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教材上册《如梦令》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梦令》教学设计
课前交流:
正式上课之前,老师先做个小调查:你有没有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出去玩过?这次游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自由汇报)
看来,大多数的同学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而且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揭题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和一次游玩有关,它是咱们山东的一位词人写的,这个人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知道是谁吗?
生:李清照
师:是的,(出示李清照资料)课文描写的是李清照一次去郊游时的情景,(板书:《如梦令》)一起读课题。
师:通过以前的学习,同学们一定都知道了,“如梦令”是这首词的?生:词牌名
师:知道词为什么有词牌名吗?(是的,词在古时候是可以演唱的,词牌名就是词在演唱时的曲调,所以又叫曲牌名。
)所以同一词牌名的词,在演唱时的调都是一样的。
除了《如梦令》你还知道哪首词?生:指名交流
师:同学们看,有些词在词牌名后,有专门的题目,比如《天净沙秋思》《沁园
春雪》等。
而像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如梦令》这样,也有些词,在词牌名后却没有题目,(出示全词)这样的词,如何区分呢?(指名)人们为了把这首《如梦令》与其他《如梦令》区别开来,习惯上在说这首词时就用词牌加上第一句或第一个词,说成“《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或《如梦令》“常记”。
但“常记溪亭日暮”和“常记”并不是它的题目。
二、初读感知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老师检查一下大家预习的情况。
谁来读读这首词?
生1读。
(不错,读得正确、读得通顺。
同学们看,文中有一个多音字,它既读xīng,又读xìng,在字典中,对应这两个读音的解释有这些(出示)读读这些解释,再读读文中的这句话,在这里它读几声?(四声)所以它的意思就是?(兴致、游兴)好,我们一起来读读这
句话。
)谁再来读这整首词?
生2读。
(同学们看,他注意了句中的停顿,就读出了这首词的节奏美。
)
师:但是,读诗读词和我们平时读课文不同,除了读出节奏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字音的高低长短的变化,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范读)来我们一起来读一遍!(齐读)
师:现在同学们能把这首词读出点词的感觉了,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读懂它,才能读出它的韵味来。
这首词比较简单,接下来,请同学们轻轻地读,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句的意思,看能不能说懂、说通、说明白!开始吧!
师:你读懂了哪一句词的意思就说哪一句。
(指名交流,中间处理“沉醉”:能再说说沉醉什么意思吗?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会再研究。
“鸥鹭”见过鸥鹭吗?老师专门找来了它的图片,我们来看一看。
)师:同学们很能干,自己就把这首词给读懂了。
现在谁能连起来说一说这次郊游的经过?生:(指名)
师:了不起,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说清楚了整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经过、结果。
既完整又简洁!我们说的这些,李清照仅仅用了33个字就把它写清楚了。
可见她用词是多么的凝练。
咱们再来读一读整首词,体会、体会这首词所描述的情景。
生:(读全词)
三、“醉”字入手,品读诗词。
1、现在,老师请大家再次默读这首词,仔细想一想,这首词是围绕哪一个字来写的?(醉)
2、那我们就先来品品这个“醉”字,读了这首词,你从哪儿看出李清照醉了?(指名)
(一)美酒
3、说得非常好,连自己回家的路都忘了,竟然误入了藕花深处,看来李清照真的醉了,“酒逢知己千杯少”,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李清照和好朋友在一起,喝了不少的美酒!(师板书:美酒)
(二)美景
1、她仅仅是喝醉了吗?想想还有什么令她沉醉?
(师板书:美景)
是的,文中多处写到美景。
找一找,共有几处?(三处,板书: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
这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得美到什么样才能让作者沉醉到忘记回家啊!选择这三处景物当中的一处,展开你想象的翅膀,用简单的几句话把它的美描述出来,注意:作为六年级的学生,我们不仅要把字写正确写美观,书写还要有一定的速度!开始吧!
溪亭日暮:
1、先看第一处溪亭日暮,谁来读一读你写的内容?
2、你这样一形容,溪亭日暮的景色确实挺美,难怪作者为之沉醉了!你能读好第一句话吗?(指名读)想象着这美丽的画面,我们一起读一读!
藕花深处:
接着看藕花深处,这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谁来读一读?
1、这样的美景,让你想起了哪些诗句?
2、你们说得真好。
只不过此时已是黄昏了,一切都变得朦朦胧胧,“藕花深处”是一个清香四溢,幽静而神秘的世界。
难怪词人和她的朋友们会误入其中,陶醉其间。
3、我们跟随着词人一起陶醉一番,一起读!
一滩鸥鹭:
1、这最后一处,你的眼前仿佛浮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指名读话)正着急划船的李清照,忽然看到这样一幅壮丽的景象,会有什么反应?
2、同学们看,这一个“惊”字,既是指鸥鹭给惊飞起来了,又向我们传递了词
人惊喜的心情。
写得多好啊。
3、谁能带着你的体会读读最后一句话?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词人心理的变化。
还有谁想试一试?我们一起来读!
(三)美情
1、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再想想,在这样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地方,词人和她的朋友们除了饮酒,还可能做些什么?
2、这是一次多么令人愉快的郊游啊!李清照和她的好朋友们在黄昏美景中纵情诗酒,他们玩的多么快乐啊!可见他们之间的友谊非常的?(深厚)
3、看来,李清照除了醉在这美酒中,醉在这美景中,她还醉在什么中?(指名)
是的,这美好的情谊,也让她深深陶醉啊!(板书:美情)
4、同学们,你们真会读书,李清照一个“醉”字,让你们品出了这么多。
来,一起读整首词,跟随着作者一起沉醉在这美酒、美景、美情之中!
师:读完整首词,我们还要注意一个词语:“常记”。
什么叫“常记”?生:经常记得。
师:词中描写的是李清照14——15岁时的经历,是她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最快乐的日子,所以她常常记起,我仿佛看到长大后的李清照一边回忆着这美好的时光,一边轻轻地吟诵着这首《如梦令》。
生:配乐指读。
师:多么美的意境啊!谁还想试一试?
师:都想来?那就让我们一起陶醉一次,一起深情地吟诵这首词!生:(配乐齐背)
四、课外拓展
师:下面,老师请同学们再读一首词。
(出示: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运用咱们刚才学到的把读词的方法,自己先读读这首词。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读?(指名)
师:看来你掌握了读词的方法,读得抑扬顿挫,很有词人的感觉。
这首词也是只有词牌名,所以我们在说它的时候就可以说成是?(指名)龚老师把两首词放一块儿,(出示)你发现这两首词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指名)
师:同学们很会发现,不仅仅是《如梦令》所有同一词牌名的词在字数、句式和押韵的规律上都是相同的。
那再来看看它们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指名)师:为什么同一位词人的同一词牌名的词,会表达出如此不同的情感呢?课后,同学们不妨走进李清照,走进她那一首首浅唱低吟的婉约词,推荐大家读一读她晚年的名作《声声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