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实验报告(精选1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实验报告(精选15篇)
测量试验报告篇1
一.试验概述
切削加工过程中,刀具要从工件上切下金属,其切削部分必需具备肯定的切削角度,也正是由于这些角度才打算了刀具切削部分上各刀面、刀刃和刀尖的空间位置。
用于切削加工的刀具虽然种类繁多,详细结构各异,但其切削部分在几何特征上却具有共性。
外圆车刀的切削部分可以看作是各类刀具切削部分的基本形态,故此在工程中,是以外圆车刀为例,给出刀具切削部分的基本定义。
而刀具几何角度就是描绘切削部分几何特征的参数。
二.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将使同学能增加对刀具切削部分几何特征参数的感性熟悉,理解切削加工中的切削机理,把握金属切削理论基础概念。
三.试验要求
1.熟识车刀切削部分的构成要素,把握车刀静态角度的参考平面、参考系及车刀静态角度的定义:
2.了解车刀量角台的结构,学会使用量角台测量车刀静态角度或CAD软件测量3D模型车刀角度;
3.绘制车刀静态角度图,并标注出测量得到的各角度数值。
四.试验内容
1.使用车刀量角台测量车刀的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
2.使用CAD软件测量3D模型车刀的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
(注:依据试验时数可选1或全选)
五.试验原理
车刀的静态角度可以用车刀量角台进行测量,其测量的基本原理是:根据车刀静态角度的定义,在刀刃选定点上,用量角台的指针平面(或侧面或底面),与构成被测角度的面或线紧密贴合(或相平行、或相垂直),把要测量的角度测量出来。
3D模型车刀角度可通过CAD软件帮助作图测量得到和标注。
六.试验数据处理
1.实体车刀试验数据
(1)试验刀具为外圆车刀
(2)试验刀具材料为高速钢
(3)实体车刀试验数据记录表
(4)实体车刀角度测量标注图
2.卓越班:3D模型车刀试验数据
(1)3D模型车刀角度标注图
(2)3D模型车刀试验数据记录表
测量试验报告篇2
一、试验目的
把握水准路线测量的观测、记录方法、水准路线成果整理的方法。
二、试验内容
1、每组施测一条4~6个(最好每人一个)点的闭合水准路线,假定起点高程为30.000m。
2、计算闭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并进行高差闭合差的调整和高程计算。
三、仪器及工具
DS3型水准仪1台,双面水准尺1对,尺垫2块,自备计算器、铅笔、小刀、记录板等。
四、方法提示
1、每组选定一条4~6个点组成闭合水准路线(相邻点之间应略有起伏且相距不远)。
确定起点及水准路线的前进方向。
如A→B→C→……→A。
2、在起始点A和待定点B分别立水准尺,在距该点大致等距离处安置水准仪,照准A点水准尺,消退视差、精平后读取后视读数,同法照准待定点B水准尺,读取前视读数,分别记录并计算高差;转变仪器高度(或用双面水准尺的红、黑面分别观测),读取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记录并计算高差。
检查两次高差之差是否超限(±6mm),若未超限,计算平均高差h1。
3、将A点水准尺立于待定点C,同上法读取待定点B后视读数及待定点C 前视读数,计算平均高差h2。
4、同法连续进行,经过全部待定点后回到起点。
5、检核计算。
检查后视读数总和减去前视读数总和是否等于高差总和(即∑a-∑b=∑h是否成立),若不相等,说明计算过程有错,应重新计算。
6、高差闭合差的调整及高程计算。
统计总测站数n,计算高差闭合差的容许误差,即fh容=±12nmm。
