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第一章3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1
如果断层横穿或斜穿背斜或向斜,同时在断层两 侧核部宽窄(或相当翼间的距离)发生显著变化, 则在背斜中变宽的一盘为上升盘;变窄的一盘为 下降盘。在向斜中恰好相反,变窄的一盘为上升 盘,变宽的一盘为下降盘。如果两盘核部(或相 当翼间的距离)只有水平错开而无宽窄大小的变 化,则为平推断层。
3.断层时代 根据断层与不整合的关系、断层与岩 体岩脉的关系和断层交叉错断与被错断的关系等 确定
.
52
1. 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之间的几何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类
纵断层——断层走向
与褶皱轴向或区域构
造线基本一致( F1 )
横断层——断层走向 与褶皱轴向或区域构
F2
F1
造线基本直交(F2) 斜断层——断层走向
与褶皱轴向或区域构
造线斜交( F3 )
F1
.
F3
53
.
54
.
11
二、岩层产状要素
岩层的产状有三个要素:
①走向:岩层的层面与水 平面交线的延展方向 (AB)
②倾向:岩层面上垂直走 向的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 投影线的方向(CD)。
③倾角:岩层面与水平面 的夹角(∠CDE)。
.
12
•以北或南(0º)为准,N——北,S——南,W—— 西,E——东。
•象限—倾向方位角—倾角,SE120º<30º
.
16
.
17
火成接触
.
18
断层接触
.
19
四、褶皱
概念:岩层受到垂直压力或水平挤压力而发生各种弯曲,称 为皱褶构造。皱褶构造中的单个弯曲称褶曲 褶曲的形态要素有:核、翼、轴面、枢纽。
.
20
褶曲的基本类型
.
21
背斜:新 — 老 — 新 向斜:老 — 新 — 老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图1-12
板块边缘的相互碰撞、摩擦——地震
板块的挤压—————————山脉
火山爆发、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成矿作用
.
9
.
10
运动的结果为岩石的变形、变位,导致地质构造 的形成 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裂隙、劈理
构造变形:把岩石受内部地质应力作用产生的各 种永久性变形 非构造变形:地壳外部的地质作用(外地质应力) 如风化、剥蚀、冰川、地表崩塌,使地表物质变 位而产生的地质构造
31
③穹窿与盆:长宽比小于3的褶曲。上凸的背斜称穹 窿;下凹的向斜称盆。
.
32
五、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是岩石受力作用超过强度极限时岩石所 发生的破裂,同时产生一些破裂面,使岩石丧失了 连续完整性。
断裂 构造
裂隙(节理):岩层没有发生显著位 移的破裂
断层:发生了显著的位移
.
33
(一)裂隙
l 按形成时应力特点分类:张节理和剪节理
断层造成岩层在走向上不连续,或发生重复 或缺失。
.
47
(3)水文地质标志和地貌标志
在地形地貌上,断层形成悬崖峭壁,断层三角面,及 沿断层线成沟谷,有地下水出露成泉、串珠状湖及河 流。
断层三角面:沿断层线形成河流
.
48
(三)褶曲和断层在地质图上的表示
地质图:将岩层露头按一定比例垂直投影 在图上,并标注岩层产状和构造符号。 (1)褶曲 (2)断层 (3)断层形成的年代
.
5
大陆漂移
.
6
海底扩张——1956年美国学者赫斯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艘军舰的指挥官名哈利·赫斯用 声纳测深技术对洋底进行探测
赫斯的注意:在大洋底部,有从海底拔起像火山锥一样的 山体,这种海山顶部像是被一把快刀削过似的,非常之平 坦
在地球的地幔中广泛存在着大规模的对流运动,上升流涌 向地表,形成洋中脊。下降流在大洋的边缘造成巨大的海 沟。洋壳在洋中脊处生成之后,向其两侧产生对称漂离, 然后在海沟处消亡。在这里,陆地作为一个特殊的角色, 被动地由海底传送带拖运着,因其密度较小,而不会潜入 地幔。所以,陆地将永远停留在地球表面,构成了“不沉 的地球史存储器”。
.
