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运算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运
算能力
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培养运算
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在小学数
学教材中,计算占有较大的比重。
从低年级20以内整数加减法、乘法口诀到中
年级的两位数整数乘除法,再到高年级小数、分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纯
粹的计算教学贯穿了整个小学数学教材。
另外,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
与实践这三大领域,也都与计算密不可分。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指出
“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
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这一基本理念。
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呢?下面,我将从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计
算习惯以及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巧学活用,会使相对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会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学、乐算。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计算兴
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找到学生真的感兴趣的内容,善于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体验。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学科,要从实际出发。
因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立生活中常见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与他们生活息
息相关的情景中去学习。
这样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更能让学生去融入到环
境中,自主的去学习。
2.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学生注意高度集中的时候讲解算法、算理等
主要内容。
课堂上提倡算法的多样化,教师多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思维的主动权,通过几种算法的对比,引导学生选择最优的方法进行解答。
3.用好信息资源。
网络媒体和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上面有丰富的教学资源。
老师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在教学中进行动画演示、游戏比赛这样的方式,让课堂
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还可以通过一些模拟软件进行演示,使学生更直观的去感受,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运算习惯,是在长期运算活动中形成的稳定的行为方式。
因此,培养学生计
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平常练习要严格要求,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主要抓好以下几个习惯:
首先,要求学生在书写方面养成工整、认真、格式规范、细致的良好习惯,
有效地避免因为书写马虎所导致的出错。
如在教三年级《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时,有些学生数位没有对齐就直接计算,导致最后的结果错误,这时老师
要即使纠正学生,利用以前二年级学过的加减法的竖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
位开始加减”的计算规则,导入到乘法的竖式也要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相乘,
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每次计算时都重复一遍,让学生牢记于心,使学生的书写、计算更加规范。
其次,要培养学生审题、分析的习惯。
计算中要专心,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教师要引导和要求学生面对计算的算式,要仔细观察、分析,明确运算目
标和步骤;寻找简捷、合理的算法。
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们经常容易看错计
算数据和运算符号,忽视对题目的仔细观察和分析,也容易使得计算变得繁冗,
影响正确率。
因此每种算法的起步,要时刻关注学生对算法深入细致的理解,并
要求严格按照运算法则的规定一步一步计算。
最后,还要培养学生自觉检查验算,独立纠正错误的习惯。
学生计算完之后
没有检查的习惯,导致一些简单的题目也算错,教师就应该多引导学生自觉采用
简单易行的方法进行验算。
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
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计算是眼、脑、手、耳、口等多种感觉器官同时并用、协调的动作,是发展
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很好的训练形式。
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我主要从下面三
方面进行:
1. 加强口算与估算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不断提高计算的速度和
准确率。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口算练习
要做到天天练,持之以恒,逐步达到熟能生巧。
其次,要加强听算和估算练习。
每人准备一个听算本,每天在课前用3分钟进行听算训练这样,即训练学生听力,又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学习,同时也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学生不但能
正确地进行计算,而且要能合理、灵活地进行巧算才能省时、省力,提高计算的
速度、计算的质量。
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简算意识,要求学生
在面对具体计算任务时观察数的特征,算式特点,合理运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
自觉地进行简便计算,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提高计算能力。
2.加强概念及法则的理解与识记,在教学中让学生感知算理、算法的形成过程。
首先,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多种方法帮助
学生理解算理,正确处理算理和算法关系,使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而且知道
驾驭方法的算理。
其次,笔算教学,关注结果正确,更关注说清道理。
概念的
不理解,法则的不熟练也直接导致计算错误。
因此,要加强对计算法则的深刻理解,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在教学法则的时候,为了使学生记忆深刻,
还可以将某些法则编成顺口溜或儿歌,这样记忆就更深刻了,运用起来更方便。
3. 注重训练的实效性,让学生从会算到熟练。
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量的训练,但要适度,不能依赖机械的重复练习,要注重训练的实效性。
教师应把握技能形成的阶段性,根据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
实际,分层次地落实。
教师平时批改时注意收集错例,比较难掌握、容易出错的,要多练;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可以专项训练,对比训练,单项到综合,视
算与听算相结合,突出重点、难点,要有针对性,减少盲目性,提高实效。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
夕的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我们只要认真钻研,工
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一
定能得到提高。
总之,要想培养小学生在数学运算方面的能力,我们一定要秉承
严格认真的教学态度,不断地去探讨与学习,在数学课堂上注重激发学生的计算
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抓本质、抓联系、抓训练,让学生的运算
能力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