若|∑h|≤|fh容|,即可将高差闭合差按符号相反、测站数成正比例的原则安排到各测段实测高
差上,再计算各测段改正后的高差和各待定点的高程。
五、留意事项
1、仪器的安置位置保持前、后视距离大致相等,每次读数前应保证精平及消退视差。
2、立尺员要立直水准尺。
立尺时,在起点(已知高程点)和待定高程点上不能放尺垫,其间若需加设转点,转点可放尺垫。
在观测过程中不得碰动仪器或尺垫,迁站时应爱护前视尺垫不得移动。
3、若用公式fh容=±40Lmm计算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容许值,应即时量取各测站至各测点的距
离。
4、改正数计算取至毫米(mm),最终要保证改正数总和与高差闭合差大小相等,符号相反。
六、试验记录与计算表
3水准测量外业记录
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
4闭合水准路线高差调整及高程计算
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
七、误差分析
测量试验报告篇3
一.集中实习的目的与意义
1.巩固与加深课堂所学学问内容;
2.进一步熬炼实际操作测绘仪器的方法技能;
3.培育科学素养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4.加强同学自身及同学之间的组织协调力量。
二.组织领导
原则上以小组作为实习单位,每个实习小组不少于6人,设正副组长各一人,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整体实习工作,支配实习进程(天气晴好时应早出晚归,晚上支配人员进行内业数据处理;劳逸结合),进行每个实习环节的角色分工;副组长负责支配每天需要搬迁仪器的种类数量,爱护仪器免受意外损坏、丢失,建议实行清单管理。
正副组长应发扬民主集中制工作作风,充分发挥每位同学的才智,组员应着眼于集体利益,以听从大局为主,对于工作中消失的冲突,应协商解决,以体现当代高校生的精神风貌。
三.实习任务
1.实习任务综述要求测绘比例尺为1:500的地形图一幅,大小为4×5格,对应实地面积200×250m2,要测出图幅范围0.5—1cm。
2.实习动员及分发仪器
3.踏勘选点
4.掌握测量
5.展点测图
6.测设
7.测绘新技术演示及讲座
8. 总结
四.留意事项
㈠确保仪器的平安根据规定仪器损坏责任人实习成果不及格、赔偿损失、下学年插班补实习,责任人查不出全组负责。
1)仪器一经拿出仪器箱就要上紧在三脚架上,观测者完成出箱、安置仪器、观测、看护、迁站及入箱全过程,不要七手八脚;仪器螺旋不要硬拧硬上,否则简单造成螺旋失效;仪器一经上架,不要离人,以免以外损坏;
2)标尺脚架不用时要平放在公路一侧的人行道上,以免被摔坏或被碾断;
3)钢尺拉到25m左右即可,拉到头易脱落,用过后要收好,不要缠绕或放在公路上任人车践踏;
4)本次实习采纳动态考核的方法,指导老师一旦发觉任何违反操作规定的行为,会作出记录,从而影响小组及个人的成果。
㈡周密方案,合理支配
1)仪器的出入:不要每天把全部的仪器都带上,测什么内容带什么仪器,否则既铺张人力仪器也担心全;
2)留意各个环节间的连接,有的小组没做完导线就开头测图,结果导线不闭合,不仅掌握要返工,碎部也白做;
3)晚上一般都要处理观测数据或整饰图板,组长应在前一天考虑其次天将要完成的工作,需要拿出的仪器工具,组员每天都应当写一些心得体会,实习完一整理实习报告就有内容了,指导老师每天应召集正副组长开会检查工作进度,总结阅历教训,组长也应主动与老师联系,如选点完毕后,最好征得老师同意选点方案后再开头测量;
㈢擅长思索,敢于实践
1)实习期间要养成自己动脑筋、想方法,独立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就象在生产中一样,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应奇妙地加以解决,不能蛮干或出力不讨好。
