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湖北自考社会行政课程考试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社会⾏政
课程代码:00283
第⼀部分 课程性质与⽬标
⼀、课程性质和特点
社会⾏政是社会⼯作与管理专业的⼀门专业基础课,也是推⾏社会⼯作的专业⽅法之⼀。
它以社会福利理论与公共管理理论为指导,研究社会⼯作的⾏政管理模式,传授社会⼯作机构的管理⽅法和技术,介绍西⽅社会⼯作的⾏政管理理论与技术,总结我国社会⾏政管理的模式与经验,探索新时期我国社会⾏政管理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社会⾏政是从事社会福利⼯作与管理的专业⼈才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
社会⼯作只有运⽤专业的管理知识与技术,才能在社会福利制度与政策的制定以及社会福利制度与政策的推⾏过程中,实现社会福利资源的化配置以及社会⼯作⾏政管理的效率,满⾜社会⼤众的社会福利需求。
⼆、课程⽬标与基本要求
社会⾏政是湖北省⾼等教育⾃学考试社会⼯作与管理专业开设的⼀门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考试是按照全⽇制普通⾼等学校的相同专业相同课程的要求进⾏⽔平合格考试,⽬的是检验本课程的应考者是否达到普通⾼校发展社会学课程的合格⽔平,其对象是参加全省社会⼯作与管理专业⾃学考试的应考者。
具体⽽⾔,通过课程学习,要掌握社会⾏政的基本概念、领会社会⾏政管理的基本模式与技术、学习西⽅社会⾏政管理理论与经验,以期提⾼社会⾏政从业⼈员的⾏政管理能⼒与⾏政效率;理解社会⾏政的组织建构模式与领导理论以及决策⽅法、具体实施环节及其管理技术、社会⾏政机构的⼈⼒资源开发与管理、社会⾏政的⽴法与监督,学会抓住重点、难点并加深领会;探讨中西⽅社会⾏政的经验总结与发展对策,把重⼼放在建⽴我国社会福利⾏政管理理论和发展战略⽬标上,紧密联系我国社会福利⾏政管理的实际情况,运⽤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具体案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社会⼯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个分⽀领域,社会⾏政管理涉及到多元化的组织机构,多层次的⾏政管理⼈员,多样化的管理技术与⼿段。
因此,社会福利理论、公共⾏政管理理论、公共政策理论、⼈⼒资源管理理论等等不同学科的理论与⽅法,都在社会⾏政管理中得以运⽤。
但本课程仅仅针对社会⼯作领域⾏政管理的具体特点,结合我国社会⾏政管理的实际情况,介绍了社会⾏政管理的理论与⽅法。
由此,考⽣可以结合⾏政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组织社会学、社会福利基础理论等课程进⾏学习。
第⼆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标
绪论
⼀、学习⽬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 的学习,考⽣要求了解社会⼯作⾏政的产⽣及研究社会⼯作⾏政学的⽬的和意义,掌握社会⼯作⾏政的涵义和特征,在此基础上理解社会⼯作⾏政的内容、原则及其功能。
本章 的重点是社会⼯作⾏政的概念,难点是理解社会⼯作⾏政的内容、原则及其功能。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标
(⼀)社会⼯作⾏政的概念及特征(重点)
识记:社会⼯作⾏政的定义;⼴义的社会⼯作⾏政;狭义的社会⼯作⾏政;社会⼯作⾏政的特征;宏观政策;微观政策;宏观社会⼯作⾏政;微观社会⼯作⾏政;社会⼯作⾏政按其运作程序主要包括的⼏个重要环节;社会⼯作⾏政的根本任务;崔克尔总结的社会⼯作⾏政18项原则。