7
海底扩张
.
8
板块构造——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与 麦肯齐、摩根
该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 被一些活动的构造带——海岭、岛弧、平移大断 层等所割裂的若干板块。
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 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除太平 洋板块几乎完全是海洋外,其余既包括大块陆地, 又包括大片海洋。
.
49
.
50
1.纵断层和横断层 岩层重复或缺失,为纵断层 (或走向断层);岩层发生中断或错开,为横断 层(或倾向断层)。
2.上升盘和下降盘 对纵断层来说,在断层线上任 意指定一点,较老岩层一侧为上升盘,较新岩层 一侧为下降盘;但当断层面倾向与岩层倾向一致 而断层面倾角小于岩层倾角时,较老岩层一侧为 下降盘,较新岩层一侧为上升盘。然后再根据断 层面的倾向,即可决定正断层或逆断层。
.
22
(二)褶曲的形态分类
根据轴面的位置和两翼岩层的产状划分
.
23
.
24
.
25
.
26
按褶曲的转折端形态分类
尖棱褶曲 .
箱形褶曲
27
扇形褶曲
.
28
按褶曲核部岩层在平面上的长宽比分类: ①线形褶曲:长宽比在10倍以上,又称长轴褶曲。
线形. 褶曲
29
.
30
②短轴褶曲:长宽比为3-10倍
.
4
大陆漂移——1912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
魏格纳是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
1910年德国的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在 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一个奇特现象
大胆的假设:推断在距今3亿年前,地球上所有的 大陆和岛屿都连结在一块,构成一个庞大的原始 大陆,叫做泛大陆
发现格陵兰岛相对于欧洲大陆依然有漂移运动, 他测出的漂移速度是每年约1米。1930年11月2日, 魏格纳在第4次考察格陵兰时遭到暴风雪的袭击, 倒在茫茫雪原上
.
13
产状的表示
象限—倾向方位角—倾角,SE120º<30º
360°NO
W 270°°
230°
50° 90°
E
140° S
80°
.
14
.
15
三、岩层的接触关系
整合接触 :新老地层之间为平行或近于平行的关 系。沉积岩岩性与生物变化都呈连续渐变关系, 两岩层时代彼此接近,表现出连续沉积关系。 不整合接触: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 断或侵蚀作用,造成地层的缺失 。 不整合的类型:平行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 火成接触:凡火成岩与其它岩石接触 断层接触:时代不同的岩层,由于被断层错断而 直接接触。
.
41
4、判断断层的依据
(1)构造标志 (2)岩层标志 (3)水文地质标志 (4)地貌标志
.
42
(1)构造标志
①断层面上有擦痕、 镜面、阶步。
擦痕和阶步可指示断 层两盘的运动方向。
.
43
②断层面旁有拖奄小褶曲。 褶曲的弧尖指示本盘运动方向。
.
44
.
45
④断层面两侧岩石中节理密集。
.
46
(2)岩层标志
第四节 地质构造
一、地壳运动简述 地壳运动:也称为构造运动,是由于地球内部原 因(重力、地内热能等)引起地壳形态的变化
升降运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水平运动:圣安德烈斯断层
.
1
(一)升降运动
喜马拉雅. 造山运动
2
(二)水平运动
圣 安 德 烈 斯 断 层
.
3
地壳以水平运动为主,还是升降运动为主?
.
.
34
剪节理
.
35
(二)断 层
.
36
断层要素:断层有三要素:断层面、断层盘及断层线
.
37
2、断层的分类
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状况可将断层分为3种类型
.
38
根据断层面的产状和岩石产状的关系
纵断层 横断层 斜断层
.
39
F1 F2
F1 F3
.
40
3、按断层的组合形式分有:地堑、地垒、阶梯 状断层及叠瓦状断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