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tbit Flex健身腕带评测 续航出色功能略显简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itbit Flex健身腕带评测续航出色功能略显简单
腾讯数码[微博]刘鼎2013年05月10日07:14
分享
腾讯数码讯(编译:刘鼎)今年年初的CES世界消费电子产品展中,Fitbit Flex 健身腕带一面世就获得了众多媒体的广泛关注。
今天,国外著名科技网站TheVerge 编辑大卫·皮尔斯(David Pierce)终于带来了这款产品的详细测评。
与其他同类产品比较,Flex有无令人惊喜的独到亮点,让我们一起细细看来:
在过去的一个月左右时间里,我每天下班都提前一站走出地铁,步行回家;每周我还会踢两次球,每天喝8杯水。
与过去比较,这一个月里我运动更积极、饮食更健康,只不过睡眠时间还是少了一点。
看到这里,各位读者也许以为我已经浪子回头,不再干科技网站编辑这份工作。
但事实上,我只是在进行全球第一款健身智能腕带Fitbit Flex的测评工作。
在可穿戴健身数码装备领域,它的生产商Fitbit一直保持着领头羊地位,并在过去推出了Tracker One、Ultra等大众熟知的迷你健康追踪仪。
不过,由于这些设备都需要别在上衣口袋或者腰间才能使用,几乎每一个Fitbit的用户都有过不慎将其遗失,或是随衣物一同放入洗衣机的经历。
如今,Fitbit Flex采用了完全不同的设计策略。
它以智能腕带的形式,帮助用户保持良好的健身、饮食以及睡眠习惯。
Fitbit宣称,借助Fitbit Flex,人们将会变得更加健康、强壮,充满对异性的迷人魅力。
虽然这种说法有些夸张,但确实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款产品的主旨。
目前,与Fitbit Flex相仿的可穿戴设备种类繁多,著名品牌就有Jawbone、耐克、三星等,类似的智能手机应用更是数不胜数。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售价99美元(约合606元人民币)的Fitbit Flex如何超越Jawbone UP和耐克FueBand 脱颖而出,赢取消费者信任与青睐?让我们细细看来:
外观风格:低调内敛
在可穿戴设备领域,产品外型需要尽可能与人们已经习惯的日常用品接近,才能更快被用户接受。
谷歌眼镜遵从了这一原则,健身手环也不例外。
因此,这类产品的外观设计往往在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间取舍:Jawbone UP选择了类似珠宝首饰的华丽与张扬,在给人留下深刻第一印象后,用户会变得乐意佩戴,即使在不使
用时也是如此;Fitbit Flex则尽可能的保持低调内敛,希望在不被察觉时默默发挥作用,不给用户带来干扰。
事实证明,Flex的设计非常成功,它的四分之三只是单纯的橡胶圈,外观与酒吧或夜总会中的身份手环无异。
腕带一端的两个凸起小齿与另一端多个卡口对应,手腕粗细不同的用户佩戴它时,都可将其调整到合适的松紧。
色调上Flex非常柔和单一,谈不上Jawbone体现出的那种时尚气息。
即使佩戴在手腕上整天,它都很难引起我的注意。
但这正是我心目中可穿戴设备应有的面貌。
其实,Flex的腕带部分只是容器,其中的滑套用于容纳一个迷你U盘大小的长方形黑色追踪器,后者才是Fitbit技术精华所在。
这一设计不仅降低了成本,还让用户可以同时拥有灰、黑、青、橘等多种颜色选择,根据穿着和心情进行搭配。
据
称,Fitbit未来还会推出腰带、项链、运动鞋等其他形式的容器,让用户使用起这款产品来更加灵活方便。
不过,可分离式设计也有副作用。
充电时,用户需将追踪器从腕带滑套中拔出,插入Fitbit提供的专用USB底座中。
充电完成后,追踪器又要放回滑套中才能发挥作用。
有几次,我把追踪器忘在了充电底座上,戴着一个空空的腕带出了门。