2)有的同学不擅长操作仪器,也就只甘于充当跑龙套的角色,实习结束后也学不到什么学问技能,建议角色轮番做,自己找机会练习。
2、内容说明
实习环节、操作程序方法与精度要求
1.实习动员及分发仪器实习动员大会时应仔细听讲并做好笔记,仪器领到手认真检查有无损坏及其他不正常现象,发觉后准时上报主管试验员。
实习期间全部仪器均应妥当存放,实习结束上缴全部仪器。
2.踏勘选点参照展点图上的掌握点找出测绘区域,然后根据以下原则进行选点;
1)相邻点之间应通视;
2)便于量距以及观测四周地物;
3)点位应易于保存,如道路交叉口,公路一侧,尽量避开停车位、公路中间及运动场上,对于观测不到的地物,还应便于布设导线支点。
4)边长匀称,点位足数边长应在20—60m之间,6-7个自选点(即图根掌握点),
5)用油漆做标记,点的编号为三位:即班号、组号、点号,字体小巧工整,标记清楚,字头朝北,
6)图根掌握点(自选点)与已知点间应构成闭合或附合导线,依据实际情形可以使用图幅外的已知点,但自选点一般应在图幅内,选点完毕后应绘出选点略图及掌握网示意图,图面应清楚,要作为上交成果之一。
选点对后续工作的进度、质量至关重要,肯定要仔细认真,反复考虑,削减返工。
测量试验报告篇4
一.试验概述
切削加工过程中,刀具要从工件上切下金属,其切削部分必需具备肯定的切削角度,也正是由于这些角度才打算了刀具切削部分上各刀面、刀刃和刀尖的空间位置。
用于切削加工的刀具虽然种类繁多,详细结构各异,但其切削部分在几何特征上却具有共性。
外圆车刀的切削部分可以看作是各类刀具切削部分的基本形态,故此在工程中,是以外圆车刀为例,给出刀具切削部分的基本定义。
而刀具几何角度就是描绘切削部分几何特征的参数。
二.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将使同学能增加对刀具切削部分几何特征参数的感性熟悉,理解切削加工中的切削机理,把握金属切削理论基础概念。
三.试验要求
1.熟识车刀切削部分的构成要素,把握车刀静态角度的参考平面、参考系及车刀静态角度的定义:
2.了解车刀量角台的结构,学会使用量角台测量车刀静态角度;
3.绘制车
刀静态角度图,并标注出测量得到的各角度数值。
四.试验内容
使用车刀量角台测量车刀的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
五.试验原理
车刀的静态角度可以用车刀量角台进行测量,其测量的基本原理是:根据车刀静态角度的定义,在刀刃选定点上,用量角台的指针平面(或侧面或底面),与构成被测角度的面或线紧密贴合(或相平行、或相垂直),把要测量的角度测量出来。
六.试验记录
试验刀具名称:
试验刀具材料
被测刀具数据记录
刀具图绘制(例)
测量试验报告篇5
一、前言
1、课程设计试验目的
(1)初步学会依据测区状况,确定导线形式及选择数量合理的图根点,把握图根掌握测量的外业和内业工作。
(2)把握坐标格网的绘制和图根点的展会及地形测量方法,学会地形图的整饰和清绘。
2、试验设计任务及要求
每组完成指导老师指定测区范围的1:500比例尺地形图,包括图根掌握测量的外业和内业、坐标格网的绘制、图根点的展绘、碎部测量、地形图的整饰和清绘等。
3、试验仪器及工具
全站仪一台,百米绳,塔尺一根,三脚架一个,菱境一个,油漆适量、木桩若干,记录表若干、记录板一块《城市测量规范》一本。
自备:计算器、铅笔、小刀、橡皮、毛笔、大头针、小钉、小夹子若干
个、绘图纸、水笔等。
二、课程设计要求
(1)图根掌握点的要求
平面掌握测量每一个小组在测区范围内选定6~8个掌握点,按图根导线的精度要求进行施测。
图根导线的技术要求如下表:
图根导线的技术指标
高程掌握测量用一般水准测量方法测定各图根点的高程,依据已知高程点(水准点)及地形条件拟定出所采纳的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应不超过±12n 毫米。