理解:基德内对社会⼯作⾏政的定义;斯宾塞对社会⼯作⾏政的定义;崔克尔对社会⼯作⾏政的定义;不同学者对社会⼯作⾏政概念的侧重点;⾮盈利性的涵义;社会⼯作⾏政的主要内容;组织、计划、执⾏、评估等环节在社会⼯作⾏政中的作⽤与地位;社会⼯作⾏政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应⽤:我国社会⼯作⾏政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如何在实际⼯作中把握社会⼯作⾏政的基本原则。
识记:推动社会⼯作⾏政产⽣的三个因素:“机构间合作”的思想;公共⾏政学的代表。
理解:社会⼯作⾏政的功能;民间机构之间的协调;政府⾏政责任;社会⼯作⾏政的地位与社会政策之间的关系;社会⼯作⾏政与社会服务体系之间的关系。
应⽤:在我国社会⼯作专业体系不发达的情况下,如何看待社会⼯作⾏政的地位与作⽤。
(三)研究社会⼯作⾏政学的⽬的和意义(⼀般)
识记:社会福利服务;社会⼯作⾏政管理的科学化;社会⼯作⾏政管理的现代化;社会⼯作⾏政管理的法制化。
理解:我国现⾏社会福利制度的特点;我国社会⼯作⾏政学研究的现状;研究社会⼯作⾏政学的意义;学习和研究社会⼯作⾏政学的⽬的;社会⼯作⾏政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法制化之间的关系。
应⽤:我国现⾏社会福利制度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
第⼀章 社会⼯作⾏政组织
⼀、学习⽬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 的学习,考⽣应能了解社会⼯作⾏政组织的涵义,基本理解社会⼯作⾏政的组织理论基础,深刻理解社会⼯作⾏政组织的静态结构及其组织环境,在此基础上掌握社会⼯作⾏政组织的运作过程与发展趋势。
本章 的重点是社会⼯作⾏政组织的概念及相关的代表理论,难点是我国社会⼯作⾏政组织的发展。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标
(⼀)社会⼯作⾏政组织概述(重点)
识记:组织的涵义;对组织涵义的不同认识;静态组织结构理论的主要代表⼈物;动态组织⾏为理论的主要代表⼈物;⾏政组织的涵义;⼴义上的⾏政组织;狭义上的⾏政组织;⾏政组织的四⼤组成要素;⾏政组织的两个最基本的元素;社会⼯作⾏政组织的涵义;社会⼯作⾏政组织与⼀般⾏政组织的不同之处;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物及代表作品;科层组织理论的代表⼈物;科层组织理论的特点及缺点;⼈际关系理论的代表⼈物及代表作品;组织协作理论的代表⼈物及代表作品;系统理论与权变理论的代表⼈物及代表作品;制度学派理论的代表⼈物;组织设计的定义;⽬标任务原则;分⼯协作原则;有效管理跨度原则;统⼀指挥原则;权责对等原则;精简与效率原则;统⼀领导与分级管理原则;弹性结构;环境的三种类型。
理解:静态的组织结构所包含的主要要素;动态的组织⾏为所包含的主要要素;系统的组织过程所包含的主要要素;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特点及基本内容;科层组织理论的基本内容;⼈际关系理论的主要特点及基本内容;组织协作理论的基本内容;系统理论与权变理论的基本内容及主要特点;制度学派理论的基本内容及主要贡献;社会⼯作⾏政组织设计的传统原则;社会⼯作⾏政组织动态设计原则;社会⼯作⾏政组织设计的权变原则;⼯作任务、技术特性与组织结构的关系。
应⽤:各种社会⼯作⾏政组织理论产⽣并流⾏的时段与当时的社会发展有何联系;综合概括主要社会⼯作⾏政组织理论的特点。
(⼆)社会⼯作⾏政组织的静态结构与社会⼯作⾏政组织的组织环境(次重点)
识记:社会⼯作⾏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定义;社会⼯作⾏政组织的横向结构定义;⾏政层次的定义;⾏政幅度的定义;社会⼯作⾏政组织的三种类型;政府机关的主要职能;服务机构的主要任务;社会中介组织的主要职能;社会⼯作⾏政组织体制的核⼼问题;⾸长制的定义;委员制的定义;分级制的定义;分职制的定义;集权制的定义;分权制的定义;组织的外部环境;组织的内部环境;⼀般社会环境的定义;特定社会环境的定义;政府与社会组织或团体互动的三类⽅式;社会⼯作⾏政组织⽓候。
