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同步练习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苏东的困难探索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右以下图的漫画是?跛足的巨人?,这是对苏联经济开展的形象比喻,这一现象
出现的缘由是( )
2.右以下图中的人物曾经是苏联最高领导人,他举起了苏联改革的大旗,
因特别热衷于玉米的种植,被人送上了“玉米〞的雅号,“他〞是( )
B.斯大林
3.“赫鲁晓夫先生,您方案进展巨大的改革。

这很好!我只想劝告您不要
太匆忙。

想两步跨过一个大深渊可不容易,会掉下去的。

〞丘吉尔说这句话的目的是( )
4.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以下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
5.(2021·泉州中考)20世纪50—60年代,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的根
本原因是( )
“冷战〞对峙使苏联陷入困境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各国之所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与苏联有重大关系,所以最初各国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进展经济建立,随着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显露, 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场,东欧各国出现改革浪潮,其目的是( )
“300万乞丐国家〞变成“东欧消费者的天堂〞的领导人是( )
A.铁托
B.杜布切克
8.(2021·阜新学业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按照斯大林模式进展经济建立,走了不少弯路。

它们先后进展了改革,以推动经济的开展,其中改革较为突出的是( )
A.保加利亚
B.波兰
9.以下主题中,最符合20世纪50—80年代末苏联、匈牙利等国历史的是( )
A.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苏联形成的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逐渐成为社会主义开展的障碍。

斯大林死后,人心思变。

材料二斯大林曾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但他做事野蛮,他消灭了党。

他不是马克思主
义者,他反复无常,丧失了人所具有的神圣的东西。

——赫鲁晓夫
(1)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推行了一系列开展农业的措施,请将具体措施写出来。

(2)请列举赫鲁晓夫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改革措施。

(3)结合材料二说一说赫鲁晓夫是如何对待斯大林的。

(4)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
1.【解析】选C。

此题考察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斯大林模式重视工业、无视农业的做法,使苏联工农业开展极不协调,整个国家就像是一个行走不稳的跛足巨人。

2.【解析】选C。

赫鲁晓夫在农业改革中,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和牲畜饲料问题,特别热衷于玉米种植,因此被人送上“玉米〞的雅号。

【拓展延伸】赫鲁晓夫的改革对苏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赫鲁晓夫试图对斯大林模式进展改革,虽然在经济和政治上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加上他的主观主义,以及全盘否认斯大林的做法,引起了思想混乱,导致改革的失败。

3.【解析】选C。

由题干中的“不要太匆忙。

想两步跨过一个大深渊可不容易,会掉下去的〞可以看出丘吉尔提醒赫鲁晓夫改革要循序渐进。

4.【解析】选A。

此题考察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改革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并未取得实质性突破,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5.【解析】选D。

此题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

赫鲁晓夫的改革虽然取得一些成效,却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

6.【解析】选B。

东欧各国改革的目的是要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立道路。

【拓展延伸】斯大林模式对东欧国家的影响:东欧各国大都照搬苏联的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恢复和开展东欧各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了作用,但以后这一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开展的要求,导致东欧各国出现经济困难,有的
国家进展了改革试图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因各种原因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经济状况日益恶化导致经济、政治和社会矛盾日益加深,成为东欧剧变最深刻的社会根源。

7.【解析】选C。

1968年,在卡达尔的领导下,匈牙利进展了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后匈牙利变成“东欧消费者的天堂〞。

8.【解析】选C。

此题考察学生的根底知识记忆的能力。

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摆脱苏联模式,先后进展改革,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匈牙利改革。

9.【解析】选D。

此题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题干给出的限定条件链接所学可知,这一时期苏联、匈牙利都进展了社会主义改革。

10.【解析】此题考察学生对赫鲁晓夫改革措施的掌握情况。

第(1)、(2)题答复赫鲁晓夫农业改革和政治改革的措施。

第(3)题考察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态度。

赫鲁晓夫在改革中,片面地否认一切,把全部错误归罪于斯大林。

第(4)题评价赫鲁晓夫改革应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总结答案,应该一分为二的对待。

答案:(1)削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增加农业投资,大规模开开荒地等。

(2)他提出要反对个人崇拜,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对历史上的冤假错案进展平反,使不少人的冤屈得以昭雪。

(3)全盘否认斯大林。

(4)锐意改革,值得肯定;但独断专行,缺乏实事求是、反复实践的精神品质;赫鲁晓夫改革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无法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模式,改革最终失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