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2016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
拟推荐201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
![拟推荐201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https://img.taocdn.com/s3/m/263df0a5910ef12d2bf9e71e.png)
拟推荐2016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项目情况项目1项目名称:森林火行为预测预报的燃烧基础问题研究主要完成人:刘乃安,陈海翔,雷佼,周魁斌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申报奖种: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项目简介:森林火行为预测预报模型的发展受制于两方面关键问题。
在微观层面,已发展的火行为模型侧重于物理过程模拟,缺乏可靠的热解反应动力学描述;在宏观层面,缺乏对以高强度、突发性和非线性为显著特征的极端火行为的燃烧动力学的科学认识。
针对这两方面问题,本项目在微观层面系统性地发展新的热解反应动力学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森林可燃物热解反应模型;在宏观层面致力于揭示多火焰燃烧和火旋风等极端火行为的流动与燃烧耦合作用机理与规律。
本项目主要发现点和科学价值包括:1. 系统发展了森林可燃物热解反应动力学分析方法,理论推导出积分型分析方法的理论误差级和几种广义温度积分近似式,建立了高精度热解温度积分近似理论和积分法,被国际同行统称为Generalized KAS(G-KAS)方法,被国际热分析软件TKS-SP采用作为其主要动力学分析方法之一。
2. 创立森林可燃物热解的双组分分阶段反应模型,解决了多组分全局反应模型固有的组分热解行为叠加和优化计算等难题,已被国际公认为主要纤维素质热解反应模型。
揭示热解过程中依赖于材料种类和分析方法的两类动力学参数伪补偿效应。
建立了森林腐殖质热解动力学模型,为地下火引燃研究提供了基础模型。
3. 提出自由燃烧多火焰燃烧的全局分析方法,建立了多火焰总体燃烧速率分析方法,发展了新的多火焰融合临界判据,建立了总体燃烧速率随燃料载荷的总体变化图谱,系统揭示了多火焰相互作用机制与规律。
所建立多火焰燃烧速率模型的精度被国际同行证明远高于传统模型,多火焰燃烧实验工作入选国际火灾科学学会通讯封面文章。
4. 系统揭示了火旋风的燃烧速率、火焰高度、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等动力学规律,在国际上率先系统建立耦合热释放速率和外部环量的火旋风燃烧动力学理论模型。
2016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出炉
![2016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出炉](https://img.taocdn.com/s3/m/163d972c83c4bb4cf7ecd1b6.png)
2016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出炉!12月1日,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正式公布了2016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的授奖项目结果,今年全部授奖项目为318项(其中一等奖119项,二等奖项目193项)、青年科学奖9人。
作为仅次于国家三大奖的教育部科技奖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期青塔统计了今年各大高校的获奖总数排名情况,全国仅有105所高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奖,供大家参考。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分设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和青年科学奖。
自然科学奖授予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做出重要科学发现的个人和单位;技术发明奖(其中含专利类),授予在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要技术发明的个人和单位;科技进步奖(其中含推广类和科普类)授予在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要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方面做出创造性贡献,或在科学普及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单位;青年科学奖授予长期从事基础性科学研究并取得了有一定影响的原创性成果的在校青年教师。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面向全国高等院校,每年评审一次。
从今年公布的授奖结果上看,上海交通大学和南京大学今年共计获得了15项教育部科技奖,获奖总数高居全国第一。
其中上海交通大学以第一完成单位共获得12项一等奖,包括6项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技术发明一等奖和5项科技进步一等奖。
南京大学以第一完成单位共获得6项一等奖,包括4项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技术发明一等奖和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
此外,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分别获得14项和13项教育部科技奖。
以上四所高校获奖数都超过了10项,大大超过其他高校。
另外江苏大学本次也收获了9项教育部科技奖,不过都是二等奖。
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获奖数也较多。
下面来看看各高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奖的统计结果和详细名单(统计结果不含高校参与获奖数;技术发明奖含专利奖;科技进步奖含推广类和科普类获奖项目):。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公示内容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公示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5fbb7babdaef5ef7ba0d3c85.png)
被提名人基 本情况
业,2006 年于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专业: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研究 方向为花岗岩成因与前寒武纪地质;先后主持 4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包 括 1 项优青、2 项面上和 1 项青年基金)、1 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
的汇聚过程对花岗质岩浆成分的改变可产生过渡类型的花岗岩,在国际上首
次提出了源区不平衡熔融的“锆石效应”对花岗质岩浆 Hf 同位素的影响;通
被提名人的 过 Fe 同位素研究证实了结晶分异过程也是影响花岗岩成分多样性的重要因
主要科学技 素。这些工作从源区熔融机制和岩浆演化机制两个方面丰富了花岗岩成因理
术贡献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公示内容
申报类型 青年科学奖 被提名人 王孝磊 提名专家 陈骏/南京大学/中科院院士、郑永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院士
提名意见
王孝磊教授一直从事于花岗岩成因与大陆形成和演化的研究工作,2012 获 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2017 年起兼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 会岩浆岩专业委员会主任,近年来在“花岗质岩浆作用与华南新元古代块体拼接 过程”研究方面,取得了国内外学术界认可的系列创新性成果,发表一作和通讯 作者 SCI 论文 30 余篇,共被 SCI 他引 1400 余次。鉴于王孝磊教授突出的科研 工作能力和优秀的个人素质,我们一致推荐王孝磊教授申报“高等学校科学研究
花岗岩是地球区别于太阳系其他固体星球的重要物质组成,是研究行星演化
和圈层分异的重要载体。我国华南地区是国际上最为独特的花岗岩分布区之一,
具有多时代、多类型、多成因的特征,与 W-Sn-Nb-Ta-U-REE 等金属矿床的形成
2016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申报工
![2016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申报工](https://img.taocdn.com/s3/m/63e0ec9a7cd184254a35358e.png)
2016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申报工作注意事项一、限项问题2016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无推荐名额限制,无推荐奖励等级限制。