理解:社会⼯作⾏政组织纵向结构的具体表现;影响⾏政幅度宽窄的四个因素及主要表现;社会⼯作⾏政组织的横向结构的三种分类;社会⼯作⾏政组织的多样性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社会⼯作⾏政组织体制的三种类型;⾸长制的优点和缺点;委员制的优点和缺点;分级制的优点和缺点;分职制的优点和缺点;集权制的优点和缺点;分权制的优点和缺点;⼀般社会环境的内涵和特征;特定社会环境对组织的影响;政府与社会组织或团体互动的具体过程;社会⼯作⾏政组织⽓候的构成;组织⽓候的衡量尺度。
应⽤:我国社会⼯作⾏政体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我国体制改⾰后组织结构的分化。
识记:社会⼯作⾏政组织权⼒;权⼒的⽬的;公共权⼒的分配;垂直分配;⽔平分配;公共权⼒的再分配;第三部门。
理解:社会⼯作⾏政组织权⼒的特征;公共权⼒的综合性表现;公共权⼒的完整运作过程;传统社会⼯作⾏政组织结构的特点;我国整体社会控制结构的变化;政府组织⽅⾯的分化;新型组织的出现及其表现;社会中介组织的分类;第三部门形成和发展的原因;第三部门中的公益性组织具备的功能;第三部门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应⽤:我国体制改⾰后组织结构的分化表现;我国第三部门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第⼆章 社会⼯作⾏政体制
⼀、学习⽬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 的学习,考⽣应该了解社会⼯作⾏政体制的概念、社会⼯作⾏政体制的构成内容,理解西⽅社会⼯作⾏政体制的构成⽅式及其特点,社会⼯作⾏政体制改⾰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掌握我国社会⼯作⾏政体制的改⾰。
本章 的重点是社会⼯作⾏政体制的构成,难点是我国社会⼯作⾏政体制的改⾰。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标
(⼀)社会⼯作⾏政体制的构成(重点)
识记:不同学者对⾏政体制概念进⾏的理解;⾏政体制的定义;社会⼯作⾏政体制的定义;社会⼯作⾏政⼈员的四种分类;社会福利的正常财源。
理解:社会⼯作⾏政体制与公共领域⾏政管理的⽐较;社会⼯作⾏政体系的不同分类;不同分类的社会⼯作⾏政体系中相对应的构成内容;社会⼯作⾏政体制的构建原则;西⽅国家社会⼯作⾏政体制的构成⽅式及特点;社会⼯作⾏政体制的专业化的主要内容;社会⼯作⾏政⼈员职业化的主要内容;社会⼯作⾏政组织机构多元化的主要内容;政府对社会福利财政资⾦的宏观调控。
应⽤:西⽅国家社会⼯作⾏政体制对我国的社会⼯作⾏政体制建设有何启⽰。
(⼆)我国社会⼯作⾏政体制的改⾰(次重点)
识记:我国社会⼯作⾏政体制的基本结构;我国的社会⼯作⾏政设置;我国从事社会⼯作⾏政⼯作的⼈员结构变化;我国社会福利经费的五个主要来源。
理解:我国社会⼯作⾏政体制的现状;我国社会⼯作⾏政体制存在的问题;政府统揽的优点与缺点;专业社会⼯作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的具体表现;我国社会⼯作⾏政⼯作者专业⽔平低下的原因;福利资源短缺的表现;社会福利管理缺乏相应法规带来的制约性。
应⽤:我国社会⼯作⾏政体制改⾰的思路。
(三)社会⼯作⾏政体制的改⾰(⼀般)
识记:社会⼯作⾏政体制改⾰的定义;社会⼯作⾏政体制改⾰的⽬的;社会⼯作⾏政体制改⾰的核⼼问题;政府⾏政职能的界定;政府机构改⾰的措施;政府⾏政权⼒调整的具体措施。
理解:社会⼯作⾏政体制改⾰的具体内容;社会⼯作⾏政体制改⾰的作⽤。
应⽤:我国社会⼯作⾏政体制改⾰的功能。
第三章 社会⼯作⾏政领导
⼀、学习⽬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 的学习,考⽣要求了解社会⼯作⾏政领导的概念、社会⼯作⾏政领导的结构及社会⼯作⾏政领导的过程,清楚社会⼯作⾏政领导的要素和功能,理解社会⼯作⾏政的素质和职责,在此基础上掌握社会⼯作⾏政领导的⽅式及其运⽤。
