D正确;故选D。

2.下列装置能够组成原电池的是
A.B.
C.D.
【答案】C
【解析】
A、两个电极材料相同且不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没有形成闭合回路,故B错误;
C、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故C正确;
D、乙醇不是电解质溶液且不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原电池的构成条件,这几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①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将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③两电极间构成闭合回路,④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3.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NCl3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
B.质量相同的四种物质苯、甲苯、乙烯、甲烷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物质的量最多的是甲烷
C.石油分馏与煤的干馏均属于物理变化
D.油脂在碱性溶液中的水解反应又称为皂化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NCl3分子中,N和Cl的化合价分别是+3价和-1价,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A正确;
B. 烃分子中氢元素的含量越高,完全燃烧时消耗的氧气越多,苯、甲苯、乙烯、甲烷四种烃分子中氢元素含量最高的是甲烷,则质量相同的四种物质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物质的量最多的是甲烷,B正确;
C. 石油分馏属于物理变化,煤的干馏过程中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错误;
D.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又称为皂化反应,D正确。

答案选C。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当一束强光通过胶体时,可出现一条光的通路,溶液则没有此现象
B.氯化铝溶于水后产生的氢氧化铝胶体吸附了水中悬浮颗粒并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C.凡是均一、透明的、没有丁达尔现象的液体都是溶液
D.过滤氢氧化铝胶体溶液,可得到氢氧化铝固体。

【答案】B
【解析】A.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的区别在于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选项A错误;B.氢氧化铝胶体吸附了水中悬浮颗粒并沉降可用于净水,选项B正确;C.因为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酒精等都是均一、稳定的液体,它们都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选项C错误;D.胶体可透过滤纸,过滤氢氧化铝胶体溶液无法得到氢氧化铝固体,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5.利用金属活泼性的差异,可以采取不同的冶炼方法冶炼金属。

下列化学反应原理在金属冶炼工业中还没有得到应用的是( )
A.Al2O3+3C2Al+3CO↑B.Fe2O3+3CO2Fe+3CO2
C.2Ag2O4Ag+O2↑D.Fe2O3+2Al2Fe+Al2O3
【答案】A
【解析】
【分析】
金属冶炼是工业上将金属从含有金属元素的矿石中还原出来的生产过程,金属的活动性不同,可以采用不
同的冶炼方法,金属冶炼的方法主要有:热分解法、热还原法、电解法,据此判断。

【详解】
A、铝很活泼,工业上电解熔融氧化铝冶炼铝,不能利用还原法,A错误;
B、铁位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间位置的金属,通常用热还原法冶炼,B正确;
C、银是不活泼的金属,可以采用热分解法,C正确;
D、铝的金属性强于铁,可以用铝热反应冶炼金属铁,D正确。

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根据金属的活泼性不同采取相应的冶炼方法。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168O与188O是不同的核素,因此分别由这两种原子构成的168O2与188O2化学性质不同
②H 2、H2、H2互为同位素
③C60与12C、14C互为同位素
④科学家已发现了H3分子,H2与H3互为同素异形体
⑤稀土元素14462Sm与15062Sm 的质量数不同,属于两种元素
⑥H2O与D2O互称同素异形体
⑦Ti和Ti质子数相同,互为同位素
A.④⑥B.③⑦C.②⑤D.④⑦
【答案】D
【解析】
分析: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核素是指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质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质子数相同的化学性质相同,据此分析。

详解:①188O与168O是不同的核素,质子数相同,质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由这两种原子组成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故①错误②同位素指具有相同数目的质子,不同数目中子的核素,11H2、
2
1H2、31H2都是氢元素组成的单质,而不是核素,故②错误;③C60是单质,12C、14C是两种不同的核素,故③错误;④H2与H3是H元素形成的两种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④正确;⑤稀土元素14462Sm 与15062Sm是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故⑤错误;⑥同素异形体是对单质而言的,而H2O与D2O属于化合物,故⑥错误;⑦4822 Ti和5022Ti质子数相同,质量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故⑦正确;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同位素、核素和同素异形体的区别。

同位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核素是指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解答时根据概念进行辨析。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氨水能导电,所以氨水是电解质
B.氯化氢溶于水后能导电,但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
C.溶于水后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是酸
D.导电性强的物质一定是强电解质
【答案】B
【解析】
A项,电解质是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氨水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B中氯化氢溶于水后得到盐酸能导电,但液态氯化氢中只有分子,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不能导电,B正确;C中溶于水后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除了酸之外还有酸式盐,所以C错误;D中导电性强的物质不一定是强电解质,还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导体,所以D错。

8.如图中的曲线是表示其他条件一定时,2NO(g)+O2(g)2NO2(g) ΔH<0反应中NO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图中标有a、b、c、d四点,其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v(正)>v(逆)的点是
A.a点B.b点C.c点D.d点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转化率一定的点表示平衡状态,所以a、b点在曲线上,所以表示平衡状态,而c点的NO的转化率低于平衡转化率,说明未达平衡状态,且反应正向进行,所以v(正)>v(逆);而d点对应的NO的转化率大于平衡时的转化率,则平衡逆向移动,所以v(正)<v(逆),则符合题意的点是c点,答案选C。