二、科技成果登记问题1. 科技成果登记工作程序申报人应先仔细阅读《如何进行成果登记》,安装软件,再按照要求在科技成果登记系统中填录信息,填录后将导出的电子版材料和打印的纸质版材料(三份)报送至科研处,科研处将所有申报项目的科技成果成果登记电子版材料系统归并后上报给教育部,教育部审核后发邮件告知成果登记号,科研处再将盖好学校章子的成果登记表邮寄到教育部。
2. 科技成果登记工作时间要求教育部报奖工作程序较复杂,时间紧迫,申报人应严格按照要求,在4月14日前完成成果登记工作,逾期不予受理。
3. 科技成果登记内容注意事项(1)科技成果登记时的成果名称应与填写推荐书时的成果名称完全一致,完成人、完成单位也应与填写推荐书时的对应内容完全一致。
(2)成果名称控制在30字以内,最好在25字以内,否则后期在科技评价与评审管理信息系统中无法输入超字数的内容。
(3)科技成果登记和报奖申报书的关联性很强,科技成果登记前,应仔细学习科技成果登记要求材料和报奖要求材料,统筹规划、全面设计后再进行科技成果登记工作。
三、成果应用证明1. 成果应用证明的重要性成果应用证明是部分奖种申报的必备材料,有了成果推广应用证明后,才能根据证明上的内容和数字填写推荐书,推荐书上面的内容和数字需要跟成果推广应用证明上的一致。
2. 准备成果应用证明的时间要求成果应用证明是填写部分奖种推荐书的前提,由于时间非常紧迫,申报人要在决定申报时就及早准备,而不能等到填写推荐书时再准备。
四、科技评价与评审管理信息系统科技评价与评审管理信息系统较为复杂,并且对电脑操作系统和office系统都有严格的规定,请使用系统前现仔细阅读学习操作指南,并按照要求规范操作。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6年度科技成果奖奖励名单的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6年度科技成果奖奖励名单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6be847cf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be.png)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6年度科技成果奖奖励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6.05.11•【字号】豫教科技〔2016〕61号•【施行日期】2016.05.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科技奖励正文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6年度科技成果奖奖励名单的通知豫教科技〔2016〕61号各高等学校:为表彰高校科研人员对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做出的积极贡献,进一步调动广大科研人员和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根据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教育系统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和《关于组织开展2016年度科技成果奖评选暨遴选推荐河南省科技进步奖候选项目的通知》要求,我厅组织进行了2016年度科技成果奖评审工作。
经过学校推荐、专家评审委员会认真评审并公示,决定授予“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与电网无功控制一体化装置及其并网优化控制系统”等198项成果科技成果奖壹等奖,授予“黄淮海平原风沙化土地典型区土地利用研究”等132项成果科技成果奖贰等奖;授予“Research and Design of Multi-Restriction Access Control Model in Grid Environment”等253篇论文优秀科技论文奖壹等奖,授予“河南省2003年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等215篇论文优秀科技论文奖贰等奖。
河南省教育厅对各项获得科技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和优秀科技论文奖的作者颁发个人奖励证书,向获得科技成果奖的第一完成单位颁发集体奖励证书。
获得科技成果奖和优秀科技论文奖的第一完成人(作者)所在单位应根据有关规定和单位情况,给予成果完成团队一次性奖励(奖励金额参照标准为:科技成果壹等奖10000元,贰等奖5000元;优秀科技论文壹等奖1000元,贰等奖500元)。
附件:1.2016年度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名单2.2016年度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优秀科技论文奖名单河南省教育厅2016年5月11日。
教育部关于2016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教育部关于2016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https://img.taocdn.com/s3/m/a6e47607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03.png)
教育部关于2016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7.02.21•【文号】教技[2017]3号•【施行日期】2017.02.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正文教育部关于2016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教技[2017]3号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高等学校科技创新,根据《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我部组织开展了2016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评审工作。
经评审委员会评审、奖励委员会审核和教育部批准,决定授予“挥发性有机物来源及在大气二次污染生成中的作用”等43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激光驱动离子束稳相加速方法研究”等71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视觉特征紧凑表示方法及高性能图像搜索技术”等32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授予“超高速灵活光传送的高效多维信号处理与系统应用技术”等29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一种巷道超静定防冲四维支护装置及其支护方法”1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专利类)二等奖;授予“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关键技术建立及推广应用”等40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面向能源互联网的新型电力线通信关键技术及应用”等77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管花肉苁蓉及其寄主柽柳高产稳产技术与大规模推广”1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推广类)一等奖;授予“油田含油污水精细过滤器开发及应用”等8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推广类)二等奖;授予“新疆枣园病虫草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谱”1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类)二等奖;授予陈鹏等9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青年科学奖。
2016年度教育部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名单
![2016年度教育部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名单](https://img.taocdn.com/s3/m/0423da064431b90d6c85c754.png)
第一综合会议评审组(材料,力学电力,动力与热工机械交通运输)
曹先彬陈十一丁汉段献忠郭东明郭林高亮何川胡海岩卢秉恒刘宏雒建斌李克强李亮潘峰舒歌群沈炯谈和平谭建荣陶文铨童小燕万德成王家序王媛王玉忠邢建东徐进良谢建新俞大鹏岳光溪易红杨中民赵淳生朱荻钟掘周科朝郑晓静周玉钟志华周仲荣
第二综合会议评审组(电子通讯计算机仪器仪表自控管理)
陈晓红桂卫华管晓宏何积丰侯洵何友金亚秋寇纪淞吕建陆建华陆培祥靳世久刘旭廖湘科梅宏毛军发孟洛明孙优贤盛昭瀚王厚军吴建平王龙许进徐玖平夏明耀徐宗本袁慎芳尤政张广军庄松林张宗益
第三综合会议评审组(地学环境科学建筑土木水利农林牧渔)
曹福亮蔡袁强陈发虎陈晓非陈学庚丁艳锋高丹盈高抒龚晓南郝芳郝吉明黄路生缪昌文李坚李建成李满春罗胜联李术才李天来缪协兴刘扬麦康森聂建国倪晋仁彭少兵任南琪宋宝安孙友宏沈建忠沈永明王超武强吴硕贤王志刚谢和平许唯临于良民尹绍武尹伟伦杨志峰钟登华张国伟朱合华张来斌张全兴周绪红
第四综合会议评审组(化工轻纺化学生物数学物理天文)
包刚陈芬儿陈洪渊陈坚程鹏陈小明杜江峰段文晖洪家兴罗俊刘建亚李学良李亚栋梁作堂欧阳平凯彭孝军乔建永裘式纶饶子和孙润仓舒红