本章 的重点和难点是社会⼯作⾏政领导⾏为及,社会⼯作⾏政领导⽅式。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标
识记:领导中⼼说;领导互动说;领导结构说;领导⽬标说;领导的定义;社会⼯作⾏政领导的定义;社会⼯作⾏政领导所包括的四⽅⾯要素;社会⼯作⾏政的涵义;选举制;任命制;考任制;聘任制;领导⾼尚道德品质的具体表现;领导丰富学识和经验的具体表现;领导卓越⼯作能⼒的具体表现;领导成熟性格的具体表现;领导良好作风的具体表现;社会⼯作⾏政领导责任的划分;完善的社会服务计划⼤致包括的内容;社会⼯作⾏政组织建设的两⼤内容;社会⼯作⾏政控制和监督的分类;过程控制;冲突控制;社会⼯作⾏政领导活动的特点。
理解:对领导含义的理解;领导⾏为的内容;领导要素包括两⽅⾯的关系;社会⼯作⾏政领导的功能;⿎舞下属⼯作情绪的具体⽅法;倡导机构达成⾏政⽬标的具体措施;维持⼯作纪律的主要内容;社会⼯作⾏政领导的独特性;社会⼯作⾏政领导活动综合性的具体表现;社会⼯作⾏政产⽣的⽅式;不同层次的社会⼯作⾏政组织领导的产⽣⽅式;社会⼯作⾏政所应具备的素质;社会⼯作⾏政的职责与其⾏政职位、⾏政职权的关系;社会⼯作⾏政职责的具体内容。
应⽤:⼀个优秀的社会⼯作⾏政领导应该具备哪些特质。
普通的社会⼯作者如何在⽇常⼯作中学习先进的领导⽅式。
(⼆)社会⼯作⾏政领导⽅式(次重点)
识记:强制性⽅式;说明⽅式;激励⽅式;⽰范⽅式;紧密结构;松散结构;以事为中⼼的领导⽅式;以⼈为中⼼的领导⽅式;⼈事并重的领导⽅式;
理解:社会⼯作⾏政领导的不同分类;强制性领导⽅式的特点;说明领导⽅式的特点及优点;激励领导⽅式的分类;激励领导⽅式的特点;⽰范领导⽅式的特点;以事为中⼼领导⽅式的优点与缺点;以⼈为中⼼领导⽅式的优点与缺点;⼈事并重领导⽅式的特点;独断型领导⾏为模式的特点与优点;放任型领导⾏为模式的特点与缺点;民主型领导⾏为的特点与优点。
社会⼯作⾏政领导⽅式的分类;运⽤不同社会⼯作⾏政领导⽅式的标准;菲德勒提出的⼋种不同领导情形。
应⽤:不同的领导⽅式适⽤的不同情景;不同的情景之下,如何选择较佳的领导⽅式。
(三)社会⼯作⾏政领导结构与过程(⼀般)
识记:科学化过程的定义;领导活动科学化的具体体现;社会⼯作⾏政领导的结构;处理⼈际关系的⼀般原则;选才⽤⼈的具体步骤;授权的定义。
理解:科层制理论在社会⼯作⾏政领导结构中的运⽤;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的优点和缺点;社会⼯作⾏政领导的过程;社会⼯作⾏政领导艺术的三个特点;社会⼯作⾏政领导艺术的三种类型;授权艺术的功能。
应⽤:进⾏社会⼯作⾏政领导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第四章 社会⼯作⾏政决策
⼀、学习⽬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 的学习,考⽣要了解社会⼯作⾏政决策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社会⼯作⾏政决策的核⼼地位和决定性作⽤,理解社会⼯作⾏政决策的⼀般运作原则,社会⼯作⾏政决策的组织体系及类型,掌握社会⼯作⾏政决策的⼀般程序及⽅法。
本章 的重点和难点是社会⼯作⾏政决策的⼀般程序及⽅法。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标
(⼀)社会⼯作⾏政决策概述及⼀般程序(重点)
识记:决策;社会⼯作⾏政决策;决策程序论的代表⼈物;渐进决策理论的代表⼈物;综合决策理论的代表⼈物及代表作品;综视决策模型的代表⼈物;西蒙提出的决策过程的四个主要阶段;社会⼯作⾏政决策的特点;问题识别概念;评估社会需要的⽅法;确定决策⽬标时的原则;总⽬标的定义;⼦⽬标的定义;冲击性⽬标的概念及包括的四个要素;服务性⽬标;计划评核术的三个基本要素:“单时估计法”:“三时估计法”。