考点:考查对图像的分析,平衡移动的判断,平衡状态的判断
9.已知X原子核外有n个电子层,X是位于第ⅣA族短周期元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1≤n≤3
B.X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
C.X可能是金属元素
D.X原子易得到电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元素周期表中位置:“X是位于第ⅣA族短周期元素”可推知X是碳元素或硅元素。

【详解】
A. “X是位于第ⅣA族短周期元素”,第一周期没有第ⅣA族,则n=2或3,故A错误;
B. “X是位于第ⅣA族短周期元素”,则X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故B正确;
C. 由分析可知,X是碳元素或硅元素,X不可能是金属元素,故C错误;
D. “X是位于第ⅣA族短周期元素”,则X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X原子不易得失电子,故D错误;
答案选B。

10.近日,我国渤海探明超千亿立方的天然气田。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
A.H2B.CH4C.CO2D.NH3
【答案】B
【解析】
【详解】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是CH4,故合理选项是B。

11.正丁烷与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依据是
A.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B.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
C.分子具有相同的空间结构D.分子式相同,但分子内碳原子的连接方式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
同分异构体的定义是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正丁烷和异丁烷分子式均为C4H10,正丁烷为直链结构,异丁烷有支链,故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选D。

12.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 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Z 位于元素周期表ⅢA族,W 与X属于同一主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r(W) > r(Z) > r(Y)
B.由X、Y 组成的化合物中均不含共价键
C.Y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比Z的弱
D.X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答案】D
【解析】
【分析】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X为O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为Na元素;Z位于元素周期表中IIIA族,Z为Al元素;W与X属于同一主族,W 为S元素。

根据元素周期律作答。

【详解】
A项,Na、Al、S都是第三周期元素,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原子半径:r
(Y)>r(Z)>r(W),A项错误;
B项,由X、Y组成的化合物有Na2O、Na2O2,Na2O中只有离子键,Na2O2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B 项错误;
C项,金属性:Na(Y)>Al(Z),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比Z的强,C项错误;
D项,非金属性:O(X)>S(W),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D项正确;
答案选D。

13.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来描述,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CO2的电子式:B.S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NH3的结构式为:D.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不正确,CO2的电子式应该是;S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个,不是8个,则选项B不正确;在表示原子组成时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则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是,D不正确,答案选C。

考点:考考查常见化学用语的正误判断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也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与重要的考点。

该题基础性强,难易适中,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常见化学用语的熟悉掌握程度。

该类试题需要明确的是常见的化学用语主要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结构式、结构简式以及方程式和各种模型等,需要学生熟练记住。

14.298 K、101kPa时,N2与H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加入催化剂,不能改变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B.b曲线是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
C.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 2(g)+3H2(g)2NH3(g)ΔH=-92 kJ/mol
D.在常温、体积一定的条件下,通入1 mol N2和3 mol 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92 kJ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路径,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A项正确;
B. 加入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改变ΔH,反应速率加快,b曲线符合要求,B项正确;
C.根据图象可知,1molN2和3molH2完全反应生成2molNH3时放出的热量为92 kJ,C项正确;
D.因为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所以通入1molN2和3 mol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92 kJ,D项错误;
正确选项D。

15.在铁片与100 mL0.1 mol/L的稀盐酸反应中,为了减慢此反应速率而不改变H2的产量,下列方法错误的是
①加KN03溶液②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
③加NaCl溶液④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D
【解析】分析:为加快铁与盐酸的反应速率,可增大浓度,升高温度,形成原电池反应或增大固体的表面积,不改变生成氢气的总量,则盐酸的物质的量应不变,以此解答。

详解:①加硝酸钾溶液相当于加入硝酸,不会生成氢气,错误;
②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醋酸根结合氢离子生成弱酸醋酸,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但最终生成的氢气体积不变,正确;
③加氯化钠溶液,相当于稀释盐酸浓度,反应速率变慢,生成氢气的总量不变,正确;
④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铁把铜置换出来,形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错误;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基本理论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注意把握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题目难度不大。

①是易错点,注意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溶液中相当于是硝酸。

16.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 pH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
② CO2的大量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
③ 燃煤时加入适量的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
④ 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答案】C
【解析】分析:酸雨是指pH<5.6的雨水;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是将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在煤中加
入石灰石可以减少二氧化硫气体的排放;磷元素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藻类疯长导致水体污染。

详解:①pH小于5.6的降水才属于酸雨,①错误;
②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大量排放CO2,将导致温室效应加剧,②正确;
③煤燃烧时应加入适量的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的二氧化硫。

因为煤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硫能和它们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或硫酸钙等物质,③正确;
④磷元素是植物的营养元素,浓度大会造成浮游植物的疯长,导致水体缺氧,动植物大量死亡,④错误。