兵盛连喜陶瑞宝谭仁祥谭蔚泓魏飞王红艳邢定钰肖杰喻景权张大兵赵东元张杰朱美芳张平文
第五综合会议评审组(医药卫生(基础) 医药卫生(临内) 医药卫生(临外) 医药卫生(药学与中医学))
曹彬陈琪陈忠高鑫高秀梅黄波韩德民贺林蒋传路匡海学李桂源刘志红罗卓荆马骏聂勇战浦跃朴邱贵兴阮长耿孙凤艳申宝忠施福东唐启盛王广基王杉邬堂春文卫平王学浩王新陆魏于全王振宁王峥涛徐丛剑夏强谢恬夏照帆杨宝峰姚智朱军张强张运。
2016年教育部推荐项目公示材料(进步奖(含推广类、科普类
![2016年教育部推荐项目公示材料(进步奖(含推广类、科普类](https://img.taocdn.com/s3/m/8b1eb3c80242a8956bece460.png)
2016年教育部推荐项目公示材料(进步奖(含推广类、科普类)、进步奖-直报类)1、项目名称:参数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技术与应用2、推荐奖种:科学技术进步奖3、推荐单位(专家):东南大学4、项目简介数字时代,以参数化、定量化为代表的数字化设计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下国内外风景园林学研究的前沿与难点。
传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法侧重于艺术性,建立在定性基础之上,科学性不足,设计过程不可控、设计结果具有或然性,难以满足当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多目标诉求。
本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一批课题的资助下,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参数化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与实践应用,项目研究成果属国内外同期领先水平,取得了如下关键技术群和理论成果:创新点1:构建了基于耦合法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体系针对传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法“重艺术,欠科学”的特点,开创性地提出风景园林场所特征与设计目标耦合的设计方法,重构了调查、分析、设计与反馈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体系。
首次利用三维模型、算法模型、数据库、层次分析等参数化、定量化的技术手段实现了风景规划设计的全过程数字化。
创新点2:研究了风景园林场所定量化评价方法及适宜性分析技术针对风景园林设计场所信息数量大、类型复杂、关联紧密的特点,建立了风景园林场所定量化评价方法;突破传统叠图分析的技术局限,实现了风景园林环境因子的高精度量化采集,利用定量分析、数字模型与算法模型,开发了包括生态敏感性分析与建设适宜性分析的场所适宜性分析技术模型。
创新点3:建立了参数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技术模型针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多要素、多目标的复杂系统特点,突破了传统设计方法的单向性局限,确立了参数化设计过程中各层级要素动态耦合的关键性控制指标,创建了交互式实时设计系统,研发了针对风景园林环境的参数化系统综合调控技术;建立了项目选址、道路选线、水景营建、竖向设计四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关键环节参数化技术模型。
创新点4:建构了参数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技术支撑平台针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建造环节分离导致的高成本、欠集约,打通了分析、设计、建造的数据接口,构建了场所分析数字平台、规划设计参数化平台、实时设计交互式平台组成的参数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技术支撑平台,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提供了先进实验技术平台。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进步奖公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进步奖公](https://img.taocdn.com/s3/m/aae51a62312b3169a451a475.png)
中国
有机废水处理用活 性 炭 原 位 再 生 工 艺 中国 及装置制备
一种给水污泥复合 填 料 的 制 造 方 法 及 中国 其填料床
一种碱改性凹凸棒 土 吸 附 剂 及 其 制 备 中国 方法
一种基于碳纳米管 有序排列的聚氯乙 烯超滤膜及其制备 方法与应用
一种利用脉冲电场 强化内压膜过滤的 装置和方法
3、华南理工大学:作为“985”高校,学校极为重视基础研究,为项目申请、实施提供 了学术条件;为本项目材料制备、表征提供了科研条件和物力、人力支持。同时,学校特别 关注教师科研成果的转化,经由学校产学研合作并依托广东省经济优势为项目技术的工程实 践提供了平台。
4、东华理工大学:支持本学校教师与中国矿业大学相关课题组进行了科研合作,参与了 多项纵向科研项目研究,并合作发表多篇高水平科研论文,合作申请、授权发明专利 5 项。
近年来,除用于高盐有机废水达标治理工程以外,本项目成果应用范围已拓展至金属废 物电化学资源化、煤的浆化除硫除铁、燃煤烟气同步脱硫脱硝以及 CO2 资源化利用等领域, 并显现了极强的竞争力;由此看出,研究成果不仅可为有机工业废水达标治理提供新方法、 新理论、新工艺、新技术,也可有效推动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固废资源化等环境保护相关学 科领域的技术进步。
南通科技 职业学院
辽宁省生 态环境保 护科技中
心
安徽乐农 环保科技 有限公司
徐州世润 德环保科 技有限公
司
中国矿业 大学
中国矿业 大学
中国矿业 大学
东华理工 大学
南通科技 职业学院
辽宁省生 态环境保 护科技中
心
安徽乐农 环保科技 有限公司
徐州世润 德环保科 技有限公
司Hale Waihona Puke 协助开展处理流程优化理论研究,有效拓展了
教育部、科技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科技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7f88f40a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6c.png)
教育部、科技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6.08.03•【文号】教技[2016]3号•【施行日期】2016.08.0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正文教育部科技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技[2016]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科技厅(科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科技局,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推动高校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和国务院办公厅《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结合高校实际,提出如下意见:一、全面认识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
科技成果转化是高校科技活动的重要内容,高校要引导科研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更加紧密结合, 为支撑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有效成果。
高校要改革完善科技评价考核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既要注重以技术交易、作价入股等形式向企业转移转化科技成果;又要加大产学研结合的力度,支持科技人员面向企业开展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还要创新科研组织方式,组织科技人员面向国家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承担各类科研计划项目,积极参与国家、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政策建议;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更要引导、激励科研人员教书育人,注重知识扩散和转移,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学科专业发展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简政放权鼓励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高校对其持有的科技成果,可以自主决定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除涉及国家秘密、国家安全外,不需要审批或备案。
2016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推荐项目
