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辅助的教学组织形式
㈠课外教学 课外教学有两大特征:一是学生的主体地
位得到凸显。二是主体活动丰富多彩。 课外教学的具体形式丰富多样,有小组活
动、班级活动、年级活动、校级活动;各 种形式的活动统筹安排,有机组合,使课 外教学形成了主题多元、形式各异、丰富 多彩的教学体系。
㈡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到生产现场或其他现场
(纪念馆、博物馆、风景区等等)进行教学。 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获得全新的生
活经历,一方面可以化抽象的书本知识为形象的 现场展示,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运用书本知 识。 ㈢复式教学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 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在同一节课里分别对不同年 级的学生,用不同程度的教学材料,采取直接教 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
㈡课堂教学的具体形式 1.全班上课 这是现代学校中最普遍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即全班学生
一起在教师指导下参与教学活动。 其主要特点有三方面:一是教师同时面对全班学生施教。
二是在固定的时空条件下,便于教师采用讲解、谈话、示 范、讨论等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中,教师系统讲授是 主要的教学方法。三是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 与学生之间基于教师的讲授这一主要信息来源,可以进行 多边多向的交往。
㈣贝尔—兰卡斯特制
贝尔—兰卡斯特制,也称为导生制。 由教 师先教年龄大的学生,再由其中的佼佼者, 也就是所谓“导生”去教年幼或学习差的 学生。因由教师贝尔和兰卡斯特创建,故 称为贝尔—兰卡斯特制。
㈤道尔顿制
由美国道尔顿城的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提出并施行的。在每 周有限集体教学的基础上,由教师指定学习内容,学生依 此在各专业课堂自学,独立完成作业,然后教师考查,考 察合格以后,师生双方开始布置和接受新任务。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能够较好地照顾到个别差异,有利于培 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对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出了过高要 求;教学没有固定班级组织,学生之间缺乏相互作用,不 利于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教学内容缺乏系统 性和连贯性,不利于学生认知结构及能力的养成;学习时 间打破了课时限制,随意性强,难以保障教学活动的效率; 特别是否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难以确保教学活动的质量。
级,学生彼此年龄不同,学习程度各异,学习进度、修业 年限也不一样;班组的教学工作由数名教师分工负责,其 中一名教师主讲,其他若干名教师辅助讲授;教师个别教 学与班组群体学习并存,也就是说,教师个别地给每个学 生讲授、指导,是群体教学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形式,但 同时班组学生也可以共同进行某些学习活动,如朗诵、讨 论等;学校虽然没有统一规范的教学制度,学生入学、肆 业、毕业,都不固定,但有见诸文字的修业计划和具体安 排的章程。
教学单位的规模和师生交往的程度是划分教学组 织形式时通常参照的两项指标。
按照教学单位的规模大小,可分为个别教学、小 组教学、班级授课(小班教学、大班教学、合班 教学);按照师生交往的程度划分,可分为直接 的教学组织形式(包括个别教学、小组教学、班 级授课等)和间接的教学组织形式(包括个别学 习、伙伴学习、合作学习、广播电视教学、计算 机教学等)。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
古代社会教育教学中,个别教学是最基本的组织 形式。
到了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社 会的发展迫切需要人才培养规模化,班级授课制 应运而生,并一直延续至今。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道尔顿制和文纳特卡制等 一些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新教学组织形式诞生了。
20世纪50年代以来,课程与教学实践领域又涌现 出了一批当代教学组织形式:分组教学制、特朗 普制和开放课堂等。
㈩协同教学
协同教学20世纪 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早期在美国 流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也称为“分化教学人 员”,是由具有互补性教学技能的两上或两个以 上的教师形成灵活的小组,针对学生个体的学习 需要,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协作来规划并实施 一个组的教学。
协同教学是着眼于师资及教学需要来进行教师职 能分配并开展教师之间教学协作的一种组织形式, 它的根本目的在于使每个教师能更充分地发挥自 己的专业特长,以最终实现有效教学。
在学习进度和时间安排上更为灵活,更适 合学生个体健康发展的需要。
班内个别教学也有不足之处:①教师由于 教学时间及自身精力的限制,不可能在同 一教学时间内满足不同个体的学习之需, 教师也无法长时间、不间断地直接指导某 一个学生;②在整体上不利于保持统一的 教学进度③班内个别教学对教师的素质事 实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分组教学增强了教学的层次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便于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或水平差异组织教学, 因材施教,有利于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准备 和学习要求。其弊端在于:不同水平学生间的相 互交流难以达成,能力强的学生和能力差的学生 之间缺少预期的对话及效果。
㈧特朗普制
由美国教育家劳伊德. 特朗普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它把 大班上课、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试图兼容班 级授课、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的优点。首先进行大班集体 教学,由优秀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几个平行班统一 上课;然后开展小组课,研究讨论大班课上的教学材料, 由15-20人组成一个小组;最后由学生个人独立自学、研 习、作业。在教学时间上,它以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 统一的上课时间,具体分配比例为:大班上课占40%,小 组研究占20%,个人自学占40%。
有目标省时高效地学习 最经济的教学组织形式 不利于以学生个体为单位开展自我学习 过于强调整齐划一 2.班内分组教学 班内分组教学是指在班级内部以小组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
