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粤版化学《7.3溶液浓稀的表示 3》公开课(教案)word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3溶液浓稀的表示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有关溶解度的根本计算;掌握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
2.用转化的观点看先待溶解性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

3.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溶液的配制。

【教学难点】
溶液的配制步骤。

教学过程
[提问]1.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2.什么叫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答复]
[设问]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板书]一、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间的区别和联系
[投影]区别:
[学生活动](互相讨论填写上表)
[答案]1.①一定温度时,100 g溶剂中最多溶解溶质的质量。

②任意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 ①表示某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

②表示任一溶液的组成(即浓度的大小)。

3.①一定温度时②不定温度
4.①饱和状态②可饱和可不饱和
5.①g ②无单位
[设问]两个概念间有何联系?
[讨论]1.溶液是均一的,一种溶液各局部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否相同?
2.对饱和溶液来说,假设溶剂的质量是100 g ,溶质的质量是多少? 3.试分析溶解度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

[小结]1. 一种溶液各局部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相同的。

2.对饱和溶液(某温度)来说,假设溶剂的质量是100 g ,溶质的质量是该温度下此溶质的溶解度。

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g
100+溶解度溶解度
×100%
[板书]联系: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g
100+溶解度溶解度
×100%
[练习]1.把40 g 20%的食盐水倒出一半,剩下的食盐水中食盐的质量分数是 。

2.在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 ,则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是 。

[答案]1.20% 2.52.4%
[转折提问]如果我们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需要哪些仪器和操作? [引导分析、讨论]
[总结板书]二、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玻璃棒。

步骤:1.计算,2.称量、量取,3.溶解。

[强调]1.天平使用时注意用称量纸、左物右码的原则。

2.量筒量取液体时注意观察的方法,不可俯视或仰视。

3.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能加快溶解,但搅拌时不可将溶液溅出。

[学生活动](投影以下内容)
1.计算配制50g 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氯化钠 g ,水 g 。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倒入烧杯中。

3.把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 g·cm -3。

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里。

4.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溶解。

5.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中应包括药品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放到试剂柜中。

[小结]本节课我们复习总结了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间的区别与联系。

同时还练习了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了解了配制溶液的步骤及所需仪器。

板书设计
7.3溶液浓稀的表示
一、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间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g
100 溶解度溶解度
×100%
二、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简、玻璃棒。

步骤:1. 计算.2.称量、量取,3.溶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腐蚀性并了解其用途。

2.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归纳酸碱相似化学性质及其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酸性和碱性物质的梳理和归纳,感悟比照、推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2.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培养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物质的利弊,掌握其性质并合理利用;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和生活常识,理解常见的酸、碱的性质与用途。

2.通过实验,学习酸、碱的通性及反响规律与物质制备。

3.通过比照实验,学会酸、碱与其他物质的鉴别。

【教学难点】
1.通过教师理论知识的讲解,理解酸、碱具有通性原因。

2.通过挂图或播放视频,学习酸、碱的平安使用及有关事故的急救与处理常识。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复习酸的通性 一、常见的碱
1.氢氧化钠 NaOH
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放热〕 俗称:苛性钠、火碱、烧碱
强烈的腐蚀性——碱液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的处理方法: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吸水性:易潮解,可做枯燥剂。

保存方法:密封保存〔露天放置,会吸收空气的水分并与CO 2反响〕。

用途:①氢氧化钠固体做枯燥剂 ②化工原料:制肥皂、造纸。

③去除油污:炉具清洁剂中含氢氧化钠。

④制法:Ca(OH)2+Na 2CO 3== CaCO 3↓+2NaOH 2.氢氧化钙Ca(OH)2
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俗称:熟石灰、消石灰
腐蚀性
制法:CaO +H2O== Ca(OH)2
CaO溶于水与水反响时放出大量的热。

Ca(OH)2溶液即为常用的石灰水溶液。

用途:①工业:制漂白粉。

②农业:改进酸性土壤、配波尔多液。

③建筑:石灰乳用来粉刷墙壁。

3.其他常见的碱
氢氧化〔KOH〕性质与NaOH 相似;氨水 NH3·H2O 等
二、碱的化学性质
【活动与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响: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与二氧化碳的反响】
2. 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CO2 +Ca(OH)2 = CaCO3↓+ H2O
CO2 +2NaOH = Na2CO3 + H2O
SO2 +2NaOH = Na2SO3+ H2O
SO3+2NaOH=Na2SO4+H2O
3. 酸+碱→盐+水
具有通性的原因: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注:①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不属于碱的通性〕
如Cu(OH)2 ΔCuO +H2O
2Fe(OH)3 ΔFe2O3+3H2O
四、酸和碱各自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实验】物质的导电性实验
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等能导电的原因→有能自由移动的离子
不同的酸中都有H+→酸有一些相同的化学性质
不同的碱中都有OH-→碱有一些相同的化学性质
【板书设计】
8.2常见的酸和碱
一、常见的碱
1.氢氧化钠 NaOH
2.氢氧化钙Ca(OH)2
俗称俗称
强烈的腐蚀性腐蚀性
吸水性制法
用途用途
3.其他常见的碱
二、碱的化学性质
三、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
四、酸和碱各自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