![2016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推荐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0ddc0b917375a417876f8fa2.png)
2011 1 0136157.3
ZL 2011 1 0136157.3
国家发明专利
一种验证CIDEC基因5端调控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遗传效应的方法与应用
2013 1000 3907.9
ZL 2013 1000 3907.9
国家发明专利
一种检测黄牛PPARGC1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方法
本项目为我国肉牛遗传资源保护、品种改良及新品种培育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对我国肉牛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知识产权类别
项目名称
申请号
授权号(批准号)
国家发明专利
一种检测黄牛IGF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诊断试剂盒及其使用方法
2013 1 0204434.9
ZL 2013 1 0204434.9
国家发明专利
马云、党瑞华、周扬、李明勋、蔡含芳、刘梅、曹修凯、王昕
项目简介
黄牛种质资源是养牛业现在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因此,科学有效地保护地方黄牛种质资源并进行品种自主创新,对我国肉牛战略安全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培育产肉性状优良的肉牛品种是地方黄牛育种的主要目标。针对遗传资源评价关键技术和产肉性状基因发掘困难等制约因素,项目组历经19年协同攻关,从宏观到微观、核基因组到胞质基因组、父系到母系,系统深入地研究了中国地方黄牛遗传资源评价技术体系和基因资源高效发掘及利用的关键技术,其主要发现和发明如下:
2.发掘了中国主要黄牛品种产肉性状的关键功能基因,创建了黄牛基因资源高效利用和分子育种技术体系。
创建了肉牛高效产肉性状基因资源发掘、功能鉴定的技术体系,构建了中国黄牛不同发育阶段肌肉组织和肌内脂肪组织的转录组表达图谱、miRNA图谱、lncRNA图谱及甲基化图谱;发现中国地方黄牛全基因组具有2970个CNVR;首次发现黄牛出生后全基因组表达上调的基因1,885个,下调基因4,889个;在5个不同发育iRNAs 125条;发现甲基化水平上调基因235个,下调基因143个,克隆并验证了48个中国黄牛优势、特色产肉性状基因;发掘了影响黄牛产肉性状的重要基因标记455个,其中83个基因的307标记位点在中国黄牛上首次发现,并创建了黄牛基因育种技术体系。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https://img.taocdn.com/s3/m/c51fce0abceb19e8b9f6ba53.png)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通知教技发〔2015〕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主动适应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深化高校科技奖励改革,进一步发挥科技奖励的导向职能,体现高校特色,提高高校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我部对2009年4月发布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教育部2015年2月4日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第一章总第一条为了调动高等学校广大教师和科技工作者、科研组织进行科技创新、自主创新和推动科技进步的积极性,促进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加速我国教育和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结合高等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第二条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用以鼓励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高等学校的教师、科技工作者和科研组织,授予我国公民和组织,并对同一项目授奖的公民、组织按照贡献大小排序.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包括下列奖项:(一)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三)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四)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青年科学奖.第四条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设一等奖、二等奖,对于特别优秀的成果可授予特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青年科学奖不分等级.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每年奖励总数不超过320项.第五条教育部设立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简称奖励委员会).奖励委员会设委员20-30人,由经遴选的知名专家学者和有关主管部门领导组成,由教育部聘任.奖励委员会委员实行聘任制,每届任期3年,任期届满进行换届,每次换届人数不低于1/3.第六条奖励委员会下设奖励工作办公室,负责奖励的日常工作.奖励工作办公室设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为奖励工作的组织管理部门.第八条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奖)授予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做出重要科学发现的个人和单位.重要科学发现应具备下列条件:(一)前人尚未发现或者尚未阐明.指该项自然科学发现为国内外首次提出,或者其科学理论在国内外首次阐明,且主要论著为国内外首次发表.(二)具有重大科学价值.指在学术上处于国际同类研究的领先或者先进水平,并在科学理论、学说上有创见,在研究方法、手段上有创新,以及在基础数据的收集和综合分析上有创造性和系统性的贡献;并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或者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三)得到国内外自然科学界公认.指主要论著已公开发行或出版2年以上,其重要科学结论已为国内外同行引用或已应用.第九条自然科学奖的主要完成人必须是该项自然科学发现代表论著的作者,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一)提出总体学术思想、研究方案;(二)发现与阐明重要科学现象、特性和规律,并创立科学理论和学说,或者提出研究方法和手段,以及对重要基础数据进行收集和综合分析等;(三)解决关键性学术疑难问题或者实验技术难点.自然科学奖的主要完成单位应是在成果的研究过程中,主持或参与研究计划或方案的制订及组织实施,并提供技术、经费或设备等条件,对该项成果的研究起到重要作用的单位.获奖单位必须是主要完成人所在的单位.第十条由中外学者合作完成的论著,中国学者应为主要作者,且不存在知识产权权属的争议,并由国外学术机构或人员提供书面证明材料.第十一条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其中含专利类)(以下简称技术发明奖),授予在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要技术发明的个人和单位.重要技术发明应具备下列条件:(一)前人尚未发明或尚未公开.指该项技术发明为国内外首创,或者虽然国内外已有但主要技术内容尚未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物、媒体及各种公众信息渠道上发表或者公开,也未曾公开使用.(二)具有先进性和创造性.指该项技术发明与国内外已有同类技术相比较,其技术构思有实质性的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主要性能(性状)、技术经济指标、科学技术水平及其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和意义等方面综合优于同类技术.技术发明奖(专利类)应为具备已被授权发明专利的或已被授权实用新型专利的科研成果(不含国防专利和保密专利);专利实施后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第十二条技术发明奖的主要完成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一)在该项技术发明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是全部或部分创造性技术内容的独立完成人;(二)在实施该项技术发明中做出重要贡献.技术发明奖的主要完成单位是指发明成果的主要完成人所在单位,并对该项发明的完成起重要作用或实施该发明技术的单位.第十三条技术发明奖(专利类)的主要完成人应当是该项专利的发明人及在实施该专利技术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有关人员;主要完成单位是指该项专利的专利权人及实施该专利技术的单位.