通过教师指导下组员之间的积极互动、有效合作来达成教 学目标。 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教学内容的性质、教学或学习的各 种需要、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现有发展水平等构成分组 的依据;二是要把全班学生细分成包括若干成员的、人数 较少、临时性的小组;三是各小组可以在教师统一指导下 共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也可以通过与教师进行单独联系 从而完成某一学习主题下互相关联的任务。
三、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课堂教学,是完成学校教学任务、实现学 校教学目标的主渠道,是班级授课制的基 本表现形式,也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 织形式。
㈠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 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对学生的规
模化培养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缺点:一是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满足学生个 性化的学习需要和发展需要。二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 精神、创造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㈥文纳特卡制
1919年,美国教育家华虚朋创设、实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 式。
按照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课程分两部分,一部分分科组织 学生个人自学,主要学习读、写、算以及历史、地理方面 的知识和技能;另一部分是采用集体教学方式,通过音乐、 艺术、运动、集会以及开办商店、组织自治会等团体活动, 来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 合作能力。 也便于充分发挥优秀师资的力量,提高教学 的效益和质量。
㈨开放课堂
开放课堂又称开放教学。在这种教学组织 形式中,教师不再分科地、按照教材组织 教学、传授知识,而是注重为学生创造学 习环境,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教室或 其他场所自由活动或学习。
现代个别教学的主要特点在于:①学生的学习材料不是随 意安排的,而是教师或者有关专家根据相关课程标准、具 体教学活动以及学生个体的学习活动之需专门编制的;② 教师的主要作用不在于单向地“传道授业解惑”,而在于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③个别学习发生的教学环境是教学诸 多因素优化配置的结果。④班内个别教学是以全班上课为 基础的,教师既可以因人而异地给每名学生布置学习任务, 也可以就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面对整个班 级进行集体教学。
班内分组教学,是根据教学与学习之需,对班级授课制进 行改进的结果,它的主要优势在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照顾 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并为师生 之间尤其是生生之间的教学交往提供必要的人际支持。但 这种组织形式对教师的素质和数量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班内个别教学
是在课堂情境中,围绕适合个别学习的教学材料,通过教 师个体和学生个体之间的直接接触而展开的符合学生个别 差异的教学。
㈢班级授课
一种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组织形式。捷克 教育家夸美纽斯首先对这一新的组织形式 从理论上加以整理与论证,使之确定下来, 后经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发展而基本定 型。在我国,1862年京师同文馆率先采用 班级授课,1903年的癸卯学制以法令的形 式确定下来.
班级授课的主要特征体现在班、课、时三个方面: 1.成立固定的班级组织,即把年龄大致相同、知
识水平相近的一群学生编成一个人数固定、成员 固定的班级,以此为单位由教师同时对整个班级 进行教学,教学方式主要为课堂讲授; 2.内容统筹规划,按学校、学年、学科分成许多 许多部分,各个部分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达成 系统均衡,每个部分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 3.教学时间固定,每一课都限定在统一且固定的 单位内进行,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休息时间。
教师招考课件
2.教学组织形式实践样态的形成机制:特殊的师 生互动
师生互动是教学活动得以展开的内在机制。 3.教学组织形式物质环境的构成条件:特殊的时
空安排 课时是现代教学组织的基本时间条件,教室是现
代教学组织的基本空间单位。 不同的教学时间分配和不同的教学空间的有机组
合,形成不同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空环境。 选择和确定了一种特定的时空环境,在某种意义
㈠个别教学
个别教学就是教师分别对学生进行个别教学的组 织形式。
它的基本特征是:教师个体只与学生个体发生联 系;学生年龄不一,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教学内 容缺乏系统性;教学时间和教学进度缺乏计划性。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办学规模小、速度慢、效率低。 当然,个别教学在适应个别差异方面具有明显优 势。
㈡群体教学 群体教学又称“班组教学”,是初级的集体教学形式。 其基本特征是:教师向学生群体授课,但没有形成固定班
主要特点有三点:一是班级依然保留,小组学习活动基于 全班上课。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化等主要原则, 依然适用;教师仍可以发挥主导作用。二是小组是临时性 的,活动目的的性质、教学所要完成的任务等是划分小组 的主要依据,各个小组主要为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而组建。 三是小组规模不固定,其一般变动幅度可在2-10名之间。
谢谢观赏
上也就确定和实施了一种特定的教学组织形式。
4.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功能的实现路径:教 学因素的特殊组合
一方面,教学过程诸因素的特殊组合,直 接影响教学组织形式的呈现方式;另一方 面,教学组织形式也要适应教学过程诸因 素的不断发展和更新,这样才能使自身发 挥出更大的教学效能。
㈡教学组织形式的分类
特点:第一,按单元组织学习,各单元的学习目标明确, 学习内容具体,并配以小步子的自学教材。第二,每单元 学习结束后,经测验诊断,接着学习新的单元。第三,教 师随时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㈦分组教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出现了一种新的教学 组织形式:分组教学制。其中包括能力分组、作 业分组、外部分组、内部分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