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辽宁省朝阳市凌源第二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辽宁省朝阳市凌源第二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X、Y、Z是短周期中的三种相邻的元素,X和Y同周期,Y和Z同主族。

这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总和是17,核内质子数总和是31,则X、Y、Z三种元素是下列各组中的()
A.N、O、S
B.O、S、P
C.O、F、Cl
D.C、Si、P
参考答案:
A

2. 有两份质量分数分别为ω1和ω2的硫酸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1和c2且c1=2c2(硫酸的密度大于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ω2<ω1<2ω2
B.ω1>2ω2
C.ω2>ω1>2ω2
D.ω1=2ω2
参考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硫酸浓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因此ω2<ω1,因此根据公式c=可推出:ω1=,ω2=,因为硫酸的密度比水大,因此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大,即>,又因为
c1=2c2,因此ω1<2ω2,综上所述,质量分数的关系是ω2<ω1<2ω2。

答案选A 。

3. 从原子序数11依次增加到17,下列所叙递变关系正确的是
A.金属性逐渐增强 B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C.最高正价数值逐渐减小 D.从硅到氯负价从-4 -1
参考答案:
D 4. 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在容量瓶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加入浓硫酸配制准确浓度的稀硫酸
B.在用稀硫酸和锌粒反应制取氢气时可以适当加热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向煮沸的l mol·L-1 NaOH溶液中滴加FeC13饱和溶液制备Fe(OH)3胶体
D.称取9.5gMgCl2,用100 mL蒸馏水溶解,配制1.0 mol·L-1MgC12溶液
参考答案:
B
5. 化学中常用图像直观地描述化学反应的进程或结果。

下列图像描述正确的是(考察图像知识)
A.反应的正方向吸热(t2时升温) B.H2S气体通入氯水中
C. t秒时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 D. NaOH溶液滴入Ba(HCO3)2溶液中
参考答案:
C

6. 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参考答案:
A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分析:A.观察K的焰色反应需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
B.制取蒸馏水,不需要测定水温,且冷水应下进上出;
C.稀释浓硫酸将密度大的注入密度小的液体中,便于混合及散热;
D.除杂时导管长进短出.
解答:解:A.观察K的焰色反应需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图中焰色反应操作合理,故A正确;B.制取蒸馏水,不需要测定水温,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支管口处,且冷水应下进上出,冷却效果好,故B错误;
C.稀释浓硫酸将密度大的注入密度小的液体中,便于混合及散热,图中操作不合理可导致液体飞溅,故C错误;
D.除杂时导管长进短出,图中气体应从长导管进入,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焰色反应、稀释、蒸馏及除杂的实验基本操作等,侧重物质性质及实验基本操作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7. 下列钠的化合物与其性质或用途不相符的是
A.Na2O2——淡黄色固体,可作漂白剂
B.Na2O——白色固体,性质不稳定
C.Na2SO4——用于造纸,医疗上用作缓泻剂
D.Na2CO3——性质稳定,可治疗胃酸过多
参考答案:
D
8. 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为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K+、Cl-、MnO4-、SO42-B.Na+、SiO32-、NO3-、CO32-
C.Na+、NO3-、SO42-、HCO3-D.Mg2+、SO42-、NO3-、Cl-
参考答案:
B
解析:A项不选,含有MnO4-的溶液是紫红色的,不是无色溶液。

C项中HCO既不能在强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也不能在强碱性溶液中大量存在。

D项不选,Mg2+在碱性溶液中要形成Mg(OH)2沉淀。

9. 下列物质中,主要成分不是硅酸盐的是()
A.陶瓷B.大理石C.玻璃D.水泥
参考答案:
B
【考点】玻璃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水泥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陶瓷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
【分析】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硅及其化合物是密切联系化学与生活的一类重要物质,在人类的文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陶瓷、玻璃、水泥等都是硅酸盐产品,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由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陶瓷、玻璃、水泥等都是硅酸盐产品,即陶瓷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而大理石是碳酸钙,故选B.
10.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甲烷的分子式:CH3
B. 高氯酸的分子式:HClO4
C.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 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 的铀(U)原子U
参考答案:
B
A.甲烷的分子式为CH4,故A错误;B.高氯酸为氯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氯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高氯酸正确的分子式为:HClO4,故B正确;C.氯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核外电子
总数为17,是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故C错误;D.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的铀(U)原子的质量数为238,该原子可以表示为:92238U,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常见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判断。