第十四条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含推广类和科普类)(以下简称科技进步奖)授予在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要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方面做出创造性贡献,或在科学普及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单位.科技进步奖的成果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技术创新性突出.在技术上有创新,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进行自主创新,形成了产业的主导技术和名牌产品,或者应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装备和改造,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传统产业,增加行业的技术含量;技术难度较大,解决了行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关键问题;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行业的领先水平.(二)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显著.所开发的成果经过2年以上的实施应用,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实现了技术创新的市场价值或者社会价值,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很大贡献.(三)推动行业科技进步作用明显.成果的转化程度高,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和扩散能力,提高了行业的技术水平、竞争能力和系统创新能力,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及产品的更新换代,对行业的发展具有很大作用.第十五条科技进步奖(推广类)的成果应具备: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或在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已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形成产业规模或达到一定的应用覆盖面.第十六条科技进步奖(科普类)的成果应具备:选题内容或者表现形式、创造手法有重要创新,创作难度较大,成品质量达到同类产品中的优秀水平;社会效益显著,普及面在国内同类科普作品中处于领先水平;对科普作品创造具有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第十七条科技进步奖的主要完成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一)在提出和确定项目的总体技术方案中做出重要贡献;(二)在关键技术和疑难问题的解决中做出重要贡献;(三)在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四)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技术实施过程中做出创造性贡献;(五)在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养、普及科技知识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科技进步奖的主要完成单位是指科技成果的主要完成人所在单位,在项目研制、开发、投产应用和推广过程中提供技术、设备和人员等条件,对成果的完成起到重要作用的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一般不得作为主要完成单位.第十八条青年科学奖授予长期从事基础性科学研究并取得了有一定影响的原创性成果的在校青年教师,年龄不超过40周岁.候选人应具备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良好的科学道德、扎实的学术素养和高尚的师德风尚,潜心科学研究,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具有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与较强的科研发展潜力.第二十二条涉及国防、国家安全方面的成果,应遵守国家相关保密规定.(一)中国科协管辖的有关学会;(二)有关高校校长;(三)国家科学技术奖、教育部奖有关获奖人;(四)在高校工作的两院院士(3名以上联名).(一)已获得过国家级、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的;(二)在知识产权以及完成单位、完成人署名等方面存在争议,尚未解决的;(三)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取得有关许可证,且直接关系到人身和社会安全、公共利益的项目,尚未获得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第二十七条申报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的完成人同一年度只能申报一项.第四章评审标准第三十条自然科学奖的评审标准为:(一)在科学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并为国内外学术界所公认和广泛引用,推动了本学科或其分支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发展,或者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有很大影响的,可评为一等奖.(二)在科学上取得重要进展,并为国内外学术界所公认和引用,推动了本学科或者其分支学科的发展,或者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可评为二等奖.(三)对于原始性创新特别突出、具有特别重大科学价值、在国际相关学术领域中具有引领作用、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发现,可评为特等奖.第三十一条技术发明奖的评审标准为:(一)属国内外首创的重要技术发明,技术思路独特,技术上有很大的创新,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国际同类技术的领先水平,推动了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已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或具有显著的应用前景,可评为一等奖.(二)属国内外首创,或者国内外已有但尚未公开的主要技术发明,技术思路新颖,技术上有较大的创新,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国际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对本领域的技术进步有推动作用,并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具有明显的应用前景,可评为二等奖.(三)对原始性创新特别突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显著优于国内外同类技术或者产品,并取得重大经济或者社会效益的特别重大的技术发明,可评为特等奖.第三十二条技术发明奖(专利类)的评审标准为:(一)发明专利类:发明原创性强,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同类技术的领先水平,对促进本领域的技术进步与创新有突出的作用,专利实施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可评为一等奖;技术思路新颖,技术上有较大的创新,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对本领域的技术进步与创新有促进作用,专利实施后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可评为二等奖.(二)实用新型专利类:技术方案构思独特、新颖,技术上有很大的创新,对本领域的技术进步有推动作用,专利实施后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可评为一等奖;技术方案构思巧妙、新颖,技术上有较大的创新,对本领域的技术进步有推动作用,专利实施后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可评为二等奖.第三十三条科技进步奖从技术开发、社会公益、国家安全三个方面制定评审标准,分别为:(一)技术开发:在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上有重要创新,技术难度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国际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市场竞争力强,成果转化程度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对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很大作用的,可评为一等奖;在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上有较大创新,技术难度较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国内同类技术的领先水平,并接近国际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市场竞争力较强,成果转化程度较高,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对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有较大意义的,可评为二等奖.