答案选C。

17.下列物质中,含有离子键的是()
A.N2B.NH3C.NaClD.HCl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氮气中氮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故A错误;B、氨气分子中氮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故B错误;C、NaCl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为离子化合物,故C 正确;D、HCl中H原子和Cl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故C错误;故选C。

【考点定位】考查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判断,根据物质的构成微粒及微粒间存在的作用力来分析解答,注意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区别,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第IA族、第IIA族和第VIA族、第VIIA族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

18.下列排列有错误的是
A.粒子半径:Al3+>Mg2+>Na+>F-
B.稳定性:HF>HCl>HBr>HI
C.酸性:H4SiO4<H3PO4<H2SO4<HClO4
D.碱性:Al(OH)3<Mg(OH)2<Ca(OH)2<KOH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其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则粒子半径:Al3+<Mg2+<Na+<F -,A错误;
B.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则稳定性:HF>HCl>HBr>HI,B正确;
C.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则酸性:H4SiO4<H3PO4<H2SO4<HClO4,C正确;
D.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则碱性:Al(OH)3<Mg(OH)2<Ca(OH)2<KOH,D 正确。

答案选A。

19.刻制印刷电路时,要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关于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铜是还原剂B.属于化合反应C.氯化铁被氧化D.铜在反应中得电子
【答案】A
【解析】A. 铜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铜是还原剂,A正确;B. 生成物有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B错误;C. 铁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氯化铁被还原,C错误;D. 铜在反应中失去电子,D错误,答案选A。

20.常温下,0.1mol/LCH3COONa溶液中离子浓度最大的是
A.OH—B.H+C.Na+D.CH3COO—
【答案】C
【解析】
【详解】
醋酸钠溶液中,醋酸根离子水解,溶液呈碱性,有c(Na+)>c(CH3COO-)>c(OH-)>c(H+)。

答案选C。

二、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1)下表中的数据表示破坏1 mol化学键需消耗的能量(即键能,单位为kJ·mol-1):
化学键C—H C—F H—F F—F
键能414 489 565 158
根据键能数据计算以下反应的反应热△H: CH4(g)+4F2(g)= CF4(g)+4HF(g) △H=____。

(2)已知在448℃时,反应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K1为49,则反应HI(g)1 2 H2
(g)+1
2
I2(g)==的平衡常数K3为__________。

(4)在一定条件下将CO2与H2混合转化为甲醇CH3OH是一种新型脱碳技术,这一反应同时生成H2O,实现了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废物利用等目的。

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进行上述反应。

测得CO2和CH3OH(g)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Ⅲ所示。

①该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②0~10 min内,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③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④10 min后,向该容器中再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则再次达到平衡时CH3OH(g)的体积分数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1928kl/mol 1/7 CO2(g)+3H2(g)CH3OH(g)+H2O(g)0.225mol/(L·min) 5.33
增大
【解析】
【分析】
【详解】
(1)化学反应的焓变=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CH4(g)+4F2(g)=CF4(g)+4HF(g),△H=
(414KJ/mol×4+158KJ/mol×4)-(489KJ/mol×4+565KJ/mol×4)=-1928KJ/mol,故答案为-1928KJ/mol;
(2)反应H2(g)+I2(g )2HI(g)的平衡常数K1=c2(HI)/[c(H2)•c(I2)]= 49
HI(g )1
2
H2(g)+
1
2
I2(g)==的平衡常数K3=
()()
()
11
22
22
1
111
497
c H c I
c HI K
===
n
,所以本题答案:
1
7

(3)①由图可知,CO2为反应物,CH3OH为生成物,由已知在一定条件下将CO2与H2混合转化为甲醇CH3OH 同时生成H2O,10min时反应已经达平衡,△c(CO2)=1.00mol/L-0.25mol/L=0.75mol/L,△c(CH3OH)=
0.75mol/L,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g)+3H2(g)CH3OH(g)+ +H2O(g);答案:
CO2(g)+3H2(g)CH3OH(g)+H2O(g);
②10min内,v(CO2)= 0.75mol/L /10min =0.075mol/(L·min),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
v(H2)=3v(CO2)=3×0.075mol/(L∙min)=0.225mol/(L∙min);所以0~10 min内,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225mol/(L∙min);答案:0.225mol/(L∙min);
③开始CO2的浓度为1mol/L,故容器的体积为1mol/1mol∙L=1L,H2的起始浓度为3mol/L=3mol/L,则
: CO2(g)+3H2(g)CH3OH(g)+H2O(g);
开始(mol/L) 1 3 0 0
变化(mol/L) 0.75 2.25 0.75 0.75
平衡(mol/L) 0.25 0.75 0.75 0.75
故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 0.75×0.75/[ 0.25×0.753]=5.33;
④第10min后,向该容器中再充入1molCO2和3molH2,等效为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CH3OH(g)的体积分数增大;答案:增大。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2.乙酸乙酯用途广泛,在食品中可作为香料原料,现利用如下方法制备和提纯。

Ⅰ、制备
在试管a中先加入3mLCH3CH2OH,边摇动边缓缓加入2mL浓H2SO4并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2mLCH3CO18O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