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教学设计及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设学生行为:
生1:能读一部分,但个别读音读不准。
生2:指出错误。
生:在练习本上书写难字,巩固。
设计意图:让学生会读,会认,并正确书写生字。
4、熟悉课文
教师活动:
师:全班齐读曹冲称象,小组合作尝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ppt出示:曹冲称象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的故事)
预设学生行为 :不能很好的概括大意而是选取了部分内容进行说明。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带读,小组读等方法来掌握生字读音,
(2)通过观察教师的书写掌握生字的正确书写方法。
(读,教师引导,小组合作等方式,层层递进,掌握课文大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
(1)养成正确书写的好习惯
(2)学会留心生活,从生活中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
(1)曹,称,秤的读音;称,底,岁,做,然的正确书写。
(2)概括文章大意
教学难点 :概括文章大意
五、教学策略设计
学习生字(读,写,认)→组词巩固→重复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
六、教学过程设计
1、激趣导入
教师活动 :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伙伴,他的年龄和大家一般大,大家知道他是谁吗?在认识他之前,我们先来读读关于他的小故事。(出示课题:曹冲称象)在这里,老师有个要求:大家在读的过程中把不会读的字圈出来。
(4)对于识字部分依然是二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学生由于对汉字的不熟悉,所以在学习新字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书写以及读音,反复练习,直至完全掌握。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在本课时结束后会写,会认,会读曹、称、柱等14个生字,会写称、底、秤等10个生字并书写规范,美观。认识多音字:量
2)在本课结束后能用自己的话简述本篇课文的大致内容。
预设学生行为:
生1:提出自己的问题
生2:我在遇到这个问题时采用了拼拼音和问同学和父母的方式,最后解决了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
(1)解决学生的阅读障碍。
(2)让学生积累处理难题的方法。对故事有一个整体感知。
3、生字集中学习
教师活动:
过渡语:刚才大家的表现很好,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看大家能不能认识这些生字宝宝。
二、学情分析
(1)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够,对本篇文章的理解存在困难。
(2)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正是因为这一特点,导致学生在理解曹冲称象方法上存在一定困难。
(3)学生对于未知的难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探索欲,所以在教授本篇课文时可以多提问学生一些与“称象”方法有关的问题来引起学生兴趣。
该课文围绕称象这一话题分别描述了大臣和曹冲称象的方法以次作为对全过程以此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曹冲称象的奥妙之处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与学习本篇课文的兴趣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曹冲称象》选自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整篇文章以曹冲称象的起因,经过,结果为线索展开,极具故事性。该课文围绕“称象”这一话题,分别描述了大臣和曹冲称象的方法,以次作为对比,突出曹冲的聪明,机智。在故事的情节安排上,着重叙述了曹冲称象的全过程,以此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曹冲称象的奥妙之处,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与学习本篇课文的兴趣。
预设学生行为:学生自主读课文,遇到难题小组内解决。
设计意图:扫除阅读障碍,让学生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
2、整体感知课文
教师活动:
(1)师:在刚才读的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是没有解决的?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
(2)师:哪位同学来帮帮他,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难题的?
师方法指导:
大家在遇到问题时一定要自己先想办法尝试着自己解决,不管是采取哪种办法,老师相信你们最后一定会解决难题的。
(1)师:出示生字(标注拼音),这些生字老师觉得大家今天一定可以掌握,誰来读一读这些生字?大家注意听听他读得对不对 。
(2)师:刚才这位同学有一个音读错了,哪个认真的小朋友能给他指出来。
(3)师:要求全班齐读生字
(4)提醒曹,根,议,线的笔顺,并要求学生组词。
(5)提出多音字“量”并通过组词和读音来区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不仅知道课文说了什么,还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培养他们“说”的能力
七、作业设计将生字每个抄写5遍,要求:整齐,规范,美观
八、板书设计
4、曹冲称象
根:根本,树根 议:议论
重量
员:人员 量 衡量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块和大象的同等重量简单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我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这一课时,我设计让学生读书提出问题,再沿着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学生先默读课文,问:“你有什么总是吗?”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问 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然后老师梳理学生的问题,调整自己的教法,循着学生的问 题安排教学思路,逐个解答学生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