(二)社会公益:在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上有重要创新,技术难度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并在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很大意义的,可评为一等奖;在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上有较大创新,技术难度较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国内同类技术的领先水平,并接近国际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在行业较大范围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有较大意义的,可评为二等奖.(三)国家安全:在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上有重要创新,技术难度大,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应用效果突出,对国防建设和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很大作用的,可评为一等奖;在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上有较大创新,技术难度较大,总体技术达到国内同类技术的领先水平,并接近国际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应用效果突出,对国防建设和保障国家安全有较大作用的,可评为二等奖.(四)对于技术创新性特别突出、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特别显著、推动行业科技进步特别明显的项目,可评为特等奖.第三十四条科技进步奖(推广类)的评审标准为: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推广机制、方法、措施有效,已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成果转化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和扩散作用,对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效果显著,可评为一等奖;总体技术达到国内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推广机制、方法、措施有效,已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成果转化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和扩散作用,对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效果明显,可评为二等奖.第三十五条科技进步奖(科普类)的评审标准为:作品在表达科学技术知识的视角和方法方面具有重大创新,能够准确进行科学描述,内容通俗易懂且为大众所广泛欢迎,对于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养、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发挥重要作用的,可评为一等奖;在表达科学技术知识的视角和方法方面具有较大创新,能够准确进行科学描述,内容通俗易懂且为大众欢迎,对于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养、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发挥较大作用的,可评为二等奖.第三十六条青年科学奖的评审标准为:致力于科学前沿,独立开展基础性学术研究的能力强;在科学研究中取得原创性成果,产生了一定的国际学术影响;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并取得有效成绩;学术思想活跃,具有很好的学术发展前景.第三十七条坚持科技贡献为科技成果评价的主要依据,同时充分考虑科技成果在人才培养和提高教学质量,以及科学普及、师德风尚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在科技成果水平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对同时在教书育人或科学普及方面也做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取得的成果给予优先奖励.第五章评审和授予第三十九条形式审查合格的候选项目和候选人按以下程序进行评审:(一)送同行专家进行通信评审.(二)在通信评审的基础上,召开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专家评审委员会会议,提出建议奖励种类、奖励等级、奖励人员和单位.(四)对于特等奖候选项目和青年科学奖候选人,进行现场考察.(五)召开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会议,对评审委员会提交的评审结果进行审定.第四十二条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的获奖项目和获奖人由教育部授奖,并颁发证书.第六章异议及处理第四十三条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接受社会监督,实行异议处理制度.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公示的候选项目和候选人如有异议,在规定的公示期内可向异议受理部门提出.逾期提出的异议,除属弄虚作假和剽窃成果或成果有原则性错误的异议外,不予受理.第四十四条异议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并提供相关证据,单位提出异议的须加盖单位公章,个人提出异议的应署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涉及国家安全成果的异议,由有关部门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报评审组织管理部门.第四十八条参加处理异议问题的单位和人员,应当尊重科学精神,依法依规、客观公正,并严守秘密.第七章罚第四十九条剽窃、侵夺他人的发现、发明或者其他科学技术成果的,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骗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的,由评审组织管理部门报教育部,由教育部撤销其奖励,追回证书等.第五十一条参与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活动的有关人员在评审活动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泄露秘密,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第八章附第五十二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奖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奖](https://img.taocdn.com/s3/m/97bf3ceb336c1eb91b375d73.png)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奖
提名项目公示
项目名称: 高品质钢制备全流程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精益化控制集成关键技术及应用
提名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
主要完成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燕山大学、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首钢智新迁安电磁材料有限公司、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完成人: 张立峰、任英、杨文、邝霜、黄永建、程乃良、曾立、孙茂林、孙晓明、袁天祥、胡志远、路博勋、孙晓辉、李亚琼、李俊慧、任强、段豪剑、罗艳、王祎、赵长亮、程林、陈威、成功、王举金、张月鑫
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教育部推荐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公示奖励类别
![教育部推荐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公示奖励类别](https://img.taocdn.com/s3/m/ee922209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f.png)