幸好,Flex拥有与宣传资料一致的续航时间,一次充电可以连续使用5到6天,偶尔的插拔充电谈不上困扰。
佩戴在手腕上时,Fitbit Flex本身提供的信息十分有限。
用户轻点两次滑套前端的深色透明塑料环,追踪器会亮起几个LED指示灯,显示使用者当前表现如何。
亮灯数目越多,用户表现越好。
当用户状态完美时,Flex会回报以5灯全亮的满分。
不过很多次,我在下午6点左右都只拿到了1个灯的成绩。
当然,如果佩戴者使用得当,在电脑或者智能手机的帮助下,Flex的确能揭示很多信息。
数据同步
实际评测过程中,用户从Fitbit Flex处得到的信息远不止于5盏灯。
一旦经过数据同步,使用者就可在其官方网站或配套的智能手机应用中看到详细的统计报告。
与电脑连接时,Flex需要借助USB线缆,与智能手机同步则简单许多。
借助蓝牙4.0协议,这款腕带可直接与手持设备无线连接。
此时,用户甚至可在配套应用上看到行走步数的实时变化。
在Fitbit Flex的技术分析里,佩戴者每日步数是最核心的统计数据。
为尽可能准确的收集这一信息,Flex被设计得尽可能轻便,并拥有防水特性。
用户可以戴着它冲凉、使用电脑甚至入睡,生活与工作几乎不受任何影响。
只有在差不多一周一次的充电过程中,腕带才需要取下几小时。
睡眠追踪方面,Fitbit Flex没有像Jawbone UP一般强大。
入睡前,佩戴者可以连续轻点腕带滑套直至其震动,让Flex进入睡眠模式。
不过,它不会自动识别用户是否醒来。
即使佩戴者起床走动,或主动关闭闹钟,Flex仍然会坚持认为主人仍
在睡觉。
只有在用户手动将其退出睡眠模式后,Flex才会停止记录睡眠时间。
虽然这样的设计稍显呆板,但并不等于它在用户休息时毫无用处。
闹钟功能上,Flex也还没有达到Jawbone UP的高度。
它无法像后者一般,在佩戴者浅睡眠时发出轻柔震动,让用户体验到接近自然醒的舒适。
相反,当起床时刻到来,Flex会粗鲁地立即开始震动,颇有一股不叫醒你不罢休之势。
前面提到,计量佩戴者每日行走步数是Flex最主要的任务。
开始使用Flex时,用户的默认目标为每天行走1万步。
当然,这一数值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调整。
准确性方面,它的表现与UP等同类产品处于同一水平。
不过我发现,要“作弊”并非难事,戴着它晃动手臂一分钟,Flex就会以为主人走了几百步。
统计步数以外,Flex还能管理许多其他健康信息,但此时它的自动化程度并不高。
如果佩戴者能像前面介绍的那样,每天手动记录入睡和起床时刻,睡眠时间会被半自动收集起来。
如果用户同时拥有Fitbit Aria智能电子秤,那么Flex也会自动
拥有体重记录。
而饮食、体育运动等就基本依赖纯手工录入,幸而实际操作并不繁复。
在手机应用的界面中,使用者只需滑动或者点击相应项目即可。
不过,手工输入的缺点也十分明显:只有日记狂才会点滴不漏地收集到每一个细节。
我自己则经常忘记输入某餐吃了什么,或者上班前晨跑的距离和时间。
时间一长,遗漏增多,我不禁觉得,Flex也许应该抛下这些纷乱的数据,返朴归真,专注于计步。
其实,在数据解释和处理方面,包括Flex在内的几乎所有可穿戴设备都没有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面对每日行走步数,人们自然了解走路越多身体越健康的道理。
但饮食、生活习惯、运动强度等带来的影响并非一目了然。
Fitbit可以为我罗列出每天喝了几杯咖啡、几点入睡,以及睡眠时间的长短。
但要发现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并出规律,还是需要我自己慢慢研究。
因此,目前看来Flex更多是将数据汇总保存,而非帮助用户梳理、利用它们。
从用户角度出发,健身腕带不仅需要收集数据、发现规律。
指导使用者调整生活方式,避免健康问题才是最终目标。
我希望Flex能提醒我少喝咖啡,从而获得更加甜美的睡眠。
当我存在久坐不动的不良习惯时,Flex也应该帮助我改正。
这一方面,Jawbone UP的努力更加明显。