(2)碎部测量
施测碎部点可采纳极坐标法,支距法或方向交会法,在邻居内部设站困难时,也可采纳几何作图等综合方法进行。
地物点、地形点视距和测距最大长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地物点、地形点视距和测距的最大长度
(3)地形测量测绘内容及取舍
地形图应表示测量掌握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
并着重显示与测图用途有关的各项要素。
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地形图图式执行外,还应符合如下有关规定。
A、测量掌握点测绘
测量掌握点是测绘地形图和工程测量施工放样主要依据,在图上应精确表示。
各等级平面掌握点、导线点、图根点、水准点,应以展点或测点位置为符号的几何中心位置,按图式规定符号表示。
B、居民地和垣栅的测绘
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精确测绘实地
外围轮廓和照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
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质分类,注记层数。
房屋应逐个表示,临时性房屋可舍去。
建筑物和围墙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0.4mm,简洁房屋小于0.6mm时,可用直线连接。
1:500比例尺测图,房屋内部天井宜区分表示。
测绘垣栅应类别清晰,取舍得当。
围墙、栅栏、栏杆等可依据其永久性、规整性、重要性等综合考虑取舍。
台阶和室外楼梯长度大于3M毫米,宽度大于1M毫米的应在图中表示。
永久性门墩、支柱大于1M毫米的'依比例实测,小于1M毫米的测量其中心位置,用符号表示。
重要的墩柱无法测量中心位置时,要量取并记录偏心距和偏离方向。
建筑物上突出的悬空部分应测量最外范围的投影位置,主要的支柱也要实测。
C、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测绘
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测绘,图上应精确表示其位置、外形和性质特征。
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实测其外部轮廓,并配置符号或按图式规定用依比例尺符号;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应精确
测定其定位点或定位线,用不依比例尺符号表示。
D、交通及附属设施测绘
大路与其它双线道路在图上均应按实宽依比例尺表示。
大路应在图上每隔15~20mm注出大路技术等级代码,国道应注出国道路线编号。
大路、街道按其铺面材料分为水泥、沥青、砾石、条石或石板、硬砖、碎石和土路等,应分别以砼、沥、砾、石、砖、碴、土等注记于图中路面上,铺面材料转变处应用点线分开。
交通及附属设施的测绘,图上应精确反映陆地道路的类别和等级,附属设施的结构和关系;正确处理道路的相交关系及与其它要素的关系。
路堤、路堑应按实地宽度绘出边界,并应在其坡顶、坡脚适当测注高程。
道路通过居民地不宜中断,应按真实位置绘出。
高速大路应绘出两侧围建的栅(或墙)和出入口,注明大路名称。
中心分隔带视用图需要表示。
市区街道应将车行道、过街天桥、过街地道的出入口、分隔带、环岛、街心花园、人行道与绿化带绘出。
大车路、乡村路、内部道路按比例实测,宽度小于1M毫米时只测路中线,以小路符号表示。
E、管线测绘
永久性的电力线、电信线均应精确表示,电杆、铁塔位置应实测。
当多种线路在同一杆架上时,只表示主要的。
城市建筑区内电力线、电信线可不连线,但应在杆架处绘出线路方向。