教育部推荐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公示奖励类别:自然科学奖项目名称:超长寿命疲劳裂纹萌生机理与寿命预测项目简介:本项目属于实验固体力学与材料疲劳断裂学科。
在发动机、高速列车、核电等重大产品和重大设施中,其部件材料服役承受疲劳交变载荷次数可高达109-1012个应力循环。
实验时间和费用的制约排除了用常规的疲劳试验分析结构材料在107周次循环以上的超长寿命疲劳行为。
项目对超长寿命振动加速疲劳实验方法及其实验系统,材料超长寿命疲劳裂纹萌生、发展机制与寿命预测模型方面进行了研究。
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如下:1.建立和发展了超声频率振动加速疲劳实验方法及其实验系统。
建立的实验方法及其系统可以有效测试109循环以上疲劳断裂性能,揭示了材料107周循环后疲劳应力-寿命S-N曲线再次下降的特征。
被德国DGM前主任委员Mughrabi教授评价为“Wang et al. provided the first experimental evidence王提供了首次实验验证” 。
2.提出并探明了超长寿命疲劳裂纹萌生和发展机理。
提出了材料超长寿命疲劳“外部-内部转化”的内部萌生机理;发现了铝合金材料疲劳空隙(fatigue voids),首次提出了内部空隙形核、扩展和聚合的超长寿命疲劳破坏机制;探明了零夹杂钢超长寿命疲劳裂纹发生发展机理。
被德国Zimmermann教授(VHCF7大会主席) 2012年在材料学国际一流刊物Inter Mater Rev(IF=8.500)多次评价为“findings of Wang王的发现” 。
3.建立了超长寿命疲劳总寿命和裂纹萌生寿命预测模型。
揭示了动态下材料成分、显微组织、夹杂物尺寸、表面处理与长寿命疲劳断裂行为的内在关系规律;国际上首先提出了高强钢内部裂纹萌生寿命可超过其超长寿命疲劳总寿命的99%以上;理论上估算了临界夹杂物尺寸与钢的强度及构件表面加工粗糙度的定量关系。
被美国McDowell 教授(国际疲劳杂志主编)评价“王及合作者建立了总疲劳寿命的确定性模型,这模型成功地建立了疲劳寿命和夹杂尺寸之间的关系successful in obtaining a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inclusion size and fatigue life”。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2017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2017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ea499b1d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fe.png)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2017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3.21•【文号】教技厅函〔2017〕30号•【施行日期】2017.03.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2017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的通知教技厅函〔2017〕3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调动高等学校广大教师和科技工作者、科研组织进行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的积极性,促进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加速我国教育和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我部决定今年5月中下旬开始进行2017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项目的推荐和评审工作,同时进行推荐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的遴选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推荐奖励的范围2017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推荐工作分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以下称自然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包括专利类)(以下称发明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包括推广类、科普类)(以下称进步奖)和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青年科学奖(以下称青年奖),共四个奖种。
二、基本条件根据《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教技发〔2015〕1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授予在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专利技术实施和科学普及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第一完成单位应当是高等学校。
1. 推荐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的项目,其主要论著必须是2015年6月1日以前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或出版的专著,并得到了同行学者的相应评价。
2. 推荐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的项目,需实际应用2年以上。
推荐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推荐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https://img.taocdn.com/s3/m/0b5abfb4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cf.png)
推荐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环塔里木盆地特色林果品种选育与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发及利用二、项目简介:环塔里木盆地水、土、光、热等自然条件优越,枣、核桃、杏、库尔勒香梨、葡萄等果品品质享誉世界。
2000年以来,自治区大力推动特色林果产业发展,林果面积迅速扩大。
但盲目引种、良莠不齐、低产劣质果园多、肥水资源效率低、生产标准缺少、栽培技术落后和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日益突出。
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36B00)支持下,系统开展了特色林果区划,优良果树品种引进、筛选和新品种选育;高产、优质生产关键技术创新和集成配套及利用;肥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创新及利用等工作。
研究成果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显著提高了新疆林果产业的科技支撑能力。
本项目的主要创新点包括:1.以高精度林果树种区划为基础,引种筛选和育种相结合,培育适应环塔里木盆地生态条件的新品种。
首次完成了环塔里木盆地特色林果产业高精度区划,系统提出了主要果树发展的宏观布局和优先度;引进汇集优良品种876个,筛选出适合环塔里木盆地栽培的优良品种(系)126个,审(认)定新品种 24个,其中自主选育新品种6个,枣、核桃、杏、库尔勒香梨等新审(认)定品种在生产上得到大面积应用推广,为环塔里木盆地特色林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品种保障。
2.创新了一批适应环塔里木盆地生态条件的林果高产优质生产关键技术,系统建立了环塔里木盆地特色林果生产自治区地方标准,大幅度提升了产业发展能力。
解析了枣、库尔勒香梨等重要果实品质性状形成机理,研发出系列果实品质调控的关键技术;在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方面实现突破;建立并完善了新疆地区特色果品有机化栽培的综合技术体系;建立了果园数字化管理关键技术体系;集成创新了一批枣、核桃、杏、库尔勒香梨等特色林果高产、优质生产关键技术,并大面积推广,为环塔里木盆地特色林果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3.研制了一批适应环塔里木盆地果园立地条件的光、肥、水高效利用技术,大幅度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高等学校科学讨论优秀成果奖
![高等学校科学讨论优秀成果奖](https://img.taocdn.com/s3/m/543a9ff652d380eb63946d30.png)
主要完情况表
姓 名
张小夫
排名
1
工作单位
中央音乐学院
技术职称
教授
完成单位
中央音乐学院
曾获科技
奖励情况
本人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
一、作为项目的总负责人,在宏观层面、理念层面与研究方向的把握与指导.历经30年在国际电子音乐领域的拼搏,20多年在国际电子音乐节组织艺术创作和演出的经验积累,逐渐了对电子音乐作为整体舞台艺术的深入理解和艺术理念,于2016年明确提出课题研究的整体定位,即:交互式多电子音乐舞台艺术创新工程的概念确立.
