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化的基本精神
在中国传统⽂化中有⼀些思想观念和固有传统,长期受到⼈们的尊崇,影响着⼈们的⽣活和⾏动,成为历史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成为民族延续发展的精神动⼒,或者说是中华民族⽣存发展的精神⽀柱,这就是中国传统⽂化的基本精神。

因此我们所讲的基本精神,是指那些体现中华民族蓬勃向上精神的主要思想观念,它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逐渐形成的。

中国传统⽂化的基本精神⼀是具有⼴泛的影响,为⼤多数⼈们所认同所接受,成为他们基本的⼈⽣信念和⾃觉的价值追求。

⼆是具有维系民族⽣存和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积极作⽤。

由于中国⽂化的丰富多彩,表现中国⽂化基本精神的思想也不是单纯的,⽽是⼀个包含诸多要素的的思想体系,其主体内容为:“天⼈合⼀”、“以⼈为本”、“刚健有为”、“贵和尚中”等。

⒈天⼈合⼀
所谓“天⼈合⼀”是指⼈与⾃然界既有区别⼜有统⼀的关系,⼈是⾃然界所产⽣的,是⾃然界的⼀部分,⼈可以认识⾃然并加以改变和调整,但不应破坏⾃然。

“天⼈合⼀”的命题是北宋哲学家张载⾸先明确提出的,他在其名著《西铭》中说:“乾称⽗,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

天地之塞我其体;天地之帅我其性。

民吾同胞;物吾予也。

”乾坤指天地;天地之塞指充满宇宙间的⽓;天地之帅指⽓的本性。

意思是:天地犹如⽗母,⼈与万物都是天地所⽣,都是由⽓构成的,⽓的本性也就是⼈和万物的本性。

⼈民都是我的同胞兄弟,万物都是我的朋友。

这种观点,肯定了⼈和⾃然界的统⼀。

但张载也承认天与⼈是有区别的,天是没有思虑的,⽽圣⼈则不能⽆忧,这是天⼈之别。

张载之后“天⼈合⼀”的思想得到不同学派的进⼀步阐发。

“天⼈合⼀”的思想,充分显⽰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主客体之间,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关系的辨证思考,对于解决当今世界由于⼯业化和⽆限制地征服⾃然⽽带来的环境污染、⽣态平衡遭受破坏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启⽰,对于我们今天正在进⾏的现代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更有着防患于未然的重⼤现实意义。

⒉以⼈为本
“以⼈为本”是相对于以神为本⽽⾔的,也称“⼈本主义”、“⼈⽂主义”、“⼈本思想”。

它是指以⼈为考虑⼀切问题的根本,在天地之间,以⼈为中⼼;在神与⼈之间,以⼈为中⼼。

先秦时期,“以⼈为本”的思想就已提出,孔⼦就对⿁神采取存疑态度,他认为认为⼈应该努⼒解决现实⽣活中的问题,⽽不必祈祷于⿁神。

意义⾮常深刻。

东汉思想家仲长统对此阐述的最为鲜明,他说:“所贵乎⽤天之道者,则指星⾠以授民事,顺四时⽽兴功业,其⼤略也,吉凶之祥⼜何取焉?┄┄所取于天道者,谓四时之宜也;所⼀于⼈事者,谓治乱之实也。

┄┄从此⾔之,⼈事为本,天道为末,不其然与?”。

(《全后汉⽂》卷⼋⼗九)这就是说,⼈们要顺应四时⾃然,⽤天道引导⼈道,建功⽴业,⽽不要利⽤⾃然现象妄⾔⼈事吉凶。

天道和⼈道不能混为⼀谈。

前者是末后者是本。

所谓以⼈为本,不是说⼈是宇宙之本,⽽是说⼈是社会⽣活之本。

仲长统的论述精辟地概括了儒家⼈本思想的精髓。

后来进步的思想家,基本上都继承、发展了这种思想。

中国传统⽂化价值系统的确⽴,中国传统⽂化主体内容的嬗变,中国古代各种哲学派别、⽂化思潮关注的焦点,以及整个中国传统⽂化的政治主题和价值主题,始终围绕着⼈⽣价值⽬标的揭⽰,⼈的⾃我价值的实现、实践⽽展开。

⼈为万物之灵,天地之间⼈为贵,是中国传统⽂化的基调。

中国传统⽂化中的⼈本主义是⼀种道德的⼈本主义,它把道德实践提到⾄⾼的地位,这对于⼈的精神的开发,对于个体道德的⾃我建⽴有着⼗分重要的意义。

⼈本思想的确⽴不仅有助于⼈们增强⼈的主体意识,实现⼈的价值,⽽且还有助于抵制宗教神学,⼤⼤地丰富了中国⽂化的⼈⽂精神。

⒊“刚健有为”
刚健有为也称“刚健⾃强”。

刚指硬、坚强,健指刚强,有⼒;有为指积极⼊世,不断进取。

“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