他们的平台更加开放,用户可以将UP收集的数据导出到其他应用,从第三方获得更具体的健康指导。
当然,Fitbit没有止步不前。
他们也在提供类似的方法,包括Tictrac在内的某些健身应用也能利用Flex的数据。
如果用户愿意每年花费49.99美元(约合306元人民币)成为高级客户,Fitbit 会在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上提供一些基础建议。
不过,这些并不是我所希望得到的全部。
他们应该向著名理财网站Mint一样,为用户提供更加积极、细致的生活建议。
在这一方面,耐克采取了完全不同但行之有效的方法。
FuelBand的用户完全不用输入饮食、睡眠等繁琐数据。
腕带也不会向佩戴者报告每日步数、热量消耗等具体信息。
耐克使用所谓的“Fuel”单位来给佩戴者打分,分数越高,使用者的生活方式越积极健康。
相比之下,Flex掌握的数据更加全面,反馈的信息也更为具体。
但要让用户满意,Fitbit还需要做出很多细节优化,提供更加可行的建议。
起码,Fitbit Flex需要以适当方式提醒使用者及时录入信息。
在这一点上,iOS 应用Moves做得相当聪明。
它可以与地理位置社交平台Foursquare整合,当发现用户曾在餐饮场所签到,它就会询问是否需要输入饮食数据。
即便Flex暂时无法达到类似的智能化水平,每天主动向用户提醒一次各种数据的情况还是有必要的。
毕竟,如果某天我没有录入信息,并不等于我没动、没睡,也没有吃东西。
Flex的配套应用做得还算出色。
它条理清晰,体重、运动、饮食等各方面划分明确,信息录入界面也简洁明了。
不过,当用户希望以图表形式直观了解自身情况时,还是需要登录Fitbit网站。
Fitbit提供的应用横跨iOS、Android、Windows和Mac等平台。
虽然与腕带连接的智能手机必须支持蓝牙4.0协议,但即使无法做到,用户也可以通过USB 线缆将数据导入PC或Mac,直接使用网页端服务。
可以说,与竞争对手比较,Fitbit 打造的软硬件生态系统是目前最完整的。
社交方面,Flex用户可以登陆Fitbit网站,与好友共勉或相互比拼,共同进步。
总结
如前所述,在健身腕带领域,Fitbit Flex与Jawbone UP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产品。
它们不仅价格相差巨大,风格也迥然不同。
环肥燕瘦,Flex比较符合我的喜好。
它不需太多打理,使用时也不会对生活工作造成干扰。
大部分时间,我戴着它的同时也忘掉了它的存在,这正是我理想中可穿戴设备的本色。
在增进健康方面,Flex还是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有了每日行走步数的鼓励,我在白天活动不多的情况下会晚上出门慢跑,买东西也开始有意识的选择稍远的小店。
虽说某种程度上,这样的做法属于自我安慰,不过Flex功不可没。
谈到不足之处,Flex和UP倒是颇为相似。
它们都擅长收集和保存数据,整理利用上却乏善可陈。
一定要比较的话,Jawbone在平台开放性和应用协作性上稍胜一筹,但不要忘记独辟蹊径的耐克FuelBand。
产品设计上,Fitbit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Flex同时兼顾了轻便易用和不易遗失两个方面。
如何让消费者愿意付出99美元(约合606元人民币),购买一款记录饮食和步数的产品,才是他们需要面对的艰巨任务。
个人来看,记录信息远远不够,只有能真正为使用者带来优质生活、健康体魄和甜美梦乡的产品,才能成为我手腕上的常客。
如今,我愿意一直戴在手上的,只有手表而已。
优点:
·轻便低调,毫无干扰;
·续航时间优秀;
·可与手持设备无线同步;
·表现稳定,数据精准。
缺点:
·色彩呆板;
·佩戴和取下并不方便;
·手工录入数据过程繁琐;
·缺乏数据分析和健康指导功能。
总评分:8.0(满分10分)
来源:TheVer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