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7讲通过激素的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培优学案7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讲 通过激素的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考纲明细] 1.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Ⅱ) 2.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Ⅰ) 3.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4.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Ⅱ) 5.实验:模拟尿糖的检测
板块一 知识·自主梳理
一、激素调节
1.促胰液素的发现
(1)沃泰默观点:胰腺分泌胰液只受神经调节。

(2)斯他林和贝利斯
⎭⎪⎬⎪⎫稀盐酸小肠黏膜――→混合研磨提取液――→注入静脉―→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3)结论:胰液的分泌是促胰液素调节的结果。

2.激素调节的概念: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3.主要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及其化学本质
4.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1)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同作用,如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在促进生长发育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2)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作用,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方面具有拮抗作用。

二、激素调节的实例
1.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2)血糖平衡的调节
(3)调节过程分析
①调节中枢:下丘脑。

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调节;最主要调节方式:体液调节。

a .神经调节
下丘脑――→有关神经⎩⎪⎨⎪⎧ 胰岛A 细胞→胰高血糖素胰岛B 细胞→胰岛素
肾上腺→肾上腺素
b .体液调节
血糖高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血糖低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

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3.特点
(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起作用后立即被灭活。

三、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1.体温调节
(1)热量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

(2)热量平衡: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①产热途径: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主。

(3)体温调节模型
(4)调节过程分析
①调节中枢:下丘脑。

②冷(热)觉中枢:大脑皮层。

③调节机制:神经—体液调节。

2.水盐平衡的调节
(1)调节过程
(2)调节过程分析
①调节中枢:下丘脑。

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调节。

四、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1.体液调节概念
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
3.联系: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深入思考
1.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吗?
提示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但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

2.酶一经发挥作用后,还能继续保持活性吗?激素呢?
提示酶是催化剂,发挥作用后可以保持活性,激素不行,发挥作用后立即被灭活。

◆自查诊断
1.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

( )
答案×
2.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中,下丘脑和垂体细胞都是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

( ) 答案√
3.在寒冷环境中,由于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所以体温不会降低。

( )
答案×
4.人在恐惧、紧张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使心率加快。

( ) 答案×
板块二考点·题型突破
考点1
激素的种类、功能及实验探究
[2017·海南高考]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胰脏(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B.既有内分泌作用也有外分泌作用
C.胰腺细胞分泌的酶直接进入血液中
D.胰岛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进入血液循环
[解析] 胰腺里面有胰岛,其中的胰岛A细胞能合成和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能合成和分泌胰岛素,A正确;胰腺的胰岛属于内分泌部分,胰腺里面能合成和分泌消化酶的部位属于外分泌部,B正确;胰腺细胞分泌的消化酶通过导管进入小肠中,C错误;胰岛属于内分泌部,分泌的激素都要进入血液,D正确。

[答案] C
题型一激素调节的发现
1.下列有关促胰液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促胰液素是由沃泰默发现的
B.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
C.促胰液素能促进小肠黏膜分泌胰液
D.促胰液素产生后随消化液运输到胰腺发挥作用
答案 B
解析促胰液素是由斯他林和贝利斯发现的,A错误;促胰液素由小肠黏膜产生,通过血液运输到胰腺,促进胰液分泌,B正确,C、D错误。

2.稀盐酸直接注入狗的血液中,不会引起胰液分泌;切除通向狗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会引起胰液分泌。

对这一结果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这个顽固的神经反射仍然存在,是因为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
B.盐酸直接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
C.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了某种物质,该物质经过血液循环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
D.盐酸被小肠吸收,经血液循环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
答案 C
解析分泌胰液的原因是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了某种物质,该物质经过血液循环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

题型二激素的种类与功能
3.[2017·宝鸡模拟]家鸡受激素等影响偶尔会发生雌鸡雄性化的性反转现象。

雌鸡发生性反转会表现出鸡冠增大、羽毛鲜艳、好斗打鸣、追逐母鸡等雄性特征。

与此有关的激素及其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状腺激素,促进生长发育,促进雌鸡雄性化
B.雄性激素,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激发并维持雄性第二性征
C.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发育,促进羽毛生长变鲜艳
D.肾上腺素,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促进鸡冠等雄性特征形成
答案 B
解析雌鸡出现的羽毛鲜艳、好斗打鸣、追逐母鸡等雄性特征是其体内的雄性激素增多导致的。