理解:西蒙的决策程序论;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德罗尔的综合决策理论;综视决策模型的主要观点;社会⼯作⾏政决策的⼀般运作原则;社会⼯作⾏政决策的步骤;界定问题的步骤与⽅法;社会需要的分类;评估社会需要的原则;了解社会⼯作服务的现实状况的⽅法;问题解决优先顺序的排序⽅法;建⽴⽬标优先顺序的基本过程;菲德尔法的优点与缺点;选择最理想和可⾏⽅案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评估考察可采⽤的主要⽅法。
应⽤:不同流派理论发展趋势的共性;⽤⼀个实例来说明社会⼯作⾏政决策的⼀般程序。
(⼆)社会⼯作⾏政决策的组织体系及类型(次重点)
决策活动的两种类型;集体决策模式的定义;组织决策的定义;管理决策的定义;业务决策的定义;常规型决策的定义;⾮常规型决策的定义;确定型决策的定义;不确定型决策的定义;经验决策的定义;科学决策的定义;长期性决策;短期性决策;年度决策。
理解:信息系统的地位与作⽤;智囊系统的地位与作⽤;决策系统的地位与作⽤;个⼈决策模式的具体形式;集体决策模式的优点与缺点;组织决策的特点;管理决策的主要内容及主要特点;业务决策的特点;常规型决策的特点;⾮常规型决策的特点;经验决策的特点;科学决策的特点;社会⼯作⾏政决策的不同分类。
应⽤:如何选择的决策模式。
(三)社会⼯作⾏政决策的地位(⼀般)
理解:社会⼯作⾏政决策在社会⼯作⾏政管理活动中的地位;社会⼯作⾏政决策重要性的具体体现。
应⽤:如何让社会⼯作⾏政决策在社会⼯作⾏政管理活动中发挥的效⽤。
第五章 社会⼯作⾏政计划
⼀、学习⽬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 的学习,考⽣应了解社会⼯作⾏政计划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个完整的社会⼯作⾏政计划的构成因素,理解社会⼯作⾏政计划的内容和类型,在此基础上掌握社会⼯作⾏政计划的制定程序和⽅法。
本章 的重点和难点是对社会⼯作⾏政计划的理解及其制定过程。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标
(⼀)社会⼯作⾏政计划概述(重点)
识记:社会⼯作⾏政计划定义;⼀个完整的社会⼯作⾏政计划所包含的要素;⾏政计划的三⼤基本特点;社会⼯作⾏政计划的特点;长期计划;短期计划;年度计划;国家计划;地⽅计划;机构计划;战略性计划;管理性计划。
理解:社会⼯作⾏政计划的⼀般内容;计划⽬标的地位及作⽤;计划主体的分类及作⽤;计划期限的具体内容;权⼒与责任分布的地位及作⽤;成本和效益的关系;社会⼯作⾏政计划与社会⼯作⾏政决策的关系;社会⼯作⾏政计划的类型。
应⽤:在社会⼯作机构⼯作中,⼀个好的社会⼯作⾏政计划包括哪些特点。
(⼆)社会⼯作⾏政计划的制定(次重点)
识记:制定社会⼯作⾏政计划的⼀般性原则。
理解:制定社会⼯作⾏政计划⼀般性原则的主要内容;莫⾥斯和宾斯托克提出的计划包括的六个步骤;制定社会⼯作⾏政计划的程序;制定社会⼯作⾏政计划的步骤与⽅法。
应⽤:制定社会⼯作⾏政计划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三)社会⼯作⾏政计划的地位(⼀般)
理解:社会⼯作⾏政计划的作⽤与地位。
第六章 社会⼯作⾏政的实施
⼀、学习⽬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 的学习,考⽣应该了解社会⼯作⾏政实施的概念和特点、社会⼯作⾏政指挥的⽅式,了解影响社会⼯作⾏政实施的因素、社会⼯作⾏政指挥者应具备的条件、社会⼯作⾏政沟通的关系模式,理解社会⼯作⾏政实施的步骤与环节,社会⼯作⾏政协调的原则和⽅法,社会⼯作⾏政控制的种类和⽅法,掌握社会⼯作⾏政沟通的类型,在沟通中可能存在的障碍以及如何克服这些障碍。
本章 的重点和难点是社会⼯作⾏政沟通和社会⼯作⾏政协调。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标
