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第2课 辉煌的古代工程建筑教案 中图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辉煌的古代工程建筑
1教学目标
1、了解长城开始修建的时间及秦、明朝长城的起止点。
2、掌握赵州桥建造的时间、人物及其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地位。
3、知道故宫规模、布局特点与风格。
4、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中国古代工程建筑在世界工程建筑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我国辉煌的古代工程建筑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学习古代建筑者吃苦耐劳、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2学情分析
本课所涉及的长城、赵州桥及故宫等内容,学生们在小学阶段已有过简单的学习,且平时在看电视、电影等过程中也会对以上三者有一定的了解,因而学生在学习本课过程中会觉得相对容易且感兴趣。
本课的学习可通过学生们自主探究及合作探究两种方式完成,在适当时候,教师作一定的点拨以达到情感升华的目的。
3重点难点
1、重点:万里长城、北京故宫
2、难点:正确理解长城的作用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辉煌的古代工程建筑
活动2【活动】万里长城
1、根据书本内容,填一填:我国最早修建长城是在,秦灭六国后,在原有基础上修筑了一条西起,东至,总长的长城。
明朝重修长城的目的是,明长城东起,西到,全长。
2、说一说:你认为长城的修建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什么精神?修建长城目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老师提供长城图片并展示,学生通过图片感知长城修建的不易,从而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同时,学生分小组分析材料,对修建长城的目的及长城的作用进行探究。
)
材料一、秦朝“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汉武帝时,出师征伐,攘匈奴之于长城以北。
后于长城上修筑堡垒以兵戌之。
然后边境得用少安。
材料二、明重修长城后,北方鞑靼对长城脚下人民的侵扰有所减少。
材料三、长城是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年降水量400mm线,以北以草原为主,适于放牧,而南部降雨较多,适于耕种。
(1)精神:
(2)目的:
(3)作用:
长城小结:在科技、武器装备异常发达的今天,虽然长城不能再像古代那样起到保家卫国的作用,但是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长城还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经过千百年历史的变迁,长
城早已不仅仅是一座防御工程建筑,它已沉淀成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内化成了中华民族抵御外来入侵的民族精神。
活动3【活动】赵州桥
阅读教材,完成:
1、填空:赵州桥修建于,位于,设计并主持建造者是。
赵州桥的结构特点是、、。
2、议一议:赵州桥在设计建造上采取大小拱结合的方式,有什么好处?这种设计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什么精神?(学生合作探究,通过此题让学生感知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1)好处:
(2)精神:
4、抢答:连字成句说出赵州桥的历史地位。
州拱是世上存的古的石桥桥现赵界最老
活动4【活动】北京故宫
1、填空:故宫是两代的皇宫,旧称,是世界上现存最、最
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它可分为和两部分。
其中前者主要以、
和为中心。
后都是以、和为中心。
2、老师尽可能提供故宫短片,使学生根据故宫短片,结合书本相关内容及“故宫平面图”说说故宫的布局特点是什么?故宫的历史地位如何?(播放故宫短片,学生根据短片,结合书本相关内容及“故宫平面图”进行分组讨论、探究)
活动5【讲授】课堂小结
1、学生朗读知识建构,巩固学习成果。
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所学习到的古代工程建筑在世界其它国家有没有?(独一无二),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什么?(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古代辉煌的工程建筑,而且还要知道这些出色的建筑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及创新精神,是他们血汗的结晶。
希望同学们也能学到古代劳动人民吃苦耐劳、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活动6【练习】课堂大练兵
1.明长城的起止点为()
A.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B.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C.东起鸭绿江,西至临洮
D.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2.“百尺高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说的是( )
A.长城 B.故宫 C.赵州桥 D.卢沟桥
3.赵州桥的设计者是( )
A.李冰 B.李靖
C·鲁班D、李春
4.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是( ) A·故宫 B.未央宫
C.阿房宫 D.凡尔赛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