3。“电子音乐交互式人工智能乐器研发创新”,具体为创造了两款具有创新演奏方式的数字吹奏乐器- 数字排箫(1)与数字洞箫(2);创造了一种适用于数字吹奏乐器的声音合成方式();创造了一种人工智能的配套算法(),并通过交互式电子音乐作品的艺术验证了技术创新的成功,为人类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在新型数字乐器开发方面做出的贡献.该项成果也成为【声影·】项目在新的声源开发领域的创新思路和示范性研发。
2.“电子音乐声音扩散系统范式创新",这一成果总结了20世纪下半叶逐渐的、基于模拟技术的“电子音乐声音扩散”的成功经验和美学理念,项目组在此基础上融入数字技术和计算机程序设计,创立了以“手工操作”为核心,以程序控制为“精准、自由发挥”的新理念,通过软、硬件设备混搭与理念的相互作用和组合创新,构建了以“多点投射、分层分区为主要艺术特色的“沉浸式全景声电子音乐声音扩散系统”;并以标准化、特色化、多样化、可推广、可复制、可扩展为原则,体现了信息/科技时代基于科技创新推动艺术创新的新思维和新成果。
海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推荐教育部2016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
![海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推荐教育部2016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https://img.taocdn.com/s3/m/8f6b56612e3f5727a5e9628f.png)
海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推荐教育部2016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科技成果鉴定奖励
【发文字号】琼教高[2016]37号
【发布部门】海南省教育厅
【发布日期】2016.04.11
【实施日期】2016.04.1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海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推荐教育部2016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
工作的通知
(琼教高〔2016〕37号)
各有关高等学校:
教育部2016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推荐工作现已开始。
请各有关学校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2016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的通知》(教技厅函〔2016〕36号,详见附件)要求,认真做好推荐项目的遴选
1 /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2016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
奖(科学技术)的通知
【法规类别】高等教育
【发文字号】教技厅函[2016]36号
【发布部门】教育部
【发布日期】2016.03.30
【实施日期】2016.03.3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2016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的通知
(教技厅函[2016]3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调动高等学校广大教师和科技工作者、科研组织进行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的积极性,促进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加速我国教育和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我部决定今年5月中下旬开始进行2016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项目的推荐和评审工作,同时进行推荐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的遴选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荐奖励的范围
2016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推荐工作分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
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以下简称自然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包括专利类)(以下简称发明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包括推广类、科普类)(以下简称进步奖)和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青年科学奖(以下简称青年奖),共四个奖种。
二、基本条件
根据《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教技发〔2015〕1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授予在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专利技术实施和科学普及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第一完成单位应当是高等学校。
1. 推荐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的项目,其主要论著必须是2014年6月1日以前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或出版的专著,并得到了同行学者的相应评价。
2. 推荐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的项目,需实际应用2年以上。
3. 推荐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青年科学奖的候选人须为长期从事基础性科学研究并取得了有一定影响的原创性成果的在校青年教师,年龄不超过40周岁(1976年1月1日后出生)。
4. 同一人同一年度只能作为一个推荐项目的完成人参加评审。
5. 已推荐2015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经评审未获奖的项目,如无实质性进展,原则上不得推荐2016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三、推荐、审批程序
1.全部推荐项目须由学校学术委员会负责对项目的水平、创新性、经济和社会效益、推荐等级进行评价和推荐,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推荐书》“推荐单位意见”
栏目中填写推荐意见,由该委员会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学校公章。
2.特等奖实行提名推荐制,由评审委员会从当年拟授予一等奖候选项目中特别突出的成果提名推荐。
3. 青年奖实行提名推荐制,由具有推荐资格的提名单位或提名人根据提名推荐要求向我部推荐,由提名单位或提名人填写青年奖提名推荐书,撰写提名推荐意见。
4. 除我部和其他部委直属高校直接向我部推荐外,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其他高校的审查、推荐,并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推荐项目汇总表”和“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推荐专用项目汇总表”的主管部门处盖章。
2016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推荐项目数额不限。
请各校及其所在地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严格把关,切实保证推荐项目的质量。
5. 推荐项目均须在主要完成人所在单位进行相应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或虽有异议但经处理后再次公示无异议的项目方可推荐。
公示内容和公示结果须发校公函与推荐材料一同报送,否则不予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