注意掌握结构式、电子式、离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等化学用语的概念及书写原则。

本题的易错点是C,要注意审题。

11. 根据世界环保联盟的要求,广谱消毒剂ClO2将逐渐取代Cl2成为生产自来水的消毒工业上ClO2常
用NaClO3和Na2SO3溶液混合并加H2SO4酸化后反应制得,则反应后Na2SO3转化为()
A.Na2SO4 B.SO2 C.S D.Na2S
参考答案:
A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根据题意“工业上ClO2常用NaClO3和Na2SO3溶液混合并加H2SO4酸化后反应制得”,由此可知在反应中NaClO3为氧化剂,Na2SO3为还原剂,NaClO3被Na2SO3还原生成ClO2,则Na2SO3被氧化生成+6价S,只能为Na2SO4.
【解答】解:反应物为NaClO3和Na2SO3,NaClO3生成ClO2是化合价降低的过程,
由此可知在反应中NaClO3为氧化剂,Na2SO3为还原剂,NaClO3被Na2SO3还原生成ClO2,
则Na2SO3被氧化生成+6价S,由选项可知,只能为Na2SO4.
故选A.
12.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往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SO2:SO2+2OH -=SO32 - +H2O
B. 向氯化铵的溶液中加入足量浓NaOH溶液并加热:NH4++OH - NH3·H2O
C. Ba(OH)2溶液与H2SO4溶液混合产生沉淀:Ba2++ SO4 2 -=BaSO4↓
D. 过量的铁粉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Fe+8H++2NO3-=4H2O+2NO↑+3Fe2+
参考答案:
D
【详解】A.过量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SO2+OH-=HSO3-,故A错误;
B.NH4Cl浓溶液跟浓NaOH溶液混合加热的离子反应为NH4++OH-NH3↑+H2O,故B错误;
C.Ba(OH)2溶液与H2SO4溶液混合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2H++Ba2++SO42-
═BaSO4↓+2H2O,故C错误;
D.足量铁粉与稀硝酸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3Fe+8H++2NO3-=3Fe2++4H2O+2NO↑,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判断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的方法:
“一看”电荷是否守恒:在离子方程式中,两边的电荷数及原子数必须守恒;“二看”拆分是否恰当:在离子方程式中,强酸、强碱和易溶于水的盐拆分成离子形式;难溶物、难电离物质、易挥发物质、单质、氧化物、非电解质等均不能拆分,要写成化学式;“三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离子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必须与客观事实相吻合。

13. 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A、提出原子学说
B、发现元素周期律
C、提出分子学说
D、发现氧气
参考答案:
B
14.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元素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B. BF3和CO2分子中所有原子均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
C. 已知114号元素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298,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8
D. [14NH3T] +中,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之比为10∶11∶9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A.元素化合价是元素的性质,元素周期律的本质是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变化,A错误;B.CO2分子中所有原子均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而BF3中|B元素化合价|+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3+3=6,不满足8电子结构,B错误;C.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根据各同位素的含量计算的平均值,298为该核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C错误;D.[14NH3T]+中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分别为10、11、(14-7+2)=9,故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之比=10:11:9,D正确,答案选D。

【名师点晴】该题比较基础,难度不大,注意理解8电子稳定结构的判断方法。

易错选项是C,注意元素周期表中给出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而不是该元素的某种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该元素各种核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在自然界中所占原子个数百分比的乘积之和,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灵活应用。