各种线路应做到线类分明,走向连贯。
污水篦子、消防栓、阀门、水龙头、电线箱、电话亭、路灯、检修井均应实测中心位置,以符号表示,必要时标注用途。
F、水系测绘
江、河、湖、海、水库、池塘、泉、井等及其它水利设施,均应精确
测绘表示,出名称的加注名称。
依据需要可测注水深,也可用等深线或水下等高线表示。
河流、溪流、湖泊、水库等水涯线,按测图时的水位测定,当水涯线与陡坎线在图上投影距离小于1mm时以陡坎线符号表示。
河流在图上宽度小于
0.5mm、沟渠在图上宽度小于1mm的用单线表示。
水位高及施测日期视需要测注。
水渠应测注渠顶边和渠底高程;时令河应测注河床高程;堤、坝应测注顶部及坡脚高程;池塘应测注塘顶边及塘底高程;泉、井应测注泉的出水口与井台高程,并依据需要注记井台至水面的深度。
G、境界测绘
境界的测绘,图上应正确反映境界的类别、等级、位置以及与其它要素的关系。
两级以上境界重合时,只绘高一级境界符号。
H、地貌和土质的测绘
地貌和土质的测绘,图上应正确表示其形态、类别和分布特征。
自然形态的地貌宜用等高线表示,倒塌残蚀地貌、坡、坎和其它特别地貌应用相应符号或用等高线协作符号表示。
各种自然形成和人工修筑的坡、坎,其坡度在70°以上时表示为陡坎,70°以下时表示为斜坡。
斜坡在图上投影宽度小于2mm,以陡坎符号表示。
当坡、坎比高小于1/2基本等高距或在图上长度小于5mm时,可不表示,坡、坎密集时,可以适当取舍。
坡度在70°以下的石山和自然斜坡,可用等高线或用等高线协作符号表示。
独立石、土堆、坑穴、陡坡、斜坡、梯田坎、露岩地等应在上下方分别测注高程或测注上(或下)方高程及量注比高。
各种土质按图式规定的相应符号表示,大面积沙地应用等高线加注记
表示。
I、植被的测绘
地形图上应正确反映出植被的类别特征和范围分布。
对耕地、园地应实测范围,配置相应的符号表示。
大面积分布的植被在能表达清晰的状况下,可采纳注记说明。
同一地段生长有多种植物时,可按经济价值和数量适当取舍,符号配制不得超过三种(连同土质符号)。
J、注记
要求对各种名称、说明注记和数字注记精确注出。
图上全部居民地、道路、街巷、山岭、沟谷、河流等自然地理名称,以及主要单位等名称,均应调查核实,有法定名称的应以法定名称为准,并应正确注记。
地形图上高程注记点应分布匀称,丘陵地区高程注记点间距为图上
2~3cm。
山顶、鞍部、山脊、山脚、谷底、谷口、沟底、沟口、凹地、台地、河川湖池岸旁、水涯线上以及其他地面倾斜变换处,均应测高程注记点。
城市建筑区高程注记点应测设在街道中心线、街道交叉中心、建筑物墙基脚和相应的地面、管道检查井井口、桥面、广场、较大的庭院内或空地上以及其他地面倾斜变换处。
基本等高距为0.5米时,高程注记点应注至厘米;基本等高距大于0.5米
时可注至分米。
K、地形要素的协作
当两个地物中心重合或接近,难以同时精确表示时,可将较重要的地物精确表示,次要地物移位0.3mm或缩小1/3表示。
独立性地物与房屋、道路、水系等其它地物重合时,可中断其它地物符号,间隔0.3mm,将独立性地物完整绘出。
房屋或围墙等高出地面的建筑物,直接建筑在陡坎或斜坡上且建筑物边线与陡坎上沿线重合的,可用建筑物边线代替坡坎上沿线;当坎坡上沿线距建筑物边线非常接近时,可移位间隔0.3mm表示。
悬空建筑在水上的房屋与水涯线重合,可间断水涯线,房屋照常绘出。
水涯线与陡坎重合,可用陡坎边线代替水涯线;水涯线与斜坡脚线重合,仍应在坡脚将水涯线绘出。
双线道路与房屋、围墙等高出地面的建筑物边线重合时,可以建筑物边线代替路边线。
道路边线与建筑物的接头处应间隔0.3mm。
境界以线状地物一侧为界时,应离线状地物0.3mm在相应一侧不间断地绘出;以线状地物中心线或河流主航道为界时,应在河流中心线位置或主航道线上每隔3~5cm绘出3~4节符号。
主航道线用0.15mm黑实线表示;不能在中心线绘出时,国界符号应在其两侧不间断地跳绘,国内各级行政区划界可沿两侧每隔3~5cm交叉绘出3~4节符号。
相交、转折及与图边交接处应绘符号以示走向。