雄性激素具有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激发并维持雄性第二性征的作用。

4.[2016·全国卷Ⅱ]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
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
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答案 D
解析激素的分泌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因此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通过影响细胞代谢而影响激素的分泌,A正确;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B正确;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因此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C正确;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D错误。

题型三区分生命活动调节的信息分子与酶
5.下列关于酶及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酶、激素的调节下,植物体才能进行正常代谢
B.生物体中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
C.酶与激素的作用特点都是微量、高效、促进
D.激素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酶不全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答案 D
解析酶不具有调节作用,A错误;一般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B错误;激素可能起促进作用,也可能起抑制作用,C错误;激素一般作用于靶细胞,酶在细胞内外都能发挥作用,D正确。

6.人体内酶、激素、神经递质等三类物质( )
A.均是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B.都是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C.都是运输到靶细胞处才能发挥作用
D.均具有信息传递作用
答案 B
解析人体内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激素和递质不都是蛋白质,如性激素为脂质,乙酰胆碱为有机碱,A错误;有的酶在细胞内发挥作用,C错误;酶只有催化作用,D错误。

知识拓展
酶、激素、抗体与神经递质的比较
题型四激素功能的实验探究
7.[2017·陕西汉中质检]科学家用小鼠作实验材料,完成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切除胰腺和垂体可减小小鼠自身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实验的影响
B.该实验没有进行实验对照,需要增添空白对照组
C.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具有协同作用
D.增大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注射量,实验效果更显著
答案 A
解析本实验研究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实验前切除胰腺和垂体的目的是减小小鼠自身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实验的影响,A正确;该实验前后形成了自身对照,增加空白对照能使实验更有说服力,B错误;注射生长激素和注射胰岛素都能使实验鼠的体重增加,说明在增加体重方面二者有协同作用,C错误;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作用,因此增大激素用量,实验效果不一定显著,D错误。

8.[2016·浙江高考]欲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对成年小鼠的分组及处理见下表。

在适宜的实验条件下,正常饲养,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耗氧量(单位时间内单位体重的氧消耗量),记录数据并统计分析。

注:本实验中灌胃是指将液体由动物口直接注入到胃中。

请回答:
(1)表中W是对丁组小鼠的处理,该处理是____________。

(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系,将预测的实验结果用示意曲线表示)。

(3)分析与讨论
①合成与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细胞位于________,该激素经________________的血液运至腺垂体发挥作用。

②通过服用放射性131I来检测甲状腺功能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生理盐水灌胃
(2)
(3)①下丘脑垂体门脉②I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之一131I的放射性强度可被仪器测定
解析(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甲状腺和有无甲状腺激素灌胃,表格中甲、乙两组涉及的自变量是有无甲状腺,所以丙和丁两组涉及的自变量是有无甲状腺激素灌胃,所以丁组小鼠的处理是用生理盐水灌胃。

(2)本实验的因变量是耗氧量,甲状腺激素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缺乏甲状腺会导致耗氧量减少,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会导致耗氧量上升,所以甲组曲线绘制时注意随时间延长曲线趋势是下降,丙组曲线绘制时注意随时间延长曲线趋势是上升,乙和丁组属于正常情况,曲线绘制时注意随时间延长曲线趋势是基本不变。

(3)①合成与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细胞位于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该激素经垂体门脉的血液运至腺垂体发挥作用。

②通过服用放射性131I来检测甲状腺功能的依据是I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之一,131I的放射性强度可被仪器测定。

知识拓展
激素功能的研究方法归纳
(1)研究思路:用某种方法处理实验动物→出现相应病理症状→施加某激素后恢复正常→推知相应激素的生理功能。

(2)研究方法
(3)实验设计注意事项
①动物分组的基本要求:选择性别、年龄相同,体重、生理状况相似的动物进行平均分组,且每组不能只有一只。

②在研究动物激素生理功能的实验设计中,要注意设计对照实验,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论更加科学。

