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6.2自然环境第1课时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
知识与技能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大洲地形和河流特点的方法。
学会分析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亚洲地形、河流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
亚洲主要地形区的名称与分布;亚洲地势特点;主要河流名称与分布。
难点
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图册。
查阅有关亚洲的相关资料,将学生分为两组。
一、导入新课
[师]播放歌曲“亚洲雄风”
[师]歌中唱到“山是高昂的头”“河像热血流”,激情高昂。
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亚洲的地形、河流具体是什么状况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亚洲的壮丽山河。
二、讲授新课
第二节自然环境
[师]课件展示“亚洲的地形”图,全班分成两组作一次亚洲之旅:
提出要求:
(1)说出沿途经过哪些地形区,海拔大致是多少,有可能见到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区。
(2)请一组同学沿80°E,从北向南旅行,另一组同学沿30°N,从东向西旅行。
(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记录沿途所经过的地形区。
(组织:活动中各小组要选出记录员记录所经过的地形区的特征)
[生]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挂图描述所经过地形区的名称及大致海拔。
全班对描述最全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给予鼓掌激励。
[师]引导学生进行“造型活动”:(老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交叉成十字。
(视教室空间情况而定,也可分别在讲台前一字排开,但说明一组表示的是东西方向,另一组表示的是南北方向)
教师提出“造型要求”:各人以膝盖处为海平面,腰部为海拔2 000米,头部为4 000米,请以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区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生]按要求演示。
[师]提问:同学们从读图观察、描述及演示活动中,能否得出亚洲地形、地势的特点?
[生]小结:
1.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中部以高原、山地为主,四周以平原、丘陵为主。
2.地势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师]引导学生阅读“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地形剖面示意”图,结合同学们演示的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势状况,则亚洲的地势特征,便一目了然。
思路:同时对比教材第9页图6.12“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让学生观察两图的差异。
[师]过渡:亚洲河流众多,依据以上特点,亚洲的河流大多发源于哪些地方?流向哪里?
[生]小结: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师]引导学生阅读“亚洲地形”图,说出亚洲主要河流名称及分布。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亚洲的地形、地势及河流状况,理解了河流流向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亚洲地势起伏大,长河多。
受地形地势影响,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地形和河流⎩⎪⎪⎪⎨⎪⎪⎪⎧地势特点: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
河流特点:长河多,发源于中部 ,呈放射状流向周
边的海洋亚洲的世界之最⎩⎪⎨⎪⎧最高大的山脉最高的山峰最高的大高原最大的湖泊最大的半岛最大的群岛世界陆地最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