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我国地下水污染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防治我国地下水污染问题
摘要地下水属于我国城市供水的主要来源。
人们使用受污染的地下水将使自己的健康受损。
同时,还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
近年来,我国地下水污染日趋严重,引发了社会对水污染问题的高度重视。
本文通过分析地下水污染的成因,提出防治地下水污染的具体措施,为科学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成因;防治措施
据统计,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8124亿m3,其中,29%为地下水[1]。
地下水属于我国重要的水源之一。
随着对地下水的需求日益增大,地下水超采也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此外,在工业化进程中,我国地下水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
和地表水不同,地下水的典型特征是更新缓慢、隐蔽性强。
即使受到污染,也不容易被察觉,治理难度大。
因此,研究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并探讨防治办法,对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1 地下水污染的成因
1.1 地下水超采
过度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水质下降。
另外,还会引起一些地震灾害,比如,地表发生塌陷、地面发生沉降、自然景观改变等。
沿海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还会让淡水和海水间的压力失衡,引发严重的后果。
比如,引起海水内侵,导致机井无法使用,土壤盐碱化、饮水困难、地下水水质下降等。
1.2 地表污水排放和农业生产引起的硝酸盐污染
农业生产中常常使用氮肥,未经作物吸收利用的氮肥在土壤中会转化为硝酸盐或亚硝酸盐。
农业污染范围广、面积大。
若长期将这种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极易导致多种疾病,常见的有食道癌、氰紫症。
1.3 石油及石化产品的污染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石油化工业发展迅速。
越来越多的石油及石化产品被应用于日常的生产、生活中。
而石油及石化产品发生泄漏也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一大原因。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石化产品是污染地下水的重要有机污染物。
这类物质不易降解,对人类健康有极大的危害。
1.4 垃圾填埋场渗漏污染
我国很多垃圾填埋场并未对垃圾进行分类,集中堆放在一起。
垃圾填埋场采用的是单层结构的防渗层。
垃圾填埋场发生渗漏后,若未进行任何处理,长期下
去将影响到地下水。
2 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危害
2.1 危害人体健康
地下水受污染后,水中将含有一些有害物质。
若将其作为生活水源,人喝水后极易引起中毒。
如果吃了含有致病菌、相关病毒的地下水,也会引起相关疾病,甚至死亡。
2.2 对工业的危害
工业生产中使用受污染的地下水,可让机械设备受到腐蚀。
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品质,制约了工业生产的发展。
2.3 对农业的危害
将被污染的地下水用于农田灌溉,会影响农业器械的功能。
同时,还会改变土壤的相关物理与化学特性,从而使土壤恶化。
因此,不利于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造成农业减产。
3 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对策
3.1 重视宣教工作,增强节水意识
针对我国地下水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地方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地下水污染问题,将其摆在重要的工作议程中。
要积极开展宣教工作,向社会各界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并向人们介绍地下水污染的严重后果[2]。
同时,健全地下水资源防治的相关法律制度,做到依法治水。
遵循“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地下水的开采与利用行为。
另外,还应组织多种浅显易懂、主题鲜明的环保活动,向市民介绍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这样,才能逐步增强市民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的意识。
3.2 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地下水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更新比较缓慢。
如果过度开采地下水,将导致地下水位降低,从而引发严重后果,如地面沉降或塌陷,湖泊干涸、水井枯竭等。
因此,必须制定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制度,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与科学的利用,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地下水进行合理的开采和利用,避免地下水开采过量,引起过多的浪费。
在水污染严重或地下水较少的地区,必须严格控制污染重、能耗高的工业生产。
要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并制定严格的惩罚措施。
3.3 积极消除污染源
首先要消除引起水污染的三大因素。
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生产企业的监管,重点监督工业废弃物的排放是否达标。
对农药与化肥进行严格监管,并对农民给予正确的指导,让他们正确使用农药及化肥。
一旦发现排污管道渗漏,必须立即解决。
此外,可对生活垃圾进行专门的分类、处理,从而减少由生活垃圾造成的水污染。
同时,将生活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实现循环利用。
其次,针对已受污染的地下水,要借助先进的处理技术进行水质净化,从而将水中的污染物降至合理范围。
常用的污水处理技术包括抽出处理技术、原位修复技术、渗透性反应墙修复技术、空气注入修复技术、植物处理技术、原位稳定一固化方法[3]。
另外,应构建地方水质监测网络,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水环境监测体系。
尤其是对重点污染区域进行监测,采集相关的数据信息,为地下水保护提供有力的依据。
3.4 节约用水,充分利用降水资源
要想解决好地下水污染问题,必须做到节约用水,避免对水资源的过度浪费。
农业生产用水量巨大。
因此,要改进灌溉制度,积极运用低压管灌、滴灌等新技术,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
其次,工业生产要摒弃落后的生产工艺,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
同时,要加大研发力度,提高对生活污水的重复利用率。
再次,要充分利用降雨资源,缓解部分地区的缺水状态。
可利用多种工程技术手段,拦蓄降雨径流,从而提高对雨水的利用率。
总之,地下水属于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地下水治污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必须积极研发新的防污技术,增强人们的节水、用水观念,才能保证地下水的安全和洁净。
参考文献
[1]南海龙,邓鑫.浅析地下水污染及其防治措施[J].地下水,2013,3(2):41-42.
[2]朴栋海,李翠影.浅议地下水污染的成因及预防措施[J].中国西部科技,201l,10(35):33,36.
[3]陆亚敏.我国地下水污染的原因与防治探讨[J].河南科技,2013(1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