③针对不同的激素或腺体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法:
a.切除法:只适用于个体较大的动物。

b.饲喂法:只适用于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小分子激素,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不能用饲喂法。

c.注射法:适用于各种激素。

题型五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9.下列关于激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正确的是( )
A.为加快优质鱼类的繁殖速度,一般给鱼类注射性激素类药物促进生殖细胞的成熟
B.糖尿病、侏儒症可通过口服有关激素进行治疗
C.人工合成的孕激素类似物的避孕药可用于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D.运动员服用人工合成的雄性激素类似物,以促进肌肉的生长,这对人体无害
答案 C
解析促性腺激素类药物可作用于性腺,促进生殖细胞的成熟,A错误;糖尿病、侏儒症可分别通过注射胰岛素、生长激素来治疗,而不能采用口服的方式,B错误;运动员服用人工合成的雄性激素类似物,可以提高比赛成绩,但这些激素会导致人体内分泌紊乱,影响健康,D错误。

10.[2017·济南模拟]某动物园中,一只猩猩突然暴躁不安,攻击其他猩猩。

为了控制猩猩,饲养员给其注射了一定量的某物质,使之出现短暂性休克现象,若要使之迅速苏醒,可注射另一种物质。

饲养员给猩猩先后注射的两种物质分别是( )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B.麻醉剂和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D.胰岛素和葡萄糖
答案 D
解析饲养员可给猩猩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使之血糖降低,供能不足从而使之出现短暂性休克现象;之后又可给猩猩注射葡萄糖,恢复了其机体供能,解决了之前的休克,D正确。

考点2
激素分泌的调节
[2016·全国卷Ⅲ]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与其在进食后的情况相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饥饿条件下,一段时间内人体血浆中葡萄糖和酮体浓度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

酮体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其酸性较强。

人在某些情况下不能进食时,需要注射葡萄糖溶液,据图分析,注射葡萄糖溶液除了可以满足能量需求外,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正常人在饥饿时,由于血糖浓度较低,会导致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而刚进食后正好相反,所以正常人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与其在进食后的情况相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会升高。

(2)据图分析可知,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葡萄糖浓度有所降低,而血浆中酮体的浓度显著升高,且酮体的酸性较强,所以注射葡萄糖溶液除了可以满足能量需求外,还可以降低血浆中酮体的浓度,有利于维持血浆正常的酸碱度。

[答案] (1)高在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使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胰岛素分泌量减少;在进食后则相反
(2)避免因酮体浓度升高而引起的内环境pH下降(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题型一血糖调节
1.如图表示正常人体血糖来源和去向,下列关于血糖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②和⑤过程的糖原不完全相同
B.血糖来源增加,去路减少,则引起血糖升高
C.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能促进②③过程
D.胰岛素能促进④⑤⑥过程
答案 C
解析②表示肝糖原分解,⑤表示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A正确;血糖来源增加,去路减少,则引起血糖升高,B正确;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抑制②③过程,C错误;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能促进④⑤⑥过程,D正确。

2.[2017·兰州模拟]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号,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

下图表示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因素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

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影响其分泌的刺激Y可能是血糖水平降低
B.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属于非条件反射;②结构位于大脑皮层
C.图示激素主要作用于肝脏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D.靶细胞“受体”的物质基础是脂质,此过程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答案 C
解析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够促进血糖的升高,刺激X能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则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A错误;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血糖调节天生就有,所以是非条件反射,①是传入神经,②是位于下丘脑中的血糖调节中枢,B错误;胰岛A细胞产生胰高血糖素,该激素主要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来补充血糖的含量,C正确;靶细胞上受体的成分是糖蛋白,D错误。

3.下图是人体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与曲线ef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相同
B.曲线bc段与曲线de段血液中胰岛素变化不同
C.fg段血糖维持相对稳定只要依靠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就能完成
D.当血糖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从而使血糖升高
答案 B
解析曲线ab段血糖浓度升高是由于消化和吸收了食物中的糖类,但ef段血糖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A错误;bc段为血糖浓度较高时的降低过程,该时期胰岛素分泌较多,但de段血糖浓度是在正常值下的降低过程,该阶段胰岛素分泌较少,B正确;血糖平衡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C错误;胰高血糖素只促进肝糖原的分解而不促进肌糖原的分解,D错误。

技法提升
血糖、胰高血糖素、胰岛素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
(1)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拮抗作用使血糖含量维持相对稳定。