识记:社会⼯作⾏政实施的含义;社会⼯作⾏政实施主体⽅⾯的影响因素;社会⼯作⾏政实施客体⽅⾯的影响因素;社会⼯作⾏政实施的七⼤特点;社会⼯作⾏政沟通的含义;沟通包含的五⼤要素;正式沟通的定义;上⾏沟通的定义;下⾏沟通的定义;平⾏沟通的定义;⾮正式沟通的定义;社会⼯作⾏政沟通的三种关系模式;社会⼯作⾏政协调的定义;社会⼯作⾏政协调与社会⼯作⾏政沟通的区别;社会⼯作⾏政协调的功能;社会⼯作⾏政协调的基本原则;社会⼯作⾏政协调的主要⽅法。
理解:影响社会⼯作⾏政实施的主要因素;社会⼯作⾏政实施前的准备阶段;技术准备的具体内容;社会⼯作⾏政实施的实质性⾏政实施阶段;社会⼯作⾏政沟通的作⽤;社会⼯作⾏政沟通的分类;正式沟通的优点与缺点;正式沟通的分类;上⾏沟通的特点;下⾏沟通的特点;平⾏沟通的特点;⾮正式沟通的优点与缺点;沟通障碍的表现形式;社会⼯作⾏政沟通不同模式的不同运⽤场景;聚连式沟通的特点;单连式沟通的优点与缺点;互连式沟通的优点与缺点;社会⼯作⾏政沟通的改善;社会⼯作⾏政协调的分类;社会⼯作⾏政协调的运⽤范围;社会⼯作⾏政协调的具体操作形式。
应⽤:如何进⾏更有效率的沟通。
(⼆)社会⼯作⾏政实施的指挥与控制(次重点)
识记:社会⼯作⾏政指挥的定义;指挥者应具备的条件;指挥者是否具备运⽤权威能⼒的考察⽅⾯;书⾯指挥的定义;社会⼯作⾏政控制的定义;社会⼯作⾏政控制的⽬的;社会⼯作⾏政控制的三个步骤;过程控制的定义;冲突控制的定义。
理解:社会⼯作⾏政指挥的作⽤;社会⼯作⾏政指挥的⽅式;⼝头指挥的特点;书⾯指挥的特点;会议指挥的特点;确定标准、评估成效与纠正偏差三者之间的关系;社会⼯作⾏政控制的分类;过程控制的具体内容及⼯作⽅法;冲突控制的具体表现及控制⽅法。
应⽤:社会⼯作⾏政实施指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社会⼯作⾏政实施控制中的注意事项。
(三)社会⼯作⾏政实施的地位(⼀般)
理解:社会⼯作⾏政实施在社会⼯作⾏政管理活动中的地位;社会⼯作⾏政实施与社会⼯作⾏政决策的关系;社会⼯作⾏政实施的作⽤。
应⽤:实际⼯作中,如何处理社会⼯作⾏政实施与社会政策、社会⼯作⾏政决策、社会⼯作⾏政计划、社会⼯作⾏政评估等环节的关系。
第七章 社会⼯作⾏政的效率与评估
⼀、学习⽬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 的学习,考⽣应了解社会⼯作⾏政效率的涵义、社会⼯作⾏政绩效评估的重要意义,理解社会⼯作⾏政效率的特点,社会⼯作⾏政效率的不同类型,社会⼯作⾏政绩效评估的主要类别,以及绩效评估的标准与问题,在此基础上,深⼊理解社会⼯作⾏政绩效测定的⽅法,以及如何提⾼社会⼯作⾏政效率。
本章 的重点是社会⼯作⾏政绩效的评估和社会⼯作⾏政绩效测定的⽅法,难点是社会⼯作⾏政效率的提⾼。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标
(⼀)社会⼯作⾏政效率概述及评估(重点)
识记:效率的含义;狭义的⾏政效率;⼴义的⾏政效率;不同国家对⾏政效率的解释;社会⼯作⾏政效率的定义;效率的定义;效益的定义;效能的定义;微观效率的定义;宏观效率的定义;技术效率的定义;配置效率的定义;静态效率的定义;动态效率的定义;组织效率的定义;个⼈效率的定义;社会⼯作⾏政绩效评估的含义;努⼒评估的定义;成果评估的分类及所包含要素;服务⽅案成果评估的分类形式;⽬标模式的定义;求助者成果评估的分类形式;效率评估的定义;影响评估的定义;社会指标的定义。
理解:效率、效能与效益的关系;社会⼯作⾏政效率的特点;社会⼯作⾏政效率的分类;技术效率与配置效率的关系;研究社会⼯作⾏政效率的意义;社会⼯作⾏政绩效评估的⼀般意义;宏观视⾓下的社会⼯作⾏政绩效评估作⽤;微观视⾓下的社会⼯作⾏政绩效评估作⽤;社会⼯作⾏政绩效评估的分类;努⼒评估的具体内容;成果评估的具体内容;⽬标模式的缺点;不受⽬标约束的评估模式的缺点;体系模式的缺点;效率评估的优点与缺点;影响评估的⽅法;绩效评估的不同标准及具体分类;社会⼯作⾏政管理质量标准的具体内容;决策质量标准的具体内容;社会⼯作⾏政管理数量指标的具体内容;社会⼯作⾏政管理实效标准的分类;社会⼯作⾏政费⽤指标的基本尺度;社会⼯作⾏政绩效评估的困难。
应⽤:寻找科学的评估⽅法,对组织管理绩效给予客观、准确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