地类界与地面上有实物的线状符号重合,可省略不绘;与地面无实物的线状符号(如架空管线、等高线等)重合时,可将地类界移位0.3mm绘出。
等高线遇到房屋及其它建筑物,双线道路、路堤、路堑、坑穴、陡坎、斜坡、湖泊、双线河以及注记等均应中断。
当图式符号不能满意测区内测图要求时,可自行设计新的符号,但应在图廓外注明。
(4)测图
全站仪测记法
设站:对中整平,量仪器高;输入气温、气压、棱镜常数;建立(选择)
文件名;输入测站
坐标、高程及仪器高;输入后视点坐标(或方位角),瞄准后视目标后确定。
立镜:依比例尺地物轮廓线折点,半依比例尺或不依比例尺地物的中心位置和定位点。
观测:在建筑物的外角点、地界点、地形点上竖棱镜,回报镜高;全站仪跟踪棱镜,输入点号和转变的棱镜高,在坐标测量状态下按测量键,显示测量数据后,输入测点类型代码后存皮尺量距:对于那些本站需要测量而仪器无法观察的点,可用皮尺量距来确定点位;半径大于0.5m的点状地物,如不能直接测定中心位置,应测量偏心距,并在草图上注明偏心方向;丈量的距离应标注在草图上。
绘草图:现场绘制地形草图,标上立镜点的点号和丈量的距离,房屋结构、层次,道路铺材,植被,地名,管线走向、类别等。
草图是内业编绘工作的依据之一,应尽量具体。
检查:测量过程中每测量20-30点左右及收站前,应检查后视方向,也可以在其它掌握点上进行方位角或坐标、高程检查。
(5)手工描图
1.首先把外业底图(铅笔图)整理好。
2.地形图的清绘。
一般地形图清绘根据以下步骤进行:绘图廓、坐标格网、测量掌握点、独立地物、居民地、管线及垣栅、水系及附属建筑物、道路及附属建筑物、境界、植被、地类界、地貌、注记及等高线。
3.自检、互检。
4.图廓整饰。
5.检查验收。
储数据。
连续下一个点的观测。
三、试验内容、步骤、方法及精度要求
1、试验内容:
综合实训动员、借领仪器用具、仪器检验、踏勘测区;掌握测量;地形图测量;整理综合实训报告
2、试验步骤:
技术设计→踏勘、选点、建标、埋石→仪器检校→掌握测量(含图根点测量)→碎部测量数据采集→内业编绘成图或清绘→技术总结报告
3、试验方法:
(1)平面掌握测量在测区实地踏勘,布设一条闭合导线,经过观测、计算获得掌握点平面坐标。
踏勘选点每组在指定测区内进行踏勘,了解测区地形条件,按踏勘选点要求,选点时应留意:相邻点间应通视良好,地势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安置仪器和保存标志的地方;导线点应选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便于碎部测量;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其平均边长应符合技术要求;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匀称,便于掌握整个测区。
建立标志导线点位置选定后,应建立标志,在点位上打一个木桩,在桩顶钉一小钉,作为点的标志;也可在水泥地面上用红漆划一圆圈,圈内点一小点,作为临时性标志。
水平角观测用经纬仪或全站仪,采纳测回法观测导线内角一个测回
导线边长测量用钢尺往、返丈量导线各边边长
测量试验报告篇6
一、试验目的:
1、练习用经纬仪在一个测站上测量碎部点的观测方法。
2、练习用视距测量的公式计算测站点到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和高差,最终计算出碎部点的高程。
3、练习用地形半圆仪和比例尺,依据观测和计算的数据展绘碎部点的方法,并绘制成图。
二、试验仪器和工具:
电子经纬仪一台,罗盘仪一架,水准尺一把,花杆一根,记录板一块,粉笔若干根,计算器一个,量角器一把,图纸一张。
三、试验组织、方法、步骤和要求:
1、五人一组,在试验场地内选出A、B两点,用粉笔做好标志,用罗盘仪测出A、B直线的方位角;绘图员在测站四周安置图版,用比例尺和量角器将。