(2)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能促进肝糖原分解。

(3)血糖浓度过高会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但血糖浓度过低时,只有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

(4)血糖平衡的调节为神经—体液调节,以体液调节为主。

题型二血糖调节异常及原因
4.[2016·江苏高考]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特点是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血中胰岛素低、血糖高等。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
B.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血糖升高
C.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
D.胰岛素受体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
答案 C
解析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作用相反,表现为拮抗作用,A错误;胰岛素产生后直接通过体液运输,与胰腺导管无关,B错误;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C正确;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指需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患者胰岛素受体正常,否则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D错误。

5.某健康人饮用一定的葡萄糖溶液后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图2是Ⅰ型、Ⅱ型两种糖尿病部分发病机理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曲线________表示的是胰岛素浓度变化,胰岛素在加工和运输过程中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细胞器参与。

(2)图2中靶细胞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细胞癌变后该物质的含量会________。

(3)图2中Ⅰ型糖尿病的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类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2中Ⅱ型糖尿病的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乙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2)糖蛋白减少(3)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注射胰岛素制剂(4)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不足
解析(1)图1中曲线甲先上升而曲线乙后上升,所以曲线甲表示的是血糖浓度变化,曲线乙
表示的是胰岛素浓度变化。

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加工场所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运输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由于本小题只涉及胰岛素加工和运输,所以不必答出核糖体。

(2)图2中靶细胞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癌细胞的特点之一就是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含量减少。

(3)从图2中可以看出,Ⅰ型糖尿病中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较少,从而使得血糖浓度较高。

由于胰岛素制剂是蛋白质,所以应注射而不能口服。

(4)从图2中可知,Ⅱ型糖尿病的病因是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不足,从而使得含量正常的胰岛素不能发挥应有的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

知识拓展
血糖平衡与人体健康
(1)Ⅰ型糖尿病主要发病原因是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Ⅱ型糖尿病主要发病原因是胰岛素受体被破坏,胰岛素分泌正常。

(2)糖尿病的“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

(3)尿糖≠糖尿病。

出现尿糖不一定就是糖尿病,因为如果正常人一次性吃糖过多,肾小管不能全部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也会出现尿糖。

但持续性的尿糖一般就是糖尿病。

题型三血糖调节的实验与分析
6.[2017·全国卷Ⅲ]为研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某同学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
A、B、C、D四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C、D三组均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
B、C、D三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而A组未出现这些症状。

回答下列问题:
(1)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给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为尽快缓解上述症状给C组注射某种激素、给D组注射某种营养物质。

那么C组注射的激素是____________,D 组注射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

(3)第二次注射后,C、D两组的症状得到缓解,缓解的机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血糖低于正常水平(2)胰高血糖素葡萄糖(3)C组: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D组:葡萄糖直接使血糖水平升高解析(1)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水平,当给饥饿的小鼠注射胰岛素后,小鼠血糖低于正常水平,能量供应不足,会出现迟钝、嗜睡等症状。

(2)为尽快缓解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应想办法提高小鼠的血糖水平,由题干叙述可知C组小鼠注射的是胰高血糖素,D组注射的是葡萄糖溶液。

(3)C组注射胰高血糖素,其缓解机理是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D组注射葡萄糖,其缓解机理是葡萄糖能直接使血糖水平升高。

技法提升
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等原则,找出自变量,分析自变量的控制方法,确定因变量的检测方法,从而理清实验设计思路。

题型四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模型分析
7.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①②③④代表相关激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激素②能促进甲状腺的分泌,抑制下丘脑的分泌
B.寒冷环境中血液中激素①②③④的量均增加
C.机体内激素的分泌既有分级调节也有反馈调节
D.激素②能促进激素③的分泌,激素③能抑制激素②的分泌,所以说②③具有拮抗作用
答案 C
解析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和抗利尿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甲状腺激素可以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甲状腺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之间不存在拮抗作用,A、D错误;寒冷环境中,体内水分的散失主要通过排尿的方式,所以尿量会增多,抗利尿激素分泌量会减少,B错误。

8.[2017·鄂尔多斯模拟]如图①~④表示甲刺激引起的调节过程,乙是参与调节的重要器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