15. 微量元素硒(Se)对人体有保健作用,我国鄂西地区含有丰富的硒矿资源。

已知硒与氧同主族,与钾同周期,下列有关硒元素的性质描述错误的是()
A.硒的氢化物以H2Se形式存在
B.硒的氧化物以Se2O3形式存在
C.硒的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硫化氢差
D.硒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2SeO4
参考答案:
B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一组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来一次性完成验证C、Si、S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研究.
(1)A中所盛溶液的名称是.
(2)B仪器的名称是.
(3)烧杯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参考答案:
(1)稀硫酸;
(2)圆底烧瓶;
(3)SiO32﹣+CO2+H2O═H2SiO3↓+CO32﹣(CO2不足)或SiO32﹣+2CO2+2H2O═H2SiO3↓+2HCO3﹣(CO2
过量).
【考点】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分析】运用弱酸制强酸或较强酸制较弱酸的实验原理,即用硫酸制取二氧化碳,用二氧化碳与硅酸钠反应制硅酸来一次性完成C、Si三种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根据强酸制弱酸来回答即可;B的作用是发生装置是硫酸和碳酸钠溶液发生反应,C中二氧化碳和硅酸钠反应;由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1)较强酸制备较弱酸,因此可考虑把CO2气体通入Na2SiO3溶液,看是否有硅酸沉淀生成,比较特殊和硅酸的酸性强弱,B为溶液,则可判断B为Na2CO3,分液漏斗中是稀硫酸与B中碳酸钠反应制取CO2,判断硫酸和碳酸的酸性强弱,则A是稀硫酸,B是碳酸钠,C是硅酸钠溶液,故答案为:稀硫酸;
(2)B仪器的名称是圆底烧瓶,故答案为:圆底烧瓶;
(3)烧杯C中应是硅酸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硅酸钠易溶于水可写成离子,CO2是气体,要保留分子式,因此烧杯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iO32﹣+CO2+H2O═H2SiO3↓+CO32﹣(CO2不足),或是SiO32﹣+2CO2+2H2O═H2SiO3↓+2HCO3﹣(CO2过量),
故答案为:SiO32﹣+CO2+H2O═H2SiO3↓+CO32﹣(CO2不足)或SiO32﹣+2CO2+2H2O═H2SiO3↓+2HCO3﹣(CO2过量).
【点评】本题将元素及其化合物、元素周期律与实验知识结合起来,考查了审题能力、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题目难度中等.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现有300mL MgCl2溶液,密度为1.18g/cm3,其中Mg2+的质量分数为5.1%。

(1)求该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

(结果保留1位小数)
(2)向其中加入200mL 5mol/L 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求溶液中Mg2+的物质的量浓度。

(溶液混合过程中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参考答案:
(1)1.5mol (2)0.5mol/L

4.8g镁与200mL稀硫酸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求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和所得溶液中镁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参考答案:
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
反应完全后,所得溶液中镁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分析:发生反应:Mg+H2SO4=MgSO4+H2↑,根据n=计算4.8gMg的物质的量,根据方程式计算氢气、硫酸、硫酸镁的物质的量,再根据V=nV m计算氢气体积,根据c=计算镁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答:解:4.8g Mg的物质的量为=0.2mol
Mg+H2SO4 =MgSO4 +H2↑
1 1 1 1
0.2mol n(H2SO4)n(MgSO4) n(H2)
n(H2SO4)=n(MgSO4)=n(H2)==0.2mol
故标况下,V(H2)=0.2mol×22.4L/mol=4.48L,
溶液中c(Mg2+)=c(MgCl2)==1mol/L,
答: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
反应完全后,所得溶液中镁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有关计算,比较基础,侧重考查学生简单计算能力,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巩固.
19. 有Na2SO4和Na2CO3混合溶液10.0 mL,加入足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经过滤、洗涤和烘干,得到白色沉淀1.451 g。

将沉淀与过量盐酸反应,得到112 mL CO2气体(标准状况)。

求原混合溶液中Na2SO4和Na2CO3的物质的量浓度。

参考答案:
Na2CO3:0.5mol/L(3分)Na2SO4:0.2mol/L(3分)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