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验对糖尿病肾病早期的鉴别诊断效果及准确率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常规检验对糖尿病肾病早期的鉴别诊断效果及准确率分析金晔; 张佳丽
【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年(卷),期】2018(007)004
【总页数】2页(P637-638)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血常规; 检验; 早期
【作者】金晔; 张佳丽
【作者单位】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检验科安徽合肥23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4.2
糖尿病肾病主要是由于糖尿病糖代谢异常引发肾小球硬化,导致尿蛋白含量出现异常现象,目前临床上对糖尿病肾病进行诊断的常见方案包括血清、尿液等生化指标检查,早期病变患者可依据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率递增情况进行判断,其中半年内的尿常规检查中,2次尿白蛋白的排泄率处于20 μg/min-200 μg/min,并将其他可造成排泄率递增的因素排除,包括原发性高血压、运动、泌尿系感染、心衰、递增水负荷等[1]。
为此,本研究分别收治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与痊愈出院的肾病患者,均给予血常规检查,分析其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选择2017年1月20日-2018年1月20日至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肾
病患者50例,设置为实验组,另同期选择至我院治疗并康复的肾病患者50例,设置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将其他因素导致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异常的患者排除。
实验组:28例男性,22例女性,年龄最小与最大的分别为30岁与68岁,平均(48.23±3.21)岁,发病时间最短与最长的分别为6个月与7.5年,平均(3.25±0.48)年;对照组:27例男性,23例女性,年龄最小与最大的分别为30岁与67岁,平均(48.12±3.52)岁,发病时间最短与最长的分别为7个月与8年,平均(3.36±0.52)年。
对比两组受检者的基础资料无明显的差异(P>0.05)。
1.2 方法给予抗凝剂为EDTA-K2的血常规管收集两组患者2 mL-3 mL的静脉血液标本,当日早晨为标本采集的时间,并将标本混匀后上机检验。
对两组受检者进行血常规检验,包括PLT、WBC、MCHC、MCV、HCT、RBC、Hb,给予全自动血球仪进行检测(型号为XT-2000i),同时使用配套的试剂盒进行检测,严格依照说明书上的内容完成检验工作。
1.3 评价指标对比两组受检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包括PLT(血小板)、WBC (白细胞)、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V(平均红细胞体积)、HCT(红细胞比容)、RBC(红细胞)、Hb(血红蛋白)。
1.4 统计学处理选择SPSS 21.0的统计学软件记录两组受检者的相关资料,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表1、表2可见,实验组患者的PLT、WBC、MCHC、MCV、HCT、RBC、Hb 水平相比对照组均明显更低,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受检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分析(Mean±SD)(n=50)组别 HbRBC (g/L)HCT MCV(fL)实验组121.63±22.25 3.85±0.89 0.38±0.02
87.14±3.52对照组133.56±23.52 4.45±0.78 0.53±0.05 92.40±3.60 t 2.605 3.585 19.696 7.387 P 0.010 0.000 0.000 0.000 RBC(×1012)
表2 两组受检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分析(Mean±SD)(n=50)组别 MCHC
(g/L) WBC(×109) PLT(×109)实验组324.12±13.55 5.45±1.22
180.57±42.63对照组339.52±16.52 6.68±1.56 197.52±41.15 t 5.096 4.391
2.022 P 0.000 0.000 0.045
3 讨论
糖尿病的并发症多种多样,且发病期较晚,其中糖尿病肾病属于常见的一类并发症,发病期可在10年之后,临床研究指出[2],糖尿病肾病是引发糖尿病患者不可逆转疾病恶化的一类重要因素,以腰腿酸软、手足麻木冰凉等作为主要的临床症状。
分析发生糖尿病肾病的因素多种多样,但是均会使得体内的胰岛素含量下降,减慢了体内脂肪与糖蛋白的代谢速度。
另有学者指出[3],糖尿病肾病为全身性疾病,以
慢性高血糖作为主要的临床症状,将会引发肾功能障碍,导致尿毒症与氮质血症,若不及时进行干预,将会使得疾病继续发展,导致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需加强该类疾病的早日诊断与治疗。
临床上可依据下列的临床症状对该类疾病进行判定:患病时可能会出现肾功能不全情况;以往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于其中的一类重要临床症状;尿蛋白持续性阳性或者间歇性阳性为重要的临床症状;一旦疾病确诊,应给予肾活检进行证实。
另外,还存在诸多的因素会使得尿蛋白为阳性特征,实际进行肾活检时应将肾炎、膀胱炎、肾肿瘤等引发的尿蛋白阳性情况排除[4]。
早期临床上对糖尿病肾病进行诊断时可根据尿蛋白的排泄率进行分析,正常水平处于20 μg/min-200 μg/min,若诊断得知其排泄率超过最大水平,则可判定为糖
尿病肾病,在疾病发病时期不会引发明显的尿沉渣变化,当出现尿路感染现象,将会递增白细胞的数量,若红细胞水平递增,可能是其他因素引发的血尿情况。
另有
关研究[5]指出,若在疾病发病时期不及时进行控制,将会使得每分钟尿蛋白的排泄率超过20 μg,进而导致微量白蛋白尿,不可作为该类疾病的早期发病依据,若能够及时控制病情,将其排泄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则可作为疾病确诊的依据。
另外,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来说,还会导致肾功能不全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微血管异常现象递增了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基底膜,导致透明物质于血管基底膜处堆积,渗透出了更多的物质,降低了患者的肾功能,该类疾病可改变患者的血常规检测水平,主要是由于血液细胞的丢失引发贫血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PLT、WBC、MCHC、MCV、HCT、RBC、Hb 水平相比对照组均明显更低,说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将会伴有贫血症状,实际诊断时应着重对血常规指标进行检查,做好疾病的早期诊断工作。
总而言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给予血常规检验的意义重大,相比治疗并康复的肾病患者具有较低的血常规水平,依据检验结果可对疾病进行判断,辅助疾病的诊疗。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陆志峰.贝前列素钠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影响[J].临床肾脏病杂
志,2016,16(9): 548-551.
[2]周美兰,景蕊,赵丽娟,等.雷公藤多苷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97例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7,46(9): 1266-1267,1272.
[3]汪笋,陈天华,彭惠,等.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炎症指标和血清Vaspin水平的关系[J].广东医
学,2017,38(1): 111-114.
[4]田园,韩东笼,丁玫,等.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1): 2666-2668.
[5]曾小兰.2型糖尿病肾病病人糖化血红蛋白与尿酸检测的意义[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
志,2017,4(45): 8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