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途径的实践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途径的实践研究
高职教育是指国家职业教育中的高等教育部分,其培养目标不仅是为产业应用输送具有一定应用能力的技术、管理、文秘等方面的专门人才,还需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
本文旨在探讨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及实践研究。
一、工匠精神的概念及其价值
工匠精神是指手艺人的精神,是对于技艺的高度投入以及追求完美的态度。
它的核心是注重细节、精益求精,强调实践实用,讲究技术创新和品质卓越,反映了人类对于优秀品质的追求和对于劳动的尊重。
(1)激发人类的创新潜力,推动科技发展和文明进步;
(2)提升产品质量,满足人们对于品质的需求;
(3)增强个体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培育公民素质;
(4)营造劳动者尊重的社会风气,增强社会各界对于劳动的建设性关注。
为了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应该采取以下途径:
(1)课程设置应突出实践性和实用性。
高职教育要重视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中注重实习和实践环节,使学生在实践中实现知行合一,形成真正的技能型人才。
(2)注重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培养。
高职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营造良好的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信仰,加强职业精神的引导,鼓励学生以工匠精神响应职业未来。
(3)注重实践创新。
在课程设置中注重实践、实验、研究等环节,鼓励学生进行科研和技术创新,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事物、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4)鼓励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和竞赛。
高职教育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工业实习、社会实践,参加各种技能竞赛,培养学生自信心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社会竞争力。
上述几点途径是高职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的关键,但是要想真正产生效果,需要学校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
为了深入了解高职教育在学生中培养工匠精神的实践情况,我们在某高职学校开展了
问卷调查和个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学生对于工匠精神具有一定的认同度,其中 84.6%的学生表达了对工匠精神的认同。
2.学生在高职教育中接受了一定程度的工匠文化熏陶,但是在工匠精神的培养上存在
一定瓶颈。
3.高职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知识讲授,但是对于学生品德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关注度不足;
4.个案分析发现,在实践教学中,实训室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场所,但是由于
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学生的实践环节并不充分。
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促进高职教育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学校积极营造拥抱
工匠精神的教育氛围,着重发挥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中的作用,以期将高职教育
打造成为培养出高素质技术人才和工匠精神的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