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重症患者压疮护理以及引发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重症患者压疮护理以及引发因素分析
周君;刘阳
【摘要】目的对可引起老年重症患者压疮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所得的影响因素分析护理措施.方法 2012年3月~2015年6月我院共选取593例老年重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护理,采用美国国家压疮顾问组(NPUAP)的Ⅰ~Ⅳ分期的判定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有压疮(A组)和无压疮(B组)两组.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对患者压疮的影响因素.结果所有选取的593老年重症患者中,A组表示有压疮发生,共134例,占比22.60%;B组无压疮的发生,共459例,占比77.40%.A、B两组患者在皮肤受损情况、意识障碍情况、卧床时间、营养状况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诉有差异资料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中计算,结果发现,皮肤受损情况、意识障碍情况、卧床时间、营养状况均是会引起老年重症患者发生压疮的影响因素.结论临床中对于老年重症患者,应加强对于皮肤有破损、意识有障碍、卧床时间长、营养状态差的老年患者.
【期刊名称】《当代医学》
【年(卷),期】2017(023)020
【总页数】3页(P36-38)
【关键词】老年;压疮;重症患者;引发因素;护理
【作者】周君;刘阳
【作者单位】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商丘 476100;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商丘 476100
【正文语种】中文
由于老年重症患者大多长期卧床,或行动不便,故卧床受压部位易发生压疮。

临床表现主要为局部皮肤浅表溃烂、渗出液增多、溃疡等,目前治疗过程较复杂,一旦压迫局部皮肤造成溃疡破损,则会造成对患者预后及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后果,临床对于压疮主张积极预防,采取翻身、勤换洗衣物等方式进行预防[1-2]。

在治疗不
易过程缓慢的情况下,积极进行预防性护理是改善疾病发病情况的有效途径。

为更好地预防老年重症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本文对593例老年重症患者进行了
研究,已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本研究于2012年3月~2015年6月共选取了593例老年重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方法,已排除卧床时间短,可短期出院的患者。

所有患者年龄均大于60岁,且住院时间>1个月,无皮肤破损。

其中男275例,女264例,年龄62~77岁,平均(69.85±4.74)岁,原发性器官:心脏类疾病221例,神经疾病209例,其他109例。

本研究已取得所有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主动
配合研究。

1.2 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量表对所有患者进行调查,包括性别、年龄、原发病类型、活动能力、皮肤破损情况、意识障碍情况、卧床时间、营养状态,根据患者有无压疮发生进行分组,对比压疮发生患者与其他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 回归方程进行计算。

1.3 观察指标根据压疮的临床体征为所有被选取的患者进行分组,具体压疮严重程度的评估参考自美国国家压疮顾问组(NPUAP)的Ⅰ~Ⅳ分期[3],将出现淤血红润期及以上分期的患者视为有压疮。

有压疮发生的患者设为A组,无压疮发生的
患者设为B组。

使用BML体重指数对患者营养状态进行评估[4],BIM=体质量(kg)/身高(m)2。

BML指标结果<18表示消瘦,18.5~24.9之间为正常,BML指标结果>25
表示超重。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压疮危险情况所有选取的593老年重症患者中,A组表示有压疮发生,共134例,占比22.60%;B组无压疮的发生,共459例,占比77.40%。

2.2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经过一般资料对比,A、B两组患者在皮肤受损、意识
障碍、卧床时间、营养状况方面有较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3 影响因素将上述有差异资料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中计算,结果发现,皮肤破损、意识障碍、卧床时间、营养状态是老年重症患者压疮的影响因素。

见表2。

老年患者具有自身疾病特点,较易发生压疮,且一旦发生压疮,愈合较为困难,机体免疫能力低下感染的可能也会增加。

压疮的发生对于老年重症患者是肉体以及精神的双重损害,是多种长期卧床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压疮的发生加重的患者的经济负担,极大的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5]。

本文研究可得患者活动能力较差、皮肤破损、卧床时间超过一年、营养状态不佳是导致老年重症患者压疮的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应加强护理措施,具体如下:(1)意识不清的患者往往无法进行翻身、床上移动肢体等动作,针对该类患者应根据实际病情为患者更换体位,若病情允许则适当下床活动。

日常护理工作中应在患者床头放置翻身卡,每隔两个小时为患者进行体位更换,更换体位后需进行记录,采用责任制同时记录翻身时间、护士、具体体位,临床中较常用的体位为左侧位、平卧位、右侧位,结合患者日常作息还可抬高床头安置患者为坐位[6]。

当患者坐
卧位时床头抬高角度不宜过高,抬高角度应<30°,并且时间应控制在半小时之内,避免剪切力对患者皮肤造成伤害。

(2)对于皮肤有破损的患者应尤其注意,尤其注意患者骶尾部及日常体位中受压部位的破损情况,对于没有皮肤破损的患者应加
强皮肤护理,预防皮肤破损。

日常护理工作中应动作轻柔,预防摩擦、推拿等粗暴动作对皮肤的损害,使用翻身护具安放于患者侧翻背部、腘窝、膝下等部位以保持体位稳定,使用防护栏的同时使用柔软棉布包裹床栏,以防患者在意识不清或行动不便时发生坠床等不良事件。

使用干燥、洁净的床单、衣物并定时更换并清洗,勤擦身清洁,以保护皮肤。

(3)卧床时间越长则患者发生压疮的可能性越大,压疮的发生就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并发生持续性缺血、缺氧、营养不良所致。

日常护理工作中应尤其注意对长期卧床患者加强监护,对患者进行定时按摩护理。

早期护理干预是关键,可有效控制压疮的发生,受压部位皮肤变色、弹性降低是压疮发生的先兆,一旦发生则需进行针对性处理,可有效进行预防。

相比较反复变化的压疮,难以治愈的溃烂组织,预防是首要措施[7]。

(4)营养状态较差的患者机体抵抗能力也较低,对于营养较差的患者应适当增加患者的营养,增加其抵抗力。

本文对老年重症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可引起其压疮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所有选取的593老年重症患者中,压疮发生共134例,占比22.60%;无压疮的发生
共459例,占比77.40%。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中具有差异的项,发现两组患者在皮肤受损、意识障碍、卧床时间、营养状况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为进一步探究老年重症患者发生压疮的影响因素,将上述有差异资料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结果提示皮肤受损、意识障碍、卧床时间、营养状况是老年重症患者发生压疮的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重症患者,应加强关于压疮的与防护力,尤其应注重加强皮肤有破损、意识有障碍、卧床时间较长、营养状态较差患者的护理。

【相关文献】
[1]纪惠碧.家庭护理致老年慢性病患者压疮相关因素探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3):95.
[2]蒋琪霞,瞿小龙,郭秀君,等.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及发生时间和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护理管
理,2013,13(9):25-28.
[3]王银翠,庄紫燕.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的手术室相关原因和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
究,2013,10(21):111-112.
[4]高爱华,刘霞.颅脑手术患者发生急性压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进展[J].中华护理杂
志,2013,48(10):956-958.
[5]许静,杨建红.医院获得性压疮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6,14(13):1317-1319.
[6]陈慧敏,王艳,郑宁,等.老年患者压疮相关因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9):12-14.
[7]黄红英,邱志琛,黄小曼,等.前列腺手术发生压疮的相关因素及护理